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8040发布日期:2018-12-25 20:3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



背景技术:

在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为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元器件整列后进行运送,以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包括包装等生产工序)。

参考图1,通常,整列时会使用托台101来盛放和搬送元器件(图未示),为了使元器件在搬送过程中不至于发生位移或掉落,现有技术会采用压块102将元器件固定后,再使用螺栓103通过弹簧104固定压块102,防止压块102在托台101移动过程中脱落。

上述方式的缺点在于:一方面,放置压块102和拧紧螺栓103均需要完成多个机械或人工动作的操作,尤其是在批量执行该操作时,对机械精度要求很高,也会给人工操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需要重复使用螺栓103固定压块102,容易造成机械磨损。

现有另一种常用的元器件搬送器具可以参考图2和图3所示,其中,橡胶制的传送带1上有凹槽3,元器件包括有封装部5和引线6。引线6嵌入凹槽3,传送带1移动时搬送元器件位移。在元器件的近旁设置有永磁体41,永磁体41可以与轭39、轭40、引线6共同形成一个闭合磁路。因此可以将元器件吸引在凹槽3中,使得元器件在传送过程中更加难以脱离。

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操作复杂度,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为了形成闭合磁路,必须要求在搬送过程中元器件的引线6被永磁体41磁化,这就要求引线6必须由可以被磁化的金属制成;另一方面,由于凹槽3为开放式,导致一旦运送元件的速度过快时,元器件仍有脱落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提供一种合适的元器件搬送治具,能够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元器件意外脱落,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更合适的元器件搬送治具,以在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元器件意外脱落,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包括:托台,所述托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纳元器件的一部分;挡块,所述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且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固定,以对凹槽容纳的元器件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托台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的沟道,所述沟道沿所述托台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托台,所述沟道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的另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沟道的延伸方向经过或偏离所述凹槽的中心点。

可选的,所述沟道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元器件的引脚直径大于所述沟道的深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之差。

可选的,当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元器件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相接触,所述挡块的下表面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相抵。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选自:圆形;矩形。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曲面,或者相对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具有非直角的倾角。

可选的,所述挡块的材质为永磁体。

可选的,所述挡块的底面相对于所述挡块的侧壁具有非直角的倾角。

可选的,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还包括:牵引部,适于吸引所述挡块使其脱离所述托台,或者推送所述挡块使其与所述托台相固定。

可选的,所述牵引部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托台表面具有倾角。

可选的,所述牵引部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吸引所述挡块。

可选的,所述牵引部内设置有可伸缩杆,所述可伸缩杆可沿所述牵引部的轴向移动,以自所述牵引部的下端伸出或收缩入所述牵引部内部。

可选的,所述牵引部的材质为可磁化金属物,所述可伸缩杆采用无磁性材料制成,当所述可伸缩杆收缩入所述牵引部内部时,所述挡块与所述牵引部的下端磁吸式结合,随着所述可伸缩杆自所述牵引部的下端伸出,所述挡块与所述牵引部的下端相分离。

可选的,所述挡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的大小与所述可伸缩杆的端部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或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包括:托台,所述托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纳元器件的一部分;挡块,所述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且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固定,以对凹槽容纳的元器件进行固定。较之现有的元器件搬送器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的元器件搬送治具通过开设于托台上的凹槽与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固定容纳于凹槽内的元器件。进一步,由于容纳于凹槽内的元器件是被挡块压住的,且挡块是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于与所述托台的,能够在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凹槽内的元器件意外脱落,确保元器件不会发生位移。进一步,以挡块压住凹槽内的元器件的固定形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还包括:牵引部,适于吸引所述挡块使其脱离所述托台,或者推送所述挡块使其与所述托台相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使用所述牵引部来控制所述挡块与所述托台相脱离或相固定,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元器件搬送器具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现有另一种元器件搬送器具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采用图5所示元器件搬送治具搬送元器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托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挡块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元器件搬送治具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的元器件搬送治具无法在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元器件意外脱落,且操作繁琐,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包括:托台,所述托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纳元器件的一部分;挡块,所述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且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固定,以对凹槽容纳的元器件进行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的元器件搬送治具通过开设于托台上的凹槽与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固定容纳于凹槽内的元器件。

进一步,由于容纳于凹槽内的元器件是被挡块压住的,且挡块是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于与所述托台的,能够在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凹槽内的元器件意外脱落,确保元器件不会发生位移。

进一步,以挡块压住凹槽内的元器件的固定形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元器件搬送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则为图4所示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结合图5和图6,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用于搬送容纳于其上的元器件300。

为了简化,图5仅示出图4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在长度方向(即x方向)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的,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可以容纳的元器件300的数量也可以适应性增加或减少。

为了便于表述,本实施例将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的高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具体地,结合图4至图6,本实施例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可以包括:托台210,所述托台2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11,所述凹槽211适于容纳元器件300的一部分;挡块220,所述挡块2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并且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210固定,以对凹槽211容纳的元器件300进行固定。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槽211可以阵列分布于所述托台210上。

例如,参考图4,所述至少一个凹槽211可以单列地沿x方向开设于所述托台210上。

又例如,所述至少一个凹槽211还可以多行多列地开设于所述托台210上,其中,行方向为x方向,列方向为y方向,以在不延长托台210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托台210可同时搬送的元器件300的数量。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参考图6,所述凹槽211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300的重心所在的部分(如图6示出的元器件300的中间部分),以免元器件300在凹槽211内发生非预期翘起等位移事件。进一步地,所述元器件300未被所述凹槽211容纳的部分可以伸出于所述凹槽211乃至所述托台210之外。

在一个优选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述凹槽2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其优点在于无需对挡块220的插入角度进行精确处理,提高放置挡块时的动作效率。相应的,参考图8,所述挡块2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任意形状。优选地,确保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相接触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凹槽211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凹槽21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以适应所述凹槽211内容纳的元器件300的形状。相应的,所述挡块2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所述凹槽211的横截面形状作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7,所述托台210上还可以开设有与所述凹槽211相连通的沟道212,所述沟道212沿所述托台210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托台210,所述沟道212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的另一部分。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沟道可以沿y方向开设于所述凹槽211的单侧,或者,如图6所示沿y方向开设于所述凹槽211的两侧。

例如,所述元器件300未被所述凹槽211容纳的部分可以完全容纳于所述沟道212内。

或者,如图7所示,所述元器件300未被所述凹槽211容纳的部分也可以部分容纳于所述沟道212内,剩余的部分则沿y方向自所述托台210的两侧伸出。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凹槽211可以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300的主体部(如封装有芯片的封装部),所述沟道212可以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300的引脚。进一步地,所述沟道212的形状可以根据凹槽211内需要容纳的元器件300的引脚形状进行调整。

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凹槽211和沟道212均可以适于容纳所述元器件300的引脚的不同部分。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挡块220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210固定。

在本场景中,所述挡块220的材质可以为永磁体或电磁铁,所述托台210的材质(或者至少所述凹槽211所在的托台210的材质)可以为永磁体、电磁体或可磁化金属物,以确保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可以紧密相吸。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挡块220也可以是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与所述托台210固定的。在本场景中,所述挡块220可以为非磁体,如铅块等有一定重量的物体。

例如,继续参考图7,所述托台210内可以开设有通孔213,所述通孔213的一端与所述凹槽211连通,所述通孔213的另一端与所述托台213的底部或侧壁连通。相应的,当需要固定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的元器件300时,可以从所述托台210的底部或侧壁抽真空,通过真空吸力把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的挡块220吸住。

作为一个变化例,对于开设于同一托台210上的多个凹槽211,所述多个凹槽211可以均采用磁吸的方式固定所述挡块220,也可以均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所述挡块220,还可以部分采用磁吸、部分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所述挡块220。

在一个优选例中,继续参考图7,所述沟道212的延伸方向可以经过所述凹槽211的中心点。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沟道21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偏离所述凹槽211的中心点。由此,当所述挡块220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时,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与所述元器件300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的部分的接触点偏离所述挡块220的重心,重力作用下,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一端220b能够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自然相抵。

进一步地,参考图9,所述沟道212在z方向上的深度h1可以不小于所述凹槽211在z方向上的深度h2,以免所述元器件300容纳于所述凹槽211内的部分被所述挡块220压变形。其中,所述沟道212在z方向上的深度h1是指自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到所述沟道2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凹槽211在z方向上的深度h2是指自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到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当所述挡块220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时,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与所述元器件300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的部分相接触,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一端220b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以形成图9所示的类似于三角形的缝隙b,从而确保托台210、挡块220之间具有足够的夹持力,使得对元器件300的固定效果更为牢固、结实。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9,所述元器件300的引脚直径h3可以大于所述沟道212在z方向上的深度h1和所述凹槽211在z方向上的深度h2之差,也即,可以有不等式h3>(h1-h2),以使得所述元器件300容纳于所述沟道212和凹槽211内时,所述元器件300的引脚表面高出所述沟道212,确保所述挡块220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时,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能够与所述元器件300的引脚相抵,并且在与所述凹槽211的吸力作用下,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一端220b能够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牢固的夹持状态的形成可以是基于沟道212的开设位置、凹槽211的形状、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形状等物理结构上的设计实现的,也可以是在放置所述挡块220时通过施力于所述挡块220的一侧以使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一端220b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实现的。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可以为曲面。例如,可以为图6和图7示出的半圆形曲面。

或者,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凹槽211的侧壁211b具有非直角的倾角。例如,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沿y方向的形状可以为斜面或漏斗形,以使放置于其上的挡块220在倾角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一端220b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的效果。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挡块220的底面220a相对于所述挡块220的侧壁220c可以具有非直角的倾角α,这同样可以在放置所述挡块220至所述凹槽211内时,形成其一端220b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倾角α可以取自15度至30度之间。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9,本实施例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还可以包括:牵引部230,适于吸引所述挡块220使其脱离所述托台210,或者推送所述挡块220使其与所述托台210相固定。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牵引部230的端部230a可以齐平于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如图9所示,以稳固地吸引、运送所述挡块220。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牵引部230的端部230a相对于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也可以具有非直角的倾角β。在所述倾角β的作用下,吸引于所述牵引部230的端部230a的挡块220相对于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也形成所述倾角β,从而在将所述挡块220放置到所述凹槽211内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所述挡块220的下表面220a的一端220b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相抵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倾角β可以取自15度至30度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倾角α或倾角β的取值范围的举例仅为提供更直观的角度效果,不应对所述倾角α或倾角β的可取值造成局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元器件300容纳于所述凹槽211内的部分与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的高度差等因素来综合调整所述倾角α或倾角β的实际值。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牵引部230可以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吸引所述挡块220。

例如,所述牵引部230内可以(如沿轴向a1方向)开设有通孔(图未示),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牵引部230的轴向a1。

在实际应用中,当对所述牵引部230内的通孔抽真空时,可以吸引所述挡块220,以将其吸引至脱离所述凹槽211或吸引所述挡块220以将其移动至所述凹槽211。

进一步地,当吸引所述挡块220移动至合适位置(如所述凹槽211上方或脱离所述凹槽211的位置)时,停止对所述牵引部230内的通孔抽真空,此时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相分离,从而将所述挡块220推送至所述预设位置(即所述凹槽211内或其他远离所述凹槽211的位置)。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牵引部230内可以设置有可伸缩杆231,所述可伸缩杆231可沿所述牵引部230的轴向(即a1方向)移动,以自所述牵引部230的下端(即所述端部)230a伸出或收缩入所述牵引部230内部。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当所述牵引部230的端部230a相对于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具有非直角的倾角β时,所述可伸缩杆231的端部231a相对于所述托台210的表面210a也可以具有所述非直角的倾角β。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部230的材质可以为可磁化金属物,所述可伸缩杆231可以采用无磁性材料制成,当所述可伸缩杆231收缩入所述牵引部230内部时,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的下端230a磁吸式结合,所述挡块220可随所述牵引部230的移动而移动;随着所述可伸缩杆231自所述牵引部230的下端230a伸出,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的下端230a相分离,以将所述挡块220运送至所述预设位置。

优选地,所述可磁化金属物可以为电磁铁,以通过通断电的方式使得所述牵引部230具备或失去磁性。或者,所述牵引部230的材质还可以为铁磁性物质,其特性为本身不具备磁性,但可以与所述挡块220之类的永磁体相吸。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凹槽211的底面211a和/或侧壁211b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214,以使所述托台210的磁吸力小于所述牵引部230的磁吸力。

具体而言,所述凹陷部214的设计使得所述凹槽211与所述挡块220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的接触面积,使得当所述挡块220被所述牵引部230吸引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小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确保所述挡块220能够被所述牵引部230吸引至脱离所述凹槽211。

优选地,参考图6,所述凹陷部214可以为所述通孔213。或者,所述凹陷部214也可以是不贯穿所述托台210的。

在本场景中,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均为磁吸力。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对于通过连通所述凹槽211的所述通孔213来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所述凹槽211内的挡块220,并且所述牵引部230通过磁吸力吸引所述挡块220的场景,所述通孔213同样适于确保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本场景中为吸力)小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之间的磁吸力,确保所述挡块220能够被所述牵引部230吸引至脱离所述凹槽211。

作为又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对于凹槽211内具有所述凹陷部214,并且所述牵引部230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吸引所述挡块220的场景,所述凹陷部214同样适于确保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之间的磁吸力小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本场景中为吸力),确保所述挡块220能够被所述牵引部230吸引至脱离所述凹槽211。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对于通过连通所述通孔213的所述通孔213来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所述凹槽211内的挡块220,并且所述牵引部230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吸引所述挡块220的场景,所述通孔213同样适于确保所述挡块220与所述凹槽211之间的吸力小于所述挡块220与所述牵引部230之间的吸力,确保所述挡块220能够被所述牵引部230吸引至脱离所述凹槽211。

优选地,所述通孔213或凹陷部214的横截面积可以根据需要形成的相互吸引力差确定,所述相互吸引力差为挡块220与凹槽211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吸力或磁吸力)和挡块220与牵引部230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吸力或磁吸力)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杆231可以为塑料件。

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9,所述挡块220的上表面220d可以开设有凹孔221,所述凹孔221的大小可以与所述可伸缩杆231的端部231a相适配,以放置所述可伸缩杆231与所述挡块220的上表面220d相接触时打滑,提高推送效率和准确度。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开设于托台210上的凹槽211与挡块220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固定容纳于凹槽211内的元器件300。

进一步,由于容纳于凹槽211内的元器件300是被挡块220压住的,且挡块220是通过磁吸或真空抽吸的方式固定于与所述托台210的,能够在搬运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凹槽211内的元器件300意外脱落,确保元器件300不会发生位移。

进一步,以挡块220压住凹槽211内的元器件300的固定形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托台210沿长度方向(即x方向)的两端可以设置有把手部215,以便于拿取、移动所述元器件搬送治具20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