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29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焊装车间的焊线主要采用往复式输送机构来实现车身零件快速准确地输送至要求的位置,其结构如图一所示,往复式输送线的工作原理是输送线整体举升将工件抬离焊接夹具,台车滑板水平运动将工件输送至下工位,输送线整体下降,同时工件落在焊接夹具上,台车滑板水平运动返回原位。但是该机构存在以下的缺点:整个输送时间大概为24S,此时间为非增值时间,在生产线节拍一定的情况下,往复输送机构降低了生产线的增值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柔性低,难于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输送线设计及加工周期长,安装调试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车身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输送装置,包括滚床及设于所述滚床上的滑撬,所滚床包括底座、支撑架、棍轮及带动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上端,所述棍轮为多组,多组所述棍轮对称、且均匀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滑撬包括设于所述棍轮上的滑撬支架、设于所述滑撬支架上端的定位支撑单元及设于所述滑撬支架上的滑撬位置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皮带轮及同步带,所述皮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棍轮设有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皮带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在滑撬前进方向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设有机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还设有张紧板,所述张紧板设有张紧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撬支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滑撬位置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支撑单元设有多组,每组所述定位支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减速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棍轮为聚氨酯包胶棍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棍轮为聚氨酯包胶棍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身输送装置输送速度高,节拍高,车型定位柔性高,设置滑撬能够满足多平台车型共线生产;非增值时间减少,生产效率高;输送稳定性好,安全性好;工艺布置柔性高,不同工位可采用柔性工位节距;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标准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往复式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输送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输送装置的张紧轮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滑撬支架 2-棍轮 3-支撑架 4-底座 5-滑撬位置传感器 6-皮带轮 7-同步带 8-驱动电机 9-张紧轮 10-定位支撑单元。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输送装置,包括滚床及设于所述滚床上的滑撬,所滚床包括底座4、支撑架3、棍轮2及带动棍轮2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4固定安装在预装地面,所述支撑架3设于所述底座4上端,所述棍轮2为多组,多组所述棍轮2对称、且均匀设于所述支撑架3两侧,所述滑撬包括设于所述棍轮2上的滑撬支架1、设于所述滑撬支架1上端的定位支撑单元10及设于所述滑撬支架1上的滑撬位置传感器5,所述棍轮2转动会带动滑撬向一侧移动,所述定位支撑单元10对车身起到定位支撑作用,所述滑撬位置传感器5可以实时检测滑撬的位置,实现就位后滑撬的减速及到位检测。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8、皮带轮6及同步带7,所述皮带轮6与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轴连接,所述棍轮2设有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同步带7与所述皮带轮6连接,驱动电机8启动后,驱动安装在电机输出轴的皮带轮6转动,通过同步带7将动力传递给支撑架3上的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上的棍轮2与传动轴一起旋转,位于棍轮2上的滑撬通过滑撬支架1底部与棍轮2间产生摩擦力驱动滑撬做高速水平运动。

支撑架3在滑橇前进方向的一端设计有机座,驱动电机8固定在机座上,驱动电机8设计在滚床前端,不占用两侧定位工装的空间,结构紧凑,且同步带受力一致性好。

每组所述棍轮的传动轴之间均设有同步带7,每组同步带7的一侧还设有张紧板,所述张紧板设有与所述同步带7配合使用的张紧轮9,用于调节同步带7的松紧,使皮带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紧力,防止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失效等情况。

所述滑撬支架1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滑撬位置传感器5,定位更精确。

所述定位支撑单元10设有多组,每组所述定位支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定位支撑单元10设有翻转机构,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实现多车型的支撑,满足多平台车型共线生产

所述驱动电机8为变频减速电机,可实现变频调速。

所述棍轮2为聚氨酯包胶棍轮,其包胶厚度为10mm,减少滑橇在输送过程中的震动,包胶棍轮按1000mm的间距均匀布置,以确保滑橇高速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架3为矩形钢管焊接并精加工而成,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车身输送装置其输送速度高,节拍高,最大速度可达1.4米/秒; 车型定位柔性高,可满足多平台车型共线生产;非增值时间减少,单工位减少10秒,生产效率高;滚床高度低,输送稳定性好,安全性好;工艺布置柔性高,不同工位可采用柔性工位节距;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标准化程度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