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6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系列航空航天用无缝绕包耐高温电线 电缆。
技术背景传统的航空航天用耐高温电线电缆采用的绝缘材料与加工方式,一般采用聚四 氟乙烯(F4)材料用推挤或薄膜带绕包的加工方式或采用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醚共聚物 (PFA)、聚全氟乙丙稀(F46)、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 物(XETFE),通过热熔挤出的方式加工成所需要的产品;用以上材料加工出的导线其共同 特点是用单一材料做绝缘,只突出了一种材料的优越特性,只具备了优良的电性能,虽然具 备了一定的机械强度,但不是最优的,所以使用场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航空航天事业 的飞速发展,现在急需一种将多种材料复合为一体的,复合绝缘加工出的耐高温电线电缆 产品,来满足耐高低温、体积小、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磨、抗湿电弧、抗干电弧、耐弯曲性 能好、耐切割及剥线性能好、实用寿命长,满足耐压600V及耐温150°C 260°C使用要求的 高可靠性新型电线电缆,通过选用不同的导体材料和不同的复合绝缘材料来实现不同温度 等级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 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具有耐高温、阻燃、体积小、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油、耐 磨、抗湿弧、抗干弧、耐弯曲性能好、耐切割及剥线性能好、耐老化、抗冲击、实用寿命长等性 能,可满足耐压600V及耐温150°C ^0°C使用要求的高可靠性新型电线电缆。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缝绕包耐高温电线电缆,包括有数根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 根导体绞合后绕包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外绕包有第三绝缘层。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与 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外绕包有第四绝缘层。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绝 缘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的护套层。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绝 缘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的护套层。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绝 缘层外包裹有编织芳纶纤维或聚酰亚胺纤维加强层。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层 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的护套层。所述导体材料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高强度铜合金线;作为轻型电线靠近导体,所述的第一绝缘层采用FP-碳氟化合物聚 合体/聚酰亚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复合带(FP/PI/FP)绕包,且温度范围-60°C +260°C,或者采用聚全氟乙丙稀/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稀复合带(F46/PI/F46)绕包,温 度范围-60°C 200°C,所述的第二层绕包层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绕包,经高温烧 结粘结在一起;作为普通重量型电线靠近导体的第一层绕包层为车削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带 (F4)、第二层绕包带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聚酰亚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复合带 (FP/PI/FP)温度范围-60°C +260°C或聚全氟乙丙稀/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稀复合带 (F46/PI/F46)温度范围-60°C +200°C、第三层、第四层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FP),经 高温烧结粘结在一起;所述的屏蔽层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 强铜合金线、镀镍高强度铜合金线编织或缠绕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耐高温、阻燃、体积小、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油、耐磨、抗湿弧、 抗干弧、耐弯曲性能好、耐切割及剥线性能好、耐老化、抗冲击、实用寿命长等性能,满足了 耐压600V以及耐温150°C 260°C使用要求的高可靠性新型电线电缆。

图1为实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例6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包括7根及以上多根导体1, 导体1材料可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高强 度铜合金线;导体1外包裹着第二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2材料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 聚酰亚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复合带(FP/PI/FP))或为聚全氟乙丙稀/聚酰亚胺聚/ 全氟乙丙稀复合带(F46/PI/F46),搭盖率为50. 4% M%,第二绝缘层2外包裹着第三绝 缘层4,第三绝缘层4的材料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且搭盖率为50. 4% M%,再经 高温烧结粘结为一体。实施例2 通过对实施例1的实施,在包裹着第三绝缘层4外包裹着编织屏蔽层6,所述的屏 蔽层6的材料可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高 强度铜合金线,所述的屏蔽层6外包裹着护套层7,所述护套层7的材料可为绕包FP-碳 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也可用氟乙烯-全氟烷基乙醚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稀 (F46)挤出而成。实施例3 [0025]通过对实施例1的实施,在导体1和第三绝缘层2之间包裹有FP-碳氟化合物聚合 体带绕包的第一绝缘层3,第三绝缘层4外包裹有第四绝缘层8,第一绝缘层3材料为FP-碳 氟化合物聚合体/聚酰亚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复合带(FP/PI/FP))或为聚全氟乙丙 稀/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稀复合带(F46/PI/F46),且搭盖率为50. 4% 55%,第四绝缘 绕包层4的材料为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且搭盖率为50. 4 % M %,再经高温烧结粘 结为一体。实施例4 通过对实施例3的实施,在第四绝缘层8外包裹着编织或缠绕屏蔽层6,屏蔽层6 的材料可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高强度铜 合金线;在屏蔽层6外包裹着护套层7,护套层7的材料可为绕包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 烧结而成,也可用氟乙烯-全氟烷基乙醚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稀(F46)挤出而成。实施例5 通过对实施例3的实施,在第四绝缘层8外包裹着编织芳纶纤维或聚酰亚胺纤维 加强层5。实施例6 通过对实施例5的实施,在加强层5外包裹着编织或缠绕屏蔽层6,屏蔽层6的材 料可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高强度铜合金 线;在包裹着屏蔽层6外包裹着护套层7,护套层7的材料可为绕包FP-碳氟化合物聚合体 带烧结而成;也可用氟乙烯-全氟烷基乙醚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稀(F46)挤出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包括有数根导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数根导体绞合后绕包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外绕包有第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导体与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外绕包有第四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 而成的护套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第四绝缘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 而成的护套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第四绝缘层外包裹有编织芳纶纤维或聚酰亚胺纤维加强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加强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 的护套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导体材料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 高强度铜合金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屏蔽层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高强度或超高强铜合金线、镀镍 高强度铜合金线编织或缠绕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膜绕包耐高低温电线电缆,包括有导体,所述数根绞合导体外绕包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外绕包有第三绝缘层,所述导体与第二绝缘层之间可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外绕包有第四绝缘层,所述的第四绝缘层外可包裹有编织芳纶纤维或聚酰亚胺纤维加强层,所述的加强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包裹有碳氟化合物聚合体带烧结而成的护套层。本实用新型具有耐高温、阻燃、体积小、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油、耐磨、抗湿弧、抗干弧、耐弯曲性能好、耐切割及剥线性能好、耐老化、抗冲击、实用寿命长等性能,满足了耐压600V以及耐温150℃~260℃使用要求的高可靠性新型电线电缆。
文档编号H01B7/17GK201820469SQ20092018007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佘晨, 张小伟, 张群, 朱贵宝, 杨趁芬, 王文娣, 程安六 申请人: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