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4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病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

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主要病因是血栓的形成,血栓是血液内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首要和关键的因子。研究表明:微循环中聚集的血小板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而聚集形成的血栓、聚集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血栓素a2(txa2)等可促进和加重as,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贯穿于as和冠心病发病的始终,尽早且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基础。acs的抗血栓治疗包括两方面: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和抗凝的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更为重要。

从机制上看,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因此,针对血小板功能的诊断与治疗在血栓类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应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四类:阿司匹林、氯 吡咯雷、双嘧达莫(潘生丁)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抗血小板药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约30%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患者无效,其它抗血小板药物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阿昔单抗最早被推荐用于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依替巴肽是一种从斑背响尾蛇毒液中提取含kgd序列的环状七肽,它是gpⅱb/ⅲ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和低血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药效,少副作用的药物。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心肌细胞缺氧,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研究还表明,隐丹参酮单体是丹参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其中隐丹参酮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分子式:c19h20o3

分子量:296.3603

然而,由于隐丹参酮的化学不稳定性,至今尚未被制成相应的药品进行出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冠心病、修复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中的用途。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隐丹参酮、 抗氧化剂、助溶剂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的0.2%-10%隐丹参酮、0.5%-1%抗氧化剂、0.5%-3.8%助溶剂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申请所用的隐丹参酮可以为隐丹参酮单体化合物或包含隐丹参酮的中药提取物。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以为例如淀粉、糖粉、糊精、乙酰磺胺酸钾、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或薄膜包衣料等。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化剂可以为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或n-乙酰半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药学上常用的抗氧化剂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水溶性抗氧剂在酸性条件下可析出硫使溶液浑浊,故只用于偏碱性药液,而本申请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中性或偏酸性,因为隐丹参酮对碱性条件非常敏感,在ph2~8条件含量基本稳定,而在ph10~12条件下,隐丹参酮含量迅速减少;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的还原电位低于所述的制剂中隐丹参酮的还原电位,因此首先被氧化,从而避免了隐丹参酮的氧化;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抗氧剂,不与隐丹参酮发生理化作用,因此药物的活性没有下降或失效;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无毒、无害,经氧化还原后的产物也对人体无害。尤其,焦亚硫酸钾还具有优于其他抗氧化剂的特点,比如还原性强、抗氧化性高等特点。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助溶剂可以为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酒石酸、谷氨酸、乳酸或l-苏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将本申请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适合患者服用的任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适当的剂型,比如片剂、胶囊、颗粒剂、注 射剂等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的剂型可以选自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注射剂。

其中,所述常规方法为下述方法中的至少一种:

1)加入常规辅料后,制粒、干燥、整粒,制得颗粒剂;

2)加入常规辅料后,制粒、过筛、整粒,然后压片制得片剂;

3)加入常规辅料后,制粒、干燥、整粒,然后充填胶囊制成胶囊剂;

将理解的是,对于上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其技术常识和/或常规技术手段,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时,所述组合物还包含避光剂。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避光剂可以为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的0.5%-1%。

在以上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避光剂可以为二氧化钛、柠檬黄或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的药物组合物具有稳定性好、药效强等优点,且在制成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后还具有溶出度高、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能够有效地用于制备用于治疗冠心病、修复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入助溶剂或不加助溶剂的隐丹参酮片的溶出曲线图;

图2是加入助溶剂或不加助溶剂的隐丹参酮胶囊的溶出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认识到,这些具体的实施例仅表明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目的而选择的实施技术方案,并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根据本申请的教导,结合现有技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显然的,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片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工艺:

1)将隐丹参酮的单体化合物(购自:西安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过100目筛后备用;

2)焦亚硫酸钾、二氧化钛分别过100目筛后75℃干燥2小时,备用;

3)将处方量的焦亚硫酸钾、二氧化钛、聚山梨酯80、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匀后再与过筛后的隐丹参酮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24目筛制粒、20目筛整粒,40~75℃干燥;

4)干燥粒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装。

实施例2

胶囊的制备

处方:

制备工艺:

按处方配比,取焦亚硫酸钾、聚山梨酯80、二氧化钛、乳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于75℃左右干燥约2小时过100目筛,备用;将原料药过100目筛后,与上述辅料按等量递增混匀,胶囊灌装。

实施例3

胶囊的制备

处方:

制备工艺:

按处方配比,取焦亚硫酸钾、聚山梨酯80、二氧化钛、乳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于75℃左右干燥约2小时过100目筛,备用;将原料药过100目筛后,与上述辅料按等量递增混匀,胶囊灌装。

实施例4

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

制备工艺:将隐丹参酮溶解于含有聚山梨酯20和焦亚硫酸钾的生理盐水溶液中,调至中性,混合均匀,流通蒸汽灭菌即得。

测试例1

如实施例1所示地制备比较片剂,其中差别仅在于未加入助溶剂聚山梨酯80。

如实施例2所示地制备比较胶囊,其中差别仅在于未加入助溶剂聚山梨酯80。

片剂、胶囊加入助溶剂后的单体的溶出比较

溶出度实验:分别取实施例1的隐丹参酮片剂与如上制备的比较片剂,实施例2的胶囊与如上制备的比较胶囊,分别置于溶出介质中,根据溶出度第二法(浆法),转速50rpm,溶出体积900ml,分别在5min、10min、15min、30min、45min、60min取样,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并 及时补充相同体积的溶出介质,照《中国药典》2015版“丹参药材”检测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结果如表1和图1、图2所示。

表1.加助溶剂或不加助溶剂的隐丹参酮片剂与胶囊剂溶出曲线表

由图1和图2可知,加入助溶剂后,隐丹参酮的溶解度大大提高。

测试例2

长期稳定性试验

长期稳定性试验是在接近药物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取包装好的供试品,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丹参药材”检测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隐丹参酮含量,得到其百分含量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如实施例1所示的制备比较片剂,其中差别仅在于未加入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钾。

如实施例2所示的制备比较胶囊,其中差别仅在于未加入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钾。

如实施例3所示的制备比较注射剂,其中差别仅在于未加入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钾。

表2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隐丹参酮易氧化,加入抗氧化剂后焦亚硫酸钾对隐丹参酮制剂起到了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测试例3

检测实施例2的胶囊的药效

1)本申请的药效检测方法为:基于a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抑制率的检测。

2)血小板聚集(plateletaggregation,pag)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的特征。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或全血(wb)中,加入致聚剂(也称诱导剂)连续搅拌能诱发这种现象。

3)诱导剂的选择:1、adp(二磷酸腺苷):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的adp可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出现两个聚集波。2、胶原: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是通过诱导血小板释放adp(二磷酸腺苷)后引起聚集。3、肾上腺素:作用于膜上相应受体,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磷脂酶c,分解膜磷脂酰肌醇诱导血小板释放adp等引起聚集。4、aa(花生四烯酸):从激活的血小板膜里游离出来,最后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txa2(血栓烷a2),tx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强的致聚剂。因此,选用花生四烯酸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4)血小板分离步骤:sd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血液用3.8%枸橼酸钠抗凝剂混合,800rmp/min条件下离心30min得prp(富血小板血浆),3000rmp/min条件下离心10min得ppp(贫血小板血浆)。

5)样品制备方法:称取实施例2的胶囊内的药物20mg,加入dmso(5%)溶液,超声10min溶解,3000rmp离心,取上清液即为隐丹参酮组合物的待测溶液。

6)每次测定加入175μlprp,再加入50μl待测药物溶液,37℃预热反应5min,加入诱导剂aa(花生四烯酸)25μl,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最大聚集率,计算抑制率。

7)用空白组最大聚集率的平均值做空白对照,计算其它各项的抑制率。抑制率=(空白组最大聚集率-药物组最大聚集率)/空白最大聚集率。

8)所述制剂胶囊的最大抑制率=(空白组最大聚集率-药物组最大聚集率)/空白最大聚集率=(78%-36%)/78%=53%,因此,所述制剂胶囊的基于a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为53%,说明该胶囊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对缺血性再灌注损伤。

测试例4

助溶剂的筛选

隐丹参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ug/ml,为了提高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溶解性,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助溶剂。助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溶解性,因此制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注射剂宜选择合适的助溶剂。本测试以体系观察及溶解性为指标,考察了加入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酒石酸、谷氨酸、泊洛沙姆188、卵磷脂、乳酸和l-苏氨酸后隐丹参酮的溶出度及溶解后溶液现象。将实施例1的片剂与比较片剂(如是实施例1地制备,仅改变了助溶剂的种类)分别置于溶出介质中,根据溶出度第二法(浆法),转速50rpm,溶出体积900ml,分别在60min取样,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丹参药材”检测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隐丹参酮含量,得到溶解后溶液中隐丹参酮的百分含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助溶剂的筛选(以片剂为例)

助溶剂的筛选结果表明,加入助溶剂后聚山梨酯、酒石酸、乳酸等对隐丹参酮组合物起到了很好的助溶作用。而且,聚山梨酯类的助溶剂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其他助溶剂。

测试例5

抗氧化剂的筛选

本测试以长期稳定性试验为指标,考察了加入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后,所述组合物中隐丹参酮的溶出百分比。取包装好的供试品,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丹参药材”检测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隐丹参酮含量,得到其百分含量变化。结果如表4所示。

其中,比较片剂为测试例2的比较片剂;其他片剂是如实施例1地制备,其中仅改变抗氧化剂的种类。

表4抗氧化剂的筛选

抗氧化剂的筛选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钾、半乳糖甘露聚糖、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均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尤其实施例1中的焦亚硫酸钾对隐丹参酮制剂起到了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且焦亚硫酸钾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他抗氧化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