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861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底盘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侧铰接。该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不必拆换支撑杆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高度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
【专利说明】前桥托盘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前桥托盘支撑装置,是汽车总装生产线上常见的一种辅助工装,主要用于动力分装线,为发动机、变速箱和前副车架的合装提供定位和支撑。随着乘用车平台不断丰富,车型品种及其搭载的动力总成配置也日益增多,当多车型共线生产时,前桥托盘支撑装置需要满足多种前桥及动力总成的支撑要求,需要对托盘支撑装置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托盘的通用性,使托盘尽可能少进行变动即可满足生产需要,便于现场人员操作。
[0003]现有技术中,总装车间使用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采用支撑杆和支撑块组成。在车型或动力总成发生变更时,操作人员需要通过拆卸和更换支撑杆、支撑块,实现对前桥的定位和支撑。在前桥结构变更不大时,例如,支撑点位置不变,仅高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还需要拆换支撑杆,将导致变更过程耗时较多;在流水线作业中频繁拆卸、安装,会增加维修成本,导致改造费用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不必拆换支撑杆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高度调整,操作便利,节约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底盘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侧铰接。
[0007]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另一侧铰接,且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具有不同的厚度。
[0008]优选地,所述底盘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座和固定支座;所述支撑杆上具有贯通的腰孔,所述固定支座上具有两个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插入所述腰孔和所述定位销孔,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上。
[0009]优选地,所述固定支座为圆环形,在所述固定支座的上边缘具有缺口。
[0010]优选地,所述平台座为圆柱形。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厚度为50mm。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厚度为30mm。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在一侧铰接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使得第二支撑块能够翻转并叠放在第一支撑块上,可以不必拆换支撑杆,实现高度的调整,操作便利、节约成本,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与固定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I 支撑杆;2 第一支撑块; 3 第二支撑块; 4底盘座;
[0022]5 第三支撑块;6 铰链;7 平台座;8
固定支座;
[0023]9 定位销孔;10 定位销;11 腰孔;1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可以包括:支撑杆1、第一支撑块2、第二支撑块3、底盘座4 ;支撑杆I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底盘座4上,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块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块3可以与第一支撑块2的一侧铰接。通过铰链6将第一支撑块2和第二支撑块3进行连接,可以使第二支撑块3能够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由于第二支撑块3具有一定的厚度,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后,能够将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整体高度抬高,从而在不拆换支撑杆I的情况下,进行高度调整。采用该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第二支撑块3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前、后,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支撑高度,从而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
[0026]由于第二支撑块3和第一支撑块2之间可以为铰接,使得第二支撑块3拆卸非常便利。可以根据需要事先生产多种厚度的支撑块备用,在支撑杆I和第一支撑块2所提供的高度不能满足需要,且所选定的第二支撑块3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后的高度依然无法满足需要时,可以将铰链6拆开将第二支撑块3更换为合适厚度的支撑块。
[0027]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8]为了使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不拆换支撑杆I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种支撑高度,前桥托盘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块5,第三支撑块5可以与第一支撑块2的另一侧铰接,且第三支撑块5与第二支撑块3具有不同的厚度。可以通过铰链6将第三支撑块5和第一支撑块2进行连接,使第三支撑块5能够翻转并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可以根据共线生产的车型所需要的支撑高度,进行支撑杆I高度和第一支撑块2厚度的设置,以及第二支撑块3和第三支撑块5厚度的选择。优选地,第二支撑块3的厚度可以为50mm,第三支撑块5的厚度可以为30mm。由于第三支撑块5和第二支撑块3具有不同的厚度,使得第三支撑块5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后所提供的支撑高度,不同于第二支撑块3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上后所提供的支撑高度。因此,采用该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第三支撑块5叠放在第一支撑块2后,可以提供第三种支撑高度,从而满足更多车型的需要。由于第三支撑块5和第一支撑块2之间可以为铰链连接,拆卸便利,如果第三支撑块5的厚度选择不合适,不能满足特定车型的支撑需要,可以方便地将第三支撑块5进行拆卸,更换为合适厚度的支撑块。
[00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盘座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座7和固定支座8,在支撑杆I上可以设置贯通的腰孔11,固定支座8上可以具有两个定位销孔9,通过定位销10插入腰孔11和定位销孔9,可以将支撑杆I的一端固定在底盘座4上。由于固定支座8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固定支座8的支撑固定下,可以使支撑杆I保持直立,不发生倾倒。
[0030]上述固定支座8可以为圆环形,在固定支座8的上边缘具有缺口 12,通过缺口 12可以方便地进行支撑杆I的安装和拆卸。缺口 12下边缘至固定支座8下边缘应具有足够的高度,以保证支撑杆I能够保持直立,不发生倾倒。
[00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座7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棱柱形、棱台形、圆柱形或圆台形,优选设置为圆柱形。
[0032]由于支撑杆I上可以具有腰孔11,腰孔11沿高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定位销10可以沿高度方向在腰孔11内上下运动,支撑杆I安装后,定位销10处于腰孔11下部,在固定支座8的支撑固定下,可以使支撑杆I保持直立;在不需要使用前桥托盘支撑装置时,或者需要更换支撑杆I时,可以提起支撑杆1,带动定位销10向上运动,通过缺口 12将支撑杆I倾倒,从而不必拆卸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在需要使用前桥托盘支撑装置时,可以将支撑杆I通过缺口 12放入固定支座8,此时,定位销10运动至腰孔11的下部,在定位销10和固定支座8的固定下,可以使支撑杆I保持直立。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在一侧铰接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使得第二支撑块能够翻转并叠放在第一支撑块上,可以不必拆换支撑杆,实现高度的调整,操作便利、节约成本,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需要。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和底盘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另一侧铰接,且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具有不同的厚度;所述底盘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座和固定支座;所述支撑杆上具有贯通的腰孔,所述固定支座上具有两个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插入所述腰孔和所述定位销孔,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为圆环形,在所述固定支座的上边缘具有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座为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厚度为50mm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托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厚度为30mmo
【文档编号】B62D65/10GK203666829SQ201320868715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道全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