吸能转向管柱和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9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能转向管柱和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卡车的能吸收冲击能量的吸能转向管柱,以及具有所述吸能转向管柱的卡车。
背景技术
在考虑车辆的碰撞安全时,驾驶员发生碰撞接触转向盘,其作用力作用于转向系统中的转向管柱,因而对转向管柱碰撞吸能的灵敏度要求较高,以使得在碰撞发生时能对人体形成及时有效的保护。在乘用车领域,通常都是在转向管柱的轴线方向上设计吸能缓冲装置或其它结构形式,使得在碰撞发生时,面向人体胸部的转向管柱在其轴线方向上变形吸能,从而保护人体在碰撞时不受严重伤害。与乘用车不同的是,卡车的转向管柱的位置高并且与车身底盘所形成的角度大, 在碰撞发生时,人体与转向管柱之间的碰撞力并不形成在转向管柱的轴线方向上,而是更大程度地形成在转向管柱的径向上。因而,需要设计一种与之适应的吸能转向管柱,使人体在碰撞过程中免受严重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吸能转向管柱, 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吸能转向管柱的卡车,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冲击能量可在所述吸能转向管柱上得到吸收,以缓冲碰撞作用力,防止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能转向管柱,该吸能转向管柱包括管柱、调节轴和管柱支架,所述管柱支架具有安装部,所述管柱与所述调节轴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调节轴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管柱支架上还在远离所述管柱的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邻的碰撞易损部。优选地,所述碰撞易损部沿远离所述管柱方向的长度不小于5mm。优选地,所述管柱支架包括端面壁和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上对称地设有作为所述安装部的一对安装槽,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一对安装槽中安装固定;其中, 所述侧壁在毗邻所述安装槽处形成有所述碰撞易损部。优选地,所述碰撞易损部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镂空区域。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包括若干长圆孔,所述若干长圆孔在所述安装槽的中心线上排列设置,所述安装槽与紧邻的长圆孔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长圆孔之间均具有间隔壁。优选地,在所述中心线上,所述间隔壁的宽度依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形成为具有多个通孔的蜂窝状。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包括狭槽,该狭槽与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同的中心线。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狭槽相连通,并且所述狭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调节轴的直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卡车,该卡车包括车身和传动系统,此外,该卡车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中,所述管柱支架固定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管柱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所述管柱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大于30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能转向管柱包括所述碰撞易损部,能在人体与吸能转向管柱发生碰撞时形成缓冲,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在车辆碰撞发生时,能有效防止所述吸能转向管柱对人体构成的严重伤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能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图1中的管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1中的调节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吸能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管柱11凸出体2调节轴3管柱支架31端面壁32侧壁321安装槽322碰撞易损部4调节手柄5长圆孔51间隔壁OO'中心线HH'管柱的轴线a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端”、“竖直方向”等通常都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转向管柱,该吸能转向管柱包括管柱1、 调节轴2和管柱支架3,所述管柱支架3具有安装部,所述管柱1与所述调节轴2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调节轴2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图1中,该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槽321。所述管柱支架3上还在远离所述管柱1的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邻的碰撞易损部322。在所述管柱1受到径向或大致径向方向的碰撞时,所述管柱1能够推动所述调节轴2挤压所述碰撞易损部322,并使所述调节轴2进入所述碰撞易损部322。如图1所示,管柱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比较高并且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不大(本实施方式中的管柱一般高过驾驶人员的胸部,角度a不大于30°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处于图1所示的管柱1左边的驾驶人员与管柱1上安装的方向盘发生碰撞,碰撞的冲击力大致沿图1中安装槽321的中心线00’方向,也就是大致垂直于管柱1的轴线HH’的方向。碰撞的冲击力使得管柱1推动调节轴2冲击管柱支架3上的所述碰撞易损部322,该碰撞易损部322溃损,从而吸收冲击能量,对碰撞形成缓冲,减缓碰撞对人体的伤害。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管柱支架3包括端面壁31和两个侧壁32,所述两个侧壁32上对称地设有作为所述安装部的一对安装槽321,所述调节轴2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一对安装槽321中并安装固定。其中,在所述侧壁32上毗邻所述安装槽321处形成有所述碰撞易损部322。结合如图7所示的调节轴的安装结构可见,所述调节轴2两端可用螺母固定,调节轴2中间还可设有卡套以调节间距位置,调节轴2可优选为如图7所示的螺栓。更具体地,调节轴2穿过所述管柱1上的凸出体11,并且所述调节轴2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安装槽321中安装固定,如图1所示的,通过调节手柄4拧紧调节轴2两端的固定螺母,使调节轴2两端固定在安装槽321中。当操作调节手柄4松开固定螺母时,调节轴2能在所述安装槽32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调节管柱1的水平位置,并且管柱1通过在凸出体11上设置的竖向的槽,也能够调节管柱1的竖向位置。其中,在所述安装槽321的长度方向上, :邻所述安装槽321的所述侧壁32上形成有所述碰撞易损部322,如图1所示。该碰撞易损部322可以是壁厚较薄的部分,但从制造方便、成本低等方面考虑,碰撞易损部322优选地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镂空区域。当碰撞发生时,碰撞冲击力形成在图1所示的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管柱1推动调节轴2碰撞毗邻的碰撞易损部322,使碰撞易损部322溃损,从而缓冲碰撞冲击力。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碰撞易损部322沿远离所述管柱1方向的长度不小于5mm,以形成足够的缓冲空间。并且在所述安装槽32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镂空区域的宽度应不小于所述调节轴2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易损部322优选地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镂空区域。 当碰撞易损部322优选地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镂空区域时,镂空形式可有多种,例如所述镂空区域形成为具有多个通孔的蜂窝状等。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可以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形式。即所述镂空区域包括在所述安装槽32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若干长圆孔5,所述安装槽321与紧邻的长圆孔5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长圆孔5之间均具有间隔壁 51。当碰撞发生时,所述间隔壁51相继发生损毁。如图2所示的,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00’上,所述间隔壁51的宽度依次递增,使得越来越难以冲击损毁所述间隔壁 51,减缓碰撞冲击力。当然,所述长圆孔5优选为大小形状一致,而在所述安装槽3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00’上,所述间隔壁51的宽度也可以是相等。但是,在所述安装槽3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00’上,所述安装槽321与紧邻的长圆孔5之间的间隔壁的宽度优选为不大于其余间隔壁51的最大宽度,以免安装槽321与长圆孔5相隔过宽而难以受碰撞而溃损。所述镂空区域的开口还可以形成为狭槽,如图8所示,该狭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的狭槽与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同的中心线00’。如图8所示,所述安装槽321与所述狭槽相连通,但所述狭槽的宽度应小于所述调节轴2的直径,使得调节轴2在未发生碰撞时不能滑移进所述狭槽内。当碰撞发生时,管柱1带动调节轴2冲击所述狭槽,狭槽的周壁被破坏,调节轴2得以进入边缘溃损的狭槽内,从而缓冲了碰撞冲击力。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卡车,该卡车包括车身和传动系统,该卡车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中,所述管柱支架3固定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管柱1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所述管柱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大于30度。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适合于管柱1高度较高,并且管柱1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不大的车辆中,比如中重型卡车、运输车辆等,因而,在所述卡车中所述管柱1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不大于30度,S卩如图1所示的,管柱1的轴线HH’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不大于30度。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将所述镂空区域改变为其它镂空形式,比如其它异形孔的镂空方式等等。
权利要求1.一种吸能转向管柱,该吸能转向管柱包括管柱(1)、调节轴( 和管柱支架(3),所述管柱支架C3)具有安装部,所述管柱(1)与所述调节轴O)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调节轴 (2)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支架(3)上还在远离所述管柱(1) 的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邻的碰撞易损部(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易损部(322)沿远离所述管柱(1)方向的长度不小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支架(3)包括端面壁(31)和两个侧壁(32),所述两个侧壁(32)上对称地设有作为所述安装部的一对安装槽 (321),所述调节轴(2)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一对安装槽(321)中安装固定;其中,所述侧壁(32)在毗邻所述安装槽(321)处形成有所述碰撞易损部(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易损部(322)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镂空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包括若干长圆孔 (5),所述若干长圆孔(5)在所述安装槽(321)的中心线(00’ )上排列设置,所述安装槽 (321)与紧邻的长圆孔(5)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长圆孔(5)之间均具有间隔壁(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线(00’)上,所述间隔壁(51)的宽度依次递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形成为具有多个通孔的蜂窝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包括狭槽,该狭槽与所述安装槽(321)具有相同的中心线(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21)与所述狭槽相连通,并且所述狭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调节轴O)的直径。
10.一种卡车,该卡车包括车身和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卡车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 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能转向管柱,其中,所述管柱支架(3)固定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管柱(1)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所述管柱(1)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不大于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转向管柱和卡车,该吸能转向管柱包括管柱(1)、调节轴(2)和管柱支架(3),所述管柱支架(3)具有安装部,所述管柱(1)与所述调节轴(2)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调节轴(2)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管柱支架(3)上还在远离所述管柱(1)的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邻的碰撞易损部(322)。该卡车包括上述的吸能转向管柱。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车辆碰撞发生时,能吸收冲击能量,有效防止管柱对人体构成的碰撞伤害。
文档编号B62D1/19GK202175085SQ20112024855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张小乐, 曹立臣, 杨靖, 王万顺, 蒋晓光, 韩云肖, 高凤英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