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924074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 根据传统宫殿熏香原理,利用植物类中草药精油辅以纳米技术,形成结晶体,该晶体能通过 微风自然挥发升华于空气中动态抑菌、灭菌、驱蚊。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消毒产品及材料,大多采用消毒液、臭氧机、紫外光、光触 媒等,各类净化器也是以过滤粉尘为主,对去除PM2. 5及空气杀菌大多效率低下,不尽人 意,如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如消毒液)。
[0003] 蚊子可传播的疾病有三、四十种,生活中的蚊子主要为单色库蚊和少量的白纹伊 蚊,在夏季的活动比较频繁,主要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痢疾等疾病。文在在吸取了病人的 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士,就将细菌、病毒进行了传播,特别是肝炎病、艾滋病等通过血液传 播的疾病。此外,蚊子的迀飞能力较强,无论是传播病毒的速度,还是距离、范围都比较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每年蚊子向5亿多人传染疾病,导致200-300万人死亡,仅美 国每年用于对付蚊子的药物就多达几十亿加仑。
[0004]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很多方法灭蚊,但还没有任何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方法。市场 上充斥着大量的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杀虫剂,诸如品牌繁多的燃烧蚊香或电加热蚊香,以 及气雾杀虫剂、驱蚊油等,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这些产品通常包含的有效成 分不仅对目标害虫有毒性,而且当在狭小的环境中以气雾或喷撒方式施用时,可能对人及 家庭宠物有毒,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包括急性或延迟的神经毒性反应,甚至窒息。对于敏感 度较高的人群,例如儿童或婴幼儿接触这些气味时,副作用会加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异味、效果持久、无二 次污染,毋须点燃或电加热,不必在人身上涂擦的驱蚊制剂。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其特征在于, 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07]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具体步骤:
[0009] 步骤1):按比例称取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至 70-90°C ;其中,防霉剂事先研磨至微米级;
[0010] 步骤2):按比例称取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 拌,加温至70-90 °C ;
[0011] 步骤3):按比例称取升华剂,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中搅拌,加温至 70-90。。;
[0012]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物与步骤1)中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加入薄荷晶体 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该制剂 按20-35g/10m2的比例置于房间内,药效达5-10天。
[0014] 优选地,使用时,辅以风扇吹送,风量以能产生使人感应的到的微风即可,每天吹 送8小时。
[0015] 本发明采用以杀菌效果极强的丁香精油为主要原料,将本产品置于风扇、空调或 空气净化器内,通过微风加强挥发升华于空气中,能高效在空气中灭菌、抑菌、驱蚊,使人们 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舒适生活,对野外露天做哟个的人也可携带本产品,对驱蚊、止痒、消炎 有很好的效果。
[0016] 本发明只须将其置于需要灭蚊蝇的场所,房间或室外,也适合人随身携带,露天乘 凉和作业或严禁明火场所、防爆地区,使用极为方便,并且杜绝了火灾和爆炸隐患,是一种 空气灭菌、除臭、祛螨、驱蚊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天然环保新材料。本发明具有无毒无害、天 然环保、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生产无三废等优点,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 实施例1-4中的防霉剂购自佛山市南海佳畅化工有限公司;升华剂购自上海拜纳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0019]实施例1
[0020] 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21]
[0022] 制备方法如下:
[0023] 步骤1):将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至90°C;其中,防霉 剂事先研磨至微米级;
[0024] 步骤2):按比例称取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 拌,加温至90°C ;
[0025] 步骤3):按比例称取升华剂,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中搅拌,加温至 70-90。。;
[0026]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物与步骤1)中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加入薄荷晶体 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
[0027] 实施例2
[0028] 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29]
[0030] 制备方法如下:
[0031] 步骤1):将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至80°C;其中,防霉 剂事先研磨至微米级;
[0032] 步骤2):按比例称取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 拌,加温至80°C ;
[0033] 步骤3):按比例称取升华剂,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中搅拌,加温至 70-90。。;
[0034]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物与步骤1)中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加入薄荷晶体 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
[0035] 实施例3
[0036] 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37]
[0038]
[0039] 制备方法如下:
[0040]步骤1):将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至70°C ;其中,防霉 剂事先研磨至微米级;
[0041] 步骤2):按比例称取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 拌,加温至70°C ;
[0042] 步骤3):按比例称取升华剂,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中搅拌,加温至 70-90。。;
[0043]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物与步骤1)中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加入薄荷晶体 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
[0044] 将实施例1-3制得的驱蚊制剂通过以下方法测试其性能。
[0045] 1、测试一
[0046] 取实施例1-3制得的驱蚊制剂各30克,分别经SGS检验机构采用卫消毒规范 1. 1. 3)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85%以上,对大肠杆菌的抑菌 率均为90%以上。
[0047] 2、测试二
[0048] 取实施例1-3制备的驱蚊制剂各60克,分别装入装塑盒内,置于空气净化器内,经 微风加强挥发升华在20m 2房间内,每天使用8小时,持续180天,抑菌率均为86%以上.
[0049] 3、测试三
[0050] 取实施例1-3制备的驱蚊制剂各50克,分别置放在野外作业区,在3m 2范围内驱 蚊率均达100%。
[0051] 4、测试四
[0052] 取实施例1-3制备的驱蚊制剂各3-5克,擦涂于被蚊叮、虫咬的皮肤表面,可明显 消肿、止痛、止痒,有效率达99 %。
[0053] 5、测试五
[0054] 将实施例1-3制得的驱蚊制剂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进行检测对驱避淡色库蚊的效果,30min的驱蚊率,统计方法:
[0055] 驱蚊率=(逃离蚊子数+击倒蚊子数)/试验蚊虫总数X 100%
[0056]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57]表1
[0058]
[0059]由表1可知,实施例1-3制备的驱蚊制剂驱避淡色库蚊的效果,30min的驱蚊率平 均达到91. 13%以上,参照NY/T 1151. 2-2006指标进行药效评价,达到合格指标。
【主权项】
1. 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组份:2. -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按比例称取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至70-90°C;其 中,防霉剂事先研磨至微米级; 步骤2):按比例称取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拌, 加温至70-90°C; 步骤3):按比例称取升华剂,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物中搅拌,加温至70-90°C;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物与步骤1)中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加入薄荷晶体混合 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3. -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该制剂 按20-30g/10m2的比例置于房间内,药效达5-180天。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辅以 风扇吹送,风量以能产生使人感应的到的微风即可,每天吹送8小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环保空气灭菌驱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剂的原料包括野艾精油7-10重量份;黑松针油7-10重量份;丁香精油8-15重量份;牡蒿艾10-15重量份;薰衣草精油10-15重量份;黄岑素2-5重量份;防霉剂15-25重量份等。制备方法为:将防霉剂、黄岑素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混合搅拌,加温;野艾精油、黑松针油、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牡蒿艾混合搅拌,加温;加入升华剂后,所有混合物混合并加入薄荷晶体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可。本发明只须将其置于需要灭蚊蝇的场所,房间或室外,也适合人随身携带,露天乘凉和作业或严禁明火场所、防爆地区,使用极为方便,并且杜绝了火灾和爆炸隐患。
【IPC分类】A61P17/04, A01N65/28, A61K36/61, A01P1/00, A01P17/00, A61P29/00
【公开号】CN104957187
【申请号】CN201510464592
【发明人】杨冬华, 唐丽霞
【申请人】唐丽霞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