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mos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62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晶硅栅极3,栅氧化层2和多晶硅栅极3称为栅极结构。在基底I中形成P型阱8,P型阱8内具有在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N-漂移区4 (N-Driftl和N_Drift2),P型阱8和N-漂移区4之间设置有浅沟槽隔离STI5,N-漂移区4中设置有源极6和漏极7。在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N-漂移区4(N-Driftl和N-Drift2)中设置具有预定深度的P反型离子漂浮区9,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9与STI5具有预定间隔。
[0054]其中,P型阱8可通过诸如硼的任何P型元素的离子注入形成;N-漂移区4是通过类似砷元素的离子注入来形成;源极6和漏极7也是通过类似砷元素的离子注入来形成,只是两者离子注入浓度不同。P反型离子漂浮区9通过诸如硼的任何P型元素的离子注入形成。
[0055]由于P反型离子漂浮区9位于N-漂移区4中,与STI5具有预定间隔,所以P反型离子漂浮区9与N-漂移区4的交界处会产生耗尽层,耗尽层里没有可导电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区,从而导致击穿电压升高。
[0056]同样,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LDPM0S。
[0057]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LDPMOS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58]步骤41、在基底I’上形成LDPMOS区内用于隔离N型阱8’和P-漂移区4’的STI5,;
[0059]其中,基底I’ 一般为单晶硅。
[0060]步骤42、在LDPMOS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N型阱8’ ;
[0061]N型阱8’可通过类似砷元素的离子注入来形成,离子浓度113-1O14原子每平方厘米,中等剂量,中等能量垂直晶片离子注入。
[0062]步骤43、在所述N型阱8’内离子注入形成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P-漂移区4’,离子浓度112-1O13原子每平方厘米,中等剂量,高等能量,垂直晶片离子注入;
[0063]步骤44、在P-漂移区4’之间的基底I’表面形成栅极结构;
[0064]其中,栅极结构包括栅氧化层2’和多晶硅栅极3’。具体地说,首先,在基底I’上依次生长栅氧化层和沉积多晶硅层,随后在多晶硅层的表面涂布光刻胶层(图中未显示),曝光显影图案化光刻胶层,定义出栅极的位置,以光刻胶图形为掩膜,依次刻蚀多晶硅层和栅氧化层,形成栅氧化层2’和多晶硅栅极3’。
[0065]步骤45、在P-漂移区4’中进行P+掺杂形成源极6’和漏极V ;
[0066]步骤46、在基底I表面形成图案化的光阻胶层,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以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为掩膜,对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N-漂移区4’进行预定深度的离子注入形成N反型离子漂浮区9’,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9’位于N-漂移区4’中,与STI5’具有预定间隔。
[0067]其中,源极6’和漏极7’的深度一定比STI5浅,所以离子注入形成N反型离子漂浮区9’时,控制将其注入到STI5’的下方即可。本发明实施例N反型离子漂浮区9’的离子注入剂量为113-1O15原子每平方厘米。另外,图中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为一个整体部分。当然,N反型离子漂浮区9’也可以是多个隔离开的部分,形成方法可以为:在光栅方式的光阻胶层的遮挡下,离子注入形成的N反型离子漂浮区9’就是由多个隔离开的部分构成的。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为多个隔离开的部分,相比于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为一整体部分的优点在于,增加了 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与P-漂移区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耗尽层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加了击穿电压。
[0068]至此,本发明实施例LDPMOS形成结束。
[0069]上述本发明实施例N反型离子漂浮区9’是在形成源漏极之后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N反型离子漂浮区9’的形成只要在栅极结构形成之后即可。也就是说,P反型离子漂浮区9还可以在步骤44和步骤45之间形成。
[0070]图5为根据上述方法形成的LDPMOS剖面示意图。
[0071]LDPMOS具有基底1’,在基底I’表面依次形成栅氧化层2’和多晶硅栅极3’,栅氧化层2’和多晶硅栅极3’称为栅极结构。在基底I’中形成N型阱8’,N型阱8’内具有在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P-漂移区4’ (P-Driftl和P-Drift2),N型阱8’和P-漂移区4’之间设置有浅沟槽隔离STI5’,P-漂移区4’中设置有源极6’和漏极7’。在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P-漂移区4’ (P-Driftl和P_Drift2)中设置具有预定深度的N反型离子漂浮区9’,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与STI5’具有预定间隔。
[0072]其中,N型阱8’可通过类似砷元素的离子注入形成;P-漂移区4’是通过诸如硼的任何P型元素的离子注入来形成;源极6’和漏极7’也是通过诸如硼的任何P型元素的离子注入来形成,只是两者离子注入浓度不同。N反型离子漂浮区9’通过类似砷元素的离子注入形成。
[0073]由于N反型离子漂浮区9’位于P-漂移区4’中,与STI5’具有预定间隔,所以N反型离子漂浮区9’与P-漂移区4’的交界处会产生耗尽层,耗尽层里没有可导电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区,从而导致击穿电压升高。
[007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LDNMOS或LDPM0S,通过在对称设置的两个漂移区中形成反型离子漂浮区,在反型离子漂浮区和漂移区的交界处产生空间电荷区,从而达到提高击穿电压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在栅极结构形成之后进行反型离子漂浮区的离子注入,这样栅极下面的沟道位置有了栅极的遮挡,就不需要担心被反型离子注入,因此图2f中,进行反型离子注入时,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可以做得更大一些,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这样,在同时形成多个LDMOS的情况下,可以使图案化的光阻胶层构成的光栅图案间隔达到2微米,如此大尺寸的光栅间隔使得对准精度不需要那么高,对机台的要求也比较低,可以高效地完成LDMOS的制作。进一步地,由于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两个漂移区中都形成反型离子漂浮区,与只在一个漂移区中形成反型离子漂浮区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击穿电压。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LDMOS的制造方法,所述LDMOS为LDNM0S,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基底上形成LDNMOS区内用于隔离P型阱和N-漂移区的STI; B、在LDNMOS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型阱; C、在所述P型阱内离子注入形成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N-漂移区; D、在N-漂移区之间的基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 E、在N-漂移区中进行N+掺杂形成源极和漏极;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D形成栅极结构之后,在基底表面形成图案化的光阻胶层,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以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为掩膜,对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N-漂移区进行预定深度的离子注入形成P反型离子漂浮区,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位于N-漂移区中,与STI具有预定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D形成栅极结构之后,形成P反型离子漂浮区,包括:在步骤D和E之间,或者在步骤E之后,形成P反型离子漂浮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为一整体部分,或者为多个隔离开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的离子注入剂量为113-1O15原子每平方厘米。
5.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LDM0S,所述LDMOS为LDNM0S,包括基底表面的栅极结构,以及位于P型阱内,且在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N-漂移区,所述P型阱和N-漂移区之间设置有STI,所述N-漂移区中设置有源极和漏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N-漂移区中设置具有预定深度的P反型离子漂浮区,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与STI具有预定间隔。
6.一种横向扩散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LDPMOS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基底上形成LDPMOS区内用于隔离N型阱和P-漂移区的STI; B、在LDPMOS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N型阱; C、在所述N型阱内离子注入形成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P-漂移区; D、在P-漂移区之间的基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 E、在P-漂移区中进行P+掺杂形成源极和漏极;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D形成栅极结构之后,在基底表面形成图案化的光阻胶层,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以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为掩膜,对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P-漂移区进行预定深度的离子注入形成N反型离子漂浮区,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位于P-漂移区中,与STI具有预定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D形成栅极结构之后,形成N反型离子漂浮区,包括:在步骤D和E之间,或者在步骤E之后,形成N反型离子漂浮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为一整体部分,或者为多个隔离开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的离子注入剂量为113-1O15原子每平方厘米。
10.一种横向扩散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LDPMOS,包括基底表面的栅极结构,以及位于N型阱内,且在栅极结构两侧对称设置的P-漂移区,所述N型阱和P-漂移区之间设置有STI,所述P-漂移区中设置有源极和漏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P-漂移区中设置有N反型离子漂浮区,所述N反型离子漂浮区与STI具有预定间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DMOS及其制造方法,所述LDMOS为LDNMOS,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底上依次形成STI、P型阱、N-漂移区、栅极结构以及源极和漏极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栅极结构之后,在基底表面形成图案化的光阻胶层,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的开口显露出栅极结构、源极和漏极;以所述图案化的光阻胶层为掩膜,对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N-漂移区进行预定深度的离子注入形成P反型离子漂浮区,所述P反型离子漂浮区位于N-漂移区中,与STI具有预定间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DMOS及其制造方法,所述LDMOS为LDPMOS。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击穿电压。
【IPC分类】H01L29-06, H01L29-78, H01L21-336
【公开号】CN104576375
【申请号】CN201310473815
【发明人】黄晨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