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252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其能传输高速率信号。背景技木
串行附加式SCSI (Serial Attached SCSI,SAS)是并行SCSI基于串行技术的发展。除了有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优点以外,其更重要的优点是SAS接ロ也能和SATA驱动器兼容。也就是说,如果系统支持,SATA插头连接器能直接插入SAS插座连接器。通过这种方式,系统结构可以灵活的整合SAS或SATA设备,并且大大降低支持两个单独接ロ的成本。美国专利公告第6,942, 524号揭不了一种信号传输速率达到6. OGbps且符合SAS2. O标准的SAS连接器。随着社会发展,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是一种趋势,用于传输更高速率信号的电连接器正在开发中。然而,电信号传输存在ー些问题,比如信号串扰、信号衰 減。尤其是在速率12. OGbps的信号传输中,串扰是主要问题。而且,在开发更高速的连接器,如何实现阻抗匹配及向下兼容均是重点注意的问题。我公司在此领域不断努力,开发出更符合产业发展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其能兼容合适的前代产
品O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及第ニ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连续对接槽,对接槽的两侧设置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ニ侧壁,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被一个凹槽分隔成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设置有上述端子组;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ニ表面,第一电连接器的凹槽内设置有ー个凸肋而将凹槽分成两个子凹槽,第ニ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凸肋,在两电连接器配接时,对应凹槽跟凸肋恰好配合。本发明提供另ー种技术方案ー种第一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连续对接槽,对接槽的两侧沿纵长方向设置有第一侧壁及第ニ侧壁,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被两个子凹槽分隔成三部分,两子凹槽的两侧部分分别设有上述端子组,两子凹槽中间的部分未设置有上述端子组而形成ー个裸露的凸肋。本发明提供另ー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至少包括第二电连接器,该第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舌板具有相対的第一表面及第ニ表面,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凸肋,两凸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述端子组,两凸肋之间未设置端子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凹槽内的凸肋与两凸肋配合,适用新的高频电连接器,且不能兼容普通的SAS 2. O插头连接器。

图I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电路板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第二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路板的立体图。图4是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第二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路板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面详细描述本发明。请參阅图1,电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垂直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00的第一电连接器100及平行安装于第二电路板400的第二电连接器200。第一电连接器100及第ニ电连接器200用于为高速存储设备提供接ロ,尤其是传输速度达到8. 5Gbps或者12Gbps的SAS或者SATA设备,当然也不仅限制这些。请參阅图I及图2,第一电连接器100为系统端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I及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若干导电端子2。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顶面向上突伸形成的对接部12,该绝缘本体I定义有沿纵长方向及对接方向延伸的连续的纵长对接槽13,该对接槽13贯穿对接部12的前端面且由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4及第ニ侧壁15围设形成。第一侧壁14被其内表面的凹槽16分为两个部分,该凹槽16内没有设置导电端子且沿对接方向贯穿前端面。第一部分141设有七个没有贯穿前端面的端子槽171,七个第一导电端子21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71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组成的信号端子组符合SAS或SATA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1-S7的定义。第二部分142设有十五个贯穿前端面的端子槽172,十五个第二导电端子2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72中,该第二导电端子组成的电源端子组符合SAS或者SATA规格书中电源端子P1-P15的定义。第二侧壁15设有扩展部18,该扩展部18在沿垂直于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该部分的厚度较第二侧壁的其他部分厚。扩展部18与凹槽16在宽度方向上对齐,且该扩展部18设有七个贯穿前端面且沿宽度方向贯穿第二侧壁15的端子槽181,七个第三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槽181中,该等七个第三导电端子组成的另一信号端子组符合SAS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8-S14的定义。上述各部分导电端子的结构相同。第一导电端子21与第三导电端子23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对称设置,故导电端子相同的结构只介绍一次。第一导电端子21为直角型,由金属板切割形成,其包括板状固持部211、弹性部212、自弹性部212末端向对接槽13内突伸的接触部213及朝与接触部213相反之方向延伸的尾部214,固持部211顶面具有倒刺。弹性部212与尾部214分别自固持部211的相对两侧延伸而成。第三导电端子23在其固持部211中间位置进ー步设有通孔235,该通孔235既能调节匹配阻抗,又能实现与绝缘本体的锁扣。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三导电端子23都是金属板上切割而成,也就是说,接触部213形成于金属板的切割面,倒刺也是从切割面延伸形成。接触部213定义有平行于固持部211的接合方向,即弹性变形方向。
第二导电端子22为水平型,由金属板切割并折弯形成,其包括固持部221、弾性部222、自弹性部222末端向对接槽13内突伸的接触部223及尾部224,固持部221底面具有倒刺。弹性部222与尾部224分别自固持部221的相对两侧延伸而成。接触部223定义有接合方向,且该接合方向平行于第一、三导电端子的接合方向。由于导电端子2通过对接槽
13与第二电连接器200对接,故所有导电端子2的接合方向是相同的。第二导电端子22的固持部221垂直于接合方向,接触部223形成于金属板所在平面而不是切割面。第一、三导电端子21、23的尾部通过SMT (表面粘贴技术)焊接于电路板的导电垫301,而第二导电端子22的尾部焊接于电路板的通孔302中。请參阅图3及图4,用干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相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200包括后壁31及对接部32,该对接部32包括自本体部31延伸形成的舌板321及ー对水平开ロ相対的U型导向部322。舌板321为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纵长的、没有隔断的形状,其在第一表面351具有两间隔开的凸肋341、342,该两凸肋自后壁31向前一体延伸至前端面353,该两凸肋将第一表面351分为三个部分,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导电端子,而两凸肋之间的第一表面(SP 标号343所示的间隔空间)则未设置导电端子。该两凸肋34及两个部分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凹槽16及该凹槽16所分开的两个部分分别相配合。分别安装于舌板321的导电端子41、42、43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一、ニ、三导电端子21、22、23之排布及功能相同,因此,第二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功能在此不再叙述。结合图I及图5,七根第一导电端子41设置于第一表面351的左侧部分,用于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导电端子对接,形成信号端子组(下称第一信号端子组)。十五根第二端子42设置于第一表面351的右侧部分,用于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导电端子对接,形成电源端子组。七根第三导电端子43设置于舌板的第二表面352,形成另ー信号端子组(下称第二信号端子組)。三组导电端子41、42、43均呈板状,各导电端子包括定位于绝缘本体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先垂直折弯在向后折弯的接脚413,该接脚413抵压于第二电路板的导电片(未图示)上。平板部包括两侧具有倒刺的保持部411及自保持部411延伸形成的接触部412,各接触部412分别收容于舌板321第一、ニ表面形成的端子收容槽36中,且接触部412在垂直于第一、ニ表面的方向上暴露于空气中。请注意,第一端子41比第二、第三端子42、43宽。第一端子41的前端设有弯折端414,该弯折端向舌板的第二表面延伸,且埋设在舌板内。第一、第二信号端子组的端子排列方式相同,为由正负两个信号端子构成的ー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接地端子构成,相邻接地端子之间为ー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由ー个接地端子间隔开,即G-S(+)-S(-)-G-S(+)-S(-)-G-S(+)-S(_)的排列方式,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跟接地端子间隔交替排列。所以,信号端子组中有三个接地端子,如标号43a、43b、43c, 42a、42b、42c所不,差分信号端子则由43d、42d标不。第二信号端子组的三个接地端子43a、43b、43c在其接触端的前端向第一表面351弯折而形成弯折部431 —连接杆433连接前述弯折部而将该三个接地端子由连接于一起。差分信号端子的前端432为水平状,没有弯折,且差分信号端子的前端432位于连接杆433的后面且间隔一定距离。连接杆433埋设于舌板内且未突露于舌板的前端面353。根据舌板的厚度不同,可以调节接地端子前端弯折部431的长度而使得合适设置连接杆于舌板内。相类似的,第一信号端子组包括沿舌板排列的彼此交替排列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三个接地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具有向前延伸且位于舌板的第一表面351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的接脚,其中接地端子的前端一体形成有连接杆423。定义第二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最佳实施方式中,连接杆433、423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且大致垂直于舌板的两表面,如此,在目前舌板越来越薄的电连接器架构下,使得连接杆跟接地端子的成型相对较简単,且能保证舌板具有足够的强度。请參阅图4,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绝缘本体由两部分构成,本体部38及辅助部39,本体部形成由上述的后壁31、舌板321及半个导引部,辅助部39则固定于本体部,其形成了另外半个导引部。上述两个凸肋341、342彼此间隔开二形成间隔空间343。该间隔空间用以跟第一电连接器的凸肋161配合,參图1,第一电连接器的凹槽16被其内设置的凸肋161分隔成两个子凹槽162,子凹槽162供凸肋341、342插入。凸肋161的内壁面可以设置得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相同,也可以设置成高于第一侧壁14的内壁面,但是未抵接第二侧壁15的内壁面;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的间隔空间343的底面亦略低于舌板的第一表面。凸肋及间隔空间343均开设由贯穿第一表面的狭缝345,该等狭缝有助增加凸肋的韧性,也有助于成型舌板。前述凸肋161使得本第一电连接器不能被插入普通的SAS 2. O插头连接器,而能插入普通的SATA插头连接器,起到防呆作用。所以,本连接器组合的插座可以兼容 SATA插头,而不能兼容SAS插头连接器,可以成为下一代的SATA连接器开发之用。位于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接地端子及跟接地端子一体连接的连接杆433、432可以缩短信号回传的路径,从而降低信号串扰。因此,本电连接器组合可以传输高达12Gbps的高频信号。图6及图7给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类似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200’,为方便起见,本处亦称该电连接器为第二电连接器200’,且相同结构处不再赘述。第二电连接器安装于第二电路板400’上,其舌板的第一表面351’设有两凸肋34’,第一表面设置有电源端子组41’及第一信号端子组42’,其中第一信号端子组中的三个接地端子的前端由一连接杆423’ 一体连接于一起。信号端子组的接触部421’的前端部分加宽,用以满足高频性能。第二表面352’设置第二信号端子组44,该信号端子组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信号端子组43,但其具有更多的端子数量。请注意,第二表面352’设有浅凹槽361,该凹槽用来跟对接连接的锁扣配合,因此,上述端子组44在第二表面排布时需要避开该等浅凹槽,但是排布的原则依旧坚持ー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侧各设置一接地端子。所以,该第二信号端子组因避开该凹槽而形成若干小组,其中第一小组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三个接地端子,而位于第一个小组的两侧分别分有两个第二小组,第二小组设有ー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两个接地端子,各小组的接地端子的前端分别由ー连接杆4431、4432 —体连接于一起。第一个小组大致于两凸肋对齐。一般的,能构成ー组的各端子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当然,若舌板的结构允许,可以四个或者更多的接地端子的前端一体连接有连接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及第ニ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连续对接槽,对接槽的两侧设置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ー侧壁及第ニ侧壁,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被一个凹槽分隔成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设置有上述端子组;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ニ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的凹槽内设置有ー个凸肋而将凹槽分成两个子凹槽,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凸肋,在两电连接器配接时,对应凹槽跟凸肋恰好配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侧壁的内壁面在对应凹槽处设置有ー个上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组;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表面在对应两个凸肋处设置有ー个上述第二电连接器的端子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凹槽内的凸肋高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第二电连接器的两凸肋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底面低于设板的第一表面,以配合第一电连接器的凸肋。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器的两凸肋及位于两凸肋之间的间隔空间均设有向第一表面贯穿的狭縫。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连接器的至少ー个端子组包括沿舌板彼此交替排列的差分对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前述接地端子的前端一体形成有连接杆而将接地端子连接于一起。
6.ー种第一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连续对接槽,对接槽的两侧沿纵长方向设置有第一侧壁及第ニ侧壁,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被两个子凹槽分隔成三部分,两子凹槽的两侧部分分别设有上述端子组,两子凹槽中间的部分未设置有上述端子组而形成ー个裸露的凸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第一电连接器的凸肋的内壁面高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
8.—种电连接器组合,其至少包括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对接方向及纵长方向,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舌板具有相対的第一表面及第ニ表面,其特征在干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凸肋,两凸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述端子组,两凸肋之间未设置端子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器的凸肋及凸肋之间的间隔空间均设有向第一表面贯穿的狭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组合还设置有对接的第一电连接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连续对接槽,对接槽的两侧设置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被一个凹槽分隔成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设置有上述端子组;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第一电连接器的凹槽内设置有一个凸肋而将凹槽分成两个子凹槽,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凸肋,在两电连接器配接时,对应凹槽跟凸肋恰好配合。本发明适用新的高频电连接器,且不兼容普通的SAS2.0插头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2694318SQ2012100644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乔治.还意.张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