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0967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自从提出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概念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已在工业界普遍应用,但是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缩小能力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普通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包括参考图1,源区5、漏区5、体3以及顶栅,顶栅由浮栅2和多晶硅控制栅1组成,浮栅2与多晶硅控制栅1之间设有栅氧4,浮栅2与体3之间也设有栅氧4。由于浮栅结构的存在,导致其等比例缩小受到限制,随着器件尺寸缩小,为了抑制短沟效应,栅氧的厚度必须相应的减薄,但浮栅和沟道之间的氧化层减薄会使浮栅保存电荷的能力减弱,即器件的保存数据能力减弱。据此,工业界一般认为,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最小极限尺寸为90纳米。过了这个尺寸以后,由于浮栅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控能力很弱,器件的泄漏电流会变得很大(Y.Wang,Y.Zhao,B.M.Khan,C.L.Doherty,J.D.Krayer,M.H.White,“A novel SONOS nonvolatile flash memorydevice using hot hole injection for write and tunneling to/from gate for erase,”inSemiconductor Device Research Symposium,pp.228-229,Dec.2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缺陷,提供一种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可以明显减少泄漏电流、大幅度提高等比例缩小的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一种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顶栅,顶栅是由多晶硅控制栅和浮栅组成,浮栅与控制栅、浮栅与体之间均设有栅氧,在顶栅的对面增加设置一背栅,背栅为掺杂的单晶硅,背栅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
背栅的掺杂浓度可高于1×1020cm-3,掺杂效果为P+。
源漏区的掺杂浓度为大于1×1020cm-3,掺杂效果为N+。
浮栅的掺杂浓度可为大于1×1019cm-3,掺杂效果为P+。
背栅与浮栅之间的间距可控制在顶栅的长度的1/3~1范围。
体掺杂可控制在1×1013cm-3~1×1017cm-3之间,掺杂效果为P-。。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将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顶栅的两个作用(存储数据、控制沟道)分开,其优点如下1、顶栅只用来单独的存储数据,其氧化层厚度可以根据存储数据能力的具体需要来决定其厚度,可避免发生为了抑制泄漏电流而不得不减弱存储数据能力的情形。
2、底栅主要用来控制器件的泄漏电流,具有很好的等比例缩小的能力,从工艺上来说,厚栅氧可以容易实现,从而满足90纳米以下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结构的设计要求。


图1为传统浮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准双栅浮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1—多晶硅控制栅 2—浮栅 3—体 4---栅氧 5---源、漏区 6---背栅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本发明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5、漏区5、体3以及顶栅,顶栅由多晶硅控制栅1和浮栅2组成,浮栅2与控制栅1之间设有栅氧4,浮栅2与体3之间也设有栅氧4,在浮栅2的对面增加设置一背栅6,背栅6为掺杂的单晶硅,背栅6与体3固定连接,形成P-N结。
本发明的设计参数如下以顶栅长度为50nm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为例,源漏掺杂浓度为大于1×1020cm-3,为磷掺杂,掺杂效果为N+,源漏区5的面积为1μm×5μm,体掺杂浓度设计在1×1013cn-3~1×1017cn-3范围之间,掺杂效果为P-,背栅与浮栅之间的间距设计在顶栅长度的1/3~1范围,背栅6的掺杂浓度为大于1×1020cm-3,掺杂效果为P+,浮栅2与体3之间的栅氧4设计在10nm-8nm,浮栅2掺杂浓度为大于1×1019cm-3,掺杂效果为P+,厚度为顶栅的长度的1/2~1/3,浮栅2和多晶硅控制栅1之间的栅氧4为15nm-10nm。
根据上述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设计参数, 采用4英寸400微米厚的N型<100>单抛光单晶硅片,电阻率2-4Ωcm,制备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的工艺过程及参数如下1、硅片清洗后进行氧化,二氧化硅厚度为30-40nm,淀积1000-1500nm氮化硅刻蚀凹槽,凹槽的宽度为70nm,注入杂质硼,形成背栅N+区,退火后,获得浓度为大于1.0×1020cm-3N+区,且离单晶硅表面60nm;进行阈值调整注入,注入深度为60nm,获得浓度为1×1013cn-3~1×1017cn-3的体P-掺杂区;2、栅氧化8nm,淀积多晶硅50nm,掺杂杂质硼,退火后达到大于1.0×1020cm-3P+浮栅;3、淀积栅氧12nm,淀积多晶硅1600nm,掺杂杂质硼,退火后达到大于1.0×1020厘米-3P+顶栅控区;4、化学抛光磨平至氮化硅;腐蚀氮化硅,清洗干净;5、注入杂质磷,退火后达到大于1.0×1020cm-3N+区,形成器件的源漏区;6、淀积钝化层,开接触孔,金属布线;7、淀积保护层,封装。
本发明根据以上的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将会获得到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
对于常规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来说,器件的栅一方面起着控制器件体,抑制器件的泄漏电流;另一方面,器件的栅也要保存数据。但是这两个作用对栅的要求恰恰相反,特别是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小,这个矛盾渐渐显示出来一方面为了有效控制体,希望总栅氧(两层栅氧加上浮栅的厚度)越薄越好;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保存数据,希望总栅氧,特别是体和浮栅之间的栅氧越厚越好。这也是普通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缩小能力差的原因。而本发明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拥有两个不同类型的控制栅,在器件的工作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顶栅(多晶硅-栅氧-多晶硅-栅氧的结构)主要用来存储数据,其氧化层厚度可以根据存储数据能力的具体需要来决定其厚度,可避免发生为了抑制泄漏电流而不得不减弱存储数据能力的情形。底栅(p-n结结构)主要用来控制器件的体,通过控制栅与体之间形成的p-n结的耗尽作用来抑制泄漏电流。因此本发明器件把原本集合在同一个栅的两个不同作用分开来,特别有利用器件的缩小,从而满足90纳米以下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结构的设计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顶栅,顶栅是由多晶硅控制栅和浮栅组成,浮栅与多晶硅控制栅、浮栅与体之间均设有栅氧,其特征在于在顶栅的对面增加设置一背栅,背栅为掺杂的单晶硅,背栅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背栅掺杂浓度高于1 ×1020cm-3,掺杂效果为P+。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源漏区掺杂浓度为大于1×1020cm-3,掺杂效果为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浮栅掺杂浓度为大于1×1019cm-3,掺杂效果为P+。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背栅与浮栅之间的间离控制在顶栅的长度的1/3~1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体掺杂浓度控制在1×1013cm-3~1×1017cm-3之间,掺杂效果为P--。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属于微电子半导体技术领域。该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顶栅,顶栅由多晶硅控制栅和浮栅组成,浮栅与控制栅、浮栅与体之间均设有栅氧,在顶栅的对面增加设置一背栅,背栅为掺杂的单晶硅,该背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本发明将浮栅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顶栅的两个作用分开,用含有浮栅的顶栅单独存储数据,可避免发生为了抑制泄漏电流而不得不减弱存储数据能力的情形;用掺杂的单晶硅作为背栅,控制器件的泄漏电流,可满足90纳米以下闪存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结构的设计要求。
文档编号H01L29/66GK1599081SQ20041000943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7日
发明者陈刚, 黄如, 张兴, 王阳元 申请人: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