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外壳的加工设备及外壳半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92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外壳的加工设备及外壳半成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外壳的加工设备及外壳半成品。



背景技术:

注塑工艺是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工艺,尤其在生产电子产品的外壳时。注塑模具合模后可以形成型腔,该型腔的轮廓与所需加工的外壳的轮廓相一致,塑胶被浇注于该型腔内以后,就可以成型出所需的外壳。

然而,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外壳上都存在孔结构,塑胶熔融在型腔内时,由于塑胶遇到孔等容易导致流速不连贯的区域,以及因充模料流中断的区域而以多股形式汇合时,因不能完全熔合而产生线性的熔接缝。该熔接缝处的机械强度性能很差,产品可靠性测试时常常出现NG等问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外壳的加工设备及外壳半成品,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外壳,其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内具有孔位成型部、型腔和引流腔,所述型腔的轮廓与待成型外壳的轮廓相同,所述孔位成型部延伸至所述引流腔,且所述引流腔与所述型腔相连通,以使所述引流腔内形成引流凝料。

优选地,所述孔位成型部为多个,所述引流腔的数量与所述孔位成型部的数量相等,所述孔位成型部一一对应地延伸至各所述引流腔。

优选地,所述孔位成型部为条形结构,所述引流腔位于所述孔位成型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引流腔相对于所述型腔突出,以使所述引流凝料延伸至所述外壳的环形外轮廓面的外侧端。

优选地,所述引流腔为片状引流腔。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壳的加工设备,其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

优选地,还包括切除治具,所述切除治具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用于将所述注塑模具中形成的引流凝料切除。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壳半成品,所述外壳半成品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制成,其包括外壳部和引流凝料,所述外壳部与所述引流凝料固定连接,所述外壳部由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腔形成,所述引流凝料由所述注塑模具的引流腔形成。

优选地,所述引流凝料为片状凝料。

优选地,所述引流凝料延伸至所述外壳部的环形外轮廓面的外侧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在模仁上设置了引流腔,通过该引流腔可以形成引流凝料,该引流凝料位于外壳的孔位处,因此注塑外壳时,引流凝料可以对孔位处的塑胶产生引导力,使得注塑过程中存在的熔接缝转移至引流凝料上,而该引流凝料并不属于外壳的结构,也就可以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工艺除去。显然,此注塑模具可以防止外壳的孔位周围出现熔接缝,进而提高外壳的机械强度,以此提升产品的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半成品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半成品去除引流凝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部;

100-锁屏键孔;

101-音量键孔;

11-引流凝料。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用于成型外壳,此外壳可以是电子产品的外壳,例如手机的外壳,当然,此外壳可以是电子产品上所必须的功能性外壳,也可以是此功能性外壳外部加装的保护性外壳,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壳。

上述注塑模具可以包括模仁,该模仁一般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两者合模以后可以形成型腔,该型腔的轮廓与待成型外壳的轮廓相同。当待成型外壳上具有孔位时,为了形成该孔,模仁中就需要设置孔位成型部,该孔位成型部可以阻挡物料填充至需要成型孔位的空间。该注塑模具的改进点在于,模仁内还具有引流腔,孔位成型部延伸至该引流腔,且引流腔与型腔相连通,以使引流腔内形成引流凝料。

孔位成型部延伸至引流腔,且引流腔与型腔相连通,是为了在需要成型孔位的位置阻断塑胶,同时使得孔位成型部周围的塑胶的流动轨迹、流速等参数被改变,进而使最末端的塑胶流到引流腔内。如此设置后,塑胶在孔位成型部处就不容易出现熔接缝,即使会产生熔接缝,也是在引流腔内,而非型腔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引流腔的具体设置位置优选根据未改善加工工艺的外壳在后期测试结果中,所得出的容易出现熔接缝的位置确定,以此提高引流腔的位置准确性。

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外壳后,将得到如图1所示的外壳半成品,该外壳半成品包括外壳部10和引流凝料11,该外壳部10上具有侧键孔,该侧键孔可以是图2所示的锁屏键孔100、音量键孔101等等。将该引流凝料11去除后,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外壳成品。

由上述内容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外壳时,引流凝料可以对孔位处的塑胶产生引导力,使得注塑过程中存在的熔接缝转移至引流凝料上,而该引流凝料并不属于外壳的结构,也就可以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工艺除去。显然,此注塑模具可以防止外壳的孔位周围出现熔接缝,进而提高外壳的机械强度,以此提升产品的质量。

当外壳上的孔位有多个时,对应地就需要在注塑模具中设置多个孔位成型部,此时,可以仅在一些相对更容易出现熔接缝的孔位处成型前述的引流凝料11。但是,为了更可靠地防止成型后的外壳因熔接缝而出现机械强度较差这一问题,可以将引流腔的数量设置为与孔位成型部的数量相等,且孔位成型部一一对应地延伸至各引流腔。即,每个孔位处都成型引流凝料11,以便于将各孔位处容易出现的熔接缝都转移至引流凝料11上。当然,如果多个孔位中仅部分孔位处容易出现熔接缝问题,那么也可以针对性的只在容易出现熔接缝的孔位处设置引流腔。

上文提到,外壳上的孔位通常对应设置侧键,而多数侧键呈条形结构,因此孔位成型部也就采用条形结构。此时,可以将引流腔设置于孔位成型部的一侧。该方案既能够控制塑胶用量,还可以更好地对孔位周围的塑胶产生引导作用,使得熔接缝可以更可靠地转移至引流凝料11上。

为了便于去除引流凝料11,可以采用如下设置:引流腔相对于型腔突出,以使引流凝料11延伸至外壳的环形外轮廓面的外侧端,也就是说,引流凝料11超出外壳的环形外轮廓面。此处的环形外轮廓面指的是,外壳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所形成的表面。此种情况下形成的引流凝料11可以更方便地被观察到,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精准地去除该引流凝料11。

对于引流腔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片状引流腔,以得到片状的引流凝料11,此片状的引流凝料11可以更方便地被去除,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少塑胶用量、简化注塑模具结构的效果。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壳的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注塑模具。进一步地,该加工设备还可以包括切除治具,该切除治具包括切割部,该切割部用于将注塑模具中形成的引流凝料11切除。该切除治具的具体结构可以借鉴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将引流凝料11切除,并且不会损坏外壳的结构就可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壳半成品,该外壳半成品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制成,其可包括外壳部10和引流凝料11,该外壳部10与引流凝料11固定连接,外壳部10由注塑模具的型腔形成,引流凝料11由注塑模具的引流腔形成。

优选地,上述引流凝料11为片状凝料,以便于切除该引流凝料11,同时减少塑胶用量、简化注塑模具结构。

更优选地,引流凝料11延伸至外壳部10的环形外轮廓面的外侧端,即引流凝料11超出外壳部10的环形外轮廓面,外壳部10的环形外轮廓面指的就是外壳部10的外壳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所形成的表面。该方案可以使得引流凝料11处于更加容易被看到的位置,以便于操作人员切除该引流凝料1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