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442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油发动机润滑油气化 后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在长时间高速运转后温度升高, 导致润滑油气化随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环境。现有的油气分离结构主要釆用 简单的滤网过滤分离后滤油集中在集油杯统一处理,该方式一方面油气分 离效果不佳,容易堵塞油气分离装置,影响发动机内气压缺少卸压保护装 置,另 一方面随着发动机内润滑油气化减少不及时补充容易影响发动机性 能,增加不必要的保养次数。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710052733.X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它 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外壳,外壳内设有集油杯,集油杯内设空腔滤芯, 空腔滤芯与上盖连接,滤芯内的空腔与上盖内的出气腔相通,出气腔与出 气口相通,上盖上进气口与集油杯内腔相联通,集油杯内腔与滤芯内的空 腔由滤芯隔开。
但该技术中油气分离器仍然存在油气分离装置堵塞下的保护装置及 实时回油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将含润滑油的油气中润滑油形成液态后回流 回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并滤油回收充分的油气分离器。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筒形的外壳、罩在外壳顶部的上盖、与外壳底 部连通的进气回油管、设置在外壳侧壁且与外壳内部相通的出气管以及外 壳内部用于分离油气的分离装置,外壳内的底部设有集气回油体,集气回 油体为中心部位带有进气孔的圓盘形结构,集气回油体的外边缘设有若千 个回油孔,分离装置置于集气回油体之上,集气回油体的进气孔与分离装
4置内腔连通,回油孔上设有到角方便油体回流。回收的液态油滴沿集气回 油体及外壳内壁、进气回油口回流到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 保证其性能。
所述的出气管沿外壳外壁圓周切线方向设置,在出气时排出的气体可 带动内部未排出气体形成旋涡状流动方向。
所述的外壳底部直径逐渐收缩形成倒圓台型的过渡段,过渡段的下口 与进气回油管连接。集气回油体位于外壳的过渡段内,集气回油体外边缘 支撑在过渡段的内壁上。进气回油管的管径小于过渡段的孔径,所以油气 在过渡段的气压下降。油气到达集气回油体时集气回油体相当与是一个正 圆台型孔径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油气气压逐步增加,增压后的油气到达油 气分离装置其分离效果得到增加。
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由圓筒形的网状骨架和包裹在网状骨架外的过 滤材料层组成,所述的网状骨架两端分别设有环形支撑盘,环形支撑盘外 缘支撑于外壳的内壁。两端环形支撑盘的大小不 一样方便安装及定位。
所述的环形支撑盘的外缘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置有密封圈,使 壳体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所述的网状骨架由若干个纵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和绕网状骨架纵轴 螺旋延伸的横向支撑条构成,横向支撑条依次于各个纵向均勻分布的支撑 条交汇并连接,引导油气螺旋上升形成漩涡油气提供油气过滤率。
所述的上盖与油气分离装置之间设有卸压阀,卸压阀包括盖在圆筒形 的网状骨架顶端的中心孔上的圓饼状阀体,阀体中心部位向网状骨架的中 心孔内部延伸形成钩体,网状骨架顶端的环形支撑盘内径收缩形成内凸 缘,该内凸缘与阀体的钩体之间设有弹簧使圆饼状阀体压紧网状骨架顶 面,所述的外壳顶部与上盖间通过自锁螺紋连接,使得外壳顶部与上盖间 留有用于卸压的间隙。自锁螺紋为一种内外螺紋牙型角不相同的螺紋副, 由于内外螺紋牙型角不相同螺紋即起到了连接作用又存在间隙可通风卸 压。
所述的集气回油体沿进气孔孔壁向分离装置内腔延伸有定位圓环,所
述的分离装置置于定位圆环上。
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通过集气回油体将气化润滑油回流回内燃机 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减少不必要的故障,同时增压后的油气利用圓筒形油气分离装置充分分离油气。

图l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1中沿B-B线剖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带环形支撑盘的网状骨架的俯视结构 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带环形支撑盘的网状骨架的主视结构 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集气回油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集气回油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 6、 7、 8所示,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包括筒形的外壳9、 罩在外壳9顶部的上盖1、与外壳9底部连通的进气回油管12、设置在外 壳9侧壁且与外壳9内部相通的出气管2以及外壳9内部用于分离油气的 分离装置,外壳9内的底部设有集气回油体11,集气回油体ll为中心部 位带有进气孔的圓盘形结构,集气回油体11的外边缘设有若干个回油孔 20,分离装置置于集气回油体11之上,集气回油体11沿进气孔孔壁向分 离装置内腔延伸有定位圆环IO与分离装置内腔壁配合连通,回油孔20上 设有倒角方i^更油体回 流o
如图1所示出气管2沿外壳9外壁圆周切线方向设置。
如图2、 3所示外壳9底部直径逐渐收缩形成倒圆台型的过渡-度,过 渡段的下口与进气回油管12连接。集气回油体11位于外壳9的过渡段内, 集气回油体11外边缘支撑在过渡段的内壁上。
如图4、 5所示油气分离装置由圆筒形的网状骨架18和包裹在网状骨 架外的过滤材料层14组成,网状骨架18两端分别设有环形支撑盘,环形 支撑盘外缘支撑于外壳的内壁,两端环形支撑盘的大小不一样方便安装及 定位,外壳与环形支撑盘外缘连接处设有锥形台阶。环形支撑盘的外缘侧
6面设有环形槽17,环形槽17内置有密封圈7,使壳体9形成一个相对密 闭的空间。网状骨架18底部连接的环形支撑盘绕中心均匀分布有若干漏 油孔16,其位置在过滤材料层14下方。网状骨架18由若干个纵向均匀分 布的支撑条和绕网状骨架纵轴螺旋延伸的横向支撑条构成,横向支撑条依 次于各个纵向均勻分布的支撑条交汇并连接,引导油气螺旋上升形成旋涡 油气提高油气过滤率。
上盖1与油气分离装置之间设有卸压阀,卸压阀包括盖在圓筒形的网 状骨架18顶端的中心孔上的圆饼状阀体5,阀体5中心部位向网状骨架 18的中心孔内部延伸形成钩体,网状骨架18顶端的环形支撑盘内径收缩 形成内凸缘,该内凸缘与阀体5的钩体之间设有弹簧15使圆饼状阀体5 压紧网状骨架18顶面,外壳9顶部与上盖间通过自锁螺紋连接,也可以 通过其他带空隙的卡槽等连接方式。
油气分离器长时间使用后过滤材料层14容易被污物堵塞,油气无法 通过过滤材料层14造成油气分离器内压力增加,严重时甚至影响内燃机 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内压力产生故障,本实用新型在油气分离器 过压时气压将克服弹簧15的弹力将圓饼状阀体5顶离网状骨架18顶面气 压从外壳9顶部与上盖间的自锁螺紋处卸压,保护油气分离器及内燃机曲 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并提示人员进行维护清洗过滤材料层14。
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工作流程为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 总成中润滑油气化后产生的油气从进气出油口 12进入油气分离器,在集 气回油体11内壁处增压后进入网状骨架18,油气透过过滤材料层14时润 滑油在过滤材料层14上形成油滴,油滴顺过滤材料层14经过漏油孔16 沿着集气回油体11外壁从回油孔20的倒角处流到外壳9的内壁上经进气 出油口 12回流到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中,油气透过过滤 材料层14后在外壳9内壁处遇冷形成油底从进气出油口 12回流到内燃机 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中,得到充分过滤的油气从出气管2随尾气排放。
权利要求1.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筒形的外壳(9)、罩在外壳(9)顶部的上盖(1)、与外壳(9)底部连通的进气回油管(12)、设置在外壳(9)侧壁且与外壳(9)内部相通的出气管(2)以及外壳(9)内部用于分离油气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9)内的底部设有集气回油体(11),集气回油体(11)为中心部位带有进气孔的圆盘形结构,集气回油体(11)的外边缘设有若干个回油孔(20),分离装置置于集气回油体(11)之上,集气回油体(11)的进气孔与分离装置内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2) 沿外壳(9)外壁圓周切线方向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9) 底部直径逐渐收缩形成倒圓台型的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的下口与进气回 油管(12)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回油 体(11)位于外壳(9)的过渡段内,集气回油体(11)外边缘支撑在过 渡段的内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 装置由圓筒形的网状骨架(18)和包裹在网状骨架(18)外的过滤材料层(14)组成,所述的网状骨架(18)两端分别设有环形支撑盘,环形支撑 盘外缘支撑于外壳(9)的内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支撑 盘的外缘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置有密封圏。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骨架 (18)由若干个纵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和绕网状骨架(18)纵轴螺旋延伸的横向支撑条构成,横向支撑条依次与各个纵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交汇并 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l) 与油气分离装置之间设有卸压阀,卸压阀包括盖在圓筒形的网状骨架(18 ) 顶端的中心孔上的圆饼状阀体(5),阀体(5)中心部位向网状骨架(18) 的中心孔内部延伸形成钩体,网状骨架(18)顶端的环形支撑盘内径收缩形成内凸缘,该内凸缘与阀体(5 )的钩体之间设有弹簧使圓饼状阀体(5 )压紧网状骨架(18)顶面,所述的外壳(9)顶部与上盖(1 )间通过自锁 螺紋连接,使外壳(9)顶部与上盖(1)间留有用于卸压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回油 体(11)沿进气孔孔壁向分离装置内腔延伸有定位圆环(10),所述的分 离装置置于定位圓环(1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筒形的外壳、罩在外壳顶部的上盖、与外壳底部连通的进气回油管、设置在外壳侧壁且与外壳内部相通的出气管以及外壳内部用于分离油气的分离装置,外壳内的底部设有集气回油体,集气回油体为中心部位带有进气孔的圆盘形结构,集气回油体的外边缘设有若干个回油孔,分离装置置于集气回油体之上,集气回油体的进气孔与分离装置内腔连通。回收的液态油滴沿集气回油体及外壳内壁、进气回油口回流到内燃机曲轴箱及车辆发动机各个总成保证其性能。
文档编号F01M13/00GK201280963SQ200820165680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7日
发明者方益军 申请人:浙江方圆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