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695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尤指于连接器中装设投射式发光元件,以聚集之投射光投射于连接器之可视面,达到明显指示之作用者。
2、各种连接器之发光二极体均为散光式,投射出的光线无法集中,会在周边散射,而致使投射至连接器可视面的光线相当微弱,指示的效果也较差。
3、于连接器的座体内使用导光板时,其发光二极体的光线需经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之反射,再加上其它折射或散射的光损耗情形,也会减弱光线在可视面上之强度。
在连接器之可视面上设置有透光元件,于透光元件后方装设有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与透光元件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以有效缩短发光元件之导电极脚的长度,而使极脚较不易弯曲、变形,制造及安装时也较为方便。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局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现有技术之立体分解图。
图5为现有技术于组合后之剖面图。
图6为另一现有技术之立体外观图。
图7为另一现有技术之剖面图。
图号说明1——连接器2——屏蔽壳体3——绝缘座体 31——容置槽32——卡槽 33——透光元件34——开放端 4——发光元件41——导电极脚请参阅

图1、图2、图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局部剖面图及立体分解图,由各图式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1为由屏蔽壳体2、绝缘座体3、发光元件4等构件组成,其中该屏蔽壳体2为包覆于绝缘座体3外部。
该绝缘座体3上方为设有容置槽31,且于容置槽31一端之两侧壁面分别设有卡槽32,该卡槽32为可供透光元件33嵌固其中,而容置槽31另一端为形成开放端34。
该发光元件4为聚光型之发光体,其后端延设有导电极脚41,且导电极脚41为弯折成L形状。
上述之发光元件4为由绝缘座体3之开放端34嵌入容置槽31中,且容置槽31中之发光元件4与透光元件33之间保持适当之距离,以缩短发光元件4之导电极脚41的长度,将发光元件4置于容置槽31中,其导电极脚41则延伸至绝缘座体3下方,再以屏蔽壳体2包覆住绝缘座体3外部,使发光元件4容置于绝缘座体3中,组构成连接器1,在连接器1使用时,发光元件4发出聚集式光束投射至容置槽31前端之透光元件33中,使亮光经透光元件33显示于连接器1之可视面,而能由连接器1之可视面上透光元件33的亮灯情形,清楚看出连接器1的使用状态。
再者,连接器1中之发光元件4产生聚集式的光束,将亮光集中投射至透光元件33处,可以使透光元件33发出明显的亮光,不会有光线散射或被其它物件影响而使光线折射的情况发生,能使连接器1之可视面具有清晰明显的亮灯指示。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该连接器为由屏蔽壳体、绝缘座体、发光元件等构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为包覆于绝缘座体外部;该绝缘座体上方设有容置槽,且于容置槽一端嵌设有透光元件,而容置槽另一端形成开放端;该发光元件嵌入绝缘座体之容置槽,其后端延设有导电极脚,上述之发光元件嵌入容置槽中,并在发光元件与透光元件之间保持一段距离,而能缩短发光元件导电极脚之长度,并使发光元件之导电极脚延伸至绝缘座体下方,再以屏蔽壳体包覆住绝缘座体外部,将发光元件容置于绝缘座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一端之两侧壁面上分别设有供透光元件嵌固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可为能产生聚集式光束投射于透光元件之聚光型发光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后端设有导电极脚,且导电极脚弯折呈L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连接器之指示灯结构改良,尤指于连接器中装设投射式发光元件,以聚集之投射光投射于连接器之可视面者;该连接器为由屏蔽壳体、绝缘座体、发光元件等构件所组成,其中屏蔽壳体包覆于绝缘座体外部,而该绝缘座体上方设有容置槽,且于容置槽一端设有卡槽,该卡槽可供透光元件嵌固其中,而容置槽另一端形成开放端,由开放端处供发光元件嵌入容置槽中,使发光元件位于透光元件后方,并在发光元件与透光元件之间保持适当距离,而由发光元件发出聚集式光束投射至容置槽前端之透光元件中,使亮光经透光元件显示于连接器之可视面,以清楚看出连接器的使用状态。
文档编号H01R13/717GK2583837SQ02250118
公开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9日
发明者洪承龙 申请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