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84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施了抗电磁干扰(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处理的连接器等的印刷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由电视、电冰箱、电磁炉、个人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 备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通信障碍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错误动作,因此 世界各国对电磁波的基准值以法律规定进行了强化。然而由于电子设备 的进一步高性能化发展,有EMI噪声增大的倾向。
对于用于传送高速信号的多股线缆上的线缆连接器,各个制造商提 供有各种称作抗电磁干扰处理连接器的技术。该连接器比任何未经抗电 磁干扰处理的连接器都有更强的屏蔽性。
例如,对于电子部件内藏的连接器,用屏蔽壳体覆盖被安装在印刷 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整体(例如,专利文献l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5820号公报
然而,所述连接器不仅要将屏蔽壳体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而且制 作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导线也必须与屏蔽壳体电连接。由于该屏蔽壳 体的布线作业非常繁琐,因此要实现该连接器的低成本化是很困难的。 特别是对于同轴线缆用的连接器来说,由于需要将其外侧导体与印刷电 路板上的接地导线相连接,因而组装以及布线作业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创作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 路板组件,使得可以使屏蔽壳体的接地布线作业变得简单。
本发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具有印刷电路板;安装于该印刷电路板并且至少外表面具有接地端子的部件; 以及屏蔽壳体,其包围印刷电路板整体或者从上方覆盖部件。该印刷电 路板的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没有任何区别。本申请的发明者为了达成上 述目的而以屏蔽壳体为中心进行了改良,在屏蔽壳体上追加了与部件的 接地端子(ground/earthteminal)接触的触头部的结构。
根据该发明,将印刷电路板与屏蔽壳体组装起来后,屏蔽壳体的触 头部与部件的接地端子接触并形成导通状态。因而,与现有技术不同, 不再需要用于使屏蔽壳体与部件之间导通的特殊接地导线。其结果是, 该组件的组装以及布线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为简单,可以实现低成本 化。
当该组件安装于线缆端部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屏蔽壳体上形成有供 线缆端部穿过用的线缆用开口。当部件为具有接地外壳的连接器插口, 且在印刷电路板的端部朝向外侧配置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屏蔽壳体在正 面形成有插头用开口 ,该插头用幵口供与连接器插口成对存在的连接器 插头穿过。
当该组件安装于同轴线缆的端部的情况下,优选屏蔽壳体具有连接 片,该连接片位于线缆用开口附近且沿同轴线缆端部的外侧导体进行接 触。
根据该发明,使同轴线缆的端部与屏蔽壳体的线缆用开口相通,仅 使屏蔽壳体的连接片与同轴线缆的外侧导体接触就可以使外侧导体与屏 蔽壳体之间电连接。因而,无需特殊的布线作业,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组 件的低成本化。
也可以是屏蔽壳体形成有供部件的接地端子露出的端子用开口,该 端子用开口的边缘部伸出设置有悬臂梁状的细条部。该情况下,细条部 的前端部分穿过端子用开口并作为触头部与接地端子接触。
也可以是细条部的前端部分被变形,并与部件的接地端子进行面接触。
根据该发明,可以在屏蔽壳体的细条部的前端部分未变形且屏蔽壳 体上凹凸较少的状态下,将印刷电路板无阻碍地组装到屏蔽壳体内。该组装结束后,使细条部的前端部分弯折,以使其可以与部件的接地端子 接触。因而,不仅组装作业变得简单,也能够控制屏蔽壳体的制作成本, 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组件的低成本化。
优选具有端子用开口的屏蔽壳体的细条部隔开间隔地排列。
根据该发明,由于在屏蔽壳体形成有端子用开口,因此形成了电磁 噪声容易泄漏的结构,然而由于可以通过多个细条部封闭端子用开口的 大部分,因而电磁噪声的泄漏减少。
也可以是触头部与部件的接地端子之间通过钎焊进行固定。
根据该发明,可以使触头部与部件的接地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变得 可靠,得到更为稳固的屏蔽效果。
对于该组件,当部件为具有接地外壳的连接器插口,且在印刷电路 板的端部朝向外侧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附加可安装在屏蔽壳体内且用 于保持印刷电路板的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的结构。
根据该发明,可以使印刷电路板在被印刷电路板保持部保持的状态 下组装到屏蔽壳体中。因而,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插口等不接触屏蔽 壳体就可以将印刷电路板组装到屏蔽壳体中,组装作业变得简单,可以 进一步实现该组件的低成本化。
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可以具有主体部,其是与印刷电路板的外形相 对应的俯视呈大致凹状的框体,并可以保持从敞开端侧插入的该印刷电 路板;以及连接部,其是呈大致垂直地架设于该主体部的敞开端侧之间, 并且以不阻挡该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方式设置成相对主体部带有高度差。 该情况下,使连接部形成有供连接器插口露出的切槽。
根据该发明,将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组合后,连接器插 口不会被连接部覆盖而是通过切槽露出。在该状态下将印刷电路板保持 部组装到屏蔽壳体后,连接部与屏蔽壳体正面的背侧进行局部接触。因 此,屏蔽壳体的正面侧强度通过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的连接部而被强化, 无需特殊的强化部件,因而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组件的低成本化。
特别是当该组件安装于线缆或者同轴线缆的端部时,可以在印刷电 路板保持部的主体部排列有槽,该槽用于引导线缆等的端部的内侧导体线。
根据该发明,可以在将从线缆等的端部引出的内侧导体线插入到印 刷电路板保持部的槽中进行临时固定的状态下,与印刷电路板上的部件 进行布线。因而,布线作业变得简单,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组件的低成本 化。
在具有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的印刷电路板组件的情况下,屏蔽壳体可 以为两件式结构,其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供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和 印刷电路板插入的印刷电路板插入口;以及第二壳体,其封闭第一壳体 的印刷电路板插入口。
根据该发明,可以将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和印刷电路板通过印刷电路 板插入口插入到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中,并在该状态下将第一壳体与第 二壳体组合。因而,组装变得简单,可以进一步实现该组件的低成本化。 对于该组件,当部件为具有接地外壳的连接器插口,且在印刷电路 板的端部朝向外侧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在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形成有所 述印刷电路板插入口、插头用开口、端子用开口以及细条部,另一方面, 在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形成有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的状态下 封闭端子用开口的一部分的端子罩部。端子罩部形成有供细条部的前端 部分穿过的端子用切槽。该情况下,所述细条部的前端部分穿过所述端 子用开口以及端子用切槽并作为所述触头部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
根据该发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后,第一壳体的端子用幵 口的一部分被第二壳体的端子罩部封闭,第一壳体的细条部的前端部分 位于第二壳体的端子用切槽中。在该状态下,使细条部的前端部分弯折, 可以使其与部件的接地端子接触。
因而,不仅屏蔽壳体的端子用开口的一部分被端子罩部封闭,而且 至少细条部的基端部与端子罩部重叠,相应地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 间的电阻减小。因而,能够提高电磁噪声的抑制效果。
另外,当该组件安装于线缆的端部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壳体形成 有线缆用开口。当安装于同轴线缆的端部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壳体形 成有线缆用开口以及连接片。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实施方式的从正面 侧观察线缆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该线缆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是该线缆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的立体
图,是表示从该线缆连接器上卸下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4是该线缆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保持部以及屏蔽壳 体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印刷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 保持部组装到第一壳体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该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是表示将屏蔽壳体的细条部进行弯 折加工前的状态的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该线缆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是表示将屏蔽壳 体的细条部进行弯折加工前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标号说明
A:线缆连接器(印刷电路板组件)
10:印刷电路板
20:连接器插口 (部件)
21:外壳(shell)(接地端子)
30:屏蔽壳体
31:第一壳体
311:印刷电路板插入口
312:插头用开口
313:端子用开口
314:细条部(触头部)
32:第二壳体
321:线缆用开口
322:连接片323:端子罩部 324:端子用切槽 40:印刷电路板保持部 41:主体部
411:印刷电路板插入槽
412:槽
42:连接部
421:切槽
50:同轴线缆
51:芯线(内侧导体线)
52:编织线(外侧导体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实施方式以线缆连接器为例进
行说明。图1为线缆连接器A的立体图。图中标号10为印刷电路板,标 号20为连接器插口,标号30为屏蔽壳体,标号40为印刷电路板保持部, 标号50为同轴线缆。
另外,线缆连接器A的构成要素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特定事 项的对应关系与下述的符号说明一并示出。
线缆连接器A是安装于同轴线缆50前端部的具有内置电路的抗电磁 干扰处理连接器,其具有印刷电路板10;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的连接器 插口 20;保持印刷电路板10的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以及包围印刷电 路板10和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屏蔽壳体30。
印刷电路板10如图2所示,为大致正方形并制作有缓冲电路、放大 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以及/或者滤波器电路等。为了实现上述电路,在印 刷电路板10的表面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60。为了实现上述电路的信号 线/电源线的输入输出,除了安装有连接器插口20,还制作有输入/输出端 子11等。
连接器插口 20在印刷电路板10的端部a (正面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分朝向外侧配置。具体来说,连接器插口 20以后述的外壳21的插头 插入孔21a朝向外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输入/输出端子11隔开等间距配置 于印刷电路板10的端部(3 (背面侧的端部)。
连接器插口 20是外侧具有金属制筒状外壳21的高速信号传送用方 形连接器。在外壳21的插头插入孔21a内配置有电源用销/信号用销(图 外),以与印刷电路板10的表面上制作出的电源线/信号线(图外)电连 接。与连接器插口20成对的插头(省略图示)连接到该插口时,外壳之 间相互接触,与此相伴地,接地部彼此电连接。由于外壳21自身为导电 体,因此外壳21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侧上表面)实现了接地 端子的功能。
如图3所示,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是可安装于屏蔽壳体30内且具 有保持印刷电路板10的功能的部件。采用具有主体部41和连接部42的 树脂成形体。
主体部41是与印刷电路板10的外形对应的俯视大致为凹状的框体, 并且可保持从敞开端侧(正面侧)插入的印刷电路板10。主体部41的内 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印刷电路板插入槽411、 411。从主体41的敞开端 侧插入印刷电路板10后,印刷电路板10的两侧端部进入印刷电路板插 入槽411、 4H中,由此印刷电路板插入槽41K 411保持印刷电路板10。
在主体部41的敞开端相反侧(背面侧)以与输入/输出端子n相同
的间距排列有用于引导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的芯线51的槽412。在印刷 电路板10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印刷电路板10的 输入/输出端子11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槽412形成相互对置的位置 关系。槽412形成为截面呈大致U字状,引导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的芯 线51并可以进行临时固定。
连接部42是呈大致垂直地架设于主体部41的敞开端侧(正面侧) 之间的截面呈大致凹状的部件,并且以不阻挡印刷电路板IO插入的方式 设置为与主体部41有高度差。连接部42形成有供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 21露出的切槽421。亦即,在印刷电路板10和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组 装起来的状态下,印刷电路板10上的正面侧端部被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连接部42所覆盖,但是如图3所示,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21通过切 槽421露出。
屏蔽壳体30如图1所示是金属制的成型品,采用具有第一壳体31 和第二壳体32的两件式结构。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31具有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外形相应 的形状,是背面侧的上表面敞开的箱状体。第一壳体31的背面侧切入形 成有供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和印刷电路板10插入的印刷电路板插入口 311。在第一壳体31除了印刷电路板插入口 311之外,还形成有插头用 开口312、端子用开口 313以及细条部314。
插头用开口312形成于第一壳体31的正面中央部,是供上述的插头 插入拔出的开口 。亦即,上述插头可以穿过第一壳体31的插头用开口 312 与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的连接器插口 20连接。
端子用开口313形成于第一壳体31的上表面,是供以安装于印刷电 路板10的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21为中心的部分露出的开口。
细条部314是从端子用开口 313的边缘部伸出形成的悬臂梁状的细 条。细条部314的前端部分被弯折,成为与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的连接 器插口 20的外壳21接触的触头部。具体来说,两个细条部314隔开间 隔相互错开地排列,从端子用开口 313的左侧、右侧延伸出来。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壳体32用于封闭第一壳体31的印刷电路 板插入口 311,是两个面(下表面以及正面)敞开的箱状体。第二壳体 32可以通过与第一壳体31的上侧重合并滑动到正面侧从而与第一壳体 31组合起来。
在第二壳体32的上表面伸出形成有板状的端子罩部323,该端子罩 部323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组合起来的状态下封闭端子用开口 313 (参照图4)的一部分。端子罩部323的正面侧中央部,形成有供细 条部314、 314穿过的端子用切槽324。
第二壳体32的背面中央部,形成有供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穿过的 U字状的线缆用开口 321。在线缆用开口 321的左右边缘部,形成有截面 为圆弧状的连接片322。连接片322相互对置且沿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的编织线52进行接触。亦即,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与线缆用开口 321 接通,使连接片322稍微向内侧变形后,编织线52与连接片322面接触 地电连接。或者加入钎焊使编织线52与稍微向内侧变形了的连接片322 更为稳固地电连接。
对上述的线缆连接器A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 将安装有电子部件60和连接器插口 20的印刷电路板IO设置到印刷电路 板保持部40中,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的芯线51与印刷电路板10的输 入/输出端子ll通过钎焊连接。图3表示该状态。
如图3所示的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和印刷电路板10穿过印刷电路 板插入口 311插入到屏蔽壳体30的第一壳体31内。图4表示该状态。 之后,将第二壳体32组合到第一壳体31。图5至图7表示该状态。在该 状态下,第二壳体32的端子罩部323进入第一壳体31的上表面的下侧, 与端子用开口313的两边缘部重合,并且与细条部314、 314的基端部重 合,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电连接。与该重合相应地,第一壳体31 和第二壳体32之间的电阻减小,电磁噪声的抑制效果提高。此外,细条 部314、 314的前端部分位于第二壳体32的端子用切槽324内。
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组合起来后,使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 穿过第二壳体32的线缆用开口321,然后使连接片322、 322向内侧稍微 变形,从而使同轴线缆50的编织线52与第二壳体32之间电连接。或者 加入钎焊使编织线52与稍微向内侧变形了的连接片322更为稳固地电连 接。
接着,弯折细条部314、 314的各前端部分,使其穿过端子用开口 323和端子用切槽324并分别与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21面接触。之后, 通过钎焊使细条部314、 314的各前端部分与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21之 间固定。这样,将线缆连接器A组装起来。
仅通过这样地使细条部314、 314的各前端部分弯折,可以一次性地 使连接器插口 20的外壳21、屏蔽壳体30以及同轴线缆50的编织线52 之间电连接。由此,线缆连接器A与现有技术相比,布线作业变得非常 简单。而且,在将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和印刷电路板10插入到屏蔽壳体30的第一壳体31中时,细条部314、 314的前端部未被弯折,第一壳 体31的内侧为完全没有凹凸的状态。由此,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和印 刷电路板10可以无阻碍地组装到屏蔽壳体30内,其结果是,组装作业 变得简单。
此外,将印刷电路板10在被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保持的状态下组 装到屏蔽壳体30,因此印刷电路板10上的连接器插口20、电子部件60 等不接触屏蔽壳体30就能够将印刷电路板10组装到屏蔽壳体30内。从 该方面来说组装作业也变得简单了 。
此外,印刷电路板10的整体收纳于屏蔽壳体30中,端子用切槽324 的大部分被细条部314、 314所覆盖,因此电磁噪声的泄漏减少,可以得 到较高的噪声遮蔽效果。
进而,由于屏蔽壳体30正面的背侧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连接 部42接触,因此强化了屏蔽壳体30的正面侧的强度,无需特殊的强化 部件。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同时实现线缆连接器A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不仅限于与同轴线缆的前端部 或者两端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的应用,例如只要是个人电脑、监视器等 所具有的发送侧设备、接收侧设备以及其他带有屏蔽壳体的印刷电路板, 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应用。该组件的各构成部分除上述以外的实施例如下 所述。
对于印刷电路板,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与同轴线缆50的 端部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0,可以是电子设备内具有的并且安装有连接器 或端子等部件的单独印刷电路板。
对于屏蔽壳体,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屏蔽壳体30,可以根据 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部件的种类、位置等对形状等进行适当的设计变 更。所述屏蔽壳体也可以釆用在壳内表面形成导电性薄膜的方式。也可 以不包围整个印刷电路板,而是从上方覆盖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部件的 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方式。特别是对于触头部,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细条部314,只要 是在屏蔽壳体与印刷电路板组装起来的状态下与部件的接地端子接触的 方式,并不限定其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屏蔽壳体的一部分弯折成凸状, 或者是将另外做成的金属片安装到屏蔽壳体的内表面的方式。
对于部件,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插口20,只要是至少 外表面具有接地端子的部件就可以。例如,除了高速信号传送用连接器 以外,还可以是晶体管等电子部件、电源用端子等。这些部件的壳体自 身或者设于壳体外表面的端子等中的任一个为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接 地并不限定于通过屏蔽壳体进行,也可以是通过设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接 地线进行。该情况下,屏蔽壳体通过印刷电路板部件等接地。
对于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在屏蔽壳体不包围印刷电路板,而是覆盖 部件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在屏蔽壳体包围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上述 实施方式的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只要是可安装于屏蔽壳体内并可以保持 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因而,该保持部并不限 定形状、材质等,可以根据部件的种类或者位置等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 特别是也可以釆用具有导电性材质的材料。
对于线缆,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50,也可以采用通 常的线缆,也可以根据印刷电路板上做成的电路的种类不同而省略。
权利要求
1.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具有印刷电路板;安装于该印刷电路板并且至少外表面具有接地端子的部件;以及屏蔽壳体,其包围所述印刷电路板或者覆盖所述部件,所述屏蔽壳体具有与所述部件的接地端子接触的触头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安装于 线缆端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壳体形成有供线缆端部穿过的线缆用开口。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部件为具有接地外壳 的连接器插口,且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朝向外侧配置,该印刷电路 板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在正面形成有插头用开口,该插头用开口供与所述连 接器插口成对的连接器插头穿过。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安装于 同轴线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具有连接片,该连接片位于所述线缆用开口附近且沿 所述同轴线缆端部的外侧导体进行接触。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形成有供所述部件的接地端子露出的端子用开口, 该端子用开口的边缘部伸出设置有悬臂梁状的细条部, 该细条部的前端部分穿过所述端子用开口并作为所述触头部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条部的前端部分被弯折,并与所述部件的接地端子进行面接角虫。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细条部隔开间隔地排列。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部与所述部件的接地端子之间通过钎焊进行固定。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还具有印刷电路板保持部,该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可安装在所述屏蔽壳体内且用于保持所述印刷电路板。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具有主体部,其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外形相对应的俯视呈大致凹状的框体,并可以保持从敞幵端侧插入的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连接部,其是呈大致垂直地架设于该主体部的敞开端侧之间,并且以不阻挡该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方式设置成相对所述主体部带有高度差, 该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连接器插口的接地端子露出的切槽。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安装 于线缆或者同轴线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保持部的主体部排列有槽,该槽用于引导所述线 缆或者同轴线缆的端部的内侧导体线。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为两件式结构,其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供所述印刷电路板保持部和印刷电路板插入的 印刷电路板插入口;以及第二壳体,其封闭第一壳体的所述印刷电路板插入口。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印刷电路板插入口、所述插头 用开口、供所述部件的接地端子露出的端子用开口以及从所述端子用开 口的边缘部伸出的悬臂梁状的细条部,所述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形成有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的 状态下封闭所述端子用开口一部分的端子罩部,该端子罩部形成有供所述细条部的前端部分穿过的端子用切槽,所述细条部的前端部分穿过所述端子用开口和端子用切槽并作为所 述触头部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安装 于线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形成有供线缆的端部穿过的线缆用开口。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安装 于同轴线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形成有供线缆的端部穿过的线缆用开口以 及位于所述线缆用开口附近且沿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的外侧导体进行接 触的连接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能够简单地完成屏蔽壳体的接地布线作业。安装于同轴线缆(50)的前端部的线缆连接器(A)具有印刷电路板(10);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的连接器插口(20);保持印刷电路板(10)的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以及包围印刷电路板(10)和印刷电路板保持部(40)的屏蔽壳体(30)。屏蔽壳体(30)是具有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两件式结构。第一壳体(31)具有细条部(314)。细条部(314)的前端部分穿过形成于第二壳体(32)的端子用切槽(324)与连接器插口(20)的外壳(21)面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1437361SQ20081017498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4日
发明者大辻贵久, 长田孝之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