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920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天炉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冲天炉中加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铸铁熔化是获得优质铸件的重要环节之一。铸铁熔化的设备有搀炉、三节炉、电炉(电弧炉或感应电炉)、冲天炉等。其中,冲天炉应用最广,铸铁件总产量90%以上,这是因为冲天炉熔化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能连续生产、成本低。虽然冲天炉的铁水温度和成分控制不如电炉容易,但其基本上能满足一般铸铁件的生产要求,因而目前 冲天炉仍然是铸铁熔化的主要设备。冲天炉是一种圆筒形竖炉,除主要用于铸铁件生产,还可用以配合转炉炼钢,有时还用来化铜,因炉顶开口向上,故称为冲天炉。冲天炉的一般结构是主要包括主炉、前炉(也有不设前炉的)、送风系统和加料机构,现有技术中往往将主炉也称为冲天炉。主炉主要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部分和炉体。支撑部分包括基础、支柱(炉腿)、炉底板和炉底门。炉体是冲天炉的主要部分,坐落在炉底板上由相应的支柱支承,炉体为圆筒形,其外壳用钢板制成,钢板壳内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炉衬(通常在烟囱部分也设有耐火炉衬),其中,从炉底板至加料口(也称投料口)下沿的部分形成炉膛。为了减轻加料时炉料对炉膛的冲击,在炉膛内壁的上部设有钢制防撞套(由圆柱形套体和位于套体顶部的法兰盘焊接固定而构成),且防撞套的法兰盘的下端面与炉膛的内壁的顶端相接触,防撞套的套体的外侧面与炉膛的内壁的上部相接触。炉体按照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包括炉底部分、炉缸部分、炉身部分和烟囱部分。开炉前,关好炉底门,并用砂混合料捣实作为炉底,炉体的位于炉底周围的部分则作为炉体的炉底部分。炉缸是指炉体的从炉底顶至最低一排风口的部分,炉身是指炉体的从最低一排风口至加料口下沿的部分,烟囱则是指炉体的加料口的下沿以上的部分。主炉与前炉之间通过过桥连接,过桥设有铁水通道,主炉的过桥口设置在炉体的炉缸部位上,主炉的风口分上下设有2至4排,每排风口均沿炉身圆周均匀分布。炉身部分所在区域也是冲天炉的燃烧区,燃烧区中按照在上下区段中所进行的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分为过热带、熔化带和预热带。在熔化带周围,由于炉温高,有些场合,这一部分不用耐火材料炉衬,而在炉壳外面设环形水管,向炉壳外壁喷淋冷却水而降温。冲天炉的工作过程是先通过加料机构由料桶(也称料斗)将一部分底焦由加料口装入炉膛中的炉缸部分内作为底焦的下层。在底焦下层的上方点火后,再将其余的底焦加入炉膛中而落在底焦下层的上方,且位于炉膛的炉身部分的下部,直至加至规定高度(一般在I米以上),位于炉身部分中的底焦为底焦的上层。然后仍通过加料机构由料桶进行炉料的加料,先在底焦顶面加上熔剂石灰石,然后每桶炉料按照金属炉料、层焦和熔剂的顺序加入炉膛内,一直将炉料加到加料口下沿为止,金属炉料、层焦和熔剂的重量配比按照炉子的熔化率得出。在整个开炉过程中,通过炉料的不断补充加入而保持炉料顶面从下方靠近加料口的下沿,经风口鼓入炉内的空气同底焦的上层发生燃烧反应,生成的高温炉气向上流动,对炉料加热,并使底焦顶面上的一层金属炉料熔化。熔化后的铁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滴落,依次经过底焦的上下层和过桥的铁水通道后,流进前炉的炉腔中。在铁滴下落通过底焦上层时,被高温炉气和炽热的焦炭进一步加热,这一过程称为过热。随着金属炉料的熔化,料层逐渐下降,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加入一桶炉料,保持炉料的高度基本不变,而使得整个熔化过程连续进行。每桶炉料中层焦的加入,其主要目的是补充底焦的消耗,使底焦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因上层底焦的燃烧而产生的高温炉气与金属炉料作用后成为高温烟气沿炉体的内腔通道向上运动而从炉顶开口流出炉体外,一种是直接通入大气,另一种是通过除尘系统后再通入大气。对于熔化率为3吨和3吨以上的冲天炉,其加料口的高度(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2. 5米,加料口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与烟囱内径相接近,从而在高温烟气在流经加料口时,由 于加料口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较大,一部分高温烟气从加料口流入车间的室内,这不仅得铸造车间常年处于灰茫茫的气氛中,而且高温烟气还因为焦炭的不完全燃烧而夹带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每年都有许多铸造车间的人员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进行急救,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这已成为铸造行业长期以来要解决而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冲天炉的加料机构,主要有两种加料机,一种是单轨加料机,另一种是导轨式加料机。单轨加料机主要由单轨(工字钢)、行走机构、卷扬机及料斗组成。工作时由卷扬机的穿过转动连接在行走机构的框形梁架上的滑轮的钢绳及由该钢绳连接的吊钩垂直提升料桶至冲天炉加料所需高度,再由行走机构的框形梁架相对于单轨平行运动而带动料桶进行水平运动由冲天炉炉体侧部的加料口进入炉体内腔中心而进行垂直加料。所谓的垂直加料,也即所采用的料桶的桶身由圆柱壳状的桶身主体和从上方与桶身主体连为一体的倒置的圆台壳状的法兰圈构成,料桶进入炉体内腔后,先垂直下降至其桶身的法兰圈搁置在炉内的作为支撑架的2根平行设置的槽钢上,从而使得位于料桶外侧的、下端与料桶双开底板相连、上端与卷扬机钢绳所连的吊钩相连的机械控制机构由张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料桶双开底板则在桶内固体物料的重力作用下打开,料桶内的物料便垂直落入炉身的燃烧区中,投料完毕再由卷扬机通过钢绳及吊钩拉动料桶的机械控制机构的上端而将料桶的双开底板关闭随即带动料桶垂直向上,与炉内支撑架脱离接触并上升一段距离后,再由行走机构沿单轨将料桶平行移出炉体。上述现有技术对冲天炉进行加料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不足首先该种加料机的料桶是由侧部的加料口进入冲天炉内,由于料桶的高度尺寸和桶径通常都较大,再加上单轨加料机的行走机构的框形梁架以及钢绳和吊钩的高度,不仅造成冲天炉的侧部的加料口的高度较大、宽度也较大(例如熔化率为每小时10至12吨的冲天炉的料口大约在4至5米高,I. 6至I. 8米宽,熔化率为3吨的冲天炉的加料口的高度为2. 5-2. 6米,宽度与炉体内径基本相同),导致冲天炉在运行时有较多的外部空气从加料口的上部空间被吸入炉身内腔中,因热气流和除尘装置的风机所产生的吸力因加料口上部的外界空气的进入而被消耗掉。因此,使得炉内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的有相当一部分从加料口流入车间的室内,即便加大除尘装置的风机的功率,也收效甚微。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许多铸造车间的厂房大多高度较高,并在房顶和墙壁上密集安装排风扇,从而极大的浪费了能源,即便如此,还经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另外,由于投料时料桶对炉身内腔通道的阻挡,冲天炉因连续运行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包括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和粉尘,它们从加料口大量涌出至车间的工作环境中,进一步造成对工作环境的严重污染,对现场操作人员的伤害更大。中国专利文献CN2120797U (专利申请号92211335. I)所公开的“一种井式加料斗”即属于单轨加料机所采用的料斗导轨式加料机包括爬式加料机和翻斗式加料机两种结构形式。导轨式加料机主要由导轨、料车、料斗和卷扬机组成。导轨式加料机在工作时,由卷扬机拖动料车沿导轨将料斗拉向冲天炉的加料口,翻斗式加料机将料斗在加料口翻转而将物料投入冲天炉中。爬式加料机则由卷扬机拖动料车沿导轨将料斗拉向冲天炉的内腔中,打开底板而向炉内加料。后者由于加料时料斗位于炉身内腔中,故其缺点基本与单轨加料机的两个缺点相同,且还存在因牵引绳位于炉身内腔中一直受到高温烟气的侵蚀而损坏,从而需经常更换,稍不留意即会断裂的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前者来说,料斗翻转加料时,为使得加料均匀,料斗必须有相当一部分伸入炉体内腔中,这样也会对高温烟气形成阻挡,而同样存在单轨加料机的两个缺点;还因为离加料口较近,在加料时则直接受到高温烟气的侵蚀而损坏,从而需经常更换,稍不留意也会断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85952Y (专利申请号200920020118. 5)所公开的“大倾角加料机”即为上述导轨式加料机的一种。另外,还有一种从冲天炉的烟囱顶部进行加料的加料机。这种加料机必须配合对炉体烟囱的改造,需在炉体烟囱的上部设置由侧部出烟的引风设备,虽然在运行时可避免出现烟气进入车间的问题,但是这种结构的冲天炉不仅投资较大,运行时能耗较高,而且由于投料口的位置较高(可以降低烟囱的高度,但还是比普通冲天炉的投料口位置要高),投料时容易造成对炉膛的损坏和焦炭的破碎。一般企业生产过程中大多采用两台冲天炉用于单班制生产,两台冲天炉轮流开炉,每台开炉一天,两台冲天炉中一台开炉时另一台进行检修。上述的两种主要的加料机(单轨加料机和导轨式加料机)均属于单台系统,即每台冲天炉必须配备一台相应的加料机,因而加料机的利用率较低(一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其次加料机的占地面积较大,因而极大的浪费的宝贵的土地资源,再加之高昂的土地价格,使得企业的投入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在外部即可将料桶中的物料导入冲天炉中的,能满足两台冲天炉使用的加料系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包括上料装置和导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导轨,料斗和钢丝绳电动葫芦,钢丝绳电动葫芦由其电动小车滚动设置在导轨上,且可沿导轨移动,料斗挂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该吊钩的吊芯与钢丝绳相连,所述钢丝绳卷绕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导料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冲天炉的前侧,两个导料装置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导料装置和右侧导料装置。两个导料装置均包括支撑结构件和导料结构件,且两个导料装置相对于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前后向的铅垂面基本对称。上述各导料装置的支撑结构件均为钢制的支架,所述支架为由各直型的钢制构件相互间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所述的直型的钢制构件为工字钢或/和槽钢或/和角钢。支架为呈长方体形框架的结构件,所述支架包括主架体和料桶支撑架。主架体的上部呈敞开状。料桶支撑架位于主架体的上方,且两者以各根竖梁均共用的方式连为一个整体式的支架。所述左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料桶支撑架的上部及右侧呈敞开状。所述右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料桶支撑架的上部及左侧呈敞开状。上述导料结构件包括导料槽,导料槽的开口朝向上后方,导料槽的前端部位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或通过其它刚性构件固定连接在支架上,且使得导料槽整体按照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设置。导料槽为钢制构件,由依次相连的左侧板、溜板和右侧板构成。溜板朝向上后方,溜板的朝向即为导料槽的朝向,溜板的朝向上后方的侧面为上侧面,溜板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为28度至45度。溜板的后端部位设有准弓形的缺口,该准弓形的圆弧边是一个椭圆的椭圆弧边,故溜板的后端部位为弓形缺口部,该弓形缺口部以及导料槽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端部位的下部是使用时与冲天炉的炉体的碰撞保护圈的投料缺口所在的部位相互连接的部位。溜板的上侧面的前部为上方无遮挡的部位,也即该部位为使用时能接受从上方落下的炉料的部位。 上述上料装置的导轨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导料装置的前后向中部的上方,从而使得料斗能在两个导料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进行落料。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导料结构件还包括溜板托梁。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侧边沿均朝向前下方,它们的倾斜角度均与溜板的倾斜角度a相同,左侧板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的左侧边沿上,右侧板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的右侧边沿上,从而使得溜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形成开口朝向上后方的导料槽。所述溜板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优选为33度至40度。溜板托梁有I至6根。各溜板托梁直接固定在支架上,或者通过刚性结构件固定在支架上。溜板的朝向前下方的侧面为下侧面,溜板由其下侧面从上方焊接固定在相应的溜板托梁上,从而使得导料槽通过溜板托梁固定连接在支架上。以上述进一步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溜板托梁有3根。3根溜板托梁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溜板托梁、中部溜板托梁和右侧溜板托梁。各溜板托梁相互间平行,各溜板托梁均沿从前上至后下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架上,且各溜板托梁的倾斜角度P均与溜板的倾斜角度a相同。溜板的下侧面前端位于各溜板托梁的前端部位上,各溜板托梁的前端部位固定在支架的前侧上部,而使得导料槽的前端部位通过溜板托梁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各溜板托梁的后部固定在支架的后侧下部。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各导料装置的整体式的支架中的竖梁均包括分左右沿铅垂向设置的2根左竖梁和2根右竖梁,所述的各竖梁的下半部分作为主架体的竖梁,各竖梁的上半部分作为料桶支撑架的竖梁。所述的主架体还包括分上下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2根上部连接横梁和I根底部连接横梁,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2根上部连接纵梁。所述的料桶支撑架还包括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I根上部连接横梁、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I根上部连接纵梁和水平设置的2根料桶支撑梁。上述2根左竖梁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前竖梁和左后竖梁,2根右竖梁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右前竖梁和右后竖梁。2根连接横梁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连接横梁和后连接横梁。I根底部连接横梁是位于支架的后部的底部后连接横梁。2根上部连接纵梁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部左连接纵梁和上部右连接纵梁。上述底部后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的右侧下部和右后竖梁的左侧下部上。前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的右侧中部和右前竖梁的左侧中部上。后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的右侧中部和右后竖梁的左侧中部上。上部左连接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的后侧中部和左后竖梁的前侧中部上。上部右连接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前竖梁的后侧中部和右后竖梁的前侧中部上。上述上部 前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的右侧上部和右前竖梁的左侧上部上。上部后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的右侧上部和右后竖梁的左侧上部上。上述左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上部连接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左前竖梁的后侧上部和左后竖梁的前侧上部。左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2根料桶支撑梁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料桶前支撑梁和料桶后支撑梁。料桶前支撑梁和料桶后支撑梁呈向右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料桶支撑架的上部。其中,料桶前支撑梁由其右端与上部前连接横梁的后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的右侧部位的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由其右部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的前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的右侧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上述右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上部连接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右前竖梁的后侧上部和右后竖梁的前侧上部。上述右侧导料装置的支架的2根料桶支撑梁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料桶前支撑梁和料桶后支撑梁。料桶前支撑梁和料桶后支撑梁呈向左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料桶支撑架的上部。其中,料桶前支撑梁由其左端与上部前连接横梁的后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的左侧的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由其左部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的前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的右侧的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上述各溜板托梁的前端与前连接横梁焊接固定在一起,各溜板托梁的后部与底部后连接横梁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各溜板托梁均沿从前上至后下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架上。上述导料槽的左侧板由其左侧面与主架体的左前竖梁的右侧面和左连接纵梁的右侧面焊接固定,左侧板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导料槽的右侧板由其右侧面与主架体的右前竖梁的左侧面和右连接纵梁的左侧面焊接固定,右侧板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料结构件还包括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I根托梁连接梁和支撑架。各溜板托梁由其后端与托梁连接梁的上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上述支撑架为开口向下的框形,支撑架包括2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竖梁和I根水平设置的连接横梁。2根支撑竖梁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支撑竖梁和右支撑竖梁。连接横梁为开口向上且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槽前侧板高于槽后侧板的异形槽钢,其槽口部位的左部、中部和右部分别从下方与位于上方的与其垂直设置的相应的3根溜板托梁的前后向的中部焊接固定在一起。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支撑竖梁的上端面和右支撑竖梁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构成支撑架。左支撑竖梁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在底部左连接纵梁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右支撑竖梁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在底部右连接纵梁的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支撑板。缓冲板为长条矩形钢板,缓冲板由其长边方向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溜板的上侧面的后部位置上,其前侧与溜板相接触的部分焊接固定,且缓冲板的后侧边沿与溜板的弓形缺口的最前端相靠近。缓冲板短边方向的宽度为70毫米至150毫米。缓冲板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溜板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应。缓冲板的下侧面与溜板的上侧面之间分左右设有2至8块作为支撑板的直角三角形钢板,各支撑板由其斜边的一侧与溜板的上侧面焊接固 定,各支撑板由其位于上方的呈水平状的直角边的一侧与缓冲板的下侧面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在冲天炉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导料装置属于原创性实用新型创造,既是本领域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可以对已有的冲天炉进行技术改造而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2)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导料装置属于开拓性的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使用时设置在冲天炉主炉的炉体的外部,且位于主炉的加料口处,导料装置的导料槽的溜板相对于水平面按照前高后低的方位倾斜设置。在加料时,对传统的由料桶将炉料直接投入炉膛内的直接投料方式进行了改变先由料桶将炉料投落在本实用新型的导料装置的导料槽的溜板上,再在重力作用下由该导料槽导入炉膛内的间接投料方式,这是本领域的一种全新的加料方式,它为加料口的面积的缩小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利于解决烟气从加料口外溢的问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导料装置成为一种开拓性的实用新型。(3)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导料装置的支撑结构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用水泥和砖头砌成楔形的支撑基座、用工字钢或槽钢或角钢焊接成框架结构的支撑架等,结构简单可靠。(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冲天炉可将位于侧部的加料口的高度设置成大大小于现有的冲天炉的侧部加料口的高度,其数值根据熔化率(每小时3吨至30吨)的大小在0. 4至I. 5米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该范围优选0. 6至I米,所述的加料口的宽度与炉体内径相对应,甚至略小于炉体内径,也即加料口的宽度为炉体内径的80%至100%,从而热气流上升所产生的负压(俗称拔气作用)可以贯通炉体的整个烟 部分,使烟 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这在根本上解决了高温炉气在加料口外泄的技术难题,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不仅使得车间环境焕然一新,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操作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操作人员常患的矽肺职业病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后续烟气处理系统引风时所需消耗的能源。(5)考虑到在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的导料装置在导入炉料时,减少炉料沿导料槽的溜板向下滑落进入炉膛因惯性撞击在防撞套上的冲击力,优选在导料槽的溜板的上侧面的后下端部位上水平设置一块矩形的钢板作为缓冲板,在该缓冲板的下侧面与溜板的上侧面之间焊接固定有用于支撑缓冲板的支撑板,从而使得对炉料的下滑具有一定的减速缓冲作用,使炉料在沿溜板滑落至炉膛内的过程中对主炉的防撞套的冲击大为减轻。(6)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只设有一个上料系统,不仅大大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图I的后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为从图I的右侧上方观察时的导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冲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碰撞保护圈设置在炉体中的剖视示意图及与导料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炉体的烟囱部分未画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料系统应用在两台冲天炉上时的示意图; 图7为冲天炉的炉体的碰撞保护圈的示意图;图8为从图7的A向观察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槽与碰撞保护圈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0为从图9的下方向上观察时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导料装置1,支架11,主架体11a,料桶支撑架11b,左竖梁11-1,左前竖梁11-la,左后竖梁11-lb,右竖梁11-2,右前竖梁ll_2a,右后竖梁ll_2b,底部连接横梁11-3,底部前连接横梁ll_3a,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连接横梁11-4,前连接横梁11-4a,后连接横梁11-4b,上部连接横梁11-5,上部前连接横梁I l_5a,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底部连接纵梁11-6,底部左连接纵梁ll_6a,底部右连接纵梁ll-6b,连接纵梁11-7,左连接纵梁ll_7a,右连接纵梁ll_7b,上部连接纵梁11-8,料桶支撑梁11-9,料桶前支撑梁ll_9a,料桶后支撑梁11-%,导料结构件12,导料槽12-10,溜板12-1,弓形缺口部位12-1-1左侧板12_2,右侧板12-3,溜板托梁12-4,左侧溜板托梁12-4a,中部溜板托梁12_4b,右侧溜板托梁12_4c,托梁连接梁12-5,支撑架12-6,支撑竖梁12-6-1,左支撑竖梁12-6-la,右支撑竖梁12_6_lb,连接横梁12-6-2,缓冲装置13,缓冲板13-1,支撑板13-2,炉体2,炉底部分2a,炉缸部分2b,炉身部分2c,烟園部分2d,支撑部分20,外壳21,炉衬22,炉膛体22-1,碰撞保护圈23,圈体23-1,法兰板23-2,投料缺口 23_3,上料装置3,导轨31,料斗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描述的方便,本实用新型将面向加料口的一方称为前侧,而将通常前炉放置的一侧称为后侧,因此本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方位按照图6所示的具体方位进行描述,图6的前上下方向即为描述的前后方向(也称为纵向),也即面向图6的一方为上方,背离图6的一方为下方;图6的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左右方向(也称为横向)。以靠近两台冲天炉的中间的部分称为内侧。[0055](实施例1,冲天炉的加料系统)见图I和图6,本 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包括导料装置I和上料装置3。导料装置I有两个,两个导料装置I的结构对称,且两个导料装置(I)相对于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前后向的铅垂面基本对称,使用时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冲天炉的前侧。两个导料装置I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导料装置Ia和右侧导料装置lb。两个导料装置I均包括支撑结构件、导料结构件12和缓冲装置13。支撑结构件为水泥和砖头砌成楔形的支撑基座或钢结构支撑架框架(本实施例为由各直型的钢制构件相互间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的支撑架,所述的直型的钢制构件为工字钢或/和槽钢或/和角钢)。导料装置I的支撑结构件包括支架11,支架11由主架体Ila和料桶支撑架Ilb两个部分组成。料桶支撑架Ilb位于主架体Ila的上方,且两者以各根竖梁均共用的方式连为一个整体式的支架U,各竖梁的下半部分作为主架体Ila的竖梁,各竖梁的上半部分作为料桶支撑架Ilb的竖梁。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右侧上部和顶侧呈敞开状态。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左侧上部和顶侧呈敞开状态。导料结构件12按照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固定在相应的支架11中。所述各支架11均包括分左右沿铅垂向设置的2根左竖梁11-1和2根右竖梁11-2,分上下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2根底部连接横梁11-3和2根连接横梁11-4,分前后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2根上部连接横梁11-5,分上下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2根底部连接纵梁11-6和2根连接纵梁11-7、I根上部连接纵梁11-8以及2根料桶支撑梁11-9。2根左竖梁11-1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前竖梁Il-Ia和左后竖梁ll_lb,2根右竖梁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右前竖梁ll-2a和右后竖梁11-2K2根底部连接横梁11-3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底部前连接横梁ll-3a和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2根连接横梁11-4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连接横梁ll-4a和后连接横梁ll_4b。2根上部连接横梁11-5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和上部后连接横梁ll-5b。2根底部连接纵梁11-6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底部左连接纵梁ll_6a和底部右连接纵梁ll_6b,2根连接纵梁11-7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连接纵梁ll_7a和右连接纵梁ll_7b。2根左竖梁11-1和2根右竖梁11-2均为工字钢,各根竖梁均以开口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设置,各根竖梁的下端通过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操作平台中的地脚螺栓固定在该操作平台上,4根竖梁设置在一个假想矩形的四个角上。2根底部连接横梁11-3均为工字钢,2根底部连接横梁11-3均以开口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设置。底部前连接横梁ll_3a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下部和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下部上;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下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下部上。2根连接横梁11-4均为槽钢。前连接横梁ll_4a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中部和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中部上,且前连接横梁ll_4a以开口向前的状态设置。后连接横梁ll_4b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中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中部上,且后连接横梁ll_4b以开口向前的状态设置。2根上部连接横梁11-5为槽钢。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上部和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上部上,且上部前连接横梁ll-5a以开口向前的状态设置。上部 连接横梁ll_5b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上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上部上,且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以开口向后的状态设置。2根底部连接纵梁11-6均为槽钢。底部左连接纵梁ll_6a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后侧下部和左后竖梁Il-Ib的前侧下部上,且底部左连接纵梁
ll-6a以开口向下的状态设置。底部右连接纵梁ll_6b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前竖梁ll_2a的后侧下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前侧下部上,且底部右连接纵梁ll_6b以开口向下的状态设置。2根连接纵梁11-7均为槽钢。左连接纵梁ll_7a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后侧中部和左后竖梁Il-Ib的前侧中部上,且左连接纵梁ll_7a以开口向右的状态设置。右连接纵梁ll_7b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前竖梁ll_2a的后侧中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前侧中部上,且右连接纵梁ll_7b以开口向左的状态设置。上部连接纵梁11-8为槽钢。2根料桶支撑梁11-9均为槽钢。2根料桶支撑梁11-9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11-%。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左前竖梁Il-Ia的后侧上部和左后竖梁Il-Ib的前侧上部,且上部连接纵梁11-8以开口向左的状态设置。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_9b呈向右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支架11的料桶支撑架Ilb的上部。料桶前支撑梁ll_9a以开口朝向左前方的状态设置,料桶后支撑梁ll_9b以开口朝向左后方的状态设置。料桶前支撑梁ll_9a的框形的右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前支撑梁ll_9a的框形的左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前支撑梁
ll-9a由其右端面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后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ll_9a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右侧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的框形的右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后支撑梁ll_9b的框形的左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后支撑梁
ll-9b由其右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的前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右侧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右前竖梁ll_2a的后侧上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前侧上部,且上部连接纵梁11-8以开口向右的状态设置。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_9b呈向左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支架11的上部。料桶前支撑梁ll_9a以开口朝向右前方的状态设置,料桶后支撑梁ll_9b以开口朝向右后方的状态设置。料桶前支撑梁ll_9a的框形的左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前支撑梁ll_9a的框形的右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前支撑梁ll-9a由其左端面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后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ll_9a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左侧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的框形的左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后支撑梁ll_9b的框形的右端面被加工成位于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料桶后支撑梁
11-9b由其左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的前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左侧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导料结构件12包括溜板12-1、左侧板12-2、右侧板12_3和溜板托梁12_4。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均为钢板,溜板12-1为钢板或者优选在普通钢板的上侧面通过堆焊的方式焊接固定有一层耐磨层。溜板12-1按照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设置,溜板12-1朝向 上后方,溜板12-1的朝向即为导料槽12-10的朝向,溜板12-1的朝向上后方的侧面为上侧面,溜板12-1的朝向前下方的侧面为下侧面,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 (也即溜板12-1与水平面夹角)为28度至45度(本实施例为35度),溜板12-1的后端部位设有准弓形的缺口,该准弓形的圆弧边是一个椭圆的椭圆弧边,故溜板12-1的后端部位为弓形缺口部12-1-1,该弓形缺口部12-1-1是使用时与炉体的碰撞保护圈相互连接的部位该弓形缺口部12-1-1是使用时与炉体的碰撞保护圈相互连接的部位。溜板托梁12-4有I至6根(本实施为3根),3根溜板托梁12_4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溜板托梁12-4a、中部溜板托梁12-4b和右侧溜板托梁12-4c。3根溜板托梁12-4均为槽钢。各溜板托梁12-4均以开口朝向前下方的状态沿从前上至后下的方式倾斜设置,3根溜板托梁12-4相互间平行,且各溜板托梁12-4的倾斜角度@均与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相同,也即各溜板托梁12-4各自的槽底板的朝向后上方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夹角即为各溜板托梁12-4的倾斜角度P。各溜板托梁12-4的框形的前部端面均被加工成朝向前方的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的端面,各溜板托梁12-4的框形的后部端面均加工成朝向下方的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端面。左侧溜板托梁12_4a由其前部端面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4a的槽底板的后侧面的上左部位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左侧溜板托梁12_4a的后部从上方坐落在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的相应位置上,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左侧溜板托梁12-4a的后端头向后伸出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 ;中部溜板托梁12-4b由其前部端面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4a的槽底板的后侧面的上中部位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中部溜板托梁12_4b的后部从上方坐落在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的相应位置上,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中部溜板托梁12-4b的后端头向后伸出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右侧溜板托梁12-4c由其前部端面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4a的槽底板的后侧面的上右部位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右侧溜板托梁12-4c的后部从上方坐落在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的相应位置上,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右侧溜板托梁12-4c的后端头向后伸出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导料结构件12还包括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I根托梁连接梁12-5。托梁连接梁
12-5为槽钢,托梁连接梁12-5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开口向下,各溜板托梁12-4由其后部端面与托梁连接梁12-5的槽底板的上侧面相接触,且各自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0081]导料结构件12还包括支撑架12-6。支撑架12-6为开口向下的框形,支撑架12-6包括2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竖梁12-6-1和I根水平设置的连接横梁12-6-2。2根支撑竖梁
12-6-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支撑竖梁12-6-la和右支撑竖梁12-6-lb。连接横梁12-6-2为槽前侧板高于槽后侧板的异形槽钢。连接横梁12-6-2以开口向上的状态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其槽口部位的左部、中部和右部分别与位于上方的与其垂直设置的相应的3根溜板托梁12-4的槽口部位的前后向上的中部相接触,且在各自相互接触的部分焊接固定在一起。左支撑竖梁12-6-la的框形的下端面与底部左连接纵梁ll_6a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相接触并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左支撑竖梁12-6-la的框形的上端面与连接横梁
12-6-2的下侧面的左部相接触,并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右支撑竖梁12-6-lb的框形的下端面与底部右连接纵梁ll_6b的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相接触并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右支撑竖梁12-6-lb的框形的上端面与连接横梁12-6-2的下侧面的右部相接触,并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从而左支撑竖梁12-6-la、连接横梁12-6-2和右支撑竖梁12_6_lb形成焊接固定在主架体Ila上的整体开口向下的框形支撑架12-6。溜板12-1由其朝向前下方的下侧面从上方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左侧溜板托梁 12-4a、中部溜板托梁12-4b和右侧溜板托梁12-4c上。左侧板12_2和右侧板12_3的下侧边沿均朝向前下方,它们的倾斜角度均与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相同,左侧板12-2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12-1的左侧边沿上,左侧板12-1由其左侧面与主架体Ila的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面和左连接纵梁ll_7a的右侧面相接触,且在相互接触部位焊接固定,左侧板12-2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右侧板12-3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12-1的右侧边沿上,右侧板12-3由其右侧面与主架体Ila的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面和右连接纵梁ll_7b的左侧面相接触,且在相互接触部位焊接固定,右侧板12-3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从而使得溜板12-1、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形成开口朝向上后方的导料槽12-10。缓冲装置13包括缓冲板13-1和支撑板13-2。缓冲板13_1为长条矩形钢板,缓冲板13-1由其长边方向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溜板12-1的后端上,其前侧与溜板12-1相接触的部分焊接固定,且缓冲板13-1的后侧边沿与溜板12-1的弓形缺口的最前端相靠近。缓冲板13-1短边方向的宽度为70毫米至150毫米(本实施例为100毫米)。缓冲板13-1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溜板12-1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应。缓冲板13-1的下侧面与溜板12-1的上侧面之间分左右设有等间距的2至8块作为支撑板13-2 (本实施例为3块)的直角三角形钢板,各支撑板13-2由其斜边的一侧与溜板12-1的上侧面焊接固定,各支撑板13-2由其位于上方的呈水平状的直角边的一侧与缓冲板13-1的下侧面焊接固定。上料装置3包括导轨31,料斗32和钢丝绳电动葫芦。导轨3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导料装置I的前后向的中部的上方,且位于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_9b的对称面上,从而使得料斗32能在两个导料装置I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进行落料。钢丝绳电动葫芦由其电动小车滚动设置在导轨31上,且可沿导轨31左右向水平移动。料斗32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120797U (专利申请号92211335. I)公开的“一种井式加料斗”。料斗32挂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该吊钩的吊芯与钢丝绳相连,所述钢丝绳卷绕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应用例I,两台冲天炉的相应的加料系统)[0086]见图4至图6,本应用例的冲天炉2有两台。两台冲天炉2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部分20和炉体2。本应用例的冲天炉的炉体为侧部加料式炉体2,按照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包括炉底部分2a、炉缸部分2b、炉身部分2c和烟囱部分2d。冲天炉的支撑部分20包括基础、支柱、炉底板和炉底门。炉体2基本呈圆环柱形,是冲天炉的坐落在冲天炉支撑部分20的炉底板上的部分,炉体2主要包括由钢板制成的圆筒形的外壳21和固定在外壳21内壁上的材质为耐火材料的炉衬22,其中,炉衬22的自炉底板至加料口下沿的部分为炉膛体22-1。见图5至图8,炉体2还包括碰撞保护圈23。碰撞保护圈23由圆柱壳形的圈体 23-1和位于圈体顶部的水平圆环板状的法兰板23-2相互焊接固定而构成。碰撞保护圈23在重力作用下由其法兰板23-2的下端面压在炉膛体22-1的内壁的顶端面上,且由其圈体23-1的外周侧面与炉膛体22-1的内壁的上部相接触,从而使得碰撞保护圈23固定在炉膛体22-1上。碰撞保护圈23设有投料缺口 23-3,该投料缺口 23_3位于碰撞保护圈23的上部前侧,该投料缺口 23-3的形状与使用时的导料装置I的导料槽12-10的后部形状相对应。碰撞保护圈23的投料缺口 23-3由对碰撞保护圈23的上部前侧进行切割掉后得到,其中包括由I个假想的前高后低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a的斜平面与碰撞保护圈23的圈体23-1的顶部的最前端相交,再沿所述的假想的斜平面向后下方对碰撞保护圈23的圈体23-1和法兰板23-2所进行的切割;所述的倾斜角a的范围为28度至45度,优选33度至40度(本实施例为35度)。对碰撞保护圈23的上部前侧所进行的切割为由I个假想的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由上向下与碰撞保护圈23的顶部的前半部分的相应部位相交,再沿所述的假想的铅垂面向下对碰撞保护圈23的圈体23-1和法兰板23-2进行直到与所述的假想的斜平面相交而截至的切割,且该左右向的铅垂面在与碰撞保护圈23的顶部与圈体23-1的左右侧的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圈体23-1的内径的80%至100%。开炉前,关好炉底门,并用砂混合料捣实作为炉底。炉体2的加料口 24位于烟囱部分2d的下部。加料口 24的高度为400毫米至1500毫米(本实施例为800毫米),所述的加料口的宽度与冲天炉的炉体内径相对应,甚至略小于冲天炉炉体内径,也即加料口 24宽度为炉体2的炉膛体22-1的内径的80%至100% (本实施例为80%)。见图5和图6、图9和图10,本导料装置I安装时,导料装置I的导料槽12-10的溜板12-1的弓形缺口部位12-1-1沿着设置在冲天炉的炉体2的炉膛上部的碰撞保护圈23的投料缺口 23-3相接触的边沿焊接固定在一起,且溜板12-1的朝向前下方的下侧面的伸入炉体的加料口 24的部位与炉体的加料口 24的下边沿部位的上表面之间由耐火砖和耐火泥填充密封,优选再在该密封部位的外周表面设置一块相应形状的作为炉体外壳的延伸部分的弧形钢板,并将该钢板的下端与炉体外壳的加料口 24的下边沿焊接固定,将该钢板的左右端分别与炉体外壳的加料口 24的左右边沿焊接固定,将该钢板的上端与溜板12-1的下侧面的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导料槽12-10的左右侧板的后端下部分别与炉体的碰撞保护圈23的投料缺口 23-3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并且相互间焊接固定;导料槽12-10的左侧板
12-2的左侧与炉体外壳相接触,且相互之间焊接固定连接;导料槽12-10的右侧板12-3的右侧与炉体外壳相接触,且相互之间焊接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导料装置I的导料槽12-10与炉体2的加料口 24之间在左侧、下侧和右侧之间形成密封结构。[0091]加料时,将料斗32中装满物料,由钢丝绳电动葫芦起吊至两个导料装置I的中间上方,料斗32的底部最底处高于导料装置I的支架11的连接纵梁11-7的上表面,且料斗32的上部边沿的下表面高于支架11的上表面,然后将料斗32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送入相应的导料装置I中,当料斗32的左右两侧同时与相应的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_9b相切时,慢慢放下料斗32,直至料斗32由其上部边沿坐落在支架11上,继续下放钢丝绳电动葫芦的钢丝绳,然后利用物料的重力作用将料斗32的动底落料机构的可动底部打开,物料则沿导料装置I的导料结构件12的溜板12-1向后下方滑落,当物料滑落至缓冲板13-1时,速度减慢并呈平抛状落入相应的一台工作中的冲天炉的炉膛中,从而完成向冲天炉的加料。冲天炉在进行铸铁熔化时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和粉尘,因此产生烟气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才能排放至大气中。对于烟气中的风尘目前通常采用除尘器进行除尘处理。而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及袋式除尘器是现在工业中用的比较多的。在使用上述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及袋式除尘器对冲天炉的粉尘进行处理时,需要通过引风机将烟气引至除尘器中,因此用上述方法对引用本实用新型的冲天炉的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引风机的功率,使能耗降低30%至50%。以上诸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及应用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包括上料装置(3),上料装置(3)包括导轨(31),料斗(32)和钢丝绳电动葫芦,钢丝绳电动葫芦由其电动小车滚动设置在导轨(31)上,且可沿导轨移动,料斗(32)挂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该吊钩的吊芯与钢丝绳相连,所述钢丝绳卷绕在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卷筒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料装置(1),导料装置(I)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冲天炉的前侧,两个导料装置(I)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导料装置(Ia)和右侧导料装置(Ib);两个导料装置(I)均包括支撑结构件和导料结构件(12),且两个导料装置(I)相对于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前后向的铅垂面基本对称; 各导料装置(I)的支撑结构件均为钢制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为由各直型的钢制构件相互间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所述的直型的钢制构件为工字钢或/和槽钢或/和角钢;支架(11)为呈长方体形框架的结构件,所述支架(11)包括主架体(Ila)和料桶支撑架(Ilb);主架体(Ila)的上部呈敞开状;料桶支撑架(Ilb)位于主架体(Ila)的上方,且两者以各根竖梁均共用的方式连为一个整体式的支架(11);所述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料桶支撑架(Ilb)的上部及右侧呈敞开状;所述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料桶支撑架(Ilb)的上部及左侧呈敞开状; 导料结构件(12)包括导料槽(12-10),导料槽(12-10)的开口朝向上后方,导料槽(12-10)的前端部位直接固定连接在支架(11)上或通过其它刚性构件固定连接在支架(11)上,且使得导料槽(12-10)整体按照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设置;导料槽(12-10)为钢制构件,由依次相连的左侧板(12-2)、溜板(12-1)和右侧板(12-3)构成;溜板(12-1)朝向上后方,溜板(12-1)的朝向即为导料槽(12-10)的朝向,溜板(12-1)的朝向上后方的侧面为上侧面,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为28度至45度;溜板(12-1)的后端部位设有准弓形的缺口,该准弓形的圆弧边是一个椭圆的椭圆弧边,故溜板(12-1)的后端部位为弓形缺口部(12-1-1),该弓形缺口部(12-1-1)以及导料槽(12-10)的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的后端部位的下部是使用时与冲天炉的炉体(2)的碰撞保护圈(23)的投料缺口(23-3)所在的部位相互连接的部位;溜板(12-1)的上侧面的前部为上方无遮挡的部位,也即该部位为使用时能接受从上方落下的炉料的部位; 上料装置(3)的导轨(3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导料装置(I)的前后向中部的上方,从而使得料斗(32)能在两个导料装置(I)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进行落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料结构件(12)还包括溜板托梁(12-4);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的下侧边沿均朝向前下方,它们的倾斜角度均与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相同,左侧板(12-2)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12-1)的左侧边沿上,右侧板(12-3)由其下侧边沿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溜板(12-1)的右侧边沿上,从而使得溜板(12-1)、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形成开口朝向上后方的导料槽(12-10);所述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优选为33度至40度;溜板托梁(12-4)有I至6根;各溜板托梁(12-4)直接固定在支架(11)上,或者通过刚性结构件固定在支架(11)上;溜板(12-1)的朝向前下方的侧面为下侧面,溜板(12-1)由其下侧面从上方焊接固定在相应的溜板托梁(12-4)上,从而使得导料槽(12-10)通过溜板托梁(12-4)固定连接在支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板托梁(12-4)有3根;3根溜板托梁(12-4)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溜板托梁(12-4a)、中部溜板托梁(12-4b)和右侧溜板托梁(12-4c);各溜板托梁(12-4)相互间平行,各溜板托梁(12-4)均沿从前上至后下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架(11)上,且各溜板托梁(12-4)的倾斜角度P均与溜板(12-1)的倾斜角度a相同;溜板(12-1)的下侧面前端位于各溜板托梁(12-4)的前端部位上,各溜板托梁(12-4)的前端部位固定在支架(11)的前侧上部,而使得导料槽(12-10)的前端部位通过溜板托梁(12-4)固定连接在支架(11)上;各溜板托梁(12-4)的后部固定在支架(11)的后侧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料装置(I)的整体式的支架(11)中的竖梁均包括分左右沿铅垂向设置的2根左竖梁(11-1)和2根右竖梁(11-2),所述的各竖梁的下半部分作为主架体(Ila)的竖梁,各竖梁的上半部分作为料桶支撑架(Ilb)的竖梁;所述的主架体(Ila)还包括分上下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2根上部连接横梁(11-4)和I根底部连接横梁(11-3),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2根上部连接纵梁(11-7);所述的料桶支撑架(Ilb)还包括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I根上部连接横梁(11-5)、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I根上部连接纵梁(11-8)和水平设置的2根料桶支撑梁(11-9); 2根左竖梁(11-1)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前竖梁(Il-Ia)和左后竖梁(ll-lb),2根右竖梁(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右前竖梁(ll-2a)和右后竖梁(ll-2b) ;2根连接横梁(11-4)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连接横梁(ll-4a)和后连接横梁(ll_4b) ;1根底部连接横梁(11-3)是位于支架(11)的后部的底部后连接横梁(ll-3b);2根上部连接纵梁(11-7)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部左连接纵梁(ll-7a)和上部右连接纵梁(ll-7b); 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下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下部上;前连接横梁(ll_4a)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 I-Ia)的右侧中部和右前竖梁(I l-2a)的左侧中部上;后连接横梁(11-4b )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中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中部上;上部左连接纵梁(ll_7a)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后侧中部和左后竖梁(Il-Ib)的前侧中部上;上部右连接纵梁(ll_7b)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前竖梁(ll_2a)的后侧中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前侧中部上; 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上部和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上部上;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后竖梁(Il-Ib)的右侧上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左侧上部上; 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左前竖梁(Il-Ia)的后侧上部和左后竖梁(Il-Ib)的前侧上部;左侧导料装置(Ia)的支架(11)的2根料桶支撑梁(I 1-9)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9b);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11-%)呈向右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料桶支撑架(Ilb)的上部;其中,料桶前支撑梁(ll_9a)由其右端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后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ll_9a)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右侧部位的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由其右部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的前侧右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9b)由其左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右侧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 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右前竖梁(ll_2a)的后侧上部和右后竖梁(ll_2b)的前侧上部; 右侧导料装置(Ib)的支架(11)的2根料桶支撑梁(11-9)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 同分为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9b);料桶前支撑梁(ll_9a)和料桶后支撑梁(ll-9b)呈向左的“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料桶支撑架(Ilb)的上部;其中,料桶前支撑梁(ll-9a)由其左端与上部前连接横梁(ll_5a)的后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前支撑梁(ll_9a)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左侧的前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_9b)由其左部端面与上部后连接横梁(ll_5b)的前侧左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料桶后支撑梁(ll-9b)由其右端面与上部连接纵梁(11-8)的右侧的后部相接触,且两者在相接触处焊接固定在一起; 各溜板托梁(12-4)的前端与前连接横梁(ll_4a)焊接固定在一起,各溜板托梁(12-4)的后部与底部后连接横梁(ll_3b)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各溜板托梁(12-4)均沿从前上至后下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架(11)上; 导料槽(12-10)的左侧板(12-1)由其左侧面与主架体(Ila)的左前竖梁(Il-Ia)的右侧面和左连接纵梁(ll_7a)的右侧面焊接固定,左侧板(12-2)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导料槽(12-10)的右侧板(12-3)由其右侧面与主架体(Ila)的右前竖梁(ll_2a)的左侧面和右连接纵梁(ll_7b)的左侧面焊接固定,右侧板(12-3)的上边沿呈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料结构件(12)还包括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I根托梁连接梁(12-5)和支撑架(12-6);各溜板托梁(12-4)由其后端与托梁连接梁(12-5)的上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 支撑架(12-6)为开口向下的框形,支撑架(12-6)包括2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竖梁(12-6-1)和I根水平设置的连接横梁(12-6-2) ;2根支撑竖梁(12-6-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支撑竖梁(12-6-la)和右支撑竖梁(12-6-lb);连接横梁(12-6-2)为开口向上且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槽前侧板高于槽后侧板的异形槽钢,其槽口部位的左部、中部和右部分别从下方与位于上方的与其垂直设置的相应的3根溜板托梁(12-4)的前后向的中部焊接固定在一起;连接横梁(12-6-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支撑竖梁(12-6-la)的上端面和右支撑竖梁(12-6-lb)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构成支撑架(12-6);左支撑竖梁(12-6-la)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在底部左连接纵梁(ll_6a)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右支撑竖梁(12-6-lb)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在底部右连接纵梁(ll_6b)的上侧面的前后向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之一所述的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13);缓冲装置(13)包括缓冲板(13-1)和支撑板(13-2);缓冲板(13-1)为长条矩形钢板,缓冲板(13-1)由其长边方向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溜板(12-1)的上侧面的后部位置上,其前侧与溜板(12-1)相接触的部分焊接固定,且缓冲板(13-1)的后侧边沿与溜板(12-1)的弓形缺口的最前端相靠近;缓冲板(13-1)短边方向的宽度为70毫米至150毫米;缓冲板(13-1)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溜板(12-1)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应;缓冲板(13-1)的下侧面与溜板(12-1)的上侧面之间分左右设有2至8块作为支撑板(13-2)的直角三角形钢板,各支撑板(13-2)由其斜边的一侧与溜板(12-1)的上侧面焊接固定,各支撑板(13-2)由其位于上方的呈水平状的直角边的一侧与缓冲板(13-1)的下侧面焊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天炉的加料系统,包括上料装置和导料装置。导料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冲天炉的前侧,两个导料装置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导料装置和右侧导料装置。两个导料装置均包括支撑结构件和导料结构件,且两个导料装置相对于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前后向的铅垂面基本对称。上述导料结构件包括导料槽,导料槽的开口朝向上后方,导料槽的前端部位固定连接在支架上,且使得导料槽整体按照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设置。上料装置的导轨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导料装置的前后向中部的上方,从而使得料斗能在两个导料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进行落料,能满足两台冲天炉使用。
文档编号F27D3/10GK202361783SQ20112044993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姚立猛, 陈姚 申请人:姚立猛, 陈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