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751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装置,尤其是一种两用变速器。
目前使用的变速器有普通手动变速器,电磁式和计算机式自动变速器,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难操作,变速过程时间长,动力输出不连续等不足,且过多使用离合器,使发动机转速频频变化,容易损坏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可随意变速,操作灵活的手动、自动两用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组合式主动齿轮、组合式被动齿轮以及输入轴、输出轴、拨叉杆、顶杆、拨叉变速座、离心器等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叉变速座剖示图。
本两用变速器是由一个组合式主动齿轮(2)、组合式被动齿轮(8)、以及输入轴(19)、输出轴(6)、拨叉杆(11)、顶杆(15)、拨叉变速座(12)、离心器(4)等组成。如图所示为三档变速器,组合式主动齿轮(2)由三个大小比例不同的齿轮连接在输入轴(19)上而成。组合式被动齿轮(8)由三个大小比例不同的空心外轮(18)分别套在连接输出轴(6)、横穿轴心的方孔内装有T形活动齿(16)和弹簧的内轮(17)上构成。与组合式主动齿轮啮合。输出轴(6)连接组合式被动齿轮(8)和离心器(4),离心器(4)为一长形管,管内装有滑轮(3)、拉线(7)及离心锤(5)。长方形顶杆(15)的一端插入输出轴(6)轴心,一端连接槽轮(10),杆身适当部位有几处三角形凹窝(有多少个挡次就有多少个凹窝)。槽轮(10)旁的拨叉杆(11)中部穿过一条中间为圆球状的圆柱形拨叉轴(13),拨叉变速座(12)弯曲成弧形,中间有供拨叉杆(11)活动的直槽和横槽。(9)为卡齿,(20)为内齿,(14)为顶杆弹簧,位于输出轴(6)与顶杆槽轮(10)之间。
本两用变速器利用组合式被动齿轮内、外轮不相啮合时形同一般飞轮互不相干这一特点,使主动齿轮能带动所有外轮转动,即固定啮合,但只有一个外轮(变速时又换另一个)的内齿与内轮的T型活动齿(顶杆已将其顶起)啮合,而带动输出轴转动。顶杆的作用是在进或退时,利用顶杆头的斜面将T型活动齿顶起,使T型活动齿与外轮的内齿啮合,而带动输出轴转动。不顶起任何活动齿时,就是空档。在输出轴轴心内用顶杆进行变速,顶杆心须与输出轴同步转动,使顶杆头的斜面始终对着T型活动齿。利用离心锤产生的离心力来自动控制顶杆的进或退,即控制变速。手动变速时,利用拨叉控制顶杆,又利用拨叉变速座里的横槽来固定拨叉杆制止自动变速,将拨叉杆推至直槽,又能使自动变速正常。自动变速时,利用输出轴轴心内的卡齿的阻碍作用,使顶杆进或退变速时,是突发性的,这样不至于变速过程中时间间隔过长。顶杆弹簧的作用是在自动变速时,产生复原力和产生一定阻力,使离心器适当地控制顶杆。该弹簧的弹力必须大于拨叉阻力与卡齿阻力之和。
本两用变速器体积小,结构紧凑、简单,手动变速时,灵活宜操作,可随意变速,既能手动又能自动变速。在汽车上使用时,变速或挂空挡无需或很少使用离合器,变速过程时间短,动力输出连续,能根据动力情况、前进速度等因素自动变速。本两用变速器适用于汽车、机动车、自行车或一般变速机械。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变速器,由组合式主动齿轮(2)、输入轴(19)、输出轴(6)组成,其特征在于a、三个大小比例不同的空心外轮(18)分别套在连接输出轴(6)、横穿轴心的方孔内装有T形活动齿(16)和弹簧的内轮(17)上构成组合式被动齿轮(8);b、输出轴(6)连接组合式被动齿轮(8)和离心器(4),离心器(4)为一长形管,管内装有滑轮(3)、拉线(7)及离心锤(5);c、长方形顶杆(15)的一端插入输出轴(6)轴心,一端连接槽轮(10),杆身适当部位有几处三角形凹窝;d、槽轮(10)旁的拨叉杆(11)中部穿过一条中间为圆球状的圆柱形拨叉轴(13);e、拨叉变速座(12)弯曲成弧形,中间有供拨叉杆(11)活动的直槽和横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变速器,它是由组合式主动齿轮;外轮套着中心装有T形活动齿的内轮构成的组合式被动齿轮;输入轴;输出轴;内装有滑轮、拉线及离心锤的离心器;开有三角形凹窝的顶杆、槽轮、拨叉杆、拨叉轴,弯曲成弧形的拨叉变速座等组成。该两用变速器既能手动又能自动变速,体积小、结构紧凑、简单,易操作。可随意变速,变速过程短,动力输出连续。适用于汽车、机动车、自行车或一般变速机械。
文档编号F16H1/00GK2158941SQ9320150
公开日1994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4日
发明者莫显昆 申请人:莫显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