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73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8用于改变每个对224中两个信号触头124之间的间隔。例如,尽管每个对224中信号触头124的端接和配合区段244、246可以是平行的,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对224中一个信号触头124的过渡区段248A与另一信号触头124的过渡区段248B不平行。过渡区段248A、248B可以在背离电缆122的方向上逐渐朝着彼此延伸。从而,每个对224中相邻端接区段244之间的端接触头间隔250大于该对224中同样两个信号触头124的配合区段246之间的配合触头间隔252。过渡区段248将信号触头124从相邻端接区段244之间的较宽间距颈缩(neck)到每个对224的相邻配合区段246之间的较窄间距。
[0032]配合触头间隔252的大小被设计为使得触头梁192接合配合电路卡102 (图1)上的对应的信号触头垫126(图1中示出)。例如,电路卡102可以被设计为具有接触垫的增大的密度,并且信号触头垫126可以具有相邻触头垫126的中点之间的窄的节距256 (图1)。例如,节距256可以小于I毫米(mm),如0.5mm或0.4mm。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触头124的同一个对224中触头梁192之间减小的配合触头间隔252提供了相邻对224之间更大的空隙226。空隙226接收接地框架182 (图4)的接地梁198 (图4中示出)。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接触头间隔250的大小被设计为用以容纳包括相对大规格的中心导体156、158的电缆122。如同在此所使用的,规格表示用于通过电缆122传送信号的导电材料的直径或横截面面积。例如,图5中示出的每个电缆122包括两个中心导体156、158,每个中心导体都单独由绝缘层254包围。另外,中心导体156、158和绝缘层254被电缆屏蔽件162和电缆护套160所包围。由于中心导体156、158的尺寸增加,包围中心导体156、158的层也可能如此,而这增大了电缆122的直径。允许中心导体156、158端接至端接区段244的每个对224中信号触头124之间的端接触头间隔250的范围将是有限的。例如,如果端接触头间隔减小至比如图5所示配合触头间隔252的宽度,中心导体156、158可能不能端接至端接区段244,因为导体156、158之间的绝缘层254可能阻挡将中心导体156、158布置为具有足够近的间隔来端接至窄间隔的端接区段244。换种方式说,由于例如分隔中心导体156、158的绝缘层254的径向厚度、中心导体156、158的弯曲特性等因素,端接触头间隔250的宽度将受到限制(例如,在宽度的上限和宽度的下限方面)。结果,中心导体156、158可能具有对于相邻中心导体156、158来说太大(例如,绝缘层254太厚或者导体156、158过于刚性)而不能直接连接至对应的相邻信号触头垫126(图1中示出)的规格。加工信号触头124使得端接触头间隔250大于配合触头间隔252允许信号触头124电连接至中心导体156、158以及信号触头垫126两者。
[0034]在电缆触头模块150的组装期间,电缆122的中心导体156、158可通过焊接而被端接至,例如信号触头124的端接区段244。随后,具有附接的中心导体156、158的信号触头124可被装载进介电框架180(图4中示出)或由介电框架180包覆模制。在替代的组装顺序中,信号触头124可在端接至电缆122之前被装载进介电框架180的通道220中。例如,中心导体156、158可在信号触头124处于介电框架180中后被呈现至和端接至信号触头 124。
[0035]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图3电缆触头模块150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如图6中所示,电缆触头模块150可以被部分地组装,其中接地框架182准备好安装至介电框架180的外侧188。介电框架180的外侧188包括壁270。壁270覆盖信号触头124的端接区段244 (图5中示出)和过渡区段248 (图5)。形成配合区段246的触头梁192从介电框架180的前部184延伸。壁270限定延伸穿过壁270的窗口 27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窗口 272对准电缆122的电缆屏蔽件162,使得电缆屏蔽件162至少部分地通过窗口 272露出并且不被壁270覆盖。窗口 272可以沿介电框架180的后部186定位。窗口 272跨过至少介电框架180的大部分宽度,从而端接至电缆触头模块150的电缆122的所有电缆屏蔽件162都通过窗口272露出。
[0036]在组装期间,接地框架182安装至介电框架180的外侧188。例如,接地板194放置在壁270上并邻接壁27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接地板194在窗口 272上延伸和/或延伸到窗口 272中,并且接合电缆122的电缆屏蔽件162。例如,电缆屏蔽件162可以至少略微地从壁270的顶部表面凹进。为了接合电缆屏蔽件162,接地板194的后部278具有比前部282的厚度284更大的厚度280。前部282邻接壁270,并且后部278由于更大的厚度280而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窗口 272中并且接合电缆屏蔽件162。如上所述,接地框架182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通过接合电缆122的每个电缆屏蔽件162,接地框架182将电缆122的每个电缆屏蔽件162 (或者其它接地元件)共电位。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板194包括被配置为将接地框架182联接至介电框架180的固定特征274。可选的,介电框架180包括与接地板194上的固定特征274相互作用的互补固定特征276。例如,如所述实施例所示,固定特征274可以是接地板194中的多个孔。介电框架180上的互补固定特征276可以是每个都被配置为被接收在接地板194中对应的孔里的多个柱体。接地框架182可通过柱体和孔边缘之间的干涉配合、通过粘接剂、和/或通过焊接或钎焊工艺而固定至介电框架180。在其它实施例中,代替或除了柱体和孔,还可使用其它固定特征274、276,如闩锁、凸片(tabs)、粘接剂等等。
[0038]图7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配合至共用电路卡302的两个电缆连接器组件300的透视图。电缆连接器组件300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电路卡302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配合电路卡102。两个电缆连接器组件300可以分别被标识为第一电缆连接器组件300A和第二电缆连接器组件300B。电缆连接器组件300,沿电路卡302的同一配合边缘304并排配合。
[0039]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所示电缆连接器组件300中的一个的分解透视图。电缆连接器组件300包括前壳体306,后侧壳体308,第一电缆触头模块310,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2和间隔件314。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可以是图2中示出和描述的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150、152。间隔件314可以是图2中示出和描述的间隔件164。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体306和后侧壳体308可一起形成图1中示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的壳体104。例如,前壳体306包括前部316和后部318。前壳体306的前部316包括限定槽112的配合接口 110。后侧壳体308也包括前部320和后部322。后侧壳体308包围间隔件314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的至少一部分。后侧壳体308的前部320接合前壳体306的后部318。
[0041]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通过后部318被接收在前壳体306中。例如,第一电缆触头模块310的触头梁192和接地梁198沿着前壳体306的上方内壁324被接收和设置,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2的触头梁192和接地梁198沿着下方内壁326被接收和设置。如上参考图1所述,触头梁192和接地梁198可形成可偏转弹性触头,该可偏转弹性触头基于对应电缆触头模块310、312的相应位置从上面和下面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槽112内,并被配置为在电路卡102 (图1)的配合边缘114(图1中示出)被接收在槽112中时偏转。例如,另外参见图1,沿着上方内壁324的触头梁192和接地梁198可被配置为电接合电路卡102的顶部表面或侧128上的相应信号触头垫126和接地触头垫134,并且沿着下方内壁326的触头梁192和接地梁198可被配置为电接合底部表面或侧130上的相应信号和接地接触垫126、134。
[0042]间隔件314设置在电缆触头模块310、312之间,并支撑其间的间隙154(图2中示出)。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彼此相对,从而内侧190跨过间隙154面向彼此(例如,面向间隔件314),并且外侧188远离间隙154和间隔件314面向外。当对连接器组件300进行组装时,间隔件314的第一面板166沿着第一电缆触头模块310的介电框架180的内侧190接合电缆122的电缆屏蔽件(未在图8中示出)。间隔件314的第二面板168沿着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2的介电框架180的内侧190接合电缆122的电缆屏蔽件162。间隔件314的第一和第二面板166、168由桥170联接。这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电缆连接器组件300组装时,第一电缆触头模块310的电缆122的电缆屏蔽件(或其它接地元件)经由间隔件314的面板166、168和桥170而与第二电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