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94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空气调节器等的具有回转式压缩部以及马达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用于空气调节器的压缩机通过电磁式马达驱动压缩部。电磁式马达通过转子和定子等构成,转子与压缩部经由驱动轴(轴)相互连接。压缩部通过马达的转子的旋转而旋转。

驱动轴的一端侧在压缩部侧被固定,驱动轴的另一端侧在转子侧形成自由端。此外,在回转式压缩机的情况下,驱动轴在压缩部侧设有曲柄销(偏心销),偏心销嵌合于压缩部的滚轮。其结果是,压缩部的滚轮的重心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产生偏心,而不位于驱动轴的轴线上。因此,为了与由滚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取得平衡,在转子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作为砝码的平衡配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为了在运转中抑制马达的转子的振摆回转,并减少转子的振动以及噪声,使驱动轴的中心相对于转子的中心位移到设置于转子上表面的第一平衡配重侧。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技术:为了减少运转时的振动和噪声,驱动轴具有装接有转子的第一部分和缸室侧的第二部分,使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相对于第二部分的中心轴位移到设置有平衡配重的一侧的相反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05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4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压缩机运转时,由起因于驱动轴的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噪声。基于该共振的噪声比起因于在驱动轴产生的其他振动的噪声大。在压缩机的构造上难以避免驱动轴因特征值而共振。但是,即使产生共振,也能通过减少驱动轴的弯曲量来抑制振动并减少噪声。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驱动轴的弯曲量,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的压缩机。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压缩机具备:压缩部;马达部,具有层叠有多个金属板的转子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部分的定子;以及驱动轴,连结所述马达部与所述压缩部,在所述转子的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的面设有砝码部,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

根据该构成,构成转子的层叠的金属板向与砝码部在转子的径向相反的定子侧方向突出,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金属板突出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金属板未突出的部分大。其结果是,旋转时,在离心力通过砝码部起作用的时候,在缓和驱动轴的弯曲的方向产生磁吸引力,因此与在转子中不存在金属板突出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缓和驱动轴的弯曲。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设有砝码部的驱动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的面例如是与压缩部侧的面相反侧的面。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错开地层叠。

根据该构成,构成转子的层叠的金属板以向与砝码部相反的定子侧方向突出,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金属板突出地层叠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金属板未突出地层叠的部分大。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的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以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的方式施加有金属制涂层。

根据该构成,构成转子的层叠的金属板以向与砝码部相反的定子侧方向突出的方式施加有金属制涂层,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施加有金属制涂层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金属板未突出的部分大。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考虑所述金属板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突出的部分的重量,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减少所述砝码部侧的重量。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层叠的金属板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向砝码部的相反侧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作用于压缩部的离心力与作用于转子的离心力的平衡。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转子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的面设有第二砝码部,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第二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第二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

根据该构成,第二砝码部侧的金属板向与第二砝码部在转子的径向相反的定子侧方向突出,除了上述砝码部侧的金属板,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也比金属板未突出的部分大。其结果是,与在转子中不存在金属板突出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缓和驱动轴的弯曲。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压缩机具备:压缩部;马达部,具有层叠有多个金属板的转子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部分的定子;以及驱动轴,连结所述马达部与所述压缩部,在所述转子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相反侧的面设有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永磁体,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相反侧的永磁体配置为: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的磁力增加。

根据该构成,永磁体的磁力向与砝码部在转子的径向相反的定子侧方向增加,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永磁体的磁力增加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其他部分大。其结果是,旋转时,在离心力通过砝码部起作用的时候,由于以向缓和驱动轴的弯曲的方向增加的方式产生磁吸引力,因此与在转子中不存在永磁体的磁力增加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缓和驱动轴的弯曲。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相反侧的所述永磁体既可以配置为与其他部分相比,偏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所述定子侧,或者也可以比其他部分的永磁体的磁力强。

根据该构成,永磁体配置为与其他部分相比,偏向与砝码部在转子的径向相反的定子侧,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永磁体偏向地配置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永磁体未偏向地配置的部分大。或者,永磁体的与砝码部在转子的径向相反的定子侧方向的磁力比其他部分强,由此,马达的转子旋转时,在永磁体的磁力比其他部分强的部分,在定子侧产生的磁吸引力比其他部分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减少驱动轴的弯曲量,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横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以及马达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以及马达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以及马达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以及马达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的第三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转子以及马达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缸回转式压缩机1具备:上部以及下部通过上部罩3以及下部罩4密闭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2,在其内部的上方部位设置有马达5,通过该马达5驱动的压缩机构(回转压缩机构)6设置在其下方部位。

在密闭容器2的下部外周设有安装脚7。此外,在密闭容器2的上部设有贯通上部罩3的排出配管8,排出配管8将通过多气缸回转式压缩机1压缩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制冷循环侧排出。而且,在密闭容器2的外周部组装有蓄能器9,蓄能器9对从制冷循环侧返回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中含有的油、液态制冷剂等液体成分进行分离,仅将气体成分经由吸入配管10、11吸入至压缩机构6。

马达5具备定子12和转子13。定子12通过压入等固定设置于密闭容器2的内周面。转子13与驱动轴14结合而形成一体,由此转子13的旋转驱动力能够经由驱动轴14传递给压缩机构6。此外,在驱动轴14的下方部位,与后述的回转式压缩机构6的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对应地设有第一偏心销15以及第二偏心销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转式压缩机构6设为双缸式,其第一以及第二压缩机构6a、6b形成有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压缩机构6进一步具备:第一缸体19以及第二缸体20、间隔板(隔板)21、上部轴承22、下部轴承23等。

第一缸体19以及第二缸体20与驱动轴14的第一偏心销15以及第二偏心销16对应地固定设置于密闭容器2内。隔板21夹装于第一缸体19与第二缸体20之间,划分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上部轴承22设置于第一缸体19的上表面,划分第一缸室17并且支承驱动轴14。下部轴承23设置于第二缸体20的下表面,划分第二缸室18并且支承驱动轴14。

第一以及第二压缩机构6a、6b分别具备: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滑片28以及29。

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分别转动自如地嵌合于第一偏心销15以及第二偏心销16,在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内转动。第一偏心销15以及第二偏心销16与驱动轴14耦合,与驱动轴14一起一体地旋转。嵌合于第二偏心销16的第二滚轮25的重心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位于嵌合于第一偏心销15的第一滚轮24的重心的相反侧。

如图2所示,滑片28以及29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设置于第一缸体19以及第二缸体20的滑片槽26、27,将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内分隔成吸入室侧和排出室侧。

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配管10、11经由吸入口30、31被吸入至第一以及第二压缩机构6a、6b的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内。

吸入至第一缸室17以及第二缸室18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转动被压缩之后,经由排出口以及排出阀(省略图示)向排出腔室32、33内排出。排出至排出腔室32、33内的制冷剂气体被排出至密闭容器2内之后,经过排出配管8向制冷循环送出。

构成压缩机构6的第一缸体19以及第二缸体20、隔板21、上部轴承22以及下部轴承23经由螺栓紧固为一体。此外,在密闭容器2内的底部填充有pag油、poe油等制冷机油34,能够经由设置于驱动轴14中的供油孔等,向压缩机构6内的润滑部位供油。在制冷机油34适量地添加有适应于各种油的极压剂。需要说明的是,向压缩机构6供油的机构是通常使用的构成,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平衡配重35设置于转子13的上表面,即设置于驱动轴14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与压缩机构6所在的一侧相反侧的面。此外,第一平衡配重35的重心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位于与第一滚轮24的重心的相反侧。第二平衡配重36设置于转子13的下表面,即设置于驱动轴14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压缩机构6所在的一侧的面。此外,第二平衡配重36的重心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位于与第二滚轮25的重心的相反侧。

通过在转子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第一平衡配重35以及第二平衡配重36,施加于第一平衡配重35以及第二平衡配重36的离心力能与通过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旋转而产生的、施加于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离心力取得平衡。

转子13是多个钢板相互绝缘地在驱动轴14的轴向上层叠而成的。钢板是磁性金属板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磁性金属板。通过层叠钢板来抑制涡电流的产生。以往,各钢板配置为转子13的外表面在同一面上。因此,以往形成于定子12与转子13之间的间隙(也被称作气隙)的间隔在周向是固定的。气隙由马达5的大小等决定,例如从一百几十μm到几百μm。

另一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气隙,转子13停止旋转时,在转子13的上侧,即在驱动轴14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与压缩机构6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和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的间隔不同。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比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气隙窄。

例如,如图3以及图4所示,层叠于转子13的上侧的钢板13a与除此以外的钢板13b相比,以向位于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的位置的定子1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错开地配置。在此,钢板13a的平面形状与钢板13b的平面形状相同。钢板13a的错开量例如是气隙的间隔的1/1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意地示出转子13以压缩机构6侧为固定端而产生振摆回转的情况(以下示出的图5、图7、图9也是同样的)。

错开地配置的钢板13a的张数例如依赖于所增加的磁吸引力,是在转子13的上侧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范围的钢板。需要说明的是,假定最小张数是一张,假定最大张数例如是所有钢板的1/2到2/3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示出在错开地配置的所有钢板13a中,钢板13a的错开量的值相同的情况。钢板13a的错开量并不限于该例,可随着朝向上侧而阶梯式地或者平滑地增加错开量等,而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通过将层叠于转子13的上侧的钢板13a错开地配置,在转子13停止旋转时,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比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气隙窄。其结果是,转子13的钢板13a向第一平衡配重35的相反侧突出,由此,马达5的转子13旋转时,在定子12侧产生比突出部分以外的部分大的磁吸引力。即,在离心力通过第一平衡配重35起作用的时候,通过如上那样错开地配置钢板13a,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吸引力,能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

其结果是,即使在驱动轴14因特征值产生共振的情况下,与未错开地配置钢板的情况相比,也能减少驱动轴14的弯曲量,能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对于转子13的钢板13,也可以考虑钢板13a的突出部分,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减少第一平衡配重35侧的重量。在图5以及图6中示出通过在钢板13a分别形成贯通孔40来减少重量的例子。

在错开地配置钢板13a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磁吸引力,但与钢板13a未错开的情况相比,与施加于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离心力的平衡可能会恶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突出部分的重量比第一平衡配重35的重量小,因此可推测平衡恶化的比例没有那么大。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通过形成贯通孔40,施加于转子13的上方的离心力能与通过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旋转而产生的、施加于第一滚轮24以及第二滚轮25的离心力取得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图5以及图6中示出在向位于第一平衡配重35的相反侧的定子12的方向突出的所有钢板13a设置贯通孔40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即,也可以在钢板13a的一部分设置贯通孔40。此外,也可以不在钢板13a设置贯通孔40,而是考虑钢板13a的突出部分,减少第一平衡配重35本身的重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的例子:为了减少由第一平衡配重35的离心力产生的弯曲,在转子13的上侧的气隙的间隔变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

例如,如图7以及图8所示,层叠于转子13的下侧的钢板13c以与除此以外的中间部分的钢板13b相比,向与第二平衡配重36的设置侧相反的定子12侧突出的方式错开地配置亦可。由此,转子13停止旋转时,在转子13的下侧,即在驱动轴14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压缩机构6所在的一侧,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二平衡配重36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比第二平衡配重36的设置侧的气隙窄。

其结果是,转子13的钢板13c向第二平衡配重36的相反侧突出,由此,马达5的转子13旋转时,在定子12侧产生比突出部分以外的部分大的磁吸引力。即,在离心力通过第二平衡配重36起作用、驱动轴14产生弯曲的时候,通过如上那样地错开地配置钢板13c,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二平衡配重36相反的径向产生磁吸引力,能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错开地配置转子13的钢板13c,在驱动轴14因特征值产生共振的情况下,能减少驱动轴14的弯曲量,若与转子13的钢板13a一同错开,则能进一步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需要说明的是,若驱动轴14的弯曲量在转子13的下侧较大,则可以仅错开地配置转子13的钢板13c。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于转子13的上侧的钢板13a以与除此以外的钢板相比,向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错开地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即,转子13停止旋转时,使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比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气隙窄即可,例如,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也可以通过对钢板13a的外周部分另外实施涂布层来设置突出部分41。在该情况下,突出部分41通过银膏(silverpaste)等形成。或者,突出部分41也可以通过使钢板13a的平面形状本身与其他部分的钢板13b的形状不同来形成。

突出部分41形成于在层叠的钢板13a中,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相反侧。由此,转子13停止旋转时,相对于驱动轴14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侧的气隙比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气隙窄。其结果是,转子13的钢板13a的突出部分41向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相反侧突出,由此,马达5的转子13旋转时,在定子12侧产生比突出部分41以外的部分大的磁吸引力。即,在离心力通过第一平衡配重35起作用、驱动轴14产生弯曲的时候,通过如上那样地形成有突出部分41,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位于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定子12侧的方向产生磁吸引力,能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

其结果是,即使在驱动轴14因特征值产生共振的情况下,也能减少驱动轴14的弯曲量,能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比而言转子不同,因此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3。由于转子13以外的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转子13是多个钢板相互绝缘地在驱动轴14的轴向上层叠而成。通过层叠钢板来抑制涡电流的产生。本实施方式的各钢板以转子13的外表面在同一面上的方式配置。因此,形成于定子12与转子13之间的间隙(气隙)的间隔在周向是固定的。

在转子13的内部埋入有永磁体42、50。需要说明的是,图11表示永磁体42、50的配置例,但配置于转子13的内部的永磁体的大小、位置、朝向等并不限定于图11所示的配置例。

永磁体42、50配置于形成于钢板的开口部内。在层叠于转子13的上侧的钢板13d中,永磁体42与除此以外的设置于钢板13e的永磁体50相比,向位于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相反的定子12的方向错开地配置。在此,钢板13d的平面形状与钢板13e的平面形状相同。

即,与以往的转子中的永磁体的配置相同,设置于转子13的上侧以外的多个永磁体50以驱动轴14的轴线为中心设置成点对称。与此相对,如上所述,设置于转子13的上侧的多个永磁体42向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相反侧错开地配置,永磁体42的点对称的中心也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向与第一平衡配重35的设置侧的相反侧错开。

由此,马达5的转子13旋转时,在转子13的上侧,在定子12侧产生比转子13的上侧以外大的磁吸引力。即,在离心力通过第一平衡配重35起作用、驱动轴14产生弯曲的时候,通过如上那样地错开地配置永磁体42,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径向产生磁吸引力,能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

其结果是,即使在驱动轴14因特征值产生共振的情况下,也能减少驱动轴14的弯曲量,能减少由起因于弯曲特征值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以上说明了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如下的例子:为了减少由第一平衡配重35的离心力产生的弯曲,在转子13的上侧使永磁体42的设置位置错开,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

即,在转子13的上侧,磁吸引力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径向增加即可。例如,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地配置的永磁体的磁力强于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配置于第一平衡配重35侧的永磁体。

在该情况下,也能在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径向产生磁吸引力,能缓和驱动轴14的弯曲。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的例子:将配置于转子13的上侧的永磁体42配置为磁吸引力向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平衡配重35相反的径向增加,对于配置于转子13的下侧的永磁体也可以同样地配置。在该情况下,配置于转子13的下侧的永磁体配置为磁吸引力向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二平衡配重36相反的径向增加。

而且,说明了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为多缸回转压缩机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式的压缩机。例如,既能应用于仅设有一个回转式压缩机构的回转压缩机,也能应用于设有一个或多个涡旋式压缩机构的涡旋式压缩机等。

符号说明

1压缩机

2密闭容器

5马达(马达部)

6压缩机构(压缩部)

6a第一压缩机构

6b第二压缩机构

8排出配管

9蓄能器

10、11吸入配管

12定子

13转子

13a、13b、13c、13d、13e钢板

14驱动轴

15第一偏心销

16第二偏心销

17第一缸室

18第二缸室

19第一缸体

20第二缸体

24第一滚轮

25第二滚轮

35第一平衡配重(砝码部)

36第二平衡配重(第二砝码部)

40贯通孔

41突出部分

42、50永磁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

一种压缩机,具备:

压缩部;

马达部,具有层叠有多个平面形状相同的金属板的转子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部分的定子;以及

驱动轴,连结所述马达部与所述压缩部,

在所述转子的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的面设有砝码部,

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错开地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的所述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以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的方式施加有金属制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考虑所述金属板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突出的部分的重量,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减少所述砝码部侧的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转子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的面设有第二砝码部,

在层叠的所述金属板中,所述第二砝码部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向与所述第二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突出。

6.一种压缩机,具备:

压缩部;

马达部,具有层叠有多个金属板的转子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部分的定子;以及

驱动轴,连结所述马达部与所述压缩部,

在所述转子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相反侧的面设有砝码部,

在所述转子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永磁体,

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相反侧的永磁体配置为: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砝码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反的所述定子侧方向的磁力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所述压缩部侧的相反侧的所述永磁体配置为与其他部分相比,偏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所述定子侧,或者与其他部分的永磁体相比,磁力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