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通孔使基板的前侧连接至后侧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426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使用通孔使基板的前侧连接至后侧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平板显示器,特别是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分别设置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经由从前表面穿透到后表面的通孔而连接的平板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在开发了用于克服阴极射线管的许多缺陷诸如笨重且体积大的各种不同的平板显示装置。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或lcd)、场发射显示器(或fe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pdp)和电致发光装置(或el)。

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具有诸如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开关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沿图1的切割线i-i’切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或“tft”)基板和接合并面向tft基板的盖enc,在其间具有有机粘合剂poly,薄膜晶体管(或“tft”)基板具有薄膜晶体管st和dt以及连接至薄膜晶体管st和dt并且由薄膜晶体管st和dt驱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tft基板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st、连接至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驱动薄膜晶体管dt和连接至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

在包括玻璃基板的透明基板sub上,开关薄膜晶体管st形成在扫描线sl与数据线dl彼此交叉处。开关薄膜晶体管st用于选择连接至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像素。开关薄膜晶体管st包括从扫描线sl分支的栅电极sg、与栅电极sg交叠的半导体沟道层sa、源电极ss和漏电极sd。

驱动薄膜晶体管dt用于驱动由开关薄膜晶体管st选择的像素的阳极电极ano。驱动薄膜晶体管dt包括连接至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漏电极sd的栅电极dg、半导体沟道层da、连接至驱动电流线vdd的源电极ds,和漏电极dd。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漏电极dd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阳极电极ano。

作为一个示例,图2示出了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基板sub上形成开关薄膜晶体管st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半导体沟道层sa和da,并且栅极绝缘层gi覆盖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半导体沟道层sa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半导体沟道层da,然后通过与半导体沟道层sa和da的中心部交叠来在栅极绝缘层gi上形成栅电极sg和dg。之后,在半导体沟道层sa和da的两侧,源电极ss和ds以及漏电极sd和dd通过穿透绝缘层in的接触孔连接至半导体沟道层sa和da。源电极ss和ds以及漏电极sd和dd形成在绝缘层in上。

此外,在围绕其中设置有像素区域的显示区域的外部区域,排列有形成在扫描线sl的一端的栅极焊盘gp、形成在数据线dl的一端的数据焊盘dp、以及形成在驱动电流线vdd的一端的驱动电流焊盘vdp。钝化层pas被设置成覆盖具有开关薄膜晶体管st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基板sub的整个上表面。

之后,形成的是露出栅极焊盘gp、数据焊盘dp、驱动电流焊盘vdp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漏电极dd的接触孔。在基板sub内的显示区域上方,涂覆有平坦层pl。平坦层pl使基板sub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处于更加平滑的状态,以在基板sub的平滑且平坦的表面状态上涂覆构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材料。

在平坦层pl上,阳极电极ano形成为通过接触孔中的一个接触孔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漏电极dd。另一方面,在显示区域的不具有平坦层pl的外部区域处,形成的是通过接触孔露出的分别连接至栅极焊盘gp的栅极焊盘电极gpt、连接至数据焊盘dp的数据焊盘电极dpt和连接至驱动电流焊盘vdp的驱动电流电极vdpt。在基板sub上,堤部ba形成为覆盖除了像素区域之外的显示区域。

在堤部ba和由堤部ba露出的阳极电极ano上堆叠有有机发光层ol。然后,在有机发光层ol上沉积有阴极电极cat。因此,完成了具有阳极电极ano、有机发光层ol和阴极电极cat的堆叠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盖ts将其间具有恒定间隙的具有上述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基板sub进行接合。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薄膜晶体管基板sub和盖ts通过在它们之间具有有机粘合剂fs而被完全密封。有机粘合剂fs防止水分和气体侵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内部空间。露出于盖ts的外部的栅极焊盘电极gpt和数据焊盘电极dpt可以经由各种各样的连接装置连接至外部装置。

此外,在盖ts的内侧上,盖ts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bm和设置在显示区域处的滤色器cf。具体地,在有机发光层ol产生白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滤色器cf来表示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全色。

对于根据相关技术的平板显示器,所有元件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例如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薄膜晶体管st和dt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顺序地堆叠在基板sub的一个表面上。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区域将被限定在受限制的像素区域的一些部分内。

此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阴极电极cat沉积在基板的任意一个表面的整个表面上方。对于阴极电极cat包括具有较低电阻的金属材料的情况,没有特别的问题。然而,对于阴极电极cat包括用于确保高透明度的透明导电材料的情况,表面电阻将高于使用金属材料的表面电阻。在这种情况下,视频质量可能会劣化。

例如,当阴极电极cat包括诸如具有比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高的电阻率(或比电阻)的铟锡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的透明导电材料时,阴极电极cat的表面电阻相对高。因此,阴极电极cat在显示面板的整个表面上可能不具有均匀的电压分布。这可能引起显示面板的亮度或发光的不均匀。特别地,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面积越来越大,可能严重地引起亮度或发光的不均匀性。

在此期间,对于顶部发射型,为了降低阴极电极cat的表面电阻可以进一步包括辅助阴极电极。优选的是辅助阴极电极包括具有低电阻的金属材料。由于有机发光层ol首先设置在阴极电极cat下方,所以不容易将阴极电极cat直接连接至辅助阴极电极。对于一些示例,使用附加的掩模工艺,去除了有机发光层ol的一些部分。另外地,使用屏蔽掩模,有机发光层ol设置为其不覆盖辅助阴极电极的一些部分。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掩模工艺。

换言之,像素区域将被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非发射区域)用于薄膜晶体管st和dt,另一个区域(发射区域)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此外,非发射区域将包括各种线诸如电流驱动线vdd、数据线dl和扫描线sl。因此,非常难以增加像素区域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开口率(面积比)。为了解决根据常规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问题,需要发明新型结构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具有大显示区域和/或超高像素密度的平板显示器。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具有高开口率的大面积和/或超高密度平板显示器。本公开的又一目的是提出具有高开口率和高质量的大面积和/或超高密度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平板显示器,其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从前表面到后表面穿透基板的通孔;以及填充通孔的用于使驱动元件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以矩阵方式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阳极电极;覆盖阳极电极的周边区域的堤部;在由堤部露出的阳极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的阴极电极,并且其中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电极被设置成与所述堤部交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驱动元件包括:在第一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在第一表面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和电流驱动线;连接在扫描线与数据线之间的开关薄膜晶体管;以及连接在开关薄膜晶体管与电流驱动线之间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并且其中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至连接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显示器还包括接合至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封装盖;设置在所述封装盖上的面向堤部的多条辅助线;以及设置在两条相邻的辅助线之间的滤色器,其中辅助线接触阴极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多个通孔和连接电极沿着堤部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多个通孔和连接电极沿着堤部设置成覆盖阳极电极的竖直周边;或者说,多个通孔和连接电极设置成沿着阳极电极的竖直周边的一侧与所述堤部交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多个通孔和连接电极沿着堤部设置成覆盖阳极电极的水平周边;或者说,多个通孔和连接电极设置成沿着阳极电极的水平周边的一侧与堤部交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孔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以及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一孔具有与所述第二孔的尺寸相同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孔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以及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其中第一孔大于第二孔。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孔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以及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其中第一孔小于第二孔。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案的平板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的前表面上的显示元件和设置在基板的后表面上的驱动元件。因此,无论驱动元件的排列方式如何,显示元件具有对应于像素区域的最大化区域。此外,由于驱动元件和显示元件形成在彼此不同的表面上,所以任意一个元件都不受另一元件的制造过程的影响。因此,可以确保元件的高质量。由于通孔和用于使前表面与后表面连接的连接元件设置在诸如堤部区的非显示区域内,因此可以获得具有高开口率和高质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具有诸如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开关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沿图1中的切割线i-i’切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沿图4中的切割线ii-ii’切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我们将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贯穿详细描述,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然而,本公开不受这些实施方案的限制,但是可以在不改变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应用于各种变化方案或修改方案。在以下的实施方案中,通过考虑说明的简易性来选择元件的名称,因此它们可能与实际名称不同。

<第一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其中设置在基板的前表面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至设置在基板的后表面上的驱动元件的平板显示器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参照图3,根据本公开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其上以矩阵方式排列有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前表面以及其上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st和dt的后表面。在平面图中,为了区分前表面和后表面,设置在后表面上的元件被绘制为点线或虚线。

在基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流驱动线vdd。像素区域被定义为由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流驱动线vdd围绕的矩形形状。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有开关薄膜晶体管st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

开关薄膜晶体管st包括开关栅电极sg、开关源电极ss、开关漏电极sd和开关半导体层sa。开关栅电极sg从扫描线sl分支或连接至扫描线sl。开关源电极ss从数据线dl分支或连接至数据线dl。基于其之间的开关栅电极sg,开关漏电极sd与开关源电极ss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面向开关源电极ss。开关半导体层sa设置成从连接至开关源电极ss的一侧到连接至开关漏电极sd的另一侧与开关栅电极sg交叉。

驱动薄膜晶体管dt包括驱动栅电极dg、驱动源电极ds、驱动漏电极dd和驱动半导体层da。驱动栅电极dg连接至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开关漏电极sd。驱动源电极ds从电流驱动线vdd分支或连接至电流驱动线vdd。基于其之间的驱动栅电极dg,驱动漏电极dd与驱动源电极ds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面向驱动源电极ds。驱动半导体层da设置成从连接至驱动源电极ds的一侧到连接至驱动漏电极dd的另一侧与驱动栅电极dg交叉。

驱动漏电极dd通过填充穿透基板的通孔vh的连接电极cn连接至形成在基板的前表面上的阳极电极ano。阳极电极ano具有占据在基板的前表面上限定的像素区域的最大面积的矩形形状。

阳极电极ano的周边部分被堤部bn覆盖。堤部bn因设置在两个相邻像素区域之间而划分开每个像素区域。由堤部bn围绕的阳极电极ano的中间部分被定义为发射区。在阳极电极ano上堆叠有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因此,在发射区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形成为堆叠阳极电极ano、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由堤部围绕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限定开口率。

根据本公开的图3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形成在基板的前表面上而驱动元件形成在基板的后表面(或背表面)上的独特结构。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开口面积不受线或薄膜晶体管的影响。因此,像素区域的开口率最大化。

穿透基板的通孔vh和填充通孔vh的连接电极cn可以设置在阳极电极ano的中间部分处。在本发明的这样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通孔和填充电极已提供了最大化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尺寸以及像素区域的开口率。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在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设置在阳极电极ano的中间的情况下,前表面可能会不具有足以沉积具有平滑表面状态的阳极电极ano的良好的均匀性。当阳极电极ano、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堆叠在不均匀的表面状态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不期望的缺陷。

因此,我们将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其中阳极电极ano的平坦状态保持在高度均匀的状态下的结构的一些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我们将提出用于降低阳极电极ano与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驱动漏电极dd之间的连接电阻的改进结构。

<第二实施方案>

在下文中,参照图4和图5,我们将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沿图4中的切割线ii-ii’切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4,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其上以矩阵方式排列有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前表面,以及其上排列有多个薄膜晶体管st和dt的后表面(或背表面)。在平面图中,为了区分前表面和后表面,设置在后表面上的元件被绘制为点线或虚线。

在基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流驱动线vdd。像素区域被定义为由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流驱动线vdd围绕的矩形形状。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有开关薄膜晶体管st和驱动薄膜晶体管dt。

开关薄膜晶体管st包括开关栅电极sg、开关源电极ss、开关漏电极sd和开关半导体层sa。开关栅电极sg从扫描线sl分支或连接至扫描线sl。开关源电极ss从数据线dl分支或连接至数据线dl。基于其之间的开关栅电极sg,开关漏电极sd与开关源电极ss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面向开关源电极ss。开关半导体层sa设置成从连接至开关源电极ss的一侧到连接至开关漏电极sd的另一侧与开关栅电极sg交叉。

驱动薄膜晶体管dt包括驱动栅电极dg、驱动源电极ds、驱动漏电极dd和驱动半导体层da。驱动栅电极dg连接至开关薄膜晶体管st的开关漏电极sd。驱动源电极ds从电流驱动线vdd分支或连接至电流驱动线vdd。基于其之间的驱动栅电极dg,驱动漏电极dd与驱动源电极ds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面向驱动源电极ds。驱动半导体层da设置成从连接至驱动源电极ds的一侧到连接至驱动漏电极dd的另一侧与驱动栅电极dg交叉。

驱动漏电极dd通过填充穿透基板的通孔vh的连接电极cn连接至形成在基板的前表面上的阳极电极ano。阳极电极ano具有占据在基板前表面上限定的像素区域的最大面积的矩形形状。

阳极电极ano的周边部分被堤部bn覆盖。堤部bn因设置在两个相邻像素区域之间而划分开每个像素区域。由堤部bn围绕的阳极电极ano的中间部分被定义为发射区。在阳极电极ano上堆叠有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因此,在发射区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形成为堆叠阳极电极ano、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由堤部围绕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限定开口率。

通孔vh设置在阳极电极ano内堤部bn放置的位置处。因此,填充通孔vh的连接电极cn被堤部bn覆盖。结果,阳极电极ano的由未被堤部bn覆盖的开口区限定的大部分区域具有高度均匀状态的表面。此外,通过在阳极电极ano上堆叠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而形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没有任何不期望的缺陷。

进一步参照图5,我们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通孔vh被设置成从基板sub的后表面(图的下部)穿透到基板sub的前表面(图的上部)。填充通孔vh的连接电极cn可以具有分别从前表面和后表面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凸起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突出的凸起部可以改善连接电极与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连接元件的电连接特性,从而保证稳定的电连接。同时,考虑到带有凸起部的连接电极还与堤部交叠(或至少部分交叠),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连接电极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电连接特性,还能够保证平坦的阳极电极区域。

在基板sub的后表面上,在整个表面上沉积有第二缓冲层b2。第二缓冲层b2用于使通过连接电极cn而不均匀的基板sub的后表面具有高度均匀状态。在第二缓冲层b2上形成有扫描线sl、数据线dl、电流驱动线vdd、开关薄膜晶体管st和驱动薄膜晶体管。在该图中,薄膜晶体管st和dt具有顶栅结构。然而,薄膜晶体管st和dt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底栅结构。

对于顶栅结构的情况,在第二缓冲层b2上形成有开关半导体层sa和驱动半导体层da。在开关半导体层sa和驱动半导体层da上沉积有栅极绝缘层gi。在栅极绝缘层gi上形成有开关栅电极sg和驱动栅电极dg。开关栅电极sg与开关半导体层sa的中间部分交叠。驱动栅电极dg与驱动半导体层da的中间部分交叠。

中间绝缘层in在栅电极sg和dg上沉积为覆盖基板sub的整个表面。在中间绝缘层in上形成有开关源电极ss、开关漏电极sd、驱动源电极ds和驱动漏电极dd。开关源电极ss和开关漏电极sd通过中间绝缘层in和栅极绝缘层gi分别接触开关半导体层sa的一侧和另一侧。驱动源电极ds和驱动漏电极dd通过中间绝缘层in和栅极绝缘层gi分别接触驱动半导体层da的一侧和另一侧。

此外,开关漏电极sd通过中间绝缘层in接触驱动栅电极dg。驱动漏电极dd通过中间绝缘层in、栅极绝缘层gi和第二缓冲层b2接触连接电极cn。

在形成有各种线sl、dl和vdd以及薄膜晶体管st和dt的后表面上沉积有第一有机密封层fs1或钝化层。第一有机密封层fs1用于保护驱动元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图中未示出,保护膜可以附接在第一有机密封层fs1上。

第一缓冲层b1在基板sub的前表面上沉积为覆盖整个表面。第一缓冲层b1使由于连接电极cn而不均匀的前表面具有高度均匀状态。在第一缓冲层b1上形成有阳极电极ano。优选的是阳极电极ano包括具有低电阻特性的金属材料。此外,优选的是,阳极电极ano具有在由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流驱动线vdd限定的像素区域中的最大化区域。

堤部bn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阳极电极ano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发射区由堤部bn限定。在基板sub的形成有堤部bn的前表面上顺序地设置有机发光层ol和阴极电极cat。在由堤部bn限定的发射区域处,随着堆叠阳极电极ano、有机发光层ol和阴极电极cat,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

优选的是,将堤部bn设置成完全覆盖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例如,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优选地定位成封闭阳极电极ano的一侧以被堤部bn完全覆盖。因此,由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产生的不均匀的表面部分被堤部bn覆盖。因此,在阳极电极ano的覆盖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的部分上没有堆叠有机发光层ol和阴极电极cat,使得在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上不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

具有薄膜晶体管st和dt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基板sub与封装盖enc接合。在基板sub与封装盖enc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有机密封层fs2。此处,为了确保基板sub与封装盖enc之间的均匀的间隙,还可以包括多个间隔件(图中未示出)。在图5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包括具有间隔功能的辅助线ad。

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辅助线ad被设置成面向堤部bn。此外,优选的是,辅助线ad形成为具有类似于堤部bn的形状的网状。当封装盖enc与基板sub接合时,辅助线ad直接接触阴极电极cat。辅助线ad以发射区域通过其敞开的网格方式被图案化。在辅助线ad中的每个辅助线as之间的发射区域处,可以设置有滤色器cf。与像素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像素区域对应的滤色器cf具有红色滤色器cfr、绿色滤色器cfg和蓝色滤色器cfb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辅助电极结构,可以将辅助电极直接设置在阴极电极上并直接接触阴极电极,而不在辅助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插设任何其他层(例如绝缘层)。这样的结构使得可以在不增加掩模或制造工艺的情况下来实现阴极表面电阻的降低。因此节省了制造费用,并提升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光照射到封装盖enc。也就是说,光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阳极电极ano照射到阴极电极cat。在这种情况下,阳极电极ano可以包括具有较低电阻和高反射特性的金属材料。相反,阴极电极cat优选地包括诸如铟镓锌氧化物(igzo)的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比金属材料的电阻相对高的电阻。因此,当第一实施方案应用于大面积平板显示器时,阴极电极cat的高电阻可能引起视频质量的劣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辅助线ad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直接接触阴极电极cat。

通过在基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在基板的后表面上设置驱动元件,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提出了具有高开口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通过在堤部区中设置通孔和用于使设置在前表面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至设置在后表面上的驱动元件的连接电极,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提出了形成在具有高均匀平坦状态的表面上的大面积和/或超高分辨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此外,通过在封装盖上设置与堤部区相对应的辅助线,阴极电极的电阻降低。因此,第一实施方案提出了具有高开口率和极佳的视频质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设置在堤部bn的下方与电流驱动线vdd和/或数据线dl相对应。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情况下,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可以设置在堤部bn的下方与扫描线sl相对应。

由于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被堤部bn覆盖,所以阳极电极ano的由堤部bn露出的部分具有非常均匀的平坦状态。因此,堆叠在阳极电极ano上的有机发光层ol也具有高平均平坦状态。通过保持高均匀平坦状态,有机发光层ol的发光效率将是优异的。

<第三实施方案>

在下文中,参照图6,我们将对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6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与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设置有多个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其中驱动薄膜晶体管dt的驱动漏电极dd沿着阳极电极ano的一侧具有长通道(longlane)形状的结构。此外,多个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沿着阳极电极ano的一侧以预定距离被排列成与驱动漏电极dd相对应。在具有许多用于使驱动薄膜晶体管dt连接至阳极电极ano的连接电极cn的情况下,当穿透基板sub时,连接电阻将比单个连接电极cn的情况下的连接电阻低。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表现出极佳的视频质量。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起见,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设置在堤部bn的下方与电流驱动线vdd和/或数据线dl相对应。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情况下,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可以设置在堤部bn的下方与扫描线sl相对应。

由于通孔vh和连接电极cn被堤部bn覆盖,所以阳极电极ano的由堤部bn露出的部分具有非常均匀的平坦状态。因此,堆叠在阳极电极ano上的有机发光层ol也具有高平均平坦状态。通过保持高均匀平坦状态,有机发光层ol的发光效率将是优异的。

在第二实施方案和第三实施方案中,我们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对平板显示器的主要特征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的主要特征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平板显示器,例如非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第四实施方案>

在下文中,参照图7,我们对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其中基板的前表面经由通孔连接至基板的后表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案的通孔vh具有渐缩形(例如梯形)形状。例如,形成在基板sub的前表面上的前孔的尺寸小于形成在基板sub的后表面上的后孔的尺寸。由于前孔具有较小的尺寸,所以可以使由堤部bn覆盖的通孔vh的尺寸最小化。同时,由于后孔具有较大的尺寸,所以连接电极cn的电阻可以确保为低电阻。因此,堤部bn的尺寸最小化,使得能够确保最大化开口率。

另外地,形成在基板sub的前表面处的前孔的尺寸可以大于形成在基板sub的后表面处的后孔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情况相反,难以确保最大化开口率。然而,当要求阳极电极ano与连接电极cn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时,优选的是前孔具有大于后孔的尺寸的尺寸。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形式实现。因此,应当注意,前述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来限定。在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内作出的所有改变或修改或其等同内容应被理解为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