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56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行位机构,即凡是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注塑模具是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模具,注塑产品脱模是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要切实可靠的让产品从模具中顶出,同时在合模时,要保证他不会与其他零件干涉,并回复原位,以便进行下一个循环。有些注塑模具成型的注塑产品带有加强筋,由于塑胶材料具有收缩性,注塑产品经常被卡在顶针上,故而在注塑模具直顶针的作用下无法顺利脱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通过该行位机构,可以实现产品和模具的顺利分型和脱膜、合模,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支承板、动模板、成型模芯、定模板、定模固定板和定模底板;所述动模底板具有安装腔,所述动模板具有定位腔,所述成型模芯固定安装在动模板的定位腔中,所述动模支承板安装在成型模芯和动模板的底端,所述成型模芯、动模板、动模支承板设置有动模底板的安装腔中;所述定模底板与定模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固定安装在定模固定板的中心腔中;所述成型模芯的一个外侧设置有行位块和铲鸡,所述行位块位于动模板之上并可在定模固定板一侧的空腔中左右滑动,所述铲鸡贯穿定模固定板、行位块,其一端与定模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嵌设在动模底板的定位槽中;所述行位块的外侧设置有拉勾,该拉勾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底板上;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定模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定距拉板和弹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行位块设置有斜滑槽,所述铲鸡的对应面为斜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簧为拉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铲鸡顶在滑块(行位块)后面的,其作用是复位与紧压。开模时由于拉勾的连结作用,模具在弹簧的作用下首先沿A―A面分型,与此同时,行位块在铲鸡斜滑槽的作用下完成侧抽芯,当开模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定距拉板的作用,拉勾打开,完成B―B面分型。从而取出注塑产品,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可以实现产品和模具的顺利分型和脱膜、合模,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包括动模底板1、动模支承板2、动模板3、成型模芯4、定模板5、定模固定板6和定模底板7;所述动模底板1具有安装腔,所述动模板3具有定位腔,所述成型模芯4固定安装在动模板3的定位腔中,所述动模支承板2安装在成型模芯4和动模板3的底端,所述成型模芯4、动模板3、动模支承板2设置有动模底板1的安装腔中;所述定模底板7与定模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5固定安装在定模固定板6的中心腔中;所述成型模芯4的一个外侧设置有行位块8和铲鸡9,所述行位块8位于动模板3之上并可在定模固定板6一侧的空腔中左右滑动,所述铲鸡9贯穿定模固定板6、行位块8,其一端与定模底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嵌设在动模底板1的定位槽中;所述行位块8的外侧设置有拉勾10,该拉勾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底板1上;所述定模固定板6和定模底板7的另一侧设置有定距拉板11和弹簧1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行位块8设置有斜滑槽,所述铲鸡9的对应面为斜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簧12为拉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铲鸡顶在滑块(行位块)后面的,其作用是复位与紧压。开模时由于拉勾的连结作用,模具在弹簧的作用下首先沿A―A面分型,与此同时,行位块在铲鸡斜滑槽的作用下完成侧抽芯,当开模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定距拉板的作用,拉勾打开,完成B―B面分型。从而取出注塑产品,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行位机构,可以实现产品和模具的顺利分型和脱膜、合模,保证产品的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