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_2

文档序号:9373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9] 表1.对照品色谱峰
[0060]
[006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所选用的内标保留时间适宜,既不干扰待测物,又与待测物有 相近的物化性质。
[0062] 图2中样品色谱峰的编号,保留时间如下表所示。
[0063] 表2.样品色谱峰
[0064]
[0065]
[006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样品中待测成分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一致,并且,样品中各 色谱峰分离度较好,说明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能够较好的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检测。
[0067] 将内标峰面积与上述挥发性成分的峰面积进行计算,得到校正因子,通过校正因 子计算得到样品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0068] 并对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如下方法学考察:
[0069] A、线性范围考察。
[0070] 精密称取α -蒎烯、β -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醇、龙脑、甲基丁香酚、百秋李醇、 β -细辛醚、广藿香酮和 α -细辛醚 15mg,17mg,22mg,10mg,12mg,28mg,10mg,28mg,10mg, 13mg,分别置 25ml,10ml,5ml,25ml,25ml,10ml,5ml,5ml,5ml,IOml 量瓶,用环己烧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摇匀。再分别精密量取上述α -蒎烯、β -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醇、甲基丁 香酚、龙脑、百秋李醇、β -细辛醚、广藿香酮、α -细辛醚对照品溶液2ml、0. 5ml、3ml、2ml、 2ml、2ml、lml、3ml、lml、Iml置25ml量瓶,加环己烧稀释至刻度,摇勾,得混合对照品母液。
[0071] 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母液 0· 1ml、0· 3ml、0· 5ml、I. 0ml、2. 0ml、4. 0ml、6. 0ml、 8. Oml分别置IOml量瓶,精密加入1ml正十九烷浓度为I. 5mg/ml的内标溶液,再加环己烷 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混合对照品系列溶液。
[0072] 将混合对照品系列溶液分别用0. 2 μπι滤膜过滤后,以上述气相色谱条件进行GC 检测。以各对照品与正十九烷浓度比值为横坐标(X),以对照品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 标(y),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其线性方程和相关性如下表所示。
[0073] 表3.检测方法的线性考察结果
[0074]
[007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线性良好。
[0076] B、精密度试验
[0077]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7次,计算α -薇稀、β -薇稀、松 油烯-4-醇、松油醇、甲基丁香酚、龙脑、百秋李醇、β -细辛醚、广藿香酮、α -细辛醚相对峰 面积RSD (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表所示。
[0078] 表4.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考察结果
[0079]
[008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0081] C、稳定性试验
[0082] 取同一份样品溶液,室温放置,分别于0、3、6、9、12小时进样,测定其含量,计算 RSD,结果如下表所示。
[0083] 表5.检测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0084]
>
[008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稳定性良好。
[0086] D、重复性实验
[0087] 取同一批号抗病毒口服液5份,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 计算α-蒎烯、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醇、甲基丁香酚、龙脑、百秋李醇、细辛醚、 广藿香酮、α -细辛醚含量平均值和RSD,结果如下表所示。
[0088] 表6.检测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0089]
[009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0091] Ε、回收率试验
[0092]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同一批号抗病毒口服液6份,每份50ml,分别置500ml圆底烧 瓶中,精密加入1ml混合标准溶液(α -蒎烯、β -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醇、龙脑、甲基 丁香酚、百秋李醇、β -细辛醚和α -细辛醚浓度为〇. 02478mg/ml、0. 1640mg/ml、l. 267mg/ ml、0. 5443mg/ml、0. 04338mg/ml、0. 1278mg/ml、0. 2697mg/ml、0. 7900mg/ml、0. 1104mg/ml、 0. 05980mg/ml),加水150ml与沸石数粒,连接挥发油提取器,自其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 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然后加入环己烷2-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2h,冷却。取出 挥发油提取器中环己烷于5ml量瓶,用少量环己烷洗提取器及萃取挥发油提取器中水液的 残留挥发油,合并至5ml量瓶,加入0. 5ml内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0. 2 μ m滤膜过滤 后,取1 μ 1进样,计算回收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0093] 表7.检测方法的回收率考察结果
[0094]
[009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回收率良好。
[009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前处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或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法提取待测样品中 的挥发性成分,制得样品溶液; (2) 挥发性成分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a -蒎烯、13 -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 醇、龙脑、甲基丁香酚、百秋李醇、P -细辛醚、广藿香酮和a -细辛醚,以有机溶剂配制对照 品溶液; (3) 检测:以内标法或外标法按照下述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检测: 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载气:氮气,流速为 〇. 8ml/min_l. 2ml/min ; 进样 口温度:230°C _270°C ; 升温程序:由75°C -85°C程序升温至210°C _240°C,保持3-8min ;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C -300°C ; 分别精密吸取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检测,通过峰面积计算 得到样品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温程序为:由75°C -85°C按照1_4°C /min的速度升温至210°C _240°C,保持3-8min。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相色谱检测条件为: 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以键合/交联聚乙醇为固定相; 载气:氮气,流速为lml/min ; 进样口温度:250 °C ; 进样量:lyl ; 升温程序:由80°C按照1°C /min的速度升温至100°C,再按照4°C /min的速度升温至 165°C,保持20min,随后按照4°C /min的速度升温至230°C,保持5min ;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70°C。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1)样品前处理中,加入正十九烷作为内标,制得样品溶液; 步骤(2)挥发性成分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中,加入正十九烷作为内标,制得对照品溶液; 步骤(3)检测中,以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将内标峰面积与对照品峰面积进行计 算,得到校正因子,通过校正因子计算得到样品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样品前处理中,精密量取100mL待测样品,提取后精密加入正十九烷,并以环己烷定容至 5ml,其中正十九烧的浓度为0. 15mg/ml ; 步骤⑵挥发性成分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中,精密称取a_蒎烯、(6-蒎烯、松油 烯-4-醇、松油醇、龙脑、甲基丁香酚、百秋李醇、(6-细辛醚、广藿香酮和a-细辛醚,配制 浓度分别为 〇? 012mg/ml,0. 068mg/ml,0. 352mg/ml,0. 016mg/ml,0. 019mg/ml,0. 112mg/ml, 0. 240mg/ml,0. 672mg/ml,0. 080mg/ml,0. 052mg/ml,的混合对照品母液,并以该混合对照品 母液配制挥发性成分对照品溶液,其中正十九烷的浓度为0. 15mg/ml。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样品前处理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待测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精密量取待测样品,置于圆底烧瓶中,加水与沸石,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 加水至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然后加入适量环己烷,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 1-3小时,冷却,取环己烷溶液层,以环己烷定容,制得样品溶液。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样品前处理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待测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含有挥发性成分的 环己烷溶液以后,精密加入正十九烷作为内标,以环己烷定容,制得样品溶液。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 测样品为抗病毒口服液成药和/或抗病毒口服液生产中间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或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法提取待测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制得样品溶液;并精密称取α-蒎烯、β-蒎烯、松油烯-4-醇、松油醇、龙脑、甲基丁香酚、百秋李醇、β-细辛醚、广藿香酮和α-细辛醚,以有机溶剂配制挥发性成分对照品溶液;再通过气相色谱同时测定上述10种挥发性成分,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药材信息,评价产品质量,提高了质量标准,同时也为产品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条件。
【IPC分类】G01N30/88
【公开号】CN105092761
【申请号】CN201510516225
【发明人】孟鹤, 谢小燕, 申小花, 范真, 伍军, 连林生, 张健
【申请人】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