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80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制药包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发药机的上料装置一般采用整体倾斜结构,将放药盒的侧板做成倾斜。使药品沿着侧板定位,药盒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落位。这样药品在上药过程中不易发生倾倒。但由于采用整体倾倒结构不利于上药机构的布局,且上药机构占用空间较大,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必须采用双料架对称布置,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能降低整机成本的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内部设有料腔,所述外罩在料腔的前后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外罩上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装设有位于料腔内并受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的上料板,所述上料板沿前后方向倾斜布置,上料板的低点位于第一出料口侧,上料板的高点位于进料口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罩包括顶板、底板、导向板和两块侧板,所述导向板装设在顶板和底板的后侧、且导向板顶部与顶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料口,两块所述侧板分设于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块侧板的两端部分别与顶板以及底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分装在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料板与两侧的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升降机构的避让孔。

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上料板高点的避让口。

所述导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导向板上装设有用于开合该第二出料口的开合部件。

所述开合部件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板,所述升降电机固装在导向板上,所述升降板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同步轮、皮带和升降块,所述同步轮分装在顶板和底板上,所述皮带卷绕在上下的同步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固装在顶板或底板上并与同步轮连接,所述升降块装设在皮带内侧并与上料板固接。

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装设有竖向导轨,所述升降块滑设于所述竖向导轨上。

所述驱动电机固装在底板下方,所述外罩还包括装设在底板下方用于遮罩驱动电机的底罩。

所述上料板包括两块连接板和一块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型板,所述倒V型板设置在两块连接板顶部,两块连接板分别与两侧的升降机构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在运行时,先将料盒从进料口放置到上料板上,在料腔可形成堆料,当需要上料时,则启动升降机构驱使上料板升降,一次升降距离略大于一个料盒高度,当料盒高出第一出料口时,由于上料板沿前后方向倾斜布置,故料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进入对好的发药机的料道中,通过控制上料板升降来实现连续进料。该结构中,上料装置的料腔配合上料板升降实现上料,较传统的整机倾斜设置而言,本上料装置充分利用了整机竖向方向的空间,缩小了整机水平方向的长度,使得整机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其空间利用率提高,也降低了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外罩;11、料腔;12、进料口;13、第一出料口;14、顶板;141、避让口;15、底板;16、导向板;17、侧板;171、避让孔;18、第二出料口;19、底罩;2、升降机构;21、驱动电机;22、同步轮;23、皮带;24、升降块;25、竖向导轨;3、上料板;31、连接板;32、倒V型板;4、开合部件;41、升降电机;42、升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发药机的上料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外罩1,外罩1内部设有料腔11,外罩1在料腔11的前后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2和第一出料口13,外罩1上装设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上装设有位于料腔11内并受升降机构2驱动升降的上料板3,上料板3沿前后方向倾斜布置,上料板3的低点位于第一出料口13侧,上料板3的高点位于进料口12侧。在运行时,先将料盒从进料口12放置到上料板3上,在料腔11可形成堆料,当需要上料时,则启动升降机构2驱使上料板3升降,一次升降距离略大于一个料盒高度,当料盒高出第一出料口13时,由于上料板3沿前后方向倾斜布置,故料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进入对好的发药机的料道中,通过控制上料板3升降来实现连续进料。该结构中,上料装置的料腔11配合上料板3升降实现上料,较传统的整机倾斜设置而言,本上料装置充分利用了整机竖向方向的空间,缩小了整机水平方向的长度,使得整机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其空间利用率提高,也降低了整机成本。

本实施例中,外罩1包括顶板14、底板15、导向板16和两块侧板17,导向板16装设在顶板14和底板15的后侧、且导向板16顶部与顶板14之间形成第一出料口13,两块侧板17分设于顶板14和底板15的左右两侧、且两块侧板17的两端部分别与顶板14以及底板15连接,升降机构2分装在顶板14和底板15的左右两侧,上料板3与两侧的升降机构2连接。该结构中,通过顶板14、底板15、导向板16和两块侧板17围合形成料腔11,第一出料口13位于上端,当需要上料时,两侧的升降机构2带动上料板3上升,料盒高出第一出料口13时,料盒从第一出料口13进入对好的发药机的料道中,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侧板17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升降机构2的避让孔171。该避让孔171使得升降机构2不会全部位于料腔11内,保证了料腔11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顶板14上开设有用于避让上料板3高点的避让口141。该避让口141使得上料板3上升时,其高点不会与顶板14产生干涉,利于上料。

本实施例中,导向板16与底板15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18,导向板16上装设有用于开合该第二出料口18的开合部件4。该第二出料口18位于下端,当上料需求不是很大时,可由第二出料口18进行上料,配合第一出料口13,实现了上料的双工位,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开合部件4包括升降电机41和升降板42,升降电机41固装在导向板16上,升降板42与升降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该结构中,利用升降电机41带动升降板42沿导向板16升降,实现了对第二出料口18的开合。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同步轮22、皮带23和升降块24,同步轮22分装在顶板14和底板15上,皮带23卷绕在上下的同步轮22上,驱动电机21固装在顶板14或底板15上并与同步轮22连接,升降块24装设在皮带23内侧并与上料板3固接。该结构中,驱动电机21转动并带动一组同步轮22转动,该组同步轮22带动皮带23运行并带动另一组同步轮22转动(相当于从动轮),而上料板3又通过升降块24装设在皮带23内侧,故最终能实现上料板3的升降。

本实施例中,顶板14和底板15之间装设有竖向导轨25,升降块24滑设于竖向导轨25上。该竖向导轨25一方面对升降块24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可对升降块24进行限位,以保证上料板3升降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1固装在底板15下方,外罩1还包括装设在底板15下方用于遮罩驱动电机21的底罩19。该底罩19遮罩在驱动电机21外部,防止其裸露在外,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上料板3包括两块连接板31和一块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型板32,倒V型板32设置在两块连接板31顶部,两块连接板31分别与两侧的升降机构2固接。这样设置,使得上料板3存在二维斜度,一方面能保证正常的上料工作,另一方面料盒在该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型板32上能向两侧自行移动,即起到了导向效果,方便料盒与发药机的料道准确对位。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