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782发布日期:2019-02-10 14:0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自动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驱动交流发电机等汽车辅机的辅机带的张力保持所使用的自动张紧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辅机、例如交流发电机、汽车空调、水泵等的旋转轴利用辅机带连结于发动机的曲轴,经由该辅机带被驱动。为了将该辅机带的张力保持在适当范围内,通常,使用由设置为能够以支轴为中心摆动的滑轮臂、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该滑轮臂的张紧滑轮、对滑轮臂向将该张紧滑轮按压于辅机带的方向进行施力的自动张紧器构成的张力调整装置。

作为该张力调整装置所采用的自动张紧器,存在如下液压式的自动张紧器,即、具备:一端部闭塞的缸体、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插入该缸体内的杆、对施加于该杆的压入力进行缓冲的液压缓冲机构、固定于该杆的从缸体突出的突出端的弹簧座、和经由该弹簧座将杆向从缸体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弹簧座具有对复位弹簧进行支承的凸缘部、和从该凸缘部向上述杆的轴向突出的连结片,缸体具有从闭塞的一端部沿轴向突出的连结片(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

该液压式的自动张紧器使用为,将设置于缸体的连结片连结于滑轮臂,将设置于弹簧座的连结片连结于发动机。然后,若辅机带的张力变动,则杆移动至该辅机带的张力与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而吸收辅机带的张力变动,并且利用液压缓冲机构缓冲从辅机带施加于杆的压入力,使辅机带的张力稳定。

然而,在组装发动机时,在将辅机、自动张紧器预先安装于发动机后,在驱动各辅机的滑轮、曲柄滑轮、张紧滑轮卷绕辅机带。这里,在卷绕辅机带时,若自动张紧器凭借复位弹簧的作用力成为伸长状态,则辅机带张紧,而无法安装辅机带。

因此,在卷绕辅机带时,需要克服复位弹簧将自动张紧器压缩,而边将缸体与杆相对地保持为压入状态,边卷绕辅机带。边保持该压入状态边卷绕辅机带的作业较繁琐。为了提高该作业性,优选限制杆向从缸体突出的方向移动。

作为该限制单元,专利文献1、2的自动张紧器采用安装于该缸体和该弹簧座的外侧,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将该缸体与该杆相对地保持为压入状态的固定件。

专利文献1的固定件具有配置为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开口并且在径向上夹持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侧部、和在周向上且在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将该一对侧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上述一对侧部分别由具有从轴向两侧夹持从上述开口插入的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卡合片的一体的金属部件构成。该卡合片在比连接部沿轴向突出的位置向径向弯折。弹簧座的凸缘部与缸体的一端部分别在自己的连结片的周围具有沿着径向的平坦面。该凸缘部的平坦面与缸体的平坦面处于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关系。各卡合片的在径向上被弯折的平坦的板面与凸缘部或者缸体的平坦面接触。因此,固定件能够稳固地保持压入状态的弹簧座和缸体。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固定件成为卷绕于弹簧座与缸体的环状。该固定件卷绕为与设置于弹簧座的连结片和设置于缸体的连结片外接。在该固定件与连结片之间形成有切断工具插入空间。若切断并拆下环状固定件,则不需要为了拆下固定件而使自动张紧器进一步收缩的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6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5447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固定件在专利文献2的自动张紧器那样的采用弹簧座、缸体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即,在专利文献2的自动张紧器中,弹簧座具有在轴向上朝向自己的连结片侧缩径的锥形面。另外,缸体也具有在轴向上朝向自己的连结片侧缩径的锥形面。这些锥形面以减少成本、轻型化为目的被形成,延伸至连结片的附近。若欲在具备具有这样的锥形面的弹簧座或者缸体的自动张紧器应用专利文献1的固定件,则会使上述卡合片与锥形面接触,从轴向两侧夹持弹簧座与缸体。因此,需要使该卡合片以效仿相对的锥形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这样一来,在径向上夹持锥形面的两侧的卡合片的各自平坦的板面在锥形面的直径上呈线状接触。在夹设于弹簧座的凸缘部与缸体的一端部之间的弹簧载荷较大的情况下,在轴向的弹簧载荷作用于弹簧座与缸体的各自的连结片侧时,存在与锥形面的直径上的两端接触的卡合片之间因锥形面与卡合片的接触部的在径向上的分力将该卡合片向外侧按压的楔效应而被扩径,使得固定件脱落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固定件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设置于弹簧座的连结片与设置于缸体的连结片卷绕固定件,所以即使在这些弹簧座、缸体存在上述那样的锥形面,也不对固定件的保持性产生影响,但无法在切断固定件的工具的使用中存在制约时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背景,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抑制在自动张紧器所具备的固定件的卡合片从轴向两侧夹持弹簧座和缸体时,与缸体或者弹簧座的锥形面接触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防止固定件脱落。

作为解决上述的课题的第一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的自动张紧器,即、具备:一端部闭塞的缸体、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插入上述缸体内的杆、对设置于上述杆的压入力进行缓冲的液压缓冲机构、固定于上述杆的从上述缸体突出的突出端的弹簧座、经由上述弹簧座对上述杆向从上述缸体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以及安装于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外侧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将该缸体与该杆相对地保持为压入状态的固定件,上述弹簧座具有对上述复位弹簧进行支承的凸缘部、和从该凸缘部沿轴向突出的连结片,上述缸体具有从上述一端部沿轴向突出的连结片,上述弹簧座与上述缸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轴向上朝向自己的上述连结片侧缩径的锥形面,上述固定件具有配置为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开口并且在径向上夹持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侧部、和在周向上且在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将该一对侧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上述一对侧部分别具有从轴向两侧夹持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卡合片,与上述锥形面相对的上述卡合片形成为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状,上述倾斜状的卡合片具有与上述锥形面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的凹面。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的结构,与锥形面相对的倾斜状的卡合片利用其凹面与锥形面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因此能够缓和楔效应。因此,能够抑制倾斜状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从而固定件难以脱落。另外,即使固定件欲移动,也由于其凹面钩住锥形面的端部,据此固定件也难以脱落。因此,第一方案能够抑制与缸体或者弹簧座的锥形面接触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并防止固定件脱落。

在第一方案中,优选上述固定件还有将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侧部的上述倾斜状的卡合片彼此连接的加强部。

这样一来,在楔效应发挥作用时,通过将倾斜状的卡合片之间连接的加强部的阻力防止倾斜状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因此,能够更加抑制与锥形面接触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

另外,在第一方案中,例如,也可以是,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分别具有上述锥形面,全部的上述卡合片分别具有上述凹面。

这里,上述加强部也可以具有将弹簧座侧的上述卡合片彼此连接的部分与将缸体侧的上述卡合片彼此连接的部分。

另外,作为解决上述的课题的第二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的自动张紧器,即、具备:一端部闭塞的缸体、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插入上述缸体内的杆、对施加于上述杆的压入力进行缓冲的液压缓冲机构、固定于上述杆的从上述缸体突出的突出端的弹簧座、经由上述弹簧座对上述杆向从上述缸体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以及安装于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外侧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将该缸体与该杆相对地保持为压入状态的固定件,上述弹簧座具有对上述复位弹簧进行支承的凸缘部、和从该凸缘部沿轴向突出的连结片,上述缸体具有从上述一端部沿轴向突出的连结片,上述弹簧座与上述缸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轴向上朝向自己的上述连结片侧缩径的锥形面,上述固定件具有配置为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开口并且在径向上夹持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侧部、和在周向上且在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将该一对侧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上述一对侧部分别具有从轴向两侧夹持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的一对卡合片,与上述锥形面相对的上述卡合片形成为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状,上述固定件还具有将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侧部的上述倾斜状的卡合片彼此连接的加强部。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的结构,在楔效应发挥作用时,通过将倾斜部之间连接的加强部的阻力防止倾斜部的扩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其扩径变形。因此,第二方案能够抑制卡合片与缸体或者弹簧座的锥形面接触的扩径变形,并防止固定件脱落。

在第二方案中,优选上述倾斜状的卡合片在上述开口侧的端部向内侧弯曲,并利用该端部与上述锥形面接触。

这样一来,倾斜状的卡合片与锥形面的接触能够从锥形面的直径上的端部起在开口侧的部分在周向上产生多处或者连续地产生。因此,能够缓和楔效应。另外,即使固定件欲移动,也由于卡合片的端部钩住锥形面,据此固定件也难以脱落。因此,能够更加抑制与锥形面接触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并且更加防止固定件脱落。

另外,在第二方案中,例如,也可以是,上述缸体和上述弹簧座分别具有上述锥形面,上述加强部具有将弹簧座侧的上述卡合片彼此连接的部分、和将缸体侧的上述卡合片彼此连接的部分,与上述弹簧座和上述缸体中的外径较小的一方的上述锥形面相对的上述卡合片具有上述端部。

当在缸体与弹簧座之间存在外径差的情况下,在固定件的一对侧部之间形成的开口的大小以外径较大的一方为基准来决定。这样一来,外径较小的一方与一对侧部之间相比外径较大的一方与一对侧部之间,具有余裕。若与该外径较小的一方的锥形面相对的卡合片产生扩径变形,则固定件容易移动。因此,优选通过加强部抑制与外径较大的一方的锥形面相对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并且通过加强部与向内侧弯曲的端部双重地抑制与外径较小的一方的锥形面相对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

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固定件的材料例如由钢材、铝或者强化树脂构成。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能够抑制在自动张紧器所具备的固定件的卡合片从轴向两侧夹持弹簧座和缸体时,与缸体或者弹簧座的锥形面接触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能够防止固定件脱落。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图4b中的ia―ia线的剖面的局部纵向主剖视图。

图1b是表示图4a中的ib-ib线的剖面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采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张力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自动张紧器的纵向侧剖视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自动张紧器的主视图。

图4b是图3所示的自动张紧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固定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a是图4a所示的自动张紧器的俯视图。

图6b是图4a所示的自动张紧器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面的纵向主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俯视图。

图9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主视图。

图12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b中的xiii―xiii线的剖面的局部纵向主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a中的xiv-xiv线的剖面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a~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进行说明。图2表示驱动汽车辅机的辅机带1的张力调整装置。该张力调整装置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固定于发动机2的支轴3为中心摆动的滑轮臂4、和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滑轮臂4的张紧滑轮5。在滑轮臂4经由支轴7能够旋转地连结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6的一端,自动张紧器6的另一端被固定于发动机2的支轴8支承。

图3、图4a、图4b表示在组装上述的张力调整装置时,在将滑轮臂4和自动张紧器6安装于发动机2后,将辅机带1卷绕于张紧滑轮5等前的时刻的自动张紧器6的样子。如图示那样,自动张紧器6具备:缸体9、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插入缸体9内的杆10、缓冲施加于杆10的压入力的液压缓冲机构11、固定于杆10从缸体9突出的突出端的弹簧座12、和经由弹簧座12将杆10向从缸体9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13。

这里,轴向是指沿着缸体9、弹簧座12、和杆10设定为同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该轴向在图3、图4a、图4b中相当于上下方向。以下,将在轴向上朝向图中上方的方向设为上方向,将与其相反的方向设为下方向。另外,将与规定轴向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另外,将该中心轴线周围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

缸体9形成为下部侧的一端部14闭塞,且另一端敞开的筒状。缸体9具有从一端部14向下方突出的连结片15、和在下方向上朝向连结片15侧缩径的锥形面16。连结片15具有供支轴7插通的贯通孔17。

以下,将沿着插通于贯通孔17的支轴7的轴线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另外,将该前后方向中的从图2的发动机2分离的方向称为前方向。另外,将径向中的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该左右方向在图4a中相当于左右方向。

如图3所示,缸体9的整体设置为一体。例如,缸体9能够由铝的冷锻形成。在缸体9内上下二层地收容有空气与工作油。

液压缓冲机构11由以与杆10的外周滑动接触的方式固定于缸体9内的套筒18、形成于套筒18的内侧的压力室19、形成于套筒18与缸体9之间的贮存室20、对压力室19的下部与贮存室20的下部进行连通的油通路21、仅允许工作油从油通路21的贮存室20侧向压力室19侧的流动的单向阀22、和形成于套筒18与杆10的滑动面之间的泄漏间隙23构成。

套筒18同轴地插入缸体9内,该套筒18的下部外周与形成于缸体9的一端部14的内表面的套筒嵌合凹部24嵌合。油通路21形成于套筒嵌合凹部24与套筒18的嵌合面之间。单向阀22设置于油通路21的压力室19侧的端部。

锥形面16在从套筒嵌合凹部24至贮存室20之间呈圆锥面状形成于使内周扩大的部分的外周。

弹簧座12例如由酚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杆10从缸体9突出的突出端在安装于弹簧座12的成型模具内的状态下对弹簧座12进行成型(插入成型),由此固定于弹簧座12。

弹簧座12由支承复位弹簧13的上端的凸缘部25、从凸缘部25向上方突出的连结片26、和从凸缘部25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内裙部27和外裙部28构成。

连结片26具有供支轴8插通的前后方向的贯通孔29。内裙部27配置为与缸体9的上部内周对置,与安装于缸体9的上部内周的环状的油封30滑动接触。油封30对缸体9内的工作油进行密封。外裙部28配置为与缸体9的上部外周对置,防止油封30向外部暴露。

弹簧座12具有在上方向上朝向连结片26侧缩径的锥形面31。锥形面31呈圆锥面状形成于对外裙部28与凸缘部25进行连接的部分的外周。

复位弹簧13是由呈螺旋状延伸的线材构成的螺旋弹簧。复位弹簧13组装于缸体9的内周与套筒18的外周之间。复位弹簧13的下端被缸体9的一端部14支承。复位弹簧13的上端将弹簧座12的凸缘部25向上方按压。通过该按压,杆10向从缸体9突出的方向(上方)被施力。此外,复位弹簧13的下端也可以经由垫圈被缸体9的一端部14支承。

如图3、图4a、图4b所示,自动张紧器6进一步具备固定件40。固定件40安装于缸体9和弹簧座12的外侧,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将缸体9与杆10相对地保持为压入状态。这里的保持意味着,固定件40在与不作用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自动张紧器6的轴向长度相比,克服复位弹簧13将自动张紧器6的轴向长度压缩的状态下,限制杆10向从缸体9突出的方向移动。此外,该压缩的状态下的复位弹簧13的作用力为500~1500n左右。

图5表示从斜右上方观察固定件40的外观。图6a表示固定件40的下表面。图6b表示固定件40的上表面。如这些附图所图示的那样,固定件40由配置为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开口41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夹持缸体9和弹簧座12的一对侧部42、43、和在周向上且在与开口41相反的一侧将该一对侧部42、43之间连接的连接部44构成。固定件40的整体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一对侧部42、43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一对侧部42、43成为具有与连接部44相比向上下两侧突出的轴向长度的板状。连接部44以比缸体9的锥形面16靠上方且比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靠下方的高度绕开缸体9和弹簧座12。一对侧部42、43的前缘位于比缸体9和弹簧座12的左右方向的直径靠前方的位置。开口41的左右方向宽度在一对侧部42、43的前缘之间被规定。开口41的左右方向宽度设定为大于弹簧座12。缸体9和弹簧座12从开口41插入一对侧部42、43和连接部44的内侧的空间。

左右一对侧部42、43分别具有从上下两侧夹持缸体9和弹簧座12的一对卡合片45、46。上侧的卡合片45形成为在侧部42、43中的比连接部44向上方突出的位置作为整体以与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相对的方式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状。下侧的卡合片46形成为在侧部42、43中的比连接部44向下方突出的位置作为整体以与缸体9的锥形面16相对的方式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状。

图7表示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面。如图5~图7所示,上侧的卡合片45具有与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的凹面47。下侧的卡合片46具有与缸体9的锥形面16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的凹面48。

图1a表示图4b中的ia―ia线的剖面,图1b表示图4a的ib-ib线的剖面。如图1a、图1b、图5、图6a所示,上侧的卡合片45在其内侧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凹面47成为从该平坦面凹陷的曲面。该曲面成为沿着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的圆锥面状的形状。凹面47的周向宽度和径向深度从上侧的卡合片45的上端朝向下方向缩小。卡合片45的倾斜状设定为仅在凹面47使卡合片45与锥形面31接触。凹面47的周向中央部与锥形面31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接触。凹面47与锥形面31在径向上接触的周向范围在卡合片45的上端为最大,朝向下方向逐渐变小。凹面47与锥形面31呈线状接触的位置几乎不存在。

图5、图6b所示的下侧的卡合片46和凹面48成为与上侧的卡合片45、凹面47上下相反的形态,但成为与缸体9的锥形面16对应的形状。因此,省略凹面48的剖视图示,但沿着缸体9的锥形面16的圆锥面状的凹面48在其周向中央部与锥形面16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接触。另外,卡合片46的倾斜状设定为仅在凹面48使卡合片46与锥形面16接触。凹面48与锥形面16在径向上接触的周向范围在卡合片46的下端为最大,朝向上方向逐渐变小。凹面48与锥形面16呈线状接触的位置几乎不存在。

假设,在图5、图6a、图6b所示的卡合片45、46不具有凹面47、48,且仅在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与锥形面16、31接触的情况下,由于仅与锥形面16、31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接触,所以仅产生线状的接触部。在该情况下,弹簧载荷载荷集中在线状的接触部,而在左右方向产生较大的分力。即,楔效应的作用成为倾斜状的卡合片仅被左右方向上的分力强烈地按压的方式,因此容易产生该卡合片的倾斜变缓那样的卡合片的变形,即左右的卡合片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扩展那样的卡合片的扩径变形。另外,即便仅少量产生上述的扩径变形,锥形面16、31也相对于沿着卡合片的前后方向的平坦面滑动,而使固定件的姿势容易紊乱。据此,在不存在凹面47、48的情况下,弹簧载荷载荷越大,固定件越容易脱落,从而从轴向两侧稳固地夹持缸体9与弹簧座12越变得困难。

与此相对,在倾斜状的卡合片45、46具有与对应的锥形面16、31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参照图1a、图1b。)的凹面47、48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复位弹簧13的弹簧载荷不作用为仅在左右方向上集中按压图4a所示的卡合片45、46,而作用为在径向的多个方向上按压卡合片45、46。因此,能够缓和楔效应,抑制倾斜状的卡合片45、46的扩径变形,从而固定件40难以脱落。另外,即使固定件40欲相对于缸体9和弹簧座12移动,由于其卡合片45、46的凹面47、48与进入了凹面47、48的内侧的锥形面16、3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也在前后方向上钩住,据此固定件40也难以脱落。

固定件40的材料例如由钢材、铝或者强化树脂构成。在作为固定件40的材料采用钢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固定件40的整体。在作为固定件40的材料采用铝或者强化树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成型,形成固定件40的整体。此外,钢材是指由钢形成的材料,铝是指纯铝或者铝合金,强化树脂是指纤维强化塑料(frp)。

自动张紧器6向发动机2的组装例如如下进行。首先,准备如图3、图4a、图4b、图6a、图6b所示地被固定件40保持为收缩状态的自动张紧器6、与如图2所示地安装有张紧滑轮5的滑轮臂4。接下来,将图3、图4a、图6b所示的自动张紧器6的下侧的连结片15经由支轴7连结于滑轮臂4。接着,将图3、图4a、图6a所示的自动张紧器6的上侧的连结片26与滑轮臂4分别经由支轴8、支轴3如图2所示安装于发动机2。之后,在驱动各辅机的滑轮(未图示)与张紧滑轮5卷绕辅机带1。在该阶段,将自动张紧器6保持为收缩状态,因此辅机带1不被施加张力。之后,使自动张紧器6进一步收缩而拆下固定件40。由此,杆10向从缸体9突出的方向移动,自动张紧器6伸长,因此对辅机带1施加张力。

接下来,对该自动张紧器6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参照图2、图3)。

在发动机2工作过程中,若辅机带1的张力变小,则杆10从缸体9突出,直至辅机带1的张力与复位弹簧13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从而吸收辅机带1的松动。此时,压力室19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单向阀22打开,工作油通过油通路21从贮存室20向压力室19流动,因此杆10迅速地移动。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2工作过程中,若辅机带1的张力增大,则杆10被压入缸体9内,直至辅机带1的张力与复位弹簧13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从而吸收辅机带1的紧张。此时,压力室19内的压力上升,从而单向阀22关闭,压力室19内的工作油通过泄漏间隙23向贮存室20流出,通过该工作油的粘性阻力产生减振力,因此杆10缓慢地移动。

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6是如上所述的装置,与锥形面16、31相对的倾斜状的卡合片45、46的凹面47、48与锥形面16、31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地接触(参照图1a、图1b、图6a、图6b。),因此能够缓和楔效应,抑制倾斜状的卡合片45、46的扩径变形,从而固定件40难以脱落。另外,即使固定件40欲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于其凹面47、48与锥形面16、31在前后方向上钩住,据此,固定件40也难以脱落。因此,自动张紧器6能够抑制与缸体9的锥形面16接触的各卡合片46、与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接触的各卡合片45的扩径变形,防止固定件40脱落,并且能够通过固定件40稳固地保持收缩状态的自动张紧器6。

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仅叙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50进一步具有将分别设置于一对侧部42、43的倾斜状的卡合片45、45彼此、卡合片46、46彼此连接的加强部51。加强部51由将上侧(弹簧座侧)的卡合片45、45彼此连接的部分52、与将下侧(缸体侧)的卡合片46、46彼此连接的部分53构成。上侧的部分52与连接部44的上部连续,并且以与上侧的卡合片45相同的倾斜和高度在卡合片45、45之间连续。下侧的部分53与连接部44的下部连续,并且以与下侧的卡合片46相同的倾斜和高度在卡合片46、46之间连续。侧部42、43成为从凹面47、48的周向中央部起在位于前方的位置的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该板状部分以外的侧部42、43的剩余部分、连接部44、加强部51呈半圆周状连续。

在楔效应发挥作用时,通过将卡合片45、45彼此连接的上侧的部分52的阻力防止上侧的各卡合片45的扩径变形,通过将卡合片46、46彼此连接的下侧的部分53的阻力防止下侧的各卡合片46的扩径变形。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更能够抑制与锥形面16、31(参照图4a。)接触的卡合片45、46的扩径变形。

基于图9a~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进行说明。如根据这些图示明确的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件60仅在从上下的卡合片61、62省略第二实施方式的凹面这点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通过加强部的上下的部分52、53,抑制与锥形面16、31接触的各卡合片61、62的扩径变形。该防止变形性能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虽变差,但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件60不存在加工凹面的麻烦,由此制造相应变得容易。此外,也可以变更为在上侧的部分52、下侧的部分53设定与锥形面16、31接触的接触部,接受上述的弹簧载荷。

基于图11~图1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2a、图12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件70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仅在变更了下侧的卡合片62的形状这点不同。即,下侧的卡合片62在前侧(开口侧)的端部71向内侧弯曲。该卡合片62的端部71从锥形面16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起在前方的部分向内侧弯曲。

图13表示图12b中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14表示图12a中的xiv-xiv线的剖面。如图11、图13、图14所示,下侧的卡合片62的端部71以从锥形面16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起沿着前侧的部分的方式弯曲。卡合片62与锥形面16接触的接触部从锥形面16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上的端部起在前侧的部分在周向上存在多处或者连续地存在。因此,上述的弹簧载荷不作用为仅集中在左右方向按压图12a所示的卡合片62,而作用为在径向的多个方向上按压卡合片62。因此,在卡合片62中,能够缓和楔效应。另外,即使固定件70欲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于卡合片62的端部71钩住锥形面16,据此,固定件70也难以脱落。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加抑制与锥形面16接触的卡合片62的扩径变形,并且更加防止固定件70脱落。

另外,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而言,与缸体9和弹簧座12中的作为外径较小的一方的缸体9的锥形面16相对的卡合片62具有端部71,因此能够通过加强部的上侧的部分52抑制与作为外径较大的一方的弹簧座12的锥形面31相对的卡合片61的扩径变形,并且通过加强部的下侧的部分53与向内侧弯曲的端部71双重地抑制与外径较小的一方的锥形面16相对的卡合片62的扩径变形。因此,能够特别地防止固定件70容易移动的卡合片62的扩径变形。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的点为例示,应该考虑为不被限制。例如,上述的凹面、加强部、向内侧弯曲的端部可以位于左右双方的卡合片,也可以仅位于左右一方的卡合片,另外,可以位于上下双方的卡合片,也可以仅位于上下一方的卡合片。另外,也可以使缸体的外径大于弹簧座。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6…自动张紧器;9…缸体;10…杆;11…液压缓冲机构;12…弹簧座;13…复位弹簧;14…一端部;15、26…连结片;16、31…锥形面;25…凸缘部;40、50、60、70…固定件;41…开口;42、43…侧部;44…连接部;45、46、61、62…卡合片;47、48…凹面;51…加强部;52、53…部分;71…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