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196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齿轮箱技术领域,特别是分体式齿轮箱。



背景技术:

齿轮箱是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部件,一对齿轮啮合时,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齿距、齿形等误差,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啮合冲击,造成齿轮磨损,且发生齿轮啮合相对应的噪音。目前在齿轮箱润滑技术领域,一般采用齿轮箱体作为存储润滑油的油箱,即将润滑油存储在齿轮箱的内腔中,轮齿直接浸在润滑油中。这种结构设计的特点是齿轮箱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并可以利用齿轮箱内轮齿的搅油动作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然而,该种结构设计的齿轮箱存在以下的缺陷:1、该种结构设计需要在齿轮箱内部储存300升以上的润滑油,因此会导致齿轮箱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2、齿轮箱的搅油动作,使得大量高粘度润滑油飞溅到齿轮箱的箱壁上,极易造成齿轮箱漏油,同时,由于轮齿在搅油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因而会造成搅油损耗,严重降低了齿轮箱的工作效率;3、当齿轮箱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需要在齿轮箱内部设置加热器,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但是由于齿轮箱内部结构的限制,设置加热器的数量较少,同时每一个加热器的功率又不能太大,因而对润滑油的加热性能并不理想,进而不能满足低温环境的需要。因此急需一种能减少齿轮箱重量,润滑齿轮箱内部齿轮,且防止漏油,同时能加热均匀的齿轮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齿轮箱,体积小巧,重量轻,对齿轮箱内部的齿轮保持润滑,可依据外界环境温度对润滑油加热均匀,提高齿轮箱的工作,延长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分体式齿轮箱,包括:齿轮箱本体、油箱本体、出油管和回油管,齿轮箱本体和油箱本体通过出油管和回油管连通,齿轮箱本体包括齿轮箱容腔、散热隔层、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散热隔层贴合在齿轮箱容腔的腔壁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在齿轮箱容腔内啮合,油箱本体包括油箱容腔、隔热层、出油口、回油口和加热器,隔热层贴合油箱容腔的腔壁,出油口和回油口设置在油箱容腔的腔壁上分别与出油管和回油管连通,加热器设置在油箱容腔的底部。

优选地,齿轮箱进一步包括泵体,泵体设置在齿轮箱本体上且与出油管连通,通过泵体将油箱本体内盛装的润滑油经出油管抽入齿轮箱本体内。

更优选地,出油口的位置高度高于回油口的位置高度,出油管的位置高度高于回油管的位置高度,从而便于润滑油从齿轮箱本体内回油进入油箱本体。

更优选地,出油口的口径大于回油口的口径,便于润滑齿轮箱本体内的齿轮。

优选地,加热器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单元和多个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平行分布在油箱容腔的底部,控制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且控制加热单元加热。

更优选地,每一个加热单元包括导轨和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在导轨上,通过加热元件加热油箱容腔的底壁。

优选地,齿轮箱进一步包括一托板,托板设置在油箱本体的底部,控制单元穿过托板与多个加热单元的加热元件连接。

更优选地,托板独立于油箱本体安装和拆卸,便于加热器的安装和维护。

优选地,隔热层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保持油箱容腔的温度,防止油箱容腔内的润滑油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凝固。

优选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表面都涂有润滑涂料层,进一步防止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磨损。

更优选地,润滑涂料层为Blu-Goo超级润滑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箱采用分体式结构,将齿轮箱本体和油箱本体分开,减小齿轮箱的体积和重量,对齿轮箱内部的齿轮保持润滑,减小齿轮磨损,延长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同时可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对油箱内润滑油均匀加热,提高齿轮箱的工作效率,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出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箱的优选实施方式。齿轮箱采用分体式结构,齿轮箱包括齿轮箱本体10、油箱本体20、出油管30和回油管40,齿轮箱本体10和油箱本体20通过出油管30和回油管40连通,出油管30将油箱本体20盛装的润滑油引入齿轮箱本体10内,回油管40将齿轮箱本体10内的润滑油引入油箱本体20内,使润滑油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同时减少齿轮箱对润滑油需求量,减小整个齿轮箱的体积和重量。

为了使油箱本体20内的润滑油顺畅进入齿轮箱本体10内,齿轮箱进一步包括一泵体50,泵体50设置在齿轮箱本体10上,泵体50与出油管30连通,通过泵体50产生动力将油箱本体20内盛装的润滑油经出油管30抽入齿轮箱本体10内。

为了更好的保护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的表面都涂有润滑涂料层,进一步防止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啮合磨损。润滑涂料层采用Blu-Goo超级润滑剂,降低金属之间的接触,减小磨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发 明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于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