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592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现有的绿茶加工方法中,揉捻工艺中使外形不够紧索,使得冲泡出来的茶水口感不够好,且提香工艺未能使茶叶内物质和香气成分充分转化和聚合,使冲泡的茶水香气较淡,最终使得茶叶失去了原茶的特点,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茶叶加工方法在揉捻工业和提香工艺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绿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摊放于阴凉通风的萎凋箱上,在自然温度下,放置8小时到10小时,并控制茶叶失水率在10%至15%的范围内;

步骤2、杀青,将萎凋后的茶叶放置到蒸汽杀青器中进行杀青,将温度控制在350℃,并维持3分钟;

步骤3、初揉,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中揉捻成条状,具体揉捻时间为30分钟;

步骤4、初干,将揉捻后的茶叶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直到脱水,处理时的烘干温度为100℃,烘烤时间为10分钟;

步骤5、复揉,将初步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再次揉捻,直至茶叶条形紧索,复揉时间为40分钟;

步骤6、复干,将再次揉捻的茶叶再次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中,进行再次烘干脱水处理,处理时的温度控制在120℃,时间控制在50分钟;

步骤7、提香,将复干后的茶叶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并加入水汽,进行提香处理,温度控制在120℃,处理时间为50分钟;

步骤8、装袋,将通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茶叶收集到包装袋中,从而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在完成对茶叶杀青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在完成对茶叶初次烘干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在完成对茶叶再次烘干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绿茶,茶汤颜色旋律明亮,香气浓郁持久,味道香醇浓厚。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下为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1、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摊放于阴凉通风的萎凋箱上,在自然温度下,放置8小时到10小时,并控制茶叶失水率在10%至15%的范围内;

步骤2、杀青,将萎凋后的茶叶放置到蒸汽杀青器中进行杀青,将温度控制在350℃,并维持3分钟;

步骤3、初揉,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中揉捻成条状,具体揉捻时间为30分钟;

步骤4、初干,将揉捻后的茶叶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直到脱水,处理时的烘干温度为100℃,烘烤时间为10分钟;

步骤5、复揉,将初步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再次揉捻,直至茶叶条形紧索,复揉时间为40分钟;

步骤6、复干,将再次揉捻的茶叶再次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中,进行再次烘干脱水处理,处理时的温度控制在120℃,时间控制在50分钟;

步骤7、提香,将复干后的茶叶送入瓶式热风烘干机,并加入水汽,进行提香处理,温度控制在120℃,处理时间为50分钟;

步骤8、装袋,将通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茶叶收集到包装袋中,从而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在完成对茶叶杀青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在完成对茶叶初次烘干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在完成对茶叶再次烘干处理后,进行第一次冷却处理,将茶叶均匀放置于冷却装置中,摊凉至常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