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98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的普及,光缆使用量逐年增加,在某些密集区域,如小区,大型商场等的线缆管道中,就需要存在多根光缆,一旦某一线路出现异常,因光缆外观相似,检索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种麻烦,运营商要求光缆制造企业采用色条识别技术,就是在光缆沿着缆芯方向设有与护套颜色不同的色条,色条可以是一条或对称设置的一条以上,在多缆敷设时易于区别、安装、维护、检测方便。早年光缆制造企业均是通过模具实现色条工艺,就是针对一个结构,设计一套模具,主要是在外模上开孔及色条料流道,色条料出口位置接近在外模口,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每种结构都必须针对加工一套模具,如果订单量较小,利润都不及模具费用,另外一个缺点是色条料和护套料接触点接近模具口,色条容易凸起,缆径不圆整,外观不达标,近两年,一种新的压盖技术产生了,就是在模具压盖上实现色条料通路,色条料进入模具前和护套料融合,很好的解决了外观问题,而且色条料用量较少,但是弊端就是压盖要么是一条的,要么两条的,要么三条的,虽然模具是常规的,但是同一个机头要备多个压盖,如果同一个客户要求有单根色条的,又有多根对称色条的光缆,就得不停的换压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有效降低企业模具成本消耗,且光缆外观质量更优,达到合格标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盖底座,压盖底座上固定有挤出模具,所述压盖底座的环周带有螺母孔,所述挤出模具上带有四个色母料流道,所述色母料流道与堵塞元器件配合,其中,三个色母料流道之间的位置相差60°角,第四个色母料流道的位置与三个色母料流道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色母料流道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堵塞元器件的横截面呈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降低了模具成本,一套压盖配备常规模具就能实现多种色条工艺,工艺简单,生产的色条外观质量优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堵塞元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挤塑机模套压盖装置,包括压盖底座2,压盖底座上固定有挤出模具,起到固定及内部安装挤出模具作用。所述压盖底座的环周带有螺母孔3,拧紧合适螺母,把整个压盖紧固在机头上。所述挤出模具上带有四个色母料流道1,具体为色母料被压力挤出,通过流道和普通护套料一起形成带色条的护套结构。所述色母料流道与堵塞元器件4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堵塞元器件的横截面呈阶梯状,是色条料流量调节螺母,通过螺母的松紧可调节色条料流量,拧紧可关闭该通道。其中,三个色母料流道之间的位置相差60°角,第四个色母料流道的位置与三个色母料流道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色母料流道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是根据行业里最新的单一模式的压盖进行改造,对三条对称120°的进行改造(如本身是单色条的,或者对称双色条的压盖,也都能改造,改造后最终的结构都是一致的,只是取本身三色条的最方便快捷),取接近入料口(入料口对面是一个色条口,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色条口)的其中一个色条口的对面在开凿一个色条口,并且制作流道口堵塞元器件,堵塞元器件必须完全能堵住色条料流通,并且不能凸出影响安装,且在高温下不与色条料有化学反应。色条料顺着流道流通到模具入口位置,汇合普通护套料后一起在模具出口挤出,色条料压力与护套料挤出压力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色条位置恒定。

使用改造后的压盖,生产单色条光缆,用堵塞元件任意堵塞三个流道口保留任意一个流道通畅即可,一般情况下会保留距离下料口最近的流道出口,色条料行进路程近,更易于生产;

生产双色条光缆,根据客户间隔需要,是120°间隔还是180°对称,大多数光缆双色条一般为180°对称的结构,保留其对称的两条通道,堵塞另外两条通道,如果是120°间隔的色条结构,尽量使用距离下料口距离相同的两个原有通道,另外两条堵塞,这样压力平衡,生产稳定。

生产三色条对称光缆,需堵塞改造流道即可。

以上情况生产时,待温度达加工要求时,同时开启护套料挤出机和色条料挤出机,根据要求,校正护套料及色条料的挤出参数,达到合格标准后,正式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