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460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ー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子电路的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电连接器种类也是非常之多,而连接器的组装方式也会有很多类型。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一般都采用铆装螺母的翻铆方式进行组装,这种组装方式普遍存在着自由度约束不足的缺陷,锁附螺丝的时候铆装螺母时常发生跟转的现象,以至造成连接器在安装时锁不紧,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ー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采用方圆结构的铆装螺母,使翻铆后的螺母轴向和径向都能得到很好的限位,在锁附螺丝时不但轴向不能窜动,径向也不能转动,使连接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方便装配,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包括由两侧铆装螺母翻铆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点是所述铆装螺母由四方螺帽和圆柱形螺母构成,所述四方螺帽设置在圆柱形螺母一端;所述上壳体两侧设有方形安装孔;所述下壳体两侧设有圆形安装孔;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后两侧由铆装螺母铆接,铆装螺母的四方螺帽套装在上壳体的方形安装孔内,其圆柱形螺母套装在下壳体的圆形安装孔内翻边压铆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翻铆后的螺母轴向和径向都能得到很好的限位,在锁附螺丝时不但轴向不能窜动,径向也不能转动,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方便装配,降低制造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铆装螺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阐述參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I和下壳体3,上壳体I与下壳体3由两侧的铆装螺母2翻铆连接,所述铆装螺母2为四方螺帽21和圆柱形螺母22构成上方下圆结构的螺母;所述上壳体I两侧设有方形安装孔11 ;所述下壳体3两侧设有圆形安装孔31 ;上壳体I与下壳体3扣合后两侧由铆装螺母2铆接,铆装螺母2的四方螺帽21套装在上壳体1的方形安装孔11内,其圆柱形螺母22套装在下壳体3的圆形安装孔31内翻边压铆将上壳体I和下壳体3固定连接。参阅附图2,所述上壳体I的两侧设有方形安装孔11。参阅附图3,所述下壳体3的两侧设有圆形安装孔31。参阅附图4,所述铆装螺母2由四方螺帽21和圆柱形螺母22构成上方下圆结构的螺母,所述四方螺帽21设置在圆柱形螺母22 —端。参阅附图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安装使用的当安装螺钉4拧入铆装螺母2上紧时,其四方螺帽21在方形安装孔11内无法自由旋转,从而解决了在锁附螺丝时铆装螺母2的跟转问题,在成本未增加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有效防转的电连接器。以上只是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ー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包括由两侧铆装螺母(2)翻铆连接的上壳体(I)和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装螺母(2)由四方螺帽(21)和圆柱形螺母(22)构成,所述四方螺帽(21)设置在圆柱形螺母(22 )—端;所述上壳体(I)两侧设有方形安装孔(11);所述下壳体(3)两侧设有圆形安装孔(31);上壳体(I)与下壳体(3)扣合后两侧由铆装螺母(2)铆接,铆装螺母(2)的四方螺帽(21)套装在上壳体(I)的方形安装孔(11)内,其圆柱形螺母(22)套装在下壳体(3)的圆形安装孔(31)内翻边压铆将上壳体(I)和下壳体(3)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铆组装的连接器,包括由两侧螺母翻铆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点是所述螺母为上方下圆结构;所述上壳体两侧设有方孔;所述下壳体两侧设有圆孔;螺母的四方结构套装在上壳体的方孔内,其圆形结构套装在下壳体的圆孔内翻边压铆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翻铆后的螺母轴向和径向都能得到很好的限位,在锁附螺丝时不但轴向不能窜动,径向也不能转动,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方便装配,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512GK202662886SQ20122033547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何仲祺, 鲁宏泽 申请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