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减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滑板车的后叉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对环保节能议题日益重视,环保节能的产品已越来越重要。电动车作为绿色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目前在大众出行方面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上的电动车也越来越多,电动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电动车的舒适度越来越重要,舒适度的直接提升的体现在于电动车的减震装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号,204236721U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后叉和左右布置的两减震器,后叉的两叉臂之间以及两减震器之间均形成容纳后轮的空间,后叉前端具有铰接点,后叉后端部设置后轮支撑体,减震器具有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与对应侧的后叉叉臂连接,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位于后叉后端的前方,减震器的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均位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上方,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该实用新型虽然解决了电动车减震的问题,但是其减震弹簧两端均通过铰接,使其受力方向不单一,导致减震效果不佳,而且后叉之间仅通过一根连接梁固定,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减震效果好的后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滑板车的后叉结构,包括支架和后叉,所述支架后端部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与后叉的前端部铰接,所述支架上横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中部为向下的弯曲结构,在该弯曲结构中部旋转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后叉的两叉臂前端部通过连杆相连接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杆中部铰接有减震器,减震器包括固定杆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压缩弹簧、固定块通孔后铰接在所述连杆上。
所述后叉的两叉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后叉的两叉臂与所述支架铰接处。
所述减震器的具体安装方式为:
所述减震器还包括有弹簧压紧块,所述弹簧压紧块与所述固定杆螺纹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压紧在弹簧压紧块和固定块之间。
所述固定杆上端部设置有弹簧压紧块,该弹簧压紧块与固定杆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可拆卸的结构。
所述支撑杆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所述后叉的两叉臂前端部铰接处均设置有两个铰接孔,所述两个铰接孔前后设置。
所述后叉后端部设置有后轮固定座,后轮固定座设置有卡槽。
所述后轮固定座与后叉之间设置有阶梯部,所述后轮固定座与后叉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卡槽为开口向下的结构。
所述后轮固定座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压缩弹簧穿设在支架和后叉之间,并且将两者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简单且紧凑,大大节约整车空间;并且压缩弹簧等部件设置在座椅下方并位于支架的内部,使其不裸露在外,不仅保证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杆中部为向下的弯曲结构,在该弯曲结构中部旋转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中部开设有通孔,减震器铰接在固定块上,当后轮在上下晃动,减震器会随着固定块做相应的转动,保证其受力均匀,使得减震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叉为最简单的杠杆机构,后叉前端部与支架铰接作为支点,两后叉臂之间通过连杆相连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杆又与减震器的固定杆铰接,后叉的后端部设置有后轮固定座,当后轮向上翘起时,后叉绕着支点转动,从而拉动减震器的固定杆并压缩所述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复位,周而复始完成整体的减震,该杠杆机构为省力杠杆,结构简单但是减震效果极佳;所述压缩弹簧存在预紧力,使得后轮的安装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叉的两叉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后叉的两叉臂与所述支架的铰接处,使得后叉结构更加的稳定;所述支撑杆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使得支架结构更加稳定。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叉的两叉臂前端部铰接处均设置有两个铰接孔,所述两个铰接孔前后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铰接孔,达到不同的减震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叉后端部设置有后轮固定座,后轮固定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紧后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后叉;3-减震器;4-固定块;5-铰接孔;21-阶梯部;22-固定孔;23-卡槽;24-连杆;25-支撑板;26-后轮固定座;31-紧固件;32-弹簧压紧块;33-压缩弹簧;34-固定杆;40-挡泥板;101-加强杆;102-支撑杆;103-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6所示:一种滑板车的后叉结构,包括支架1和后叉2,所述支架1后端部设置有铰接座103,铰接座103与后叉2的前端部铰接,所述支架1上横置有支撑杆102,支撑杆102中部为向下的弯曲结构,在该弯曲结构中部旋转设置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后叉2的两叉臂前端部通过连杆24相连接并形成一体结构,结构简单且紧凑,大大节约整车空间,所述连杆24中部铰接有减震器3,减震器3铰接在固定块4上,当后轮在上下晃动,减震器3会随着固定块4做相应的转动,保证其受力均匀,使得减震效果更好,减震器3包括固定杆34和压缩弹簧33,所述压缩弹簧33存在预紧力,使得后轮的安装更加稳定,所述固定杆34依次穿过压缩弹簧33、固定块4通孔后铰接在所述连杆24上,并且压缩弹簧33等部件设置在座椅下方并位于支架1的内部,使其不裸露在外,不仅保证了减震器3的减震效果,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见图1-3所示:所述后叉2的两叉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设置在后叉2的两叉臂与所述支架1的铰接处,使得后叉2结构更加的稳定。
见图1,图3,图4所示:所述减震器3的具体安装方式为:
所述减震器3还包括有弹簧压紧块32,所述弹簧压紧块32与所述固定杆34螺纹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3压紧在弹簧压紧块32和固定块4之间。
见图1,图3,图4所示:所述固定杆34上端部设置有弹簧压紧块32,该弹簧压紧块32与固定杆3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可拆卸的结构,将所述压缩弹簧33压紧在弹簧压紧块32和固定块4之间。
见图5所示:所述支撑杆102与支架1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1,使得支架结构更加稳定。
见图2,图3所示:所述后叉2的两叉臂前端部铰接处均设置有两个铰接孔5,所述两个铰接孔5前后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铰接孔5,达到不同的减震效果。
见图1-3所示:所述后叉2后端部设置有后轮固定座,后轮固定座26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为开口向下的结构;所述后轮固定座26上成型有三个固定孔22,所述卡槽23和固定孔22用于后轮的稳定固定,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见图1-3,图6所示:所述后轮固定座26与后叉2设置有阶梯部21,所述阶梯部21用于卡紧后轮的挡泥板40,所述后轮固定座26与后叉2为一体式结构,结构更加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