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70381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同轴电缆的一端设置的金属外壳和连接器壳体通过两段的卡定来固定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有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同轴连接器。专利文献I记载的同轴连接器具有在同轴电缆的一端设置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插入的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遮蔽金属外壳的开口部的金属制的遮蔽部;以及与连接器壳体分体的止动件。止动件在是金属制时对电学特性产生影响,所以使用树脂材料形成。遮蔽部具有在与金属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稳定器。在连接器壳体上,形成有卡定金属外壳的卡定件(7 > ^ )和安装止动件的安装口。S卩,专利文献I记载的同轴连接器具有如下的两段卡定结构在将金属外壳插入到连接器壳体时金属外壳由卡定件卡定(一次卡定),稳定器由安装在连接器壳体的安装口上的止动件卡定(二次卡定)。通过该构成,专利文献I记载的同轴连接器成为即使拉伸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也难以从连接器壳体脱离的形状。此外,作为与上述结构不同的现有同轴连接器,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将金属外壳插入到连接器壳体后从金属外壳的插入口侧插入代替止动件的被称为二次卡定用的后部夹具的树脂制部件。专利文献I :特开2003-297493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连接器中,止动件和后部夹具(以下称为“止动件等”)是树脂制的,所以存在难以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的问题。此外,在现有的连接器中,还需要另设止动件等部件,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问题而做出,目的是提供能够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和部件数量的减少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在具有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的同轴电缆的一端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金属外壳;和设有供上述金属外壳插入的插入孔的连接器壳体,上述金属外壳具有在与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具有弹性力的多个翼部,上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与上述插入孔连接的卡定空间和在上述卡定空间开口的多个窗部,上述插入孔的内壁具有分别在插入方向上引导上述各翼部的多个导向槽,上述各导向槽具有与上述卡定空间连接的锥形状的导向壁,上述卡定空间的壁部具有一次卡定壁,在将上述金属外壳插入上述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孔中时,上上述各翼部沿上述插入孔的上述导向壁弯曲的同时插入,当到达上述卡定空间时,上述各翼部的弯曲释放并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和将上述各翼部折弯以对上述各翼部进行卡定的二次卡定壁。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是上述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使上述各翼部沿对应的导向槽地将上述金属外壳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骤;和折弯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骤。本发明能提供具有能够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和部件数量的減少的效果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图I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的构成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套筒压接体的构成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金属外壳的构成图。图4是表不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金属外壳被一次卡定的状态的图。 图5是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的图4(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体图。图6是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的从连接器壳体的侧面侧观察一次卡定状态下的连接器电缆插座的图。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外壳被二次卡定的状态的图。图8是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的图7(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体图。图9是在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中的从连接器壳体的侧面侧观察二次卡定状态下的连接器电缆插座的图。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卡定エ序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翼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ー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翼部的变形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连接器电缆插座(连接器),20-外壳套筒压接体,21-同轴电缆,22-金属套筒,30-金属外壳,31 34-第一翼部 第四翼部,3la、32a、33a、34a_外侧面,3lb、32b、33b、34b-内侧面,31c、32c、33c、34c-端面,31d、32d、33d、34d_槽部,35-外部导体连接部,36-固定部,37、38_限制部,39-接合部,40-内部壳体,41-中心触点,50-连接器壳体,51-插入孔,52-插入面,53,54-侧面,55,56-窗部,57-卡定空间,58、59_基座部,58a、58b、59a_基座部的侧面,61 64-导向槽,6la、6lb、61c、62a、63a、64a-导向壁,65、66-相对面,67- 一次卡定壁,68-二次卡定壁,68a、68b、68c、68d-二次卡定壁,70-夹具,71 74-接触部,81 89-翼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虽然本发明的连接器可适用于插座侧和插销侧,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以适用于插座侧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电缆插座”)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具有外壳套筒压接体20和连接器壳体50。这里,连接器电缆插座10构成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外壳套筒压接体20具有同轴电缆21、金属套筒22和金属外壳30。连接器壳体50具有插入金属外壳30的插入孔51、形成该插入孔51的入口的插入面52、与该插入面52正交的侧面53和54以及在侧面53形成的窗部55。再有,虽然如后述那样在侧面54也形成窗部56,但在图I中省略图不。图2是外壳套筒压接体20的详细构成图。如图2所示,在金属外壳30的内部设有树脂制的内部壳体40。内部壳体40具有与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的中心触点41。在中心触点41能够摘入电缆摘头(ヶ一フルフラク)的中心触点(省略图不)。金属外壳30具有圆筒形状,与同轴电缆21的外部导体电连接。金属外壳30会与电缆插头的金属外壳(省略图示)嵌合。图3是金属外壳30的详细构成图。如图3所不,金属外壳30具有具有弹性カ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 ;外部导体连接部35 ;固定部36 ;限制部37和38 ;以及接合部39。第一翼部31具有外侧面31a、内侧面31b、端面31c和槽部31d。第二翼部32具有外侧面32a、内侧面32b、端面32c和槽部32d。第三翼部33具有外侧面33a、内侧面33b、端面33c和槽部33d。第四翼部34具有外侧面34a、内侧面34b、端面34c和槽部34d。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与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互相平行地形成。在外部导体连接部35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施行滚花加工。在外部导体连接部35的外周面上,将在同轴电缆21的一端露出的外部导体包围地配置之后,安装金属套筒22(參照图2)。在外部导体连接部35的内周面上配置有在同轴电缆21的一端露出的电介质(誘電体)。固定部36固定图2所示的内部壳体40。限制部37和38具有在将金属外壳30插入连接器壳体50时的插入方向的限制的功能。接合部39是通过将金属外壳30由ー张金属板加工为圆筒状来形成的。图4表不将金属外壳30插入连接器壳体50进行一次卡定的状态。图4 (a)是从插入面52侧观察一次卡定状态的连接器壳体50的图,包括A-A剖视图、B-B剖视图。图4(b)是插入孔51附近的放大图,图4(c)是A-A剖视图的一次卡定状态的第一翼部31附近的放大图。如图4(a)所示,连接器壳体50具有卡定金属外壳30的卡定空间57。在卡定空间57的壁部设有基座部58和59。此外,在卡定空间57的壁部设有一次卡定壁67和二次卡定壁68。在从卡定空间57到插入面52之间形成有插入孔51。在卡定空间57和侧面53之间形成窗部55,在卡定空间57和侧面54之间形成窗部56。如图4(b)所示,插入孔51的内壁具有分别将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在金属外壳30的插入方向上进行导向的四个导向槽61 64。此外,插入孔51的内壁具有与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相対的相对面65、以及与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相対的相对面66。此外,同轴电缆21具有中心导体21a、电介质21b、外部导体21c和被覆21d。导向槽61 64分别具有插入面52侧的导向壁61a 64a。关于这些导向壁61a 64a的里的构成,用导向槽61代表来说明,省略导向槽62 64的说明。如图4(c)所不,导向槽61具有插入面52侧的导向壁61a、锥形状的导向壁61b和卡定空间57侧的导向壁61c。这里,锥形状的导向壁61b形成为与导向壁61c连接的位置比与导向壁61a连接的位置高的锥形状。 根据该构成,在将金属外壳30插入到插入孔51中时,第一翼部31 —边依次沿导向壁61a、61b、61c弯曲ー边插入,当到达卡定空间57时,第一翼部31的弯曲被释放从导向壁61c落入并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同样地,第二翼部32 第四翼部34也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图5是图4(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体图,表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的一次卡定状态。如图所不,在第一翼部31的内侧面31b和导向壁61c之间产生高度差,第一翼部31被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再有,基座部58在第一翼部31侧具有侧面58a,在第二翼部32侧具有侧面58b。图6是从连接器壳体50的侧面53侧观察一次卡定状态下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的图。从窗部55显露出金属套筒22、第一翼部31的端面31c、第三翼部33的端面33c、基座部58的侧面58a、和基座部59的侧面59a。进行一次卡定作业的作业者通过视觉辨认端面31c和端面33c,从而可容易得知连接器电缆插座10是一次卡定状态。再有,虽然未图示,但进行一次卡定作业的作业者还能够从窗部55的相反侧的窗部56视觉辨认第二翼部32的端面32c和第四翼部34的端面34c。图7表示金属外壳30被二次卡定的状态。图7 (a)是从插入面52侧观察二次卡定状态的连接器壳体50的图、包括A-A剖视图、B-B剖视图。图7 (b)是A-A剖视图的二次卡定状态的第一翼部31附近的放大图。如B-B剖视图所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向基座部58侧折弯,分别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和68b上。同样地,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向基座部58侧折弯,分别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c和68d上。图8是图7(a)所示的B_B剖面的部分立体图,表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的二次卡定状态。如图所示,第一翼部31在槽部31d的位置向基座部58的侧面58a侧弯曲,被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上。此外,第二翼部32在槽部32d的位置向基座部58的侧面58b侧弯曲,被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b上。图9是从连接器壳体50的侧面53侧观察二次卡定状 态下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的图。从窗部55显露出金属套筒22、第一翼部31的内侧面31b和端面31c、第三翼部33的内侧面33b和端面33c、基座部58的侧面58a、和基座部59的侧面59a。进行二次卡定作业的作业者通过视觉辨认内侧面31b和端面31c以及内侧面33b和端面33c,从而可容易得知连接器电缆插座10是二次卡定状态。再有,虽然未图示,但进行二次卡定作业的作业者还能够从窗部55相反侧的窗部56视觉辨认第二翼部32的内侧面32b和端面32c、以及第四翼部34的内侧面34b和端面34c。这里,例如如果将内侧面33b和端面33c以互不相同的颜色预先分色,或者使内侧面33b和端面33c的表面状态(面状態)、表面粗糙度(面粗さ)等互不相同而能够通过光的反射来识别,则作业者能够更容易地得知连接器电缆插座10是二次卡定状态。其次,对连接器电缆插座10的组装エ序进行说明。首先,使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沿各自对应的导向槽61 64地将外壳套筒压接体20的金属外壳30插入到插入孔51中。当金属外壳30到达卡定空间57吋,则金属外壳30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此时,手持外壳套筒压接体20的作业者通过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从导向槽61 64的各导向壁落入从而得到咔嗒感,因此能明确地识别到
一次卡定结束。
其次,对二次卡定エ序进行说明。如图10(a)所示,在二次卡定エ序中,使用插入窗部55和56中的一对夹具70。插入窗部55中的夹具70具有由曲面形成的接触部71和73。插入到窗部56中的夹具70具有由曲面形成的接触部72和74。接触部71 74分别将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折弯。在窗部55和56配置夹具70,将夹具70插入到图10(b)所不的位置,在将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按压在基座部58的侧面,将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按压在基座部59的侧面上地折弯之后,拔出夹具70。其结果,如图10(c)所示,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分别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 68d上。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的构成为,具备形成于金属外壳30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 ;在形成于连接器壳体50上的卡定空间57中进行一次卡定的一次卡定壁;和将折弯后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进行二次卡定的二次卡定壁,所以能够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根据卡定強度的比较结果,相对于止动件等是树脂制的现有连接器的卡定强度,由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具有上述构成,所以可得到2倍以上的卡定强度。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电缆插座10不需要像现有连接器那样的止动件等的另设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減少,且能够比现有的连接器降低制造成本。其次,參照图11和图12来说明上述翼部的变形例。图11和图12是表示图3所不的金属外壳30的变形例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上层中央图所示,第一翼部31和第三翼部33相对于金属外壳30的插入方向设置在相同位置上。此外,如图3中下层图所示,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相对于金属外壳30的插入方向设置在相同位置上。与之相対,图11 (a)所示的金属外壳30相对于插入方向在与第一翼部3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作为第三翼部设有翼部81。此外,图11(b)所示的金属外壳30相对于插入方向在与第四翼部3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作为第三翼部设有翼部8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上层右图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翼部由四个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构成。与之相对,还能够如图12所示地构成本发明涉及的翼部。即,图12(a)所示的金属外壳30具有在金属外壳30的切线方向上突出的两个翼部83和84。此外,图12(b)所示的金属外壳30具有在金属外壳30的径向上突出的两个翼部85和86。另外,图12(c)所不的金属外壳30具有在金属外壳30的径向上突出的三个翼部87 89。如果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翼部81 89的形状和位置等一致地形成连接器壳体的一次卡定壁、二次卡定壁和基座部,则能够对翼部81 89进行一次卡定和二次卡定。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具有可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和部件数量的減少的效果,且作为将在同轴电缆的一端设置金属外壳和连接器壳体通过两段的卡定来固定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具有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的同轴电缆的一端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金属外壳;和设有供上述金属外壳插入的插入孔的连接器壳体, 上述金属外壳具有在与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具有弹性力的多个翼部, 上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与上述插入孔连接的卡定空间和在上述卡定空间开口的多个窗部, 上述插入孔的内壁具有分别在插入方向上引导上述各翼部的多个导向槽,上述各导向槽具有与上述卡定空间连接的锥形状的导向壁, 上述卡定空间的壁部具有一次卡定壁,在将上述金属外壳插入上述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孔中时,上述各翼部沿上述插入孔的上述导向壁弯曲的同时插入,当到达上述卡定空间时,上述各翼部的弯曲释放并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和将上述各翼部折弯以对上述各翼部进行卡定的二次卡定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定空间的壁部,在上述窗部的附近设有在折弯上述各翼部时承受上述各翼部的多个基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翼部由平行延伸的四个翼部构成, 上述多个基座部由分别与两个翼部对应的两个基座部构成, 上述多个窗部由分别相对于上述两个基座部的侧面开口的两个窗部构成。
4.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是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使上述各翼部沿对应的导向槽的方式将上述金属外壳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骤;和 折弯上述各翼部以将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骤包括从上述各窗部插入夹具,利用上述夹具折弯上述各翼部的步骤。
6.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使上述各翼部沿对应的导向槽的方式将上述金属外壳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骤;和 从上述各窗部插入夹具,以将上述各翼部按压在上述各基座部的侧面的方式折弯上述各翼部以将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实现卡定强度的提高和部件数量的减少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连接器电缆插座(10)具有金属外壳(30)和连接器壳体(50),金属外壳(30)具有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连接器壳体(50)具有卡定金属外壳(30)的卡定空间(57)、设置在卡定空间(57)的壁部上的基座部(58)和(59)、一次卡定壁(67)和二次卡定壁(68),具有如下结构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在到达卡定空间(57)时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向基座部(58)和(59)侧折弯分别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上的结构。
文档编号H01R13/40GK102623831SQ20121000875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富樫晃司, 芹泽胜久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