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活塞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474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气缸活塞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活塞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缸密封技术领域,尤其对于活塞动密封系统,目前使用的多为普通的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易磨损,容易产生漏气,使用寿命较短,更换维修频繁。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耐磨损、密封性能优越且使用寿命长的密封装置,以满足机械设备尤其是气缸活塞的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缸活塞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活塞密封装置,包括扁缸、活塞密封圈和活塞,所述活塞密封圈套设于活塞的外表面,所述活塞密封圈的外侧壁与扁缸内壁连接;所述活塞密封圈为跑道型密封圈,活塞密封圈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活塞密封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置有环形的V型开口槽。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能够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凸台。凸台套设在环形凹槽内,可使活塞密封圈的内壁与活塞的外圈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活塞密封圈能够延扁缸的内侧壁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扁缸的内侧壁具有良好的表面粗糙度,所述表面粗糙度Ra为0.4~0.8。可以减轻对活塞密封圈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活塞密封圈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V型开口槽的两侧面形成的角度为55~65度。

优选地,所述活塞密封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V型开口槽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V型开口槽的高度为活塞密封圈总厚度的1/5~1/7。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为活塞密封圈厚度的1/3~1/5。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圈的外部与扁缸的内壁紧密配合,并相对于扁缸上下移动,扁缸内壁表面具有良好的表面粗糙度,以减轻对活塞密封圈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V型开口槽的作用在于:当缸体内部通气后,活塞密封圈的V型开口槽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边扩张,使V型开口槽的两端分别与扁缸的内壁和活塞的外圈贴合更加紧密,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装置具有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等优异性能;且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活塞密封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圈和活塞的剖视图;

其中:

1、扁缸;2、活塞密封圈;3、活塞;4、凸台;5、环形凹槽;6、V型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活塞密封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扁缸1、活塞密封圈2和活塞3,所述活塞密封圈2套设于活塞3的外表面,所述活塞密封圈2的外侧壁与扁缸1内壁连接;所述活塞密封圈2为跑道型密封圈,活塞密封圈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活塞密封圈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置有环形的V型开口槽6。

所述活塞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能够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5的凸台4。凸台4套设在环形凹槽5内,可使活塞密封圈2的内壁与活塞3的外圈紧密贴合。

所述活塞密封圈2能够延扁缸1的内侧壁上下移动。

所述扁缸1的内侧壁具有良好的表面粗糙度,所述表面粗糙度Ra为0.4~0.8。可以减轻对活塞密封圈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环形凹槽5设置在活塞密封圈2的中间。

所述V型开口槽6的两侧面形成的角度为55~65度。

所述活塞密封圈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V型开口槽6对称设置。

所述V型开口槽6的高度为活塞密封圈2总厚度的1/5~1/7。

所述环形凹槽5的深度为活塞密封圈2厚度的1/3~1/5。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圈2的外部与扁缸1的内壁紧密配合,并相对于扁缸1上下移动,扁缸1内壁表面具有良好的表面粗糙度,以减轻对活塞密封圈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V型开口槽6的作用在于:当缸体内部通气后,活塞密封圈2的V型开口槽6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边扩张,使V型开口槽6的两端分别与扁缸1的内壁和活塞3的外圈贴合更加紧密,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密封装置具有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等优异性能;且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