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47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投入市场的免耕播种机有几十个品牌,有指甲式、气吸式等,清草部分基本形式一样,都是爪式切片清草,但是不理想,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过的地块,不经过秸秆清理很难直接播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逐年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面积逐年增加,北方春季播种期风大雨少,不利于抗旱保墒,提高免耕播种机清理秸秆性能,提高播种质量,实现真正一次性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改进清草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免耕播种机,苗带清草机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后,秸秆被粉碎后,秸秆无法清理干净,播种机作业几十米就被清草机构缠绕无法行走,造成拥堆现象,农民只好播种前焚烧秸秆,再进行免耕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应用于播种机上以便在播种的过程中清理秸秆的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至播种机的主梁;一对拨草辊,每一 拨草辊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辊筒、耙齿组件和刮齿组件,第一连接轴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端连接固定支架,第一辊筒设置于固定支架下方且嵌套至第一连接轴外,刮齿组件包括多个刮齿,每一刮齿设置于第一辊筒的筒壁上,耙齿组件设置于第一辊筒的底部且耙齿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辊筒的周向设置的多个耙齿;中分辊,连接至固定支架,且设置于一对拨草棍之间;其中,一对拨草棍的耙齿的弯曲方向相对中分辊相互背离,耙齿用于将秸秆或苗带自田地里拔出和/或收拢以及在耙齿工作的过程中带动第一辊筒转动,中分辊用于分隔一对拨草辊所携带的秸秆或苗带。

其中,第一辊筒和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至固定支架,耙齿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

其中,拨草辊进一步包括限位销,第一连接轴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限位孔,限位销插入限位孔中以防止第一连接轴沿竖直方向自固定支架中坠落。

其中,拨草辊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一连接轴上且位于固定支架和第一辊筒之间。

其中,固定支架呈U型,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臂和连接一对固定臂的连接臂,拨草辊和中分辊连接至连接臂,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至固定臂,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

其中,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进一步包括辅助挡草辊,辅助挡草辊的两端分别铰接至固定支架和第二连杆。

其中,辅助挡草辊的数目为两对,对称设置于一对拨草辊的外侧。

其中,中分辊包括第二连接轴和第二辊筒,第二连接轴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端连接固定支架,第二辊筒设置于固定支架下方且嵌套至第二连接轴外, 第二辊筒相对于固定支架转动设置。

其中,中分辊进一步包括限位销,第二连接轴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限位孔,限位销插入限位孔中以防止第二连接轴沿竖直方向自固定支架中坠落。

其中,中分辊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二连接轴上且位于固定支架和第二辊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至播种机的主梁,固定支架下设置中分辊和位于中分辊两侧的一对拨草辊,拨草辊的第一辊筒筒壁上设置多个刮齿,第一辊筒的底部设置多个耙齿,且一对拨草辊的耙齿的弯曲方向相对于中分辊相互背离,在播种机播种的过程中,耙齿接触地面以将地面上的秸秆或苗带自田地里拔出及收拢,进而带动第一辊筒转动,第一辊筒转动的过程时,耙齿收拢的秸秆或苗带沿第一辊筒的转动方向卷入第一辊筒壁上,并通过第一辊筒壁上的刮齿切碎或理顺,中分辊用于分隔两侧转动的第一辊筒携带的秸秆或苗带,第一辊筒壁依靠转动惯性将其上携带的苗带摔在播种机的两侧,实现满足播种机的播种需求的同时,完成苗带清理的任务,避免秸秆残茬过多无法实现秸秆全部还田目的,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达到生态农业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的拨草辊的立体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的中分辊的立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100包括固定支架10、拨草辊20、中分辊30、第一连杆40、第二连杆50和辅助挡草辊60。

拨草辊20、中分辊30、第一连杆40和辅助挡草辊60连接至固定支架10,且固定支架10用于将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固定至播种机(未图示)的主梁。固定支架10大致呈U型,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臂11和连接一对固定臂11的连接臂12。优选地,连接臂12包括一对拨草辊连接臂(未标示)和位于拨草辊连接臂之间的中分辊连接臂(未标示),其中,中分辊连接臂垂直于固定臂11,拨草辊连接臂与中分辊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二者之间的夹角为110°~130°。

拨草辊20的数目为两个,每一拨草辊20均包括第一连接轴21、第一辊筒22、耙齿组件23、刮齿组件24、限位销25和弹性元件26。

第一连接轴21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端连接固定支架10,具体地,第一连接轴21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限位孔(未图示),第一连接轴21插入固定支架10的连接臂12的安装孔(未图示)后,限位孔露出固定支架10的顶面后限位销25插入限位孔中以防止第一连接轴21沿竖直方向自固定支架10中坠落。

第一辊筒22设置于固定支架10的下方且嵌套至第一连接轴21外。刮齿组件24包括多个刮齿(未标示),每一刮齿设置于第一辊筒22的筒壁上。耙齿 组件设置于第一辊筒22的底部且耙齿组件22包括多个沿第一辊筒22的周向设置的多个耙齿,每一拨草辊20的耙齿的弯曲方向一致。

第一连接轴21和第一辊筒22二者可以固定连接亦可以转动连接。若二者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21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至固定支架10,此时,耙齿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轴21的另一端,亦即第一连接轴21的底端;若二者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21相对固定支架10是否可以沿其轴线转动不做限制,此时,优选地,耙齿组件23直接设置于第一辊筒22的底部。

弹性元件26套设于第一连接轴21上且位于固定支架10和第一辊筒22之间。优选地,弹性元件26为压力弹簧,为拨草辊20在竖直方向上提供活动空间的同时,改善拨草辊20的减震效果。

中分辊30位于一对拨草辊20之间。中分辊30包括第二连接轴31、第二辊筒32、限位销33和弹性元件34。第二连接轴31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端连接固定支架10,第二辊筒32设置于固定支架10的下方且嵌套至第二连接轴31外,第二辊筒32相对于固定支架10转动设置。第二连接轴31的连接固定支架10的端部上,即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限位孔,限位销33插入限位孔中以防止第二连接轴31沿竖直方向自固定支架10中坠落。弹性元件34套设于第二连接轴31上且位于固定支架10和第二辊筒32之间。中分辊30的组装及动作原理与拨草辊20类似,简述之处可参照拨草辊20的介绍。

第一连杆40与拨草辊20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一连杆40的数目为两个。每一第一连杆40的一端滑动连接至一固定臂11,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0的一端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0亦与拨草辊20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二连杆50的数目亦为两个,第二连杆5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轴21的另一端,即第一连接轴21的底端,具体地,第二连杆50与第一连接轴21二者相对于 第一连接轴21的轴线转动配合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0的数目为一个,即第二连杆50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杆40,而第二连杆50的中间位置通过齿轮啮合或者轴承配合等方式与一对第一连接轴21和一第二连接轴31连接,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一对拨草辊20以及中分辊30相对固定支架10共同升起或降落。

辅助挡草辊60的两端分别铰接至固定支架10和第二连杆50。辅助挡草辊60具体可以包括弹性形变性能较好的第三连接轴(未标示)以及套设于第三连接轴上的第三辊筒(未标示)。本实施例中,辅助挡草辊60的数目为两对,对称设置于一对拨草辊20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挡草辊60的数目亦可以为一对,本实用新型对辅助挡草辊60的数目不做具体限定。

一对拨草棍20的耙齿的弯曲方向相对中分辊30相互背离,耙齿用于将秸秆或苗带自田地里拔出和/或收拢以及在耙齿工作的过程中带动第一辊筒20转动,第一辊筒20转动过程中,秸秆或苗带逐渐被带至第一辊筒20的筒壁上,所述中分辊30用于分隔一对拨草辊20所携带的秸秆或苗带,随着第一辊筒22的转动,其携带的秸秆或苗带被筒壁上的刮齿切碎或理顺然后摔至播种机的两外侧,辅助挡草辊60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第一辊筒22转动过程中将其携带的秸秆或苗带摔至播种机的播种位置而影响播种机的正常播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播种机秸秆清理装置100通过固定支架10固定至播种机的主梁,固定支架10下设置中分辊30和位于中分辊30两侧的一对拨草辊20,拨草辊20的第一辊筒22筒壁上设置多个刮齿,第一辊筒22的底部设置多个耙齿,且一对拨草辊20的耙齿的弯曲方向相对于中分辊30相互背离,在播种机播种的过程中,耙齿接触地面以将地面上的秸秆或苗带自田地里拔出及收拢,进而带动第一辊筒22转动,第一辊筒22转动的过程时, 耙齿收拢的秸秆或苗带沿第一辊筒22的转动方向卷入第一辊筒筒壁上,并通过第一辊筒22筒壁上的刮齿切碎或理顺,中分辊30用于分隔两侧转动的第一辊筒22携带的秸秆或苗带,第一辊筒22筒壁依靠转动惯性将其上携带的苗带摔在播种机的两侧,实现满足播种机的播种需求的同时,完成苗带清理的任务,避免秸秆残茬过多无法实现秸秆全部还田目的,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达到生态农业生产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