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826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向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进而,本发明还涉及从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再生的信息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涉及以高密度记录为特征的DVD-ROM等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开发研究不断进展。已开发出可以重写10万次的DVD-ROM。如上所述,DVD-ROM可以重写10万次。但是,在用于AV记录用途等中并不需要10万次的重写,1000次以下就足够了。此外,在作为备用时写入1次就够了。因为增加可以重写次数比较困难,所以增加重写次数会引起介质制造成本上升。但是,根据用途需要,不太重视重写特性。即,希望有适应使用目的特性的盘,即,希望有成本平衡优异的盘。以往,例如在DVD中,通过把盘的格式分成DVD-ROM、DVD-RW、DVD-R,实现具有上述特性的盘。但是,如果盘格式不同,则还会产生驱动器方的负担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信息记录介质。(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装置包含存储着表示可以重写次数的可以重写次数信息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装置包含记录区段,其构成为是对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记录指示区段,其构成是对应重写,对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所包含的重写次数信息区域,指示记录重写次数信息。(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息再生装置包含再生区段,其构成是从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第1再生指示区段,其构成是指示再生被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通过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其它目的将更加清楚。以下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与优选实施例一齐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展示光盘上的导入区域、数据区域以及导出区域等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图2是展示光盘上的扇区域的数据构造一例的图。图3是展示ECC块数据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4是展示被记录在数据域上的扇区数据的数据构造一例的图。图5是展示PDL(PrimaryDefectList)数据构造的一例的图。图6是展示SDL(SecondaryDefectList)数据构造一例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滑移(Slipping)替换处理一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线性替换处理一例的图。图9是展示光盘上的数据构造一例的图,特别展示DMA(DefectManagementArea)、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以及重写次数信息区域的配置一例的图。图10是展示主装置、光盘驱动器以及光盘的关系一例的图。图11是展示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概略构成一例的方框图。图12是展示光盘的记录特性的另一特征的一例的图。图13是展示光盘记录特性的另一运用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说明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DVD-RAM盘)1的一例。图1是展示光盘上的导入区域、数据区域以及导出区域等的配置的图。如图1所示,在光盘1上,从内侧向外侧顺序设置导入区域A1、数据区域A2以及导出区域A3。在导入区域A1上,设置压印数据存储区、错误存储区(无记录存储区)以及可重写数据存储区。在数据区域A2上,设置可重写数据存储区,在该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上,设置多个存储区,即存储区O-存储区N。在导出区域A3上,设置可重写数据存储区。在导入区域A1的压印数据存储区上,在制造光盘1时,压印记录基准信号或控制数据。在导入区域A1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上,记录着用于识别盘的种类的识别数据,以及用于管理缺陷区域的缺陷管理数据等。进而,记录该缺陷管理数据的区域为DMA(DefectManagementArea)。进而,在导入区域A1的压印数据存储区以及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在该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上,存储表示可重写次数的可重写次数信息。此外,在DMA上,设置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在该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上,存储表示实际已重写的次数的重写次数信息。在导出区域A3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上,记录和在导入区域A1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上记录的数据一样的数据。被设置在导入区域A1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以及被设置在数据区域A2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的存储区0,由X个道构成,各道由Y个扇区域构成。此外,该存储区,用转速Z0(Hz)处理。被设置在数据区域A2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的存储区1,由X个道构成,各道由(Y+1)个扇区域构成。此外,该存储区,用转速Z1(Hz)处理(Z0>Z1)。被设置在数据区域A2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的存储区2,由X个道构成,各道由(Y+2)个扇区域构成。此外,该存储区由转速Z2(Hz)处理(Z1>Z2)。以下,被设置在数据区域A2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的存储区3-存储区N,分别由X个道构成。而且,存储区3的各道由(Y+3)个扇区域构成,存储区4的各道由(Y+4)个扇区域构成。即,存储区N的各道由(Y+N)个扇区域组成。此外,存储区3,用转速Z3(Hz)处理(Z2>Z3),存储区4,用转速Z4(Hz)处理(Z3>Z4)。即,存储区N,用转速ZN(Hz)处理(Z(N-1)>ZN)。被设置在导出区域A3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由多个道构成,各道由(Y+N)个扇区域构成。此外,该存储区,用转速ZN(Hz)处理。如上所述,从光盘1内侧的存储区向外侧,按照顺序相当于1道的扇区域数增加,并且转速下降。即,光盘1是以ZCLV(ZoneConstantLinearVelocity)方式为对象的盘。接着,参照图2,说明DVD-RAM盘上的扇区域的格式。如图2所示,1个扇区域,一般由2697字节构成。在该扇区域上,记录经8-16调制的数据,8-16调制,是把8位输入符号系列调制为16位的输出符号系列的调制方式。此外,输入符号系列被称为输入位,输出符号系列被称为通道位。附带说一下,1个字节相当于16个通道位。在此,说明1个扇区域的详细内容。1个扇区域,由128字节的标题域HT、2字节的错误域MF、2567字节的记录域RF构成。在标题域HF中,在光盘的制造过程中压印记录标题数据。在此标题域HF中,为了提高标题数据的检测精度,4次重写标题数据。即,在此标题域HF中包含标题1域;标题2域;标题3域以及标题4域。标题1域以及标题3域由46字节构成。标题2域以及标题3域由18字节构成。在标题1域中包含36字节的VFO(VariableFrequencyOscillator)1;3字节的AM(AddressMark);4字节的PID(PhysicalID)1;2字节的IED(IDErrorDetectionCode)1;1字节的PA(PostAmbles)1。在标题2域中包含8字节的VFO2;3字节的AM;4字节的PID2;2字节的IED2;1字节PA2。在标题3域中包含36字节的VFO1;3字节的AM;4字节的PID3;2字节的IED3;1字节PA1。在标题4域中包含8字节的VFO2;3字节的AM;4字节的PID4;2字节的IED4;1字节PA2。在PID1、PID2、PID3以及PID4中包含扇区信息以及物理扇区编号(物理地址)。在VFO1以及VFO2中包含用于PLL(PhaseLockedLoop)处理的连续的循环参数(100010001000…)。在AM中包含用于表示PID的位置的,违反游标长度(runlength)限制的特殊的图案(地址标记)。在IED1、IED2、IED3以及IED4中包含用于检测PID错误的错误检测符号。在PA中,包含解调所需要的状态信息,并具有极性调整作用,使得标题域HF在间隔处结束。错误域MF是镜面域。记录域RF,主要是记录用户数据的域。在记录域中包含(10+J/16)字节的信息间隔域;(20+K)字节的隔离(guard)1域;35字节的VFO3域;3字节的PS(pre-synchronous)域;2418字节的数据域(用户数据域);1字节的后置缓行PA3域;(55-K)字节的隔离2域;以及(25-J/16)字节的缓冲域。顺便说一下,J取0-15,K取0-7整数之间的随机值。由此,可以随机移动数据开始的位置。其结果,可以减低由重写引起的记录膜的劣化。在信息间隔域中,可以什么都不记录。隔离1域,是用于消除相变化记录膜特有的循环重写的开始端劣化的丢弃区域。VFO3域,是PLL锁相用的域,同时,还起到在同一图形中插入同步代码,取得字节边界同步的作用。PS域,是记录同步代码的域。数据域,是记录数据ID、IED(DataIDErrorDetectionCode)、同步代码、ECC(ErrorCollectionCode)、EDC(ErrorDetectionCode)、2048字节的用户数据等的域。在数据ID中,包含逻辑扇区编码(逻辑地址)。IED是数据ID用的2字节(16位)构成的纠错码。PA3域,包含解调所需要的状态信息,是表示前面的数据域的最终字节结束的域。隔离2域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相变化记录介质特有的循环记录时的终端劣化不会波及数据域。设置缓冲域的是为了消除使光盘1转动的电机的转动变动等的影响,使得数据域不会脱离下一标题域。接着,具体地说明PID1、PID2、PID3以及PID4。在这些PID中包含8位的扇区信息;24位的物理扇区编号。在物理扇区编号中,记录表示扇区域的绝对位置的地址数据。在扇区信息中包含2位备用区域;2位物理PID编号;3位扇区类型;1位层编号等的信息。备用区域是无记录的区域。在标题1域中的物理PID编号中,记录表示PID1的“00”,在标题2域中的物理PID编号中,记录表示PID2的“01”,在标题3域中的物理PID编号中,记录表示PID3的“10”,在标题4域中的物理PID编号中记录表示PID4的“11”。在扇区类型中,记录表示是备用扇区(Reserved)的“000”或者“011”;表示背或者凹槽道的可重写开头扇区(Rewritablefirstfirstsectorinatrack)的“100”;背或者凹槽道的可重写最后扇区(Rewritablelastsectorinatrack)的“101”;表示背或者凹槽道的可重写最后扇区的前1个扇区(Rewritablebeforelastsectorinatrack)的“110”;表示背或者凹槽道的可重写的其他的扇区(Rewritableothersectorinatrack)的“111”。在层编号中,记录表示层0的“0”、表示备用的(reserved)的“1”。接着,参照图3-图4说明ECC块数据的数据构造以及扇区数据的数据构造。图3是展示ECC块数据的数据构造的图。图4是展示被记录在图2所示的数据域中的扇区数据的数据构造的图。在DVD-RAM中,形成道,在该道中形成多个扇区域。反过来说,用多个连续的扇区域构成道。此外,在DVD-RAM中,记录被称为ECC块数据的格式的数据。严格地说,由ECC块数据生成的16个扇区数据,被分散记录在16个扇区域中。进一步说,一块扇区数据,被记录在图2所示的2418字节的数据域中。如图3所示,ECC块数据由数据块DB(用户数据等)、ECC1以及ECC2构成。数据块DB,由沿着规定数目的行以及列排列的数据构成,该数据块DB可以分割成16个数据单元DU。更详细地说,数据块DB,由172(字节数)×12(构成数据单元的行数)×16(构成数据块的数据单元数)的数据构成。数据单元DU,由172(字节数)×12(构成数据单元的行数)的数据构成。此外,在数据单元DU中包含数据ID、IED、EDC、2048字节的用户数据等。数据ID,用于被包含在数据单元DU中的用户数据的扰频。EDC的作用是,检测包含在数据单元内的一部分数据集合中的错误。ECC1纠正包含在数据块DB中的列方向数据中的错误。进一步说,ECC1,由10(字节)×12(构成数据单元DU的行数)×16(构成数据块DB的数据单元DU的数)的数据构成。此ECC1,通常纠正5字节以下的错误,在消除纠错时,具有纠正10字节以下的错误的纠错能力。ECC2,纠正包含在数据块DB中的行方向的数据中的错误。进一步说,ECC2,由{172(字节)+10(字节)}×16(构成数据块DB的数据单元DU的数)的数据构成。该ECC2,通常纠正8字节以下的错误,在消除纠错时,具有纠正16字节以下的错误的纠错能力。接着,参照图4,说明扇区数据。由1个ECC块数据生成16个扇区数据。1个扇区数据,由数据单元DU、付与该数据单元DU的横向纠错代码ECC1的一部分,以及纵向纠错代码ECC2的一部分构成。更详细地说,扇区数据,由{172(字节)+10(字节)}×{12(构成数据单元DU的行数)+1(纵方向的纠错代码ECC2的1列)}的数据构成。接着,参照图9,说明DMA的数据构造。在光盘上,DMA整体设置4个,在各个DMA上,记录同样的数据。在4个DMA(DMA1-4)中,2个(DMA1-2)被设置在导入区域,剩下的2个被设置在导出区域(DMA3-4)。在DMA(DMA1-4)中,设置PDLA(PrimaryDefectListArea)a1以及SDLA(SecondaryDefectListArea)a2。顺便说一下,主缺陷也称为一次缺陷。在PDLAa1中,输入多个PDL。在SDLAa2中,输入多个SDL(SecondaryDefectList)。此外,在该DMA中,存储表示备用区域的尺寸(范围)的尺寸信息。例如,该尺寸信息被存储在SDL中。所谓尺寸信息,例如是备用区域的开头扇区的物理地址编号和最终扇区的物理地址编号,或者是备用区域的开头扇区的物理地址编号和备用扇区的长度。图5是展示输入到PDLAa1中的PDL数据构造的概念的图。图6是展示输入到SDLAa2中的SDL数据构造的概略的图。如图5所示,在PDL中,从开头开始顺序包含记录表示入口类型的入口类型的区域、备用区域,以及记录缺陷扇区(指有缺陷的扇区域)的物理扇区编号的区域。如图6所示,在SDL中,从开头开始顺序包含记录分配标记(FRM)的区域、备用区域、记录缺陷块中的开头扇区(指构成缺陷块的16个扇区域中的开头扇区域)的物理扇区编号的区域、备用扇区,以及记录替换块中的开头扇区(指构成替换块的16个扇区域中的开头扇区域)的物理扇区编号的区域。接着,说明替换处理。在替换处理中,有滑移替换处理以及线性替换处理。滑移替换处理,是对初始缺陷的处理,是以扇区域单位进行的替换处理。线性替换处理,是对二次缺陷的处理,是以ECC块数据为单位进行的替换处理。详细说明如下。第1,说明滑移替换处理。在光盘出厂前,检验在光盘上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中是否有缺陷(=初始缺陷)。即,对于可重写数据存储区,检验是否可以正常记录数据。此检验以扇区域为单位进行。在检验中,当发现缺陷扇区(=1次缺陷区域指有初始缺陷的扇区字节)的情况下,该缺陷扇区的物理扇区编号,被记录在PDL中。进而,对此缺陷扇区,不付与逻辑扇区编号。详细地说,跨过此缺陷扇区,只对被配置在此缺陷扇区前后的正常扇区(指没有缺陷的扇区域),连续地付与逻辑扇区编号。即,缺陷扇区,被看作不存在的扇区。由此,对于这样的缺陷扇区,不进行用户数据的写入等。上述一连串的处理,是滑移替换处理。即,在该滑移替换处理中,缺陷扇区被滑过。进而,参照图8,说明滑移替换处理。如图8所示,假设有用户区域(图10所示的用户区域UA)和备用区域(图10所示的备用区域SA)。该用户区域和备用区域,假设存在于在图1说明的存储区O-存储区N中的某处(具体例子后述)。例如,在检验中,在发现m个缺陷扇区,和n个缺陷扇区的情况下,(m+n)个缺陷扇区,由备用扇区补偿。即,在图8的上段所示的构成用户区域的扇区数,用备用区域补偿。此外,如上所述,对m个缺陷扇区以及n个缺陷扇区,不付与逻辑扇区编号。进一步说,备用扇区也是滑移替换处理的对象扇区。因而,在备用扇区中,如果发现缺陷扇区,则进行上述的滑移替换处理。进而,不管是缺陷扇区、正常扇区,所有扇区都具有物理扇区编号。第2,说明线性替换处理。在光盘出厂后,当进行用户数据的写入时,确认用户数据是否被正常写入(核对)。把用户数据未被正常写入的状态称为二次缺陷。该二次缺陷的有无,以图3所示的记录有ECC块数据的16个扇区域(ECC块域)为单位进行判断。当发现缺陷块(=二次缺陷区域指有二次缺陷的ECC块域)的情况下,把该缺陷块中的开头扇区的物理扇区编号,以及该缺陷块的替换目标的替换块(指在空白区域中确保的ECC块域)中的开头扇区的物理扇区编号,记录在SDL中。此外,被付与缺陷块中的16个扇区域的逻辑扇区编号,直接被付与替换块中的16个扇区域。由此,应该向缺陷扇区记录的数据,被记录在替换块中。以后,对缺陷块的访问,被看作对替换块的访问。上述一连串的处理,是线性替换处理。即,在该线性替换处理中,缺陷块被线性替换。进而,参照图9,说明线性替换处理。如图9所示,假设用户区域(图10所示的用户区域UA)和备用区域(图10所示的备用区域SA)存在。该用户区域和备用区域,假设存在于在图1中说明的存储区O-存储区N中的某处。例如,在用户数据被写入时,当发现m个缺陷块,和n个缺陷块的情况下,(m+n)个缺陷块,用备用区域的(m+n)个替换块补偿。此外,如上所述,被付与构成m个缺陷块以及n个缺陷块的{16×(m+n)}个扇区域的逻辑扇区编号,用于构成(m+n)个替换块的{16×(m+n)}个扇区域中。进一步说,备用区域也是线性替换处理的对象区域。因而,在备用区域中,如果发现缺陷块,则进行上述的线性替换处理。进而,不管是缺陷块、正常块,构成块的全部扇区域,都具有物理扇区编号。接着,说明对应上述的滑移替换处理以及线性替换处理的用户数据的写入处理。用户数据向用户区域的写入,根据一次缺陷列表以及SDL进行。即,在对某一扇区域写入用户数据时,当该扇区域相当于一次缺陷列表中所列的缺陷扇区的情况下,滑过该缺陷,对接着该缺陷扇区的下一个正常扇区进行用户数据的写入。此外,当用户数据的写入目标块,是被列入SDL中的缺陷块的情况下,对与该缺陷块对应的替换块进行用户数据的写入。接着,说明光盘的格式。在个人电脑用的信息记录介质(硬盘和光磁盘等)的文件系统中,多使用FAT(文件分配表),其中,以256字节或者512字节为最小单位向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与此相反,在DVD视频机、DVD-ROM、DVD-R、DVD-RAM等的信息记录介质中,作为文件系统,采用按照OSTA制定的UDF(通用盘格式)以及ISO13346。在此,以2048字节为最小单位向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作为文件管理方法是以分层文件系统为前提,即,基本上以根目录为根基,以树的形式管理文件。如图11所示,对于光盘1的格式化,由被连接在主装置3上的光盘驱动器2执行。主装置3,对光盘驱动器装置2输出各种指示。光盘驱动器2,根据从主装置3发送来的指示,执行各种动作。例如,如图10所示,如果从主装置3向光盘驱动器2发送格式化执行的指示,则光盘驱动器2根据该指示,格式化光盘1。即,对光盘1,实施根据主装置3的指示的规定的格式化。在该格式化时,例如,对被设置在光盘1的导入区域A1上的DMA,制作PDL以及SDL。即,从主装置3对光盘驱动器2,发送用于制作PDL以及SDL的数据。光盘驱动器2,存储这些用于制作各列表的数据,根据该存储着的数据,在光盘1的DMA中制成各列表。接着,参照图11,说明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光盘驱动器2)的概略。图12所示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对相当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记录规定的数据,再生被记录在光盘1上的数据。该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包括盘电机202、PUH(拾取头)203、激光控制单元204、记录数据生成单元205、信号处理单元206、纠错处理单元207、聚焦/跟踪控制单元208、存储器209以及主控制单元210等。盘电机202,使光盘1以规定速度转动。PUH203包含激光照射单元203a以及光检测单元203b。激光照射单元203a,以照射功率不同的记录用激光以及再生用激光对光盘有选择地照射。光检测单元203b,检测从激光照射单元203a照射出的激光从光盘上反射的光。激光控制单元204,控制激光照射单元203a的接通/断开,同时,控制从该激光照射单元203a照射出的光束的照射功率。记录数据生成单元205,在作为记录对象的数据上附加纠错代码,生成记录用数据。信号处理单元206,再生在光检测单元203b中检测出的反映反射光的数据。纠错处理单元207,根据被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再生出的数据中的纠错码,纠正包含在已再生的数据中的错误。此外,该纠错单元7,包含纠错检测单元207a以及出错行判定单元207b。错误检测单元207a,根据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被再生的、包含在数据中的纠错码,检测包含在已再生的1行数据中的错误字节数。错误行判定单元207b,根据错误检测结果,判定已再生的行是否是错误行。例如,把在1行中包含5字节以上的错误的行判定为错误行。当在1行中包含4字节以下的错误的情况下,可以用纠错码的纠错能力纠正,但是,当包含5字节以上错误的情况下,不能用纠错码纠正。因此,把在1行中包含5字节以上的错误的行判定为错误行。聚焦/跟踪控制单元8,根据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再生的数据,控制从PUH3照射的激光的聚焦以及跟踪。在存储器209中,预先存储各种控制信息。进而,在该存储器209中,还存储从光盘读出的各种控制信息。主控制单元210,根据来自主装置3的命令以及被存储在存储区209中的各种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对光盘1记录目的信息,或者再生被记录在光盘1上的目的信息。以下,说明重写。以往,根据可重写次数的不同,准备不同格式的盘。例如,已知有可以重写10万次以上的DVD-ROM、可以重写1000次的DVD-RW、只能重写1次的DVD-R。根据这种格式划分,有以下的问题。(1)在DVD-R/RW中,即使在盘上有缺陷区域,由于在硬件水平中不具有缺陷管理功能,因此难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此外,虽然用文件系统进行缺陷管理在原理上是可能的,但在实际中处理烦琐,结果是数据的可靠性差。(2)另一方面,DVD-RAM,因为具有已说明的硬件水平的缺陷管理方法,所以在数据可靠性确保这一点上比DVD-R/RW优异,虽然可重写的次数比R/RW多但制造成本大。(3)在记录介质的用途中,还有介质的成本比数据可靠性重要的AV系列那样的领域,这种情况下,DVD-RAM的高可靠性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也没什么优势。考虑到以上问题,从可以重写次数这一点出发,为了把分成多种介质的功能聚为一体,在上述说明的光盘中,例如新定义用2位构成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在该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上记录以下的信息。00可重写10万次01可重写1000次10只可重写1次11保留与它们对应的记录条件等的信息,被记录在导入区域A1以及导出区域A3等上。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盘,如上所述,和以往的DVD-RAM盘的构造基本相同。如上所述,设置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通过把盘按记录特性划分,就可以对应可重写次数,由驱动器·主机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使用单一物理格式制造适应成本、目的的盘。例如,对于00(可以重写10万次)的盘,可以用PDL、SDL、备用区域等,进行如以往那样的DVD-RAM的处理动作,即缺陷管理。在01(可重写1000次)盘的情况下,和00盘有一些不同,膜面劣化早,作为缺陷管理用的区域的PDL、SDL劣化早。因此,缺陷管理能力比00盘差。但是,在01盘中,如果限定用途为AV,则在AV数据记录时,不使用备用区域。只在文件系统、管理用数据等被限定的文件替换处理时,使用备用区域的情况,PDL、SDL的劣化并不成问题。在被配置在物理格式的固定位置上的PDL、SDL区域上,准备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它存储表示实际被重写的次数的重写次数信息。由此,可以设置系统的使用限定的目标。例如,PDL、SDL,分别具有更新计数器(updatecounter),在每次更新时,因为增量1,所以也可以把它作为重写次数信息。但是,对于01盘希望禁止再格式化,使得更新计数器不能通过再格式化等清零。进而,在AV数据记录时不进行缺陷管理的理由是因为,AV数据把无缝再生作为前提。为了无缝再生,AV数据必须尽可能地记录在物理连续区域上。即,不能用2次替换等,使激光头移动到离开记录源地址的备用区域进行替换处理。10(只1次)盘是与只写1次介质对应的盘,记录处理和00盘、01盘不同,但可以使用缺陷管理功能。即,具有DVD-RAM的构造,只有膜特性是只写1次。因此,把缺陷扇区的数据写在备用区域上,随之,由于在DMA上还写入缺陷管理信息,因而,与以往的R介质相比,可以进行可靠性高的数据记录。如上所述,通过用可重写次数改变处理,就可以有效地使用同一构造的格式,同时可以最有效地降低成本。如果从和膜劣化关系密切的缺陷管理的观点进行归纳,则如图13所示。根据可重写次数,虽然其能力不同,但对全部盘都可以进行缺陷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例如可以保证用01(1000次)盘禁止物理再格式化。由此,扇区变为最大限度的物理连续,可以保持PDL、SDL的更新计数器的值。另外,因为在01盘中缺陷登记数与00相比受到限制,所以如果为了尽可能省略无用的登记而不使用特殊的记录指令,则对于设置成不能成为缺陷管理对象等的PC文件的记录,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限制。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归纳运用例子,则如图14所示。对于物理格式化来说,基本上也和3盘相同。和以往的DVD-RAM相同。下面说明对10(1次)盘进行缺陷管理的处理程序。(1)把从主机发送到驱动器的数据记录在盘上的各扇区。(2)进行校验检查是否正确地记录,如果未正确地记录,则记录在替换扇区(备用区域)上。在替换扇区上,在记录后也进行同样的检查。如果在此确认是正确的记录,则在驱动器的存储器上可以记住替换源的地址和替换目标的地址的组合。(3)如果对于全部数据,第(2)项的处理结束,则把保持在存储器上的缺陷管理信息一并记录在SDL(4处)上并结束处理。在本发明中,用2位组成的3种状态进行可重写数的识别,但也可以增加此位数,进而还可以设置直接记录可重写数的域(例如4字节)。以下,归纳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生装置的要点。第1,归纳信息记录介质(光盘)要点。在光盘的导入区域A1的压印数据存储区以及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在该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上,存储表示可重写次数的可重写次数信息。此外,在光盘(信息记录介质)的导入区域A1的可重写数据存储区上,设置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在该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上,存储表示实际重写的次数的重写次数信息。作为1例,可以把上述的更新计数器适用于记录重写次数信息。此外,对应被存储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0A1上的可重写次数信息,也可以确定备用区域的尺寸。例如,当在可重写次数区域OA1上记录“00”时,即当是可重写10万次的盘的情况下,记录备用区域的尺寸信息,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第1尺寸。即,记录备用区域的开头地址以及最终地址(或者长度),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第1尺寸。当在可重写次数信息OA1上记录“01”时,即是可重写1000次的盘的情况下,如此记录备用区域的尺寸,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比第1尺寸小的第2尺寸。即记录备用区域的开头地址以及最终地址(或者长度),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第2尺寸。当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上记录“10”的情况下,即,当是只能记录1次的盘的情况下,记录备用区域的尺寸信息,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比第2尺寸小的第3尺寸。即,记录备用区域的开头地址以及最终地址(或者长度),使得备用区域的尺寸成为第3尺寸。因为考虑到可以记录次数越少的盘,备用区域的容量也越小就可满足需要,所以如上所述,设置备用区域为可变的。第2,归纳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要点。信息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主控制装置210的控制,根据重写,在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上,记录重写次数信息。例如,根据DMA的重写,更新更新计数器。此外,信息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主控制装置210的控制,从存储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得到的可重写次数比规定的次数少时,禁止对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格式化。例如,当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上记录“01”的情况下,即当是1000次可重写盘的情况下,禁止对盘进行再格式化。进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主控制装置210的控制,根据被存储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限制规定文件的记录。例如,当在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中记录“01”的情况下,即当是可以重写1000次的盘的情况下,限制PC文件的记录。在PC文件记录时,因为由于缺陷管理等引起很多次数的重写,所以如果无限制地认可PC文件的记录,则将立即超过盘的耐用重写次数。第3,归纳信息再生装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要点。信息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主控制装置210的控制,从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1中再生可重写次数信息。再生的可重写次数信息,例如,可以显示在外部。同样,从重写次数信息区域OA2再生重写次数信息。再生的重写次数信息,例如,可以显示在外部。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方案,可得到以下的介质以及装置。(1)不增加记录再生装置一方的负担,就可以具有不同的记录特性的信息记录介质。(2)可以对具有不同的记录特性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3)可以从具有不同的记录特性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种种其它的变更和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以下的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区域;用于记录表示可重写次数的可重写次数信息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2.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用于记录表示实际重写次数的重写次数信息的重写次数信息区域。3.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用于补偿在上述用户区域中存在的缺陷区域的备用区域;缺陷管理区域,用于把表示规定的缺陷区域的位置的信息,及表示成为上述规定的缺陷区域的替换目标的、上述备用区域中的规定的替换区域位置的信息联接起来进行管理。4.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用于补偿在上述用户区域中存在的缺陷区域的备用区域;缺陷管理区域,用于把表示规定的缺陷区域的位置的信息,及表示成为上述规定的缺陷区域的替换目标的、上述备用区域中的规定的替换区域的位置的信息联接起来进行管理。5.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尺寸信息区域,用于记录表示根据被记录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确定的上述备用区域尺寸的尺寸信息。6.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尺寸信息区域,用于记录表示根据被记录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确定的上述备用区域尺寸的尺寸信息。7.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尺寸信息区域,在被存储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上的可重写次数信息表示第1可重写次数时,存储把上述备用区域的尺寸确定为第1尺寸得到的第1尺寸信息;在被存储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上的可重写次数信息表示是比第1可重写次数少的第2可重写次数时,存储把上述备用区域的尺寸确定为比上述第1大区域小的第2尺寸得到的第2尺寸信息。8.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包含尺寸信息区域,在被存储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上的可重写次数信息表示第1可重写次数时,存储把上述备用区域的尺寸确定为第1尺寸得到的第1尺寸信息;在被存储在上述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上的可重写次数信息表示是比第1可重写次数少的第2可重写次数时,存储把上述备用区域的尺寸确定为比上述第1大区域小的第2尺寸得到的第2尺寸信息。9.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记录信息的记录区段;记录指示区段,用于根据重写,对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重写次数信息区域,指示记录重写次数信息。10.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替换记录区段,把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被记录在用户区域内的规定的缺陷区域中的预定信息,替换记录在成为上述规定的缺陷区域的替换目标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备用区域中的规定的替换区域中;把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缺陷管理信息中表示上述规定的缺陷区域的位置的信息,及表示上述规定的替换区域的位置的信息联接起来进行记录。11.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禁止再格式化控制区段,根据从被存储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在可重写次数比规定的次数少时禁止对上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格式化。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禁止再格式化控制区段,从被存储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在可重写次数比规定的次数少时禁止对上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格式化。13.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记录控制区段,根据被存储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限制规定文件的记录。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记录控制区段,根据被存储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限制规定文件的记录。15.一种信息再生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再生区段;第1再生指示区段,指示再生被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可重写次数信息。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再生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构成第2再生指示区段,指示再生被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含的可写次数信息区域中的重写次数信息。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该介质包含可重写次数信息区域(0A1),用于记录表示可重写次数的可重写次数信息。文档编号G11B7/007GK1381846SQ0210575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申请日期2002年4月16日优先权日2001年4月17日发明者高桥秀树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