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16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汽车前舱由于受到障碍物的阻挡会向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方向盘会有冲向驾驶员躯干的趋势。另一种情况下,当汽车突然刹车或车速锐减时,驾驶员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靠近方向盘的趋势。如果没有在汽车的转向系统上设置安全结构,则在这两种情况下,方向盘与驾驶员的躯干会发生碰撞的危险,使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为减少对驾驶员的伤害,国家法规要求转向管柱在碰撞过程中具备溃缩吸能的功能。

在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的溃缩形式和结构多种多样,但是采用专门的导向结构和吸能结构等部件,不仅会增加转向管柱的开发成本,而且还会导致转向管柱结构的复杂化,影响转向管柱在整车上的布置,给汽车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吸能效果良好的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包括固定块、吸能片以及紧固件,所述吸能片包括用于与固定块配合连接的固定孔以及与紧固件紧密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固定孔与固定块通过固定销连接,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垫片,所述紧固件可沿着连接相对滑移,所述吸能片上靠近固定孔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折边,所述定位折边卡设在固定块的棱边上,所述固定块与车身通过注塑销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腰形。

优选的,所述吸能片的整体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孔与连接孔均沿着吸能片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孔与连接孔均相对于吸能片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长度为40~60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转向管柱发生溃缩时,首先因为固定块与吸能片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而用于锁定固定块与车身之间的注塑销会发生断裂,此时固定块与吸能片会因为势能与紧固件发生相对位移,紧固件与吸能片之间会发生滑动摩擦,紧固件沿着连接孔长度方向滑动,此摩擦力为吸能组件所吸收的阻力。紧固件为螺栓与垫片,通过调节螺栓与吸能片之间的松紧度即可调节吸能组件的吸能大小,连接孔的长度为转向管柱的溃缩行程。定位折边的作用一是为了方便装配,使得吸能片与固定块可以快速对齐,方便固定孔的装配,二是定位折边可以克服固定块与吸能片之间的静摩擦力。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吸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的吸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块;11、棱边;2、吸能片;21、固定孔;22、连接孔;23、定位折边;3、紧固件;31、螺栓;3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包括固定块1、吸能片2以及紧固件3,所述吸能片2包括用于与固定块1配合连接的固定孔21以及与紧固件3紧密连接的连接孔22,所述固定孔21与固定块1通过固定销连接,所述紧固件3包括螺栓31和垫片32,所述紧固件3可沿着连接相对滑移,所述吸能片2上靠近固定孔2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折边23,所述定位折边23卡设在固定块1的棱边11上,所述固定块1与车身通过注塑销固定连接。(固定销与注塑销未在附图中画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支架的吸能组件的工作过程是,在正常状态下,吸能片2分别与固定块1和紧固件3固定连接,三者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转向管柱发生溃缩时,首先因为固定块1与吸能片2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而用于锁定固定块1与车身之间的注塑销会发生断裂,此时固定块1与吸能片2会因为势能与紧固件3发生相对位移,紧固件3与吸能片2之间会发生滑动摩擦,紧固件3沿着连接孔22长度方向滑动,此摩擦力为吸能组件所吸收的阻力。紧固件3为螺栓31与垫片32,通过调节螺栓31与吸能片2之间的松紧度即可调节吸能组件的吸能大小,连接孔22的长度为转向管柱的溃缩行程。定位折边23的作用一是为了方便装配,使得吸能片2与固定块1可以快速对齐,方便固定孔21的装配,二是定位折边23可以克服固定块1与吸能片2之间的静摩擦力。

优选的,连接孔22的形状为腰形。腰形结构既可以方便紧固件3的装配,同时也可以对溃缩方向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吸能片2的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固定孔21与连接孔22均沿着吸能片2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孔21与连接孔22均相对于吸能片2的轴线对称设置。这样设计结构简单,同时可以保证溃缩力的变化符合设定曲线的走向。

优选的,连接孔22的长度为40~60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