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172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尤其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小型、轻质、且能量密度高、并且具有能够重复充放电这样的特性,因此已被用于广泛用途。特别是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已作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的能源而备受瞩目,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性能化。因此,近年来,为了实现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的进一步的高性能化,已针对电极等电池构件的改良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为了实现二次电池的高性能化,已研究了对电极等电池构件进行改良从而使电气特性提高的技术。这里,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电极通常具备集电体和形成在集电体上的电极合材层。并且,电极合材层、例如正极合材层通常是如下地形成的:将使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粘合剂等分散或溶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作为电极用浆料的正极用浆料涂布在集电体上,并使其干燥,从而利用粘合剂粘结正极活性物质及导电材料等。另外,一般而言,电极用浆料的配合及其制造工序会对得到的电极用浆料的性状造成影响。并且,电极用浆料的性状会对具备使用这样的电极用浆料而形成的电极合材层的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造成影响。于是,为了实现二次电池的进一步的性能提高,自以往开始已尝试对电极用浆料进行改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方案:使用氟类聚合物和丁腈橡胶或氢化丁腈橡胶的混合物作为在用于形成电极合材层的电极用浆料中配合的粘合剂,利用丁腈橡胶或氢化丁腈橡胶具有高粘接性、以及氟类聚合物以纤维状态结合这二者间的协同效果,来改善电极的性能,从而使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特性提高。另一方面,还尝试了通过改变电极用浆料的制造顺序而谋求二次电池的进一步的性能提高。具体而言,已报道了下述技术:制备使粘合剂和导电材料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而成的导电材料糊,将该导电材料糊和正极活性物质合在一起而得到电极用浆料,通过使用该电极用浆料来提高二次电池的各种性能(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4)。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方案:在制备包含氟类聚合物和氢化丁腈橡胶的混合物作为粘合剂的正极用浆料时,在预先将氟类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氢化丁腈橡胶、及导电材料混合而得到导电材料糊之后,将该导电材料糊和正极活性物质混合而制备正极用浆料,由此提供正极的性能得以改善、大电流放电下的电池容量的减少少的二次电池。另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下述方案:通过分别制备下述糊A和下述糊B(导电材料糊),并将使糊A和糊B混合而得到的正极用浆料用于正极的形成,由此在导电材料的表面配置与氟类聚合物的亲和性低的氢化丁腈橡胶,从而抑制由氟类聚合物引起的导电材料的凝聚,所述糊A包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氟类聚合物等第1粘合剂A、以及分散介质,所述糊B(导电材料糊)包含作为导电材料的炭黑、氢化丁腈橡胶等第2粘合剂B、以及分散介质。进一步,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下述方案:制备包含导电材料及粘合剂的导电材料糊,在利用溶剂稀释所得导电材料糊之后,投入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并进行搅拌,来制备正极用浆料,由此在使正极合材层中的导电材料的分散性提高的同时,使可渗透电解液的微细的空穴增加,从而确保正极的离子导电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635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0231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58512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838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对于二次电池而言,不仅要求使内阻进一步减小等使低温特性提高、从而确保高输出,还要求例如在上述的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中这样的高温环境中也充分发挥其性能、确保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为了使这样的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提高,需要在确保电极的导电性的同时,使该电极相对于电压施加的耐久性(电位稳定性)优异。进一步,在工业上的电池制造方面,电极用浆料、以及用于制备该电极用浆料的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即使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也无法获得电极的充分的电位稳定性。另外,即使使用采用了上述专利文献2~4中的导电材料糊的技术,也同样无法获得电极的充分的电位稳定性,此外,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对于上述的现有技术而言,在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提高的同时使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提高、进而使二次电池发挥出优异的电气特性的方面,尚存在改善的余地。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能够形成电位稳定性优异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电气特性提高、从而使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电气特性提高、从而使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气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以下方面。第一,本发明人等发现,包含具备特定的重复单元的粘合剂、并且吸附于导电材料的粘合剂的量被控制在给定范围内的导电材料糊,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通过将该导电材料糊用于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特别是正极用浆料)的制备,在由该电极用浆料形成的电极中,可以抑制粘合剂的氧化从而提高电位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高温保存特性等电气特性。第二,本发明人等还发现,上述现有的电极用浆料由于是将粘合剂和导电材料在固体成分浓度较高的状态下充分地进行混炼而制造的,因此在由电极用浆料形成的电极合材层中,出于导电材料过度分散等原因,存在导电材料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的隐患,以及导电材料间的导电网络不充分的二次电池无法抑制由内阻引起的容量劣化、特别是低温下的容量劣化的隐患。于是,本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而想到,通过对电极用浆料(特别是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条件等进行调整,使导电材料间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并且,本发明人等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而发现,通过使上述的包含含有特定重复单元的粘合剂和导电材料的导电材料糊的固体成分浓度在给定范围而进行混合来制备电极用浆料,和/或通过利用使用了上述的含有特定重复单元的粘合剂的特定的制造工序来制造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能够在导电材料间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使利用所得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制造的二次电池的内阻降低,同时使高温循环特性及低温特性等提高。基于如上所述的新的发现,本发明人等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含有导电材料及粘合剂A、上述粘合剂A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中的至少一者,上述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为100mg/g以上且600mg/g以下。这样,含有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粘合剂A、并且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为100mg/g以上且600mg/g以下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能够通过使用该导电材料糊而制造电位稳定性优异的电极。此外,使用该导电材料糊而得到的电极可以使二次电池发挥出优异的电气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可以利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这里,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中,优选上述粘合剂A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这是由于,通过使粘合剂A含有亚烷基结构单元,可以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及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更为良好,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进而,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中,优选上述粘合剂A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这两者。这是由于,粘合剂A如果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这两者,则能够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及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更为良好,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另外,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中,优选上述粘合剂A进一步包含2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含腈基单体单元。这是由于,粘合剂A如果包含2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含腈基单体单元,则能够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及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更为良好,另外,能够使使用导电材料糊制造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相对于电解液的稳定性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进一步,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的粘度优选为1000mPa·s以上且10000mPa·s以下。这是由于,通过这样地使导电材料糊的粘度为1000mPa·s以上且10000mPa·s以下,可以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优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材料糊的粘度可以基于JISZ8803:1991、利用单一圆筒式旋转粘度计(25℃、转速=60rpm、转轴形状:4)进行测定。此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这是由于,如果这样地使导电材料糊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则可以使导电材料在所得电极合材层中良好地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导电材料“良好地分散”是指,在电极合材层中,导电材料彼此间不会过度地分散或凝聚、而是适度地分散的状态,即,导电材料彼此间可相互形成导电网络的状态。另外,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备上述中任意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的工序(X)、和将上述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和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的工序(Y)。使用上述中任意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而得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如果使用该正极用浆料,则能够制造出电位稳定性优异的正极,可使二次电池发挥出优异的电气特性。这里,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工序(X)包括:将上述导电材料和包含上述粘合剂A作为主成分的第一粘结材料成分混合而得到预混糊的第一工序(X-1)、和向上述预混糊中添加包含氟类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第二粘结材料成分而得到上述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的第二工序(X-2)。这是由于,如果经过上述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并使用导电材料糊来制备正极用浆料,则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包含……作为主成分”是指,按固体成分换算以50质量%以上的比例包含。另外,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利用上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得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涂布于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并进行干燥而形成正极合材层的工序。如果由上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形成正极合材层,则能够制造电位稳定性优异的正极,该正极可使二次电池发挥出优异的电气特性。另外,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隔板及电解液,其中,上述正极是利用上述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利用上述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二次电池,电气特性优异。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能够形成电位稳定性优异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使电气特性提高、从而使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使电气特性提高、从而使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电气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可被用作在制造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优选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时使用的材料。另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在使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制造用于形成二次电池的正极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时被使用。此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使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来形成正极合材层。另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使用了利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正极。(二次电池电极用导电材料糊)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至少含有导电材料及粘合剂A,上述粘合剂A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上述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为100mg/g以上且600mg/g以下。这样的至少含有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粘合剂A作为粘合剂、并且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在特定范围内的导电材料糊,分散稳定性优异,并且如果使用该导电材料糊,则可以制造电位稳定性优异的电极,进而可使二次电池发挥出优异的电气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是指,“聚合物中包含通式-CnH2n-[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所示的仅由亚烷基结构构成的重复单元”。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包含单体单元”是指,“在使用该单体得到的聚合物中包含源自单体的重复单元”。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导电材料>导电材料是用于在例如正极合材层中确保正极活性物质彼此间的电接触的材料。另外,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的导电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使用已知的导电材料。具体而言,作为导电材料,可使用:乙炔黑、科琴黑(注册商标)、炉法炭黑、石墨、碳纤维、碳薄片(carbonflake)、碳超短纤维(例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等)等导电性碳材料;各种金属的纤维、箔等。这些中,从在保持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的同时充分提高速率特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导电材料,优选使用乙炔黑、科琴黑、或炉法炭黑。导电材料的比表面积优选为10m2/g以上、更优选为50m2/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m2/g以上,优选为1500m2/g以下、更优选为1000m2/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m2/g以下。导电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时,容易对相对于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加以调整,通过为1500m2/g以下,可以抑制由作为绝缘体的粘合剂的过度吸附而引起的导电性的劣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导电材料的比表面积”,指的是基于氮吸附法的BET比表面积,可依据ASTMD3037-81进行测定。<粘合剂A>粘合剂A是在利用包含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的电极用浆料在集电体上形成电极合材层而制造的电极中,可保持电极合材层中所含的成分不从电极合材层脱离的成分。一般而言,电极合材层、例如正极合材层中的粘合剂在浸渍于电解液时,会吸收电解液而发生溶胀,但其会使正极活性物质彼此间、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材料之间、或者导电材料彼此间粘结,从而防止正极活性物质等从集电体脱落。此外,用于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的粘合剂A必须含有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至少一者。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A还可以任选地包含除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以外的其它单体单元。通过这样地使粘合剂A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可以确保粘合剂A相对于导电材料的吸附能力,抑制导电材料的凝聚,从而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提高。进而,包含这样的导电材料糊的电极用浆料也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因此,在由该电极用浆料形成的电极合材层中,导电材料良好地分散。此外,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粘合剂A的耐氧化性优异,可以确保使用包含导电材料糊的电极用浆料而制作的电极的电位稳定性。进而,电极合材层中的导电材料的良好的分散状态、以及粘合剂A的耐氧化性相辅相成,可以在减小具备使用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而形成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内阻的同时,使低温特性、高温循环特性及高温保存特性提高,从而获得电气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的粘合剂A优选至少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更优选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这两者。这是由于,在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情况下,进而,在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这两者的情况下,特别地,能够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以及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更为良好,能够使具备使用导电材料糊制作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提高。[亚烷基结构单元]亚烷基结构单元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分支状,但从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以及电极的电位稳定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亚烷基结构单元为直链状、即直链亚烷基结构单元。进一步,向粘合剂A中导入亚烷基结构单元的导入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以下的(1)、(2)的方法:(1)由包含共轭二烯单体的单体组合物制备聚合物,并对该聚合物进行加氢,由此将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转换为亚烷基结构单元的方法;(2)由包含1-烯烃单体的单体组合物制备聚合物的方法。这些方法中,(1)的方法容易进行粘合剂A的制造,故优选。这里,作为共轭二烯单体,可列举例如: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等碳原子数4以上的共轭二烯化合物。其中,优选1,3-丁二烯。即,亚烷基结构单元优选为将共轭二烯单体单元进行氢化而得到的结构单元(共轭二烯氢化物单元),更优选为将1,3-丁二烯单体单元进行氢化而得到的结构单元(1,3-丁二烯氢化物单元)。另外,作为1-烯烃单体,可列举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等。这些共轭二烯单体、1-烯烃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在将上述粘合剂A中的全部重复单元(单体单元和结构单元的总和)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粘合剂A中的亚烷基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9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通过使粘合剂A中的亚烷基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可抑制导电材料糊中的导电材料的沉降等而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提高,并且确保电极的电位稳定性。进一步,在使用由导电材料糊得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而形成的电极合材层中,可使导电材料良好地分散、导电网络良好地形成,从而使具有这样的电极合材层的二次电池的电气特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A中的亚烷基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低于30质量%时,会导致粘合剂A在特别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这样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过度地提高,其结果,粘合剂A无法稳定地吸附于导电材料,会由于在溶剂中发生解离而导致分散稳定性降低。此外,由于会导致相对于导电材料的吸附量变小,因此,存在导致使用它们而制造的二次电池的内阻上升、以及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降低的隐患。另一方面,粘合剂A中的亚烷基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如果超过98质量%,则会导致粘合剂A特别是在NMP这样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过度地降低,其结果,在导电材料糊及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中,导电材料的分散会产生不均,存在导致使用它们而制造的二次电池的内阻上升、以及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劣化的隐患。[(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作为可形成(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等。这些中,从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电极合材层中的导电材料的分散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与非羰基性氧原子键合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0的丙烯酸烷基酯,其中,具体优选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更优选丙烯酸正丁酯。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在将上述粘合剂A中的全部重复单元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粘合剂A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通过使粘合剂A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为40质量%以下,可以使粘合剂A在特别是NMP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从而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更为良好。进一步,通过使粘合剂A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质量%以上,可以提高使用导电材料糊而形成的电极合材层相对于电解液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使用导电材料糊制造的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以及高温循环特性。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A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低于10质量%时,使用导电材料糊而形成的电极合材层的强度降低,在电解液中的溶胀度上升,剥离强度降低。因此,存在导致具备这样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以及高温循环特性劣化的隐患。另一方面,粘合剂A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超过40质量%时,会导致粘合剂A在特别是NMP这样的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其结果,在导电材料糊及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中,导电材料的分散会产生不均,存在破坏它们的分散稳定性的隐患。因此,存在导致使用它们而形成的电极的均一性变差,具备该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内阻上升,以及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降低的隐患。[其它单体单元]粘合剂A中除了上述的亚烷基结构单元、(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以外,还可以包含其它单体单元。作为这样的其它单体单元,可列举:含腈基单体单元、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交联性单体单元、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单体单元、及含氟单体单元等。进而,优选粘合剂A含有含腈基单体单元。另一方面,优选粘合剂A实质上不含有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含腈基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含腈基单体单元的含腈基单体,可列举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进而,作为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只要是具有腈基的α,β-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则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溴丙烯腈等α-卤代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乙基丙烯腈等α-烷基丙烯腈;等等。其中,从提高粘合剂A的粘结力、提高电极的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作为含腈基单体,优选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更优选丙烯腈。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将上述粘合剂A中的全部重复单元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粘合剂A中的含腈基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以上,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0质量%以下、最优选25质量%以下。通过使粘合剂A中的含腈基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导电材料在使用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而形成的电极的电极合材层中良好地分散,具有这样的正极合材层的二次电池的内阻降低。进一步,该电极的相对于电解液的稳定性提高,可以使二次电池的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提高。特别是,通过使含腈基单体为35质量%以下,可以充分地确保亚烷基结构单元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因此能够使电位稳定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A中的含腈基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超过40质量%时,粘合剂A在电解液中变得容易溶解,无法稳定地吸附于导电材料,会由于在溶剂中发生解离而导致分散稳定性降低。其结果,存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降低的隐患。另外,粘合剂A相对于导电材料的吸附能力降低,难以对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加以调整。另一方面,粘合剂A中的含腈基单体单元的比例低于2质量%时,粘合剂A在特别是NMP这样的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存在导电材料在导电材料糊及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中的的分散性降低的隐患。因此,存在导致具备使用它们而制造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内阻升高、以及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发生劣化的隐患。[[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的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可使用:具有羧酸基的单体、具有磺酸基的单体、具有磷酸基的单体、及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具有羧酸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一元羧酸及其衍生物、二元羧酸及其酸酐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作为一元羧酸,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作为一元羧酸衍生物,可以列举:2-乙基丙烯酸、异巴豆酸、α-乙酰氧基丙烯酸、β-反式-芳氧基丙烯酸、α-氯-β-E-甲氧基丙烯酸、β-二氨基丙烯酸等。作为二元羧酸,可以列举: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作为二元羧酸衍生物,可以列举:甲基马来酸、二甲基马来酸、苯基马来酸、氯马来酸、二氯马来酸、氟马来酸、马来酸甲基烯丙酯、马来酸二苯酯、马来酸壬酯、马来酸癸酯、马来酸十二烷基酯、马来酸十八烷基酯、马来酸氟烷基酯等马来酸酯。作为二元羧酸的酸酐,可以列举:马来酸酐、丙烯酸酐、甲基马来酸酐、二甲基马来酸酐等。另外,作为具有羧酸基的化合物,还可以使用通过水解而生成羧基的酸酐。此外还可以列举: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单丁酯、马来酸二丁酯、富马酸单乙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单丁酯、富马酸二丁酯、富马酸单环己酯、富马酸二环己酯、衣康酸单乙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单丁酯、衣康酸二丁酯等α,β-烯属不饱和多元羧酸的单酯及二酯。作为具有磺酸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乙烯基磺酸、甲基乙烯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甲基)丙烯酸-2-磺酸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烯丙基”是指烯丙基和/或甲基烯丙基。作为具有磷酸基的单体,可以列举:磷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磷酸甲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磷酸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烯酰基。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可列举在国际公开第2013/080989号中记载的那些。在本说明书中,能够构成粘合剂A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含腈基单体、以及后述的具有交联性的单体、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的单体、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单体、以及含氟单体,是不含有羧酸基、磺酸基、磷酸基及羟基的单体。这里,特别是具有羧酸基的单体等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一方面能够有利于粘合剂A的制造稳定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粘合剂A中含有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时,存在破坏粘合剂A所具有的导电材料分散能力的隐患。因此,从确保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将粘合剂A中的全部重复单元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粘合剂A中的含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低于0.05质量%(实质上不包含)、更优选为0质量%。[[具有交联性的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交联性单体单元的交联性单体,可列举:含有环氧基的单体、含有碳-碳双键及环氧基的单体、含有卤原子及环氧基的单体、含有氧杂环丁基的单体、含有唑啉基的单体、具有2个以上烯烃性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等。[[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的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具有芳香族乙烯基的单体单元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苯乙烯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单体单元的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氟单体单元]]作为能够形成含氟单体单元的含氟单体,可使用与后述的能够形成氟类聚合物的含氟单体相同的单体。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A含有含氟单体单元的情况下,将粘合剂A的全部重复单元设为100质量%时,含氟单体单元的比例低于70质量%。[粘合剂A的制备方法]粘合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以通过使包含上述单体的单体组合物聚合而得到聚合物、并任选地对所得聚合物进行加氢而制备。这里,在本说明书中,单体组合物中各单体的含有比例可以基于粘合剂A中各单体单元及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的含有比例而确定。聚合方式并无特殊限制,可以采用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本体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中的任意方法。各聚合法中,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已知的乳化剂、聚合引发剂。加氢的方法并无特殊限制,可采用使用催化剂的常规方法(例如,参见国际公开第2012/165120号、国际公开第2013/080989号及日本特开2013-8485号公报)。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加氢后的聚合物的碘值优选为60mg/100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g/100mg以下、特别优选20mg/100mg以下。另外,作为下限,优选为3mg/100m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mg/100mg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碘值可以如下地得到:将聚合物的水分散液100g用甲醇1升进行凝固之后,于60℃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而得到干燥聚合物,按照JISK6235(2006)对该干燥聚合物的碘值进行测定。另外,粘合剂A可以以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液或溶解在分散介质中的溶液的状态使用。作为粘合剂A的分散介质,只要是能够使粘合剂A均一地分散或溶解的分散介质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水、有机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后述的作为导电材料糊的溶剂而使用的有机溶剂。[粘合剂A的配合量]导电材料糊中的粘合剂A的配合量相对于导电材料每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导电材料糊中的粘合剂A的配合量在上述的范围内,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变得良好。<其它粘合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糊中除了上述的粘合剂A以外,还可以含有与粘合剂A不同的其它粘合剂(以下称为粘合剂B)。粘合剂B也与粘合剂A同样地,例如在集电体上形成正极合材层而制造的正极中,保持正极合材层所含的成分不从正极合材层脱离。这里,作为粘合剂B,优选使用氟类聚合物。这是由于,如后所述,通过使用氟类聚合物,可以使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经时稳定性更为优异。[氟类聚合物]氟类聚合物是含有含氟单体单元的聚合物。具体而言,作为氟类聚合物,可列举1种以上含氟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1种以上含氟单体与不含有氟的单体(以下也称为“不含氟单体”)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氟类聚合物中的含氟单体单元的比例通常为70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另外,氟类聚合物中的不含氟单体单元的比例通常为30质量%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这里,作为能够形成含氟单体单元的含氟单体,可列举: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其中,作为含氟单体,优选偏氟乙烯。另外,作为能够形成不含氟单体单元的不含氟单体,可以列举能够与含氟单体共聚的不含有氟的单体,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等1-烯烃;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巴豆酸、马来酸等含有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环氧基的不饱和化合物;(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等含有氨基的不饱和化合物;苯乙烯磺酸、乙烯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等含有磺酸基的不饱和化合物;3-烯丙氧基-2-羟基丙烷硫酸等含有硫酸基的不饱和化合物;(甲基)丙烯酸-3-氯-2-磷酸丙酯、3-烯丙氧基-2-羟基丙烷磷酸等含有磷酸基的不饱和化合物等。进而,作为氟类聚合物,优选使用了偏氟乙烯作为含氟单体的聚合物、以及使用了氟乙烯作为含氟单体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了偏氟乙烯作为含氟单体的聚合物。具体而言,作为氟类聚合物,优选偏氟乙烯的均聚物(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及聚氟乙烯,更优选聚偏氟乙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氟类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另外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此,氟类聚合物的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的聚苯乙烯换算值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0~2,000,000、更优选为200,000~1,500,000、特别优选为400,000~1,000,000。通过使氟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可以抑制电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等从电极合材层脱离(掉粉),另外,导电材料糊的粘度调整变得容易。另外,氟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氟类聚合物的Tg的下限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通过使氟类聚合物的Tg在上述范围,可以抑制电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等从电极合材层脱离(掉粉)。需要说明的是,氟类聚合物的Tg可以通过改变用于聚合的单体的种类而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Tg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基于JISK7121;1987进行测定。氟类聚合物的熔点(Tm)优选为190℃以下、更优选为150~180℃、进一步优选为160~170℃。通过使含氟类聚合物的Tm在上述范围,可以获得柔软性和密合强度优异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氟类聚合物的Tm可以通过改变用于聚合的单体的种类、或控制聚合温度等来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Tm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基于JJISK7121;1987进行测定。这里,上述的氟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本体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中的任意方法。另外,作为聚合方法,可以使用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加成聚合。另外,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引发剂。此外,氟类聚合物可以以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液或溶解在分散介质中的溶液的状态使用。作为氟类聚合物的分散介质,只要是能够均一地分散或溶解氟类聚合物的分散介质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水、有机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后述的作为导电材料糊的溶剂而使用的有机溶剂。[粘合剂B的配合量]为了使粘合剂A适宜地附着于导电材料、使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良好,氟类聚合物等粘合剂B的配合量优选相对于粘合剂A的配合量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质量%。即,从确保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导电材料糊中不包含氟类聚合物等除粘合剂A以外的粘合剂B。另一方面,氟类聚合物一方面如上所述地存在导致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降低的隐患,但另一方面,也具有优点。具体而言,氟类聚合物在正极用浆料中,可以抑制比重较大的正极活性物质在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中发生沉降,从而可以使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经时稳定性提高。这样,从确保得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经时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使导电材料糊中包含氟类聚合物。这样的情况下,将导电材料糊中的全部粘合剂(粘结树脂)的固体成分量设为100质量%时,导电材料糊中的氟类聚合物的配合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另外,在后述的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中,氟类聚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每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这是由于,如果氟类聚合物的配合量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可以抑制比重较大的正极活性物质在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中发生沉降,从而可以使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经时稳定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从使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的经时稳定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将导电材料糊中的全部粘合剂(粘结树脂)的固体成分量设为100质量%时,导电材料糊中的粘合剂A的配合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作为氟类聚合物的添加点,是选择导电材料糊还是选择正极用浆料,根据实施的方式而适当确定即可。<溶剂>导电材料糊优选不包含溶剂。这里,作为导电材料糊中配合的溶剂,可使用例如:能够溶解上述的粘合剂A的具有极性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乙酰基吡啶、环戊酮、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甲基甲酰胺、甲乙酮、糠醛、乙二胺等。这些中,从操作容易性、安全性、合成的容易性等观点出发,作为有机溶剂,最优选N-甲基吡咯烷酮(NMP)。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其它成分>导电材料糊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混合例如粘度调整剂、补强材料、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电解液分解的功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等成分。这些其它成分可以使用公知的那些。<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就导电材料糊而言,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为100mg/g以上且600mg/g以下是必要的,优选为150mg/g以上、更优选为170mg/g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00mg/g以上、特别优选为250mg/g以上,优选为400mg/g以下、更优选为390mg/g以下。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如果低于100mg/g,则会导致导电材料发生凝聚而无法确保导电材料糊的分散稳定性,具备使用该导电材料糊而得到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内阻升高,以及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降低。另一方面,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如果超过600mg/g,则会形成作为绝缘体的粘合剂过度地吸附于导电材料的状态,具备使用该导电材料糊而得到的电极的二次电池的内阻升高,另外,低温特性、高温保存特性及高温循环特性降低。另外,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可以利用以下方法算出。首先,根据需要而在导电材料糊中进一步添加溶剂,由此调整至容易进行离心分离的固体成分浓度(例如1质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旦吸附于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则不易从导电材料脱离,因此可以忽略由固体成分浓度的调整引起的对粘合剂吸附量的测定值的影响。接着,对导电材料糊或其稀释液,使用离心分离机实施离心分离处理、直至上清与沉淀物分离,收集沉淀物。将该沉淀物在使溶剂发生气化但不会导致粘合剂发生热分解的条件下进行干燥直到不再发生重量变化为止,除去沉淀物中残存的溶剂,得到干燥物(主要由粘合剂+导电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该干燥也可以在减压下进行。使用热天平,对得到的干燥物缓慢进行加热(例如在氮气氛围中、以升温速度10℃/分加热至500℃),直到达到粘合剂发生充分的分解及气化的温度,将干燥物中的粘合剂除去。将利用该热天平测定的加热处理前(干燥物)的重量设为W1(g)、加热处理后的重量设为W2(g),由下式,可以计算出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导电材料的粘合剂吸附量(mg/g)={(W1-W2)×10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