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0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现代许多轿车使用前副车架,一般是将悬架系统及传动系统固定在前副车架上,再把前副车架与车身相连,这样可部分隔断由悬架系统及传动系统传到车身的振动及噪声,同时由于摆臂和推力杆不直接安装在车身上,因此对车身变形的影响较小。由于悬架系统铰链点的位置尺寸对运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使 用前副车架能提高悬架支点的刚度,容易得到准确的运动特性。此外,采用前副车架能提高悬架装置在总配线的装配效率,对提高装配精度极为有利。然而,现有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强度较小,不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不高,连接其他装置时通常是以焊接的方式,这不但安装繁琐,而且造成链接点位置精度不高,不利于操作的稳定性。由上可见,为了使现有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强度高,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高,安装简便,且链接点位置精度高,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链接点位置精度高,集成度高,安装简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其特中,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依次设有冷却水管固定套、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固定盘和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前稳定杆固定套和转向器支架套;所述转向器支架套套合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和横梁之间设置备胎托架。上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中,所述水管固定套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前稳定杆固定套、转向器支架套与固定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上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中,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横梁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横梁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中,所述汽车前副车架本体采用无缝钢管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通过设置备胎托架,方便放置备胎;通过螺栓连接水管固定套、前稳定杆固定套和转向器支架套,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和加强板,从而实现汽车前副车架强度高,链接点位置精度高,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高,且安装简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I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横梁4备胎托架5冷却水管固定套6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7固定盘8前稳定杆固定套9转向器支架套10转向器支架 11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 12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所述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之间通过横梁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上依次设有冷却水管固定套5、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6、固定盘7和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11 ;所述固定盘7上设有前稳定杆固定套8和转向器支架套9 ;所述转向器支架套9套合转向器支架10 ;所述转向器支架10和横梁3之间设置备胎托架4。所述水管固定套5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前稳定杆固定套8、转向器支架套9与固定盘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6、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11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与横梁3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和横梁3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通过设置备胎托架4,方便放置备胎;通过螺栓连接冷却水管固定套5、前稳定杆固定套8和转向器支架套9,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6、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11和加强板12,从而实现汽车前副车架强度高,链接点位置精度高,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高,且安装简便。所述汽车前副车架本体采用无缝钢管制作而成。无缝钢管承受内部或外部径向压力时,受力均匀。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所述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通过横梁(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I)和第二纵梁(2)上依次设有冷却水管固定套(5)、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固定盘(7)和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11);所述固定盘⑵上设有前稳定杆固定套⑶和转向器支架套(9);所述转向器支架套(9)套合转向器支架(10 );所述转向器支架(10)和横梁(3)之间设有备胎托架(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固定套(5)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前稳定杆固定套(8)、转向器支架套(9)与固定盘(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6)、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11)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与横梁(3)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12)与第一纵梁(I)、第二纵梁(2)和横梁(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副车架本体采用无缝钢管制作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依次对称设有冷却水管固定套、第一悬架摆臂固定板、固定盘和第二悬架摆臂固定板;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前稳定杆固定套和转向器支架套;所述转向器支架套内设置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和横梁之间设置备胎托架。所述水管固定套和第一纵梁、第二纵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前稳定杆固定套、转向器支架套和固定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链接点位置精度高,强度高,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高,安装简便。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529034SQ2012201260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徐洪印, 曹华丰, 钱方亭, 雷雨成 申请人: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