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25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所述副车架包括沿车身宽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沿车身长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三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四纵梁和第二纵梁首尾顺次连接形成闭合框型结构,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分别向所述闭合框型结构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其它集成部件的支架。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副车架。采用本实用新型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既能保证整车的轻便性,又能够很好地承载其它集成部件。
【专利说明】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传统的汽车上所设置的副车架,其主要的作用是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提供额外的变形吸能功能,同时,还可以作为一些载荷不大的零件的安装载体。图1是现有技术中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副车架包括车架主体I和延伸部2,所述车架主体I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Ia和第二纵梁lb,所述延伸部2包括横梁2a、第三纵梁2b和第四纵梁2c,所述第三纵梁2b和所述第四纵梁2c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纵梁2b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Ia的端部,所述第四纵梁2c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梁Ib的端部,所述横梁2a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纵梁2b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纵梁2c的第二端,且所述横梁2a垂直于所述第三纵梁2b设置。
[0003]对于图1所示的副车架结构,一些需要集成在副车架上的汽车部件一般安装在所述横梁2a上,例如:冷却装置、行人保护装置等。由于所述副车架需要承担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吸能功能,因此所述第一纵梁la、所述第二纵梁lb、所述第三纵梁2b和所述第四纵梁2c一般具有较强的刚度;而所述横梁2a出于整车重量的考虑,一般设计得相对轻便,其刚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将其他部件集成在所述横梁2a上,需要将所述横梁2a设计成相对厚重的结构,或者如图1所示在原有的所述横梁2a上另外设置加强部件3,以提高所述横梁2a的承载能力,但是这种设计势必会增加整车的重量,同时还增加制造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不增加整车重量,又能承载其他集成部件的副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增加整车重量的同时,使副车架能够很好地承载其它集成部件。
[000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副车架包括沿车身宽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沿车身长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三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四纵梁和第二纵梁首尾顺次连接形成闭合框型结构,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分别向所述闭合框型结构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其它集成部件的支架。
[0007]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沿着车身长度的方向延伸。
[0008]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支架是冷却装置安装支架。
[0009]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冷却装置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沿自身长度方向向两端延伸至所述闭合框型结构的外部,分别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
[0011]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螺栓连接在车身上。
[0012]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纵梁的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面与所述第四纵梁的端面通过螺栓连接。
[0013]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
[0014]如上所述的副车架,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安装有行人保护装置。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副车架。
[0016]采用本实用新型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通过在纵梁上设置延伸部,在延伸部上设置支架,并将需要集成的部件安装在支架上,利用刚度较大的纵梁来承担主要的负荷,以减轻横梁上的负荷,这种副车架不需要设置厚重的横梁,也不需要在横梁上设置其他加强部件,既不增加整车的重量,保证整车的轻便性,又能够很好地承载其它集成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副车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副车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第一纵梁30、第二纵梁40、第三纵梁50和第四纵梁60。所述第一横梁10和所述第二横梁20均沿车身宽度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纵梁30、第二纵梁40、第三纵梁50和第四纵梁60均沿车身长度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0、所述第一纵梁30、所述第三纵梁50、所述第二横梁20、所述第四纵梁60和第二纵梁40首尾顺次连接形成闭合框型结构90。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纵梁30的第一端(图2中的右端)和所述第二纵梁40的第一端(图2中的右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三纵梁50的第一端(图2中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纵梁3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纵梁60的第一端(图2中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纵梁4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纵梁5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纵梁6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20的两端连接,所述两条横梁10、20和四条纵梁30、40、50、60共同形成闭合框型结构90。
[0023]所述第三纵梁50和所述第四纵梁60分别向所述闭合框型结构90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51和第二延伸部61,所述第一延伸部51或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其它集成部件的支架70。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该副车架的结构,图2中并未示出所述支架70,所述支架70在图3中示出。优选地,所述支架70可以是汽车底盘前悬架、转向机支架或发动机悬置架等。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70是冷却装置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冷却装置,其形状根据不同规格的冷却装置进行设计。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51和所述第二延伸部61均沿着车身长度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51沿着所述第三纵梁50长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61沿着所述第四纵梁60长度的方向延伸。
[0024]由于所述副车架需要承担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吸能功能,因此所述第一纵梁30、所述第二纵梁40、所述第三纵梁50和所述第四纵梁60 —般具有较强的刚度;而所述第一横梁10和所述第二横梁20出于整车重量的考虑,一般设计得相对轻便,其刚度较小。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支架70设置在沿所述第三纵梁5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上,或沿所述第四纵梁60延伸的第二延伸部61上,在所述支架70上安装的各种部件主要是通过所述第三纵梁50和所述第四纵梁60来承载,不会对刚性较小的所述第二横梁20产生太大的压力,因此不需要将所述第二横梁20设置为厚重的结构,也不需要在所述第二横梁20上设置加强部件,不会增加整车的重量,从而保证了整车的轻便性。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51或所述第二延伸部6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冷却装置安装支架70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延伸部61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的安装孔,所述支架70上也对应地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的安装孔,用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上的安装孔和所述支架70上的安装孔,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与所述支架70的连接。同理,所述第一延伸部51上也可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设置不同的支架70。这种连接方式便于更换不同的规格和功能的支架70,使所述第二延伸部61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集成装置的安装,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同时,当安装在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上的支架70或安装在所述支架70上的集成装置损坏时,仅需拆卸所述支架70,对所述支架70或所述集成装置进行单独更换,不需要更换整个车架,降低维修成本。
[0026]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横梁20沿自身长度方向向两端延伸至所述闭合框型结构90的外部,分别形成用于与车身81连接的第三延伸部21和第四延伸部22,所述第三纵梁50、所述第四纵梁60、所述第一延伸部51、所述第二延伸部61、所述第二横梁20、所述第三延伸部21和所述第四延伸部22共同形成类似于形结构。所述第三延伸部21与所述第四延伸部22用于与车身81进行连接,从而使所述副车架连接在车身81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延伸部22上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的安装孔,所述车身81上对应地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安装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延伸部22上的安装孔和所述车身81上的安装孔,完成所述车身81与所述第四延伸部22的连接,以实现所述副车架与所述车身81的连接。
[0027]优选地,所述第四纵梁6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纵梁40的第二端沿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相应地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纵梁40的安装面上的安装孔和所述第四纵梁60的第一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实现了所述第二纵梁40与所述第四纵梁60的连接。同理,所述第一纵梁30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纵梁50的端面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仅仅通过两个螺栓即可实现纵梁之间的连接,更换拆卸操作简单,能够对各个纵梁进行单独更换,有效地节约了维修时间和成本。
[0028]更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横梁2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10的长度,所述第三纵梁50具有一定的弯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和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第三纵梁50的弯曲程度,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安装需求。
[0029]本实用新型副车架还可以包括行人保护装置82,所述行人保护装置82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延伸部51或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上。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行人保护装置82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延伸部61上,利用所述第四纵梁60来承载所述行人保护装置82,减少了所述第二横梁20的负荷。
[00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副车架。优选地,所述汽车包括车身81,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第三延伸部21和所述第四延伸部22安装在所述车身81上。
[0031]采用本实用新型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汽车,通过在纵梁上设置延伸部,在延伸部上设置支架,并将需要集成的部件安装在支架上,利用刚度较大的纵梁来承担主要的负荷,以减轻横梁上的负荷,这种副车架不需要设置厚重的横梁,也不需要在横梁上设置其他加强部件,既不增加整车的重量,保证整车的轻便性,又能够很好地承载其它集成部件。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身宽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沿车身长度的方向设置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三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四纵梁和第二纵梁首尾顺次连接形成闭合框型结构,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分别向所述闭合框型结构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其它集成部件的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沿着车身长度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冷却装置安装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冷却装置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沿自身长度方向向两端延伸至所述闭合框型结构的外部,分别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螺栓连接在车身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纵梁的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面与所述第四纵梁的端面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安装有行人保护装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996435SQ20142044431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孙厚勇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