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778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铜排加工制造方式较为传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铜排上料部分主要靠人工抬运,效率低下、安全性差,同时铜排在人工抬运的过程中极易受到碰擦而在铜排表面形成擦伤及磕碰伤而导致铜排成品率降低,同时也影响到铜排的表面质量,这也是国产铜排产品和国外先进国家同类产品之间的主要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所述的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设置于储料平台与上料平台之间,所述的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驱动组件、由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动从而将所述的储料平台上的铜排翻转运输到所述的上料平台上的运输机构,所述的运输机构包括由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动的旋转臂、与所述的旋转臂相转动设置且能够夹持住所述的铜排的夹持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的夹持组件相对所述的旋转臂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具体地,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的旋转臂相转动连接的旋转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旋转头的两端的挡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挡柱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的夹持组件转动而与所述的铜排相分离或接触的挡块。

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的旋转头的一端部相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挡柱和所述的挡块的材质独立地为尼龙、木质、胶木、有机塑料、聚四氟乙烯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用于给所述的电机供电的第一电源、与所述的电机相连接的减速齿轮箱、与所述的减速齿轮箱相连接的转轴,所述的旋转臂与所述的转轴相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轴的转动而转动。

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夹持组件相连接的气缸、用于给所述的气缸供电的第二电源。

再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电源和所述的第二电源为同一个电源。

再具体地,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电源和所述的第二电源的通断的开关。

具体地,所述的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旋转臂上的限位柱,当所述的限位柱与所述的上料平台相接触时,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的夹持组件转动而使所述的夹持组件与所述的铜排相分离。

具体地,所述的运输机构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的上料平台的长度方向分布。

本文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方位进行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提高铜排生产过程中上料的自动化程度,在提高生产功效、生产安全性及成品率的同时提高铜排产品质量,缩短国内产品与国外先进国家同类产品这间的差距。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为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的两种状态的俯视图;

其中:1、储料平台;2、上料平台;3、铜排;4、机架;5、运输机构; 52、旋转臂;53、气缸;54、开关;55、旋转头;56、挡柱;57、挡块;6、限位柱;7、第一驱动组件;71、电机;72、减速齿轮箱;7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设置于储料平台1与拉拔机的上料平台2之间,上料平台2的高度高于储料平台1,本实施例中,储料平台1与轧头机相连,自轧头机出来后的铜排3堆积于储料平台1上,然后人工将储料平台1上的一根铜排3推至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的位置,然后由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将铜排3运输至上料平台2。

如各附图所示,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包括机架4、设置在机架4上的第一驱动组件7、由第一驱动组件7驱动转动从而将储料平台1上的铜排3翻转运输到上料平台2上的运输机构5,运输机构5有多个且沿着上料平台2的长度方向分布从而能够更好的夹持住铜排3。

运输机构5包括由第一驱动组件7驱动转动的旋转臂52、与旋转臂52相转动设置且能够夹持住铜排3的夹持组件、用于驱动夹持组件相对旋转臂52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7包括电机71、用于给电机71供电的第一电源、与电机71相连接的减速齿轮箱72、与减速齿轮箱72相连接的转轴73,旋转臂52与转轴73相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着转轴73的转动而转动。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夹持组件相连接的气缸53、用于给气缸53供电的第二电源。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为同一个电源,机架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通断的开关54。当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也可以为独立设置的两个电源。

夹持组件包括与旋转臂52相转动连接的旋转头55、分别固定设置在旋转头55的两端的挡柱56、固定设置在挡柱56上且能够随着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夹持组件转动而与铜排3相分离或接触的挡块57。挡柱56和挡块57的材质独立地为尼龙、木质、胶木、有机塑料、聚四氟乙烯中的任一种,当然,其他软性材质也是可以使用的,通过采用软性材质,可以防止铜排的擦伤和碰伤。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的气缸53与旋转头55的一端部相连接。当打开开关54,电机71在减速齿轮箱72的作用下带动转轴73绕自身轴心线转动,转轴73带动旋转臂52向上转动的同时,气缸53驱动旋转头55转动,使得挡块57与铜排3相接触从而阻止铜排3与夹持组件相分离,电机71进一步驱动旋转臂52旋转至上料平台2,此时,气缸53驱动旋转头55反向转动,使得挡块57与铜排3相分离从而将铜排3放置上料平台2上,电机71驱动旋转臂52反向转动至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如附图1所示,铜排自动翻转送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旋转臂52上的限位柱6,当限位柱6与上料平台2相接触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夹持组件转动而使夹持组件与铜排3相分离。

本装置能够提高铜排3生产效率:应用此装置摆脱了铜排3生产过程人力抬运的桎梏,提高铜排3搬运速度,生产效率较之前提高了约10%;本装置能够提高铜排3生产过程安全性:此装置提高了铜排3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铜排3跌落磕伤操作人员的概率;本装置能够提高铜排3成品率:此装置运用后,减少了铜排3因人工抬运而造成的铜排3间摩擦及铜排3磕碰伤的可能,使铜排3的表面质量大幅度提高,将铜排3的成品率由原来的89%,提高到了现在的91%,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铜排3生产量为1400吨计算,可年创造经济效益约为56万元。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