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97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两端设有半轴定位孔,在其半轴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螺旋形油槽,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斜向设有油孔,油孔和半轴定位孔以及差速器壳体内部贯通;差速器壳体的两内端面上设有端面油槽,在差速器壳体的内球面上设有球面油槽;油孔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共对称设有四个油孔,形成两进两出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形油槽、油孔、端面油槽、球面油槽形成一个通道,效仿齿轮泵的原理,差速器齿轮在啮合的时候,会形成类似于齿轮泵的“压油”效应,有利于机油的流动,保证了机油的顺畅流通,降低了机油温度,保证了运动部件表面油膜的厚度。
【专利说明】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具体是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轿车相比于传统四冲程水冷内燃机轿车,电动轿车直接取消了发动机、变速箱传动机构,直接由大扭矩永磁电机-行星轮减速机构进行动力传输,最终由差速器将扭矩输出到驱动轮左右半轴上。由于电动轿车没有常规轿车传动系统的离合器、变速箱齿轮、同步器机构,车辆由驱动电机-变频器控制器进行无级变速,直接将电机-行星轮减速器-差速器集成在一起,这种结构传动效率高达95%(传统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为85%-90%,AT变速器传动效率为70%-80%),结构简单。
[0003]电动轿车差速器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将差速器装配到整车上路试,路试进行到15000km时,传动系统发生异响,油温报警传感器闪烁,拆解分析发现,差速器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齿面发生点蚀,齿轮金属垫片发生烧蚀,测量金属垫片发现厚度磨损达0.06-0.1mm,属于非正常磨损。
[0004]造成差速器烧蚀的根本原因是:整车驱动电机与行星轮减速器、差速器为整体式结构,动力传输距离过近,差速器散热不好。由于电机标定功率达125KW(额定功率190KW),输出扭矩高达450匪,电机在全功率运行时,电机壳体温度可达到145-165°C。再加上行星轮减速机构运行时发热、差速器内部齿轮啮合运行发热,此时油温报警灯闪烁(油温传感器集成在行星轮减速器与差速器减速器齿轮之间的里程表上),后采集TCU传感器数据,油温峰值温度高达175摄氏度,此时非常容易造成机油“开锅”,机油粘稠度降低,导致齿轮、垫片等在运转过程中表面油·膜变薄,失去润滑效果。但是发动机-行星轮减速器-差速器的一体式铝合金外壳已经标定,整车动力舱的布局已经固化,车架模具已经做好,没有增加专门的机油散热器(或者水冷循环式散热器)的位置。
[0005]申请号201120236392.3申请日:2011-07-06 —种差速器壳体,其中的半轴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螺旋形油槽,壳体上对称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与螺旋形油槽连接,共同形成通道仅仅是在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油槽,对于差速器壳体内部的润滑无效果,尤其是差速器自身运转过程中,不能够起到润滑作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让差速器自身运转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特提出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
[0007]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两端设有半轴定位孔,在其半轴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螺旋形油槽,其特征在于: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斜向设有油孔,油孔和半轴定位孔以及差速器壳体内部贯通;差速器壳体的两内端面上设有端面油槽,在差速器壳体的内球面上设有球面油槽。
[0008]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油孔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共对称设有四个油孔,形成两进两出的通道。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形油槽、油孔、端面油槽、球面油槽形成一个通道,效仿齿轮泵的原理,差速器齿轮在啮合的时候,会形成类似于齿轮泵的“压油”效应,有利于机油的流动。
[0011]在差速器自身运转过程中,增加差速器内部机油流动通道,保证机油的顺畅流通,降低机油温度,保证运动部件表面油膜的厚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图1的润滑有的流向示意图。
[0014]图中I是差速器壳体,2是半轴定位孔,3是油孔,4是端面油槽,5是球面油槽,6是进油口,7是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
[0016]—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I,差速器壳体I两端设有半轴定位孔2,在其半轴定位孔2的孔壁上设有螺旋形油槽,在半轴定位孔2和差速器壳体I的连接处斜向设有油孔3,油孔3和半轴定位孔2以及差速器壳体I内部贯通;差速器壳体I的两内端面上设有端面油槽4,在差速器壳体4的内球面上设有球面油槽5。
[0017]油孔3在半轴定位孔2和差速器壳体I的连接处共对称设有四个油孔,形成两进两出的通道。
[0018]其中6是进油口,7是出油口。
[0019]内循环散热原理为:
[0020]当差速器运转时,差速器内部机油由于差速器壳体离心力作用,会聚集在差速器壳体I内表面上;此时半轴齿轮、行星齿轮旋转,齿轮哨合的时候产生类似于齿轮泵的“压油”效应;半轴孔内开有油槽,半轴旋转过程中会带动机油流通。
[0021]此时,由于差速器的对称结构,一端正转的时候,相对于令一端就会做“镜像”转动,机油会通过上述综合因素产生的强制压力,沿着螺旋形油槽、油孔、端面油槽、球面油槽形成一个通道,进行循环流动,这样就达到了增加差速器内部机油流动,降低机油局部温度,保证相对滑动、啮合部件表面油膜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减少磨损。
[0022]后来该结构制造的差速器壳体,装配到电动轿车上,轿车又进行了 600000km的路试,再没有出现过油温报警、异响等问题,油温传感器探测到温度低于105摄氏度,差速器内循环散热结构得到了验证。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两端设有半轴定位孔,在其半轴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螺旋形油槽,其特征在于: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斜向设有油孔,油孔和半轴定位孔以及差速器壳体内部贯通;差速器壳体的两内端面上设有端面油槽,在差速器壳体的内球面上设有球面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轿车差速器壳体内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油孔在半轴定位孔和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共对称设有四个油孔,形成两进两出的通道。
【文档编号】F16H48/40GK203560411SQ20132071459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邓开榜 申请人:郧西精诚汽配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