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196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晶体管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用于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及薄膜晶体管制备场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oxidethin-filmtransistor,简称motft)在有源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件(activematrix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amlc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低温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到高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对象也从只能驱动液晶显示器件(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发展到既可以驱动lcd又可以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甚至电子纸。薄膜晶体管(简称tft)已经成为平板显示行业的核心部件,每台显示器都集成了数百万甚至上亿个tft器件。目前研究与应用最多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为zno、sno2和in2o3体系(nature,432488,2004;naturematerials,10382,2011)。然而,这些氧化物材料均为n型半导体,极大的限制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简称cmos)器件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为了实现高共模输入范围和高输出电压摆幅的cmos器件,有机tft通常被用作其中的p型单元器件(advancedmaterials223598,2010)。但是有机tft的低迁移率和环境不稳定性仍然是目前难以攻克的难关。基于上述原因,发展p型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tft器件对于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作tft器件沟道层的p型金属氧化物主要以二元为主,一般为cuo、cu2o、nio、sno等金属氧化物,但由于二元p型金属氧化物非常有限,对p型材料的探索已逐步拓展到三元。二元p型金属氧化物是指包括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另一种为金属元素,以空穴作为载流子传导电荷的一类金属氧化物;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则包含三种元素,如cucro2、cualo2、cugao2等。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平板显示器、低辐射窗、触摸屏、飞机和冰箱的除霜窗口、气体传感器、抗静电涂料的制备,鲜有研究记载将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用作tft沟道层;此外,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大多基于真空沉积方法,如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热蒸发等,这类真空制备工艺需要依托昂贵的设备且难以实现大面积成膜,制约了低成本电子器件的生产;考虑到将来电子器件发展的新方向─“印刷电子器件”,因此,研究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作为tft沟道层的方法是推动透明电子学发展应用的关键,目前,尚无关于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的研究记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寻求设计一种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解决传统tft器件载流子迁移率低,制备成本昂贵,反应条件苛刻的难题,实现低成本制备高性能低能耗的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制得的产物为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采用“两步退火”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三元p型cucro2半导体薄膜作为沟道层,用低阻硅作为衬底,用致密的sio2作为栅介电层,制备成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体工艺步骤为:

(1)清洗衬底:首先选取电阻率为0.0015ω·cm的低阻硅作为衬底,并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波清洗衬底各5-15分钟,用去离子水冲洗3-5次,再用纯度为99.99%的氮气吹干备用;

(2)热氧化法制备sio2栅介电层的制备:接着将切好的厚度为200-800微米的硅片放入管式炉内,800-1200℃条件下退火20-200分钟,制得均匀致密的sio2栅介电层薄膜成品,完成栅介电层薄膜的制备;

(3)采用两步退火法制备沟道层:然后以乙二醇甲醚作为溶剂,称量适量纯度均大于98%的醋酸铜cu(cooch3)2和九水硝酸铬cr(no3)2.9h2o加入溶剂中,其中,混合液中金属阳离子总量为0.01-0.5mol/l,cu和cr离子原子比为0到1:5;在20-90℃条件下磁力搅拌1-24小时形成澄清的溶液,完成沟道层前驱体溶液的配制;将配制的沟道层前驱体溶液旋涂在步骤(2)制得的sio2栅介电层薄膜成品上,旋涂次数为1-5次,每增加一次旋涂薄膜厚度增加5-20nm,5000-8000转/分转速下匀胶10-35秒,旋涂结束后先将制得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半成品放到烤胶台上,300-450℃空气条件下退火15-35分钟,然后再放到管式炉内,500-900℃氮气氛围下退火2-4小时,氮气纯度大于99%,制得cucro2半导体薄膜成品,完成沟道层半导体薄膜的制备;

(4)热蒸发法制备源、漏电极:最后通过热蒸发的方式,在步骤(3)制得的沟道层半导体薄膜上用宽长比为1000/100μm的不锈钢掩膜版制备厚度为80-120nm的金属ni作为源、漏电极,制得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完成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

制得的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为2.03cm2/vs,开关比达到103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利用致密的sio2作为三元p型tft器件的栅介电层;然后采用两步退火法制备沟道层,前期在空气中退火,其目的为蒸发溶剂并分解前躯体溶液中的有机物,后期在氮气氛围中退火使cu2+被还原为cu+,促进cucro2晶向的生成;最后通过热蒸发法制备源、漏电极,完成基于sio2介电层的三元p型cucro2/sio2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制得的产物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为高性能cmos器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其制备工艺不依赖昂贵的真空镀膜设备,解决了传统真空技术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高昂制备成本的难题;同时,能够满足未来“印刷电子器件”的要求,也是本领域首次采用溶液技术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tft器件;二是采用“两步退火”技术,首先在空气中退火分解前躯体溶液中的有机物,然后氮气氛围中退火使cu2+被还原为cu+从而实现制备cucro2半导体薄膜的可能;三是制得的cucro2/sio2tft器件展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其迁移率远大于传统sio2基的二元p型金属氧化物tft器件的迁移率,其报道的最大值仅为0.32cm2/vs;四是制得的三元cucro2相对于二元的p型cuo具有禁带宽度大的优势。因此,在低能耗电子显示、cmos集成领域具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工艺简单,原理可靠,节能环保,制备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好,能够用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氮气氛围下退火过程中晶向转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图,其中,5条曲线分别为500℃,600℃,700℃,800℃,900℃下的氮气氛围中的退火的转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溶液法制备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清洗衬底:首先选取电阻率为0.0015ω·cm的低阻硅作为衬底,并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波清洗衬底各10分钟,用去离子水冲洗3-5次,再用纯度为99.99%的氮气吹干备用;

(2)热氧化法制备栅介电层:将切好的厚度为200-800微米硅片放入管式炉内1000℃退火,升温速率为7℃/min,保温时间为100分钟,制得均匀连续的sio2栅介电层薄膜成品,完成栅介电层薄膜的制备;

(3)采用两步退火法制备沟道层:称量10ml的乙二醇甲醚作为溶剂,称量适量的醋酸铜cu(cooch3)2和九水硝酸铬cr(no3)2.9h2o加入溶剂中,其中,金属阳离子总量0.01-0.5mol/l,cu和cr离子原子比为0到1:5;醋酸铜和九水硝酸铬均购于aldrich公司,醋酸铜和九水硝酸铬的纯度均大于99%,在20-90℃条件下磁力搅拌1-24小时形成澄清的溶液,完成沟道层前驱体溶液的配制;将配制的沟道层前驱体溶液旋涂在步骤(2)制得的sio2栅介电层薄膜成品上,旋涂次数为1-5次,每增加一次旋涂薄膜厚度增加5-20nm,旋涂时在5000-8000转/分转速下匀胶10-35秒,旋涂结束后先将制得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半成品放到烤胶台上300-450℃空气退火15-35分钟,然后再放到管式炉内退火,采用纯度大于99%的氮气作为保护气体,退火温度分别为500,600,700,800,900℃,退火时间为2-4小时,制得cucro2半导体薄膜成品,完成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其能够用作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层;

(4)热蒸发法制备源、漏电极:最后通过热蒸发的方式,在步骤(3)制得的沟道层半导体薄膜上用宽长比为1000/100μm的不锈钢掩膜版制备厚度为80-120nm的金属ni作为源、漏电极,制备得到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

制得的ni/cucro2/sio2/si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为2.03cm2/vs,开关比达到103以上。

对制得的三元p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进行测试,图2为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氮气氛围下退火过程中晶向转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氮气氛围下cu2+被还原为cu+,实现了cucr2o4到cucro2的晶向转变;图4为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器件的转移曲线,由图4可知,随着栅压的减小,源漏电流逐渐增大,表现出典型的p型半导体性质,同时随着退火温度从500度升高至800度,器件的开态电流逐渐提高,表明器件的电流调制能力得到提高,测试结果均由吉时利2634b半导体源表测试得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