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4713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叠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磁片是一种呈片状的磁性材料,其两个磁极分别设置在磁片的两个面上,充磁完成后的磁片通常需要将其进行堆叠,且相邻两个磁片之间需要放置隔片,以磁片与隔片间隔排列的方式将其堆叠包装。现有的堆叠方式通常是通过手动码料或者普通的自动叠料机进行,手动码料效率低,而且容易码料不整齐,利用普通的自动叠料机进行码料虽然可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但是普通的自动叠料机在叠料时并未使用到磁片的磁性特性,而是通过简单的落料堆叠来实现,容易出现叠料不整齐,或者需要底部气缸逐渐向下运动来实现;若要保证堆叠整齐,则必须对磁片的两侧及一端进行限位,另一端进行进料,采用底部气缸向下运动来出料的方式很容易出现磁片夹紧在限位装置内无法直接落下的状况,从而导致后续的出料工序无法进行,同时现有的叠料装置叠料速度太慢,无法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因此,设计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装置生产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磁片和隔片的间隔堆叠,适应性好,且堆叠效率高,故障率低的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包括送料传送带、磁片进料装置、垫片进料装置、磁片进料通道、垫片进料通道、叠料腔、中间挡板、出口挡板、中间挡板驱动气缸、出口挡板驱动气缸、出料通道和推料装置,磁片通过送料传送带进行传输,磁片进料装置设置在送料传送带上,并将送料传送带上的磁片依次推入磁片进料通道中,垫片进料装置用于将垫片依次送入垫片进料通道中;所述磁片进料通道和垫片进料通道的底部均与叠料腔连通,且磁片进料通道和垫片进料通道的下端宽度分别略高于磁片和垫片的厚度;所述中间挡板设置在叠料腔的中部,并将磁片进料通道和垫片进料通道的底部隔开,所述叠料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料通道,另一侧设置有推料装置,出口挡板设置在出料通道的入口处,中间挡板驱动气缸连接中间挡板并驱动中间挡板沿垂直于出料通道的方向抽出和进入叠料腔,出口挡板驱动气缸连接出口挡板并驱动出口挡板沿垂直于出料通道的方向抽出和进入叠料腔。

进一步的,所述磁片进料装置包括垂直于送料传送带方向设置的磁片进料气缸和连接磁片进料气缸的推料板,磁片进料气缸运动时驱动推料板将送料传送带上的磁片推入磁片进料通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磁片进料通道包括弧形的进料滑台、设置在进料滑台两侧竖直设置的进料挡板,以及设置在磁片进料通道和垫片进料通道之间的隔板;磁片进入磁片进料通道后沿进料滑台滑下,在进料滑台底部呈竖直状态进入叠料腔中;所述垫片进料通道包括底部设置有斜坡的进料台,垫片进料通道还共用了磁片进料通道两侧竖直设置的进料挡板作为磁片进料通道的进料挡板;所述垫片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料台上方的垫片下压气缸和固定在垫片下压气缸的气缸头上的下压块,,垫片下压气缸驱动下压块向下运动将垫片以竖直状态送入垫片进料通道下方的叠料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块用于下压的位置设置有方形的缺口,缺口的方向朝向垫片进料通道的进料口方向,垫片移动到垫片下压气缸的下压块上是被方形的缺口挡住,在需要垫片的时候利用垫片下压气缸驱动下压块下压实现垫片的进料。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挡板和出口挡板均与磁片进料通道和垫片进料通道之间的隔板平行设置,中间挡板设置在隔板的正下方;所述中间挡板驱动气缸和出口挡板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叠料腔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块和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连接推料块,推料气缸通过在中间挡板和出口挡板抽出的过程中将推料块推入叠料腔中,实现将推料腔中的磁片和垫片推入出料通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叠料腔的宽度与设置在进料滑台两侧竖直设置的两块进料挡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叠料腔的宽度略宽于磁片和垫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叠料腔位于中间挡板左右两侧的底部机架上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通过磁片进料装置和垫片进料装置同步工作,保证磁片和垫片同时进料,同时利用推料装置进行快速出料,能够实现垫片的磁片的自动进料、自动叠料和自动出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落料和叠料的效率,提高了垫片和磁片叠料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劳动,节约了厂家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叠料的准确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磁片和垫片的叠料操作,只需要适当调整各个设备的位置即可,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送料传送带、2-磁片进料通道、3-垫片进料通道、4-叠料腔、5-中间挡板、6-出口挡板、7-中间挡板驱动气缸、8-出口挡板驱动气缸、9-磁片进料气缸、10-推料板、11-进料滑台、12-进料挡板、13-进料台、14-垫片下压气缸、15-下压块、16-隔板、17-推料气缸、18-推料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磁片和垫片间隔排列的落料堆叠装置,包括送料传送带1、磁片进料装置、垫片进料装置、磁片进料通道2、垫片进料通道3、叠料腔4、中间挡板5、出口挡板6、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出料通道和推料装置,磁片通过送料传送带1进行传输,磁片进料装置设置在送料传送带1上,并将送料传送带1上的磁片依次推入磁片进料通道2中,垫片进料装置用于将垫片依次送入垫片进料通道3中;所述磁片进料通道2和垫片进料通道3的底部均与叠料腔4连通,且磁片进料通道2和垫片进料通道3的下端宽度分别略高于磁片和垫片的厚度;所述中间挡板5设置在叠料腔4的中部,并将磁片进料通道2和垫片进料通道3的底部隔开,所述叠料腔4的一侧设置有出料通道,另一侧设置有推料装置,出口挡板6设置在出料通道的入口处,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连接中间挡板5并驱动中间挡板5沿垂直于出料通道的方向抽出和进入叠料腔4,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连接出口挡板6并驱动出口挡板6沿垂直于出料通道的方向抽出和进入叠料腔4。

所述磁片进料装置包括垂直于送料传送带1方向设置的磁片进料气缸9和连接磁片进料气缸9的推料板10,磁片进料气缸9运动时驱动推料板10将送料传送带1上的磁片推入磁片进料通道2中。

所述磁片进料通道2包括弧形的进料滑台11、设置在进料滑台11两侧竖直设置的进料挡板12,以及设置在磁片进料通道2和垫片进料通道3之间的隔板16;磁片进入磁片进料通道2后沿进料滑台11滑下,在进料滑台11底部呈竖直状态进入叠料腔4中;所述垫片进料通道3包括底部设置有斜坡的进料台13,垫片进料通道3还共用了磁片进料通道2两侧竖直设置的进料挡板12作为磁片进料通道2的进料挡板12;所述垫片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料台13上方的垫片下压气缸14和固定在垫片下压气缸14的气缸头上的下压块15,垫片下压气缸14驱动下压块15向下运动将垫片以竖直状态送入垫片进料通道3下方的叠料腔4中。

所述下压块15用于下压的位置设置有方形的缺口,缺口的方向朝向垫片进料通道3的进料口方向,垫片移动到垫片下压气缸14的下压块15上是被方形的缺口挡住,在需要垫片的时候利用垫片下压气缸14驱动下压块15下压实现垫片的进料。

所述中间挡板5和出口挡板6均与磁片进料通道2和垫片进料通道3之间的隔板16平行设置,中间挡板5设置在隔板16的正下方;所述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和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分别设置在叠料腔4的前后两侧。

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块18和推料气缸17,所述推料气缸17连接推料块18,推料气缸17通过在中间挡板5和出口挡板6抽出的过程中将推料块18推入叠料腔4中,实现将推料腔中的磁片和垫片推入出料通道中。

所述叠料腔4的宽度与设置在进料滑台11两侧竖直设置的两块进料挡板1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叠料腔4的宽度略宽于磁片和垫片的宽度。叠料腔实际上是由出口挡板6、推料块18、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的安装架和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的安装架共同限制构成,因此调整这几个装置的位置即可对叠料腔4的大小进行调整,以此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大小的垫片和磁片的叠料操作。

所述叠料腔4位于中间挡板左右两侧的底部机架上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叠料腔内是否存在垫片和磁片的存在,只有当垫片和磁片同时存在是才会进行出料操作,进而提高叠料操作的准确性。

具体工作时,送料传送带1以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根据磁片和垫片叠料的速度来决定,磁片进料气缸9通过推料板10将送料传到带1上的磁片经过磁片送料通道送入叠料腔4中,同时垫片进料装置的垫片下压气缸驱动下压块以相同于磁片进料的频率将垫片下压,垫片经过垫片送料通道进入叠料腔4中;此时磁片和垫片在叠料腔4中,中间有着中间挡板5间隔着,两侧分别有着出口挡板6和推料块18挡住,因此磁片和垫片直接被限制在叠料腔内;同时驱动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和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将中间挡板5和出口挡板6同时从叠料腔中抽出,在抽出中间挡板5和出口挡板6后的瞬间启动推料气缸17,推料气缸17将磁片和垫片推入出料通道中,并迅速复位,在推动气缸复位后立即控制中间挡板驱动气缸7和出口挡板驱动气缸8将中间挡板5和出口挡板6重新推入叠料腔内,实现一次叠料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