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812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
直O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具备经济、清洁等优点,但由于受到电池能量的限制,续驶里程较低,从而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为了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可采用更换电池的方法。但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足,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尤其电池的重量和体积严重影响电池的安装和拆卸性能,如果电池包的定位安装方式过于复杂,将造成生产线和售后维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电动车的产业化。目前现有的电池箱定位安装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泛应用于公交车的侧面安装方式,另一种是广泛应用于轿车的底部安装方式。目前已有的专利中,电池箱定位安装方式有的是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有的是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前者虽然比较便利,但是成本非常高,后者操作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定位装置,降低成本,且拆装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孔,电池箱定位支柱可穿过该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在壳体内的滑轨,可在所述滑轨上移动的、用来定位电池箱定位支柱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支柱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紧固,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可将定位支柱从所述壳体中取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所述转动手柄改变所述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复位装置的配合, 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滑轨上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手柄为截面为椭圆的柱体结构,
当转动手柄的椭圆截面的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接触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当转动手柄的椭圆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接触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且便于维修更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支柱上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块上的通孔、所述定位支柱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滑块上的通孔,将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定位支柱、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柱上的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为一锁止螺栓。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电池箱定位支柱的定位,防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因震动等因素而产生分离、以致定位支柱的不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为梯形槽体结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底部均设有与所述梯形槽体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滑块从滑轨中脱离,加强定位支柱的稳固性。


图1表示本发明定位装置与定位支柱连接示意图;图2表示图1的A-A剖视图;图3表示图1的B-B剖视图;图4表示图1的C-C剖视图;图5表示本发明定位装置与电池箱连接示意图。其中1、定位装置,2、电池箱,3、壳体,4、定位支柱,5、滑轨,6、第一滑块,7、复位弹簧,8、转动手柄,9、锁止螺栓,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表示本发明定位装置与定位支柱连接示意图;图2表示图1的A-A剖视图;图 3表示图1的B-B剖视图;图4表示图1的C-C剖视图;图5表示本发明定位装置与电池箱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包括壳体3,以及设置在壳体3内的滑轨5,可在所述滑轨5上移动的、用来定位电池箱定位支柱4的第一滑块 6和第二滑块12,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支柱4相对应的孔,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支柱4的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一凸起和
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滑块6和所述第二滑块12靠近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4紧固;当所述第一滑块6和所述第二滑块12远离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可将定位支柱4从所述壳体中取出。所述第一滑块6和所述第二滑块1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 11,所述第一连接杆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1之间设有转动手柄8,转动所述转动手柄8改变所述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之间的复位装置的配合,带动所述滑块6在所述滑轨5上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滑块6的顶端,所述复位弹簧7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滑块12的顶端,复位弹簧7的延伸方向与滑轨 5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之间设有两个复位弹簧7,分别位于定位支柱4没有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两侧。所述转动手柄8为截面为椭圆的柱体结构。转动转动手柄8,使转动手柄8的椭圆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接触,此时,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相远离,设置在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上的复位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脱离;转动转动手柄8,使转动手柄8的椭圆截面的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接触,此时,第一滑块6 和第二滑块12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回复原位,第一滑块6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二滑块12 上的第二凸起分别嵌入定位支柱4上的相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4卡紧。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支柱4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与所述壳体3侧壁上的定位销相适配,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上分别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通孔,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一滑块6上的通孔、定位支柱4上的定位孔、第二滑块上的通孔,将第一滑块6、定位支柱 4、第二滑块12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因车身震动等因素造成分离,并加强定位支柱4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且该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定位销的截面直径。本实施例中定位销采用锁止螺栓9,所述第二滑块12上设置与锁止螺栓9相适配的通孔,还可以采用与锁止螺栓9相适配的插槽的方式,锁止螺栓9依次穿过第一滑块6上的通孔、定位支柱4上定位孔,然后插进第二滑块12上的插槽,将第一滑块6、定位支柱4、 第二滑块12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滑轨5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槽体结构,所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的底部均设有与所述梯形槽体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如图5所示,电池箱2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支柱4,每一个定位支柱4上对应一个定位装置1,每一个定位装置1通过其壳体3上端边缘的螺栓孔固定在车身底部,且壳体3底部与车身底部的间隙大于所述定位支柱4的高度,便于维修和更换。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将电池箱拆下时,先用快换系统的举升设备将电池箱底部拖住,取下锁止螺栓9,然后转动转动手柄8,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向远离定位支柱4的方向移动,直至转动手柄8的椭圆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接触,此时,第一滑块6的第一凸起、第二滑块12上的第二凸起均从定位支柱4上相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脱离,向下移动电池箱,将定位支柱4从定位装置壳体3底部的孔中退出,即可将电池箱拆下,然后转动转动手柄8,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复位;安装电池箱时,先转动转动手柄8,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向远离定位支柱4的方向移动,直至转动手柄8的椭圆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接触,然后将电池箱托起,定位支柱4穿过定位装置壳体3底部的孔,进入到壳体3内, 继续向上移动电池箱,直至定位支柱4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与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的位置相对应为止(定位孔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贯穿,且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锁止螺栓9的截面直径,锁止螺栓9的位置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中心位置相对应,所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即锁止螺栓9的位置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转动转动手柄8,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相向运动,直至转动手柄8的椭圆截面的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连接杆 10、第二连接杆11接触,此时,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分别嵌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4卡紧,然后,将锁止螺栓9依次穿过第一滑块6的通孔、定位支柱4上的定位孔,插进第二滑块6的插槽内(或者穿过第二滑块12的通孔),将第一滑块6、定位支柱4、第二滑块 12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因车身震动等因素造成的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2分离,加强定为支柱4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专利优选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孔,电池箱定位支柱可穿过该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在壳体内的滑轨,可在所述滑轨上移动的、用来定位电池箱定位支柱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支柱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紧固,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可将定位支柱从所述壳体中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所述转动手柄改变所述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复位装置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滑轨上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手柄为截面为椭圆的柱体结构,当转动手柄的椭圆截面的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接触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当转动手柄的椭圆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接触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支柱上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块上的通孔、所述定位支柱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滑块上的通孔,将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定位支柱、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柱上的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为一锁止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梯形槽体结构,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均设有与所述梯形槽体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快换系统的电池箱定位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孔,电池箱定位支柱可穿过该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在壳体内的滑轨,可在所述滑轨上移动的、用来定位电池箱定位支柱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支柱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将定位支柱紧固,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脱离,可将定位支柱从所述壳体中取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拆装、成本低。
文档编号H01M2/10GK102522512SQ2012100087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丁祎, 刘利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