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药物组合物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1315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药物组合物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黄芪注射液由黄芪药材提取精制而成,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等功效,是重要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之一。

黄芪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中间体黄芪甲苷检验图谱出现黄芪甲苷伴生双峰现象。黄芪注射液中间体黄芪甲苷项检验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器为ELSD。检验有双峰伴生的黄芪注射液半成品批次时,在此流动相条件下黄芪甲苷峰及其伴生峰无法完全分离,而此伴生峰在黄芪成品灭菌后又消失,造成定量困难。而现阶段未见系统研究如何消除伴生峰的文献报道,发明人经试验发现:调整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70:30)后,双峰可分离(见图1、2),有利于中间体与成品的含量控制,影响成品批间稳定性,并能显著提高黄芪甲苷定量准确度。

有鉴于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质量稳定的黄芪注射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黄芪注射液的方法,以能够有助于降低直至消除伴生峰,同时提高黄芪甲苷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黄芪注射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黄芪水煎液浓缩膏制成75%醇沉过滤液后用质量浓度为40%±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0±1,再冷藏转化24~48小时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对黄芪注射液工艺的长期系统研究,意外发现在75%醇沉过滤液后引入利用调节醇沉液pH值后冷藏转化的步骤,有助于降低直至清除伴生峰,并能显著提高黄芪甲苷定量准确度。

优选地,用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75%醇沉过滤液的pH值。采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有效、快速的调节过滤液的pH值,进一步去除酸性杂质。

和/或;优选地,将75%醇沉过滤液的pH值调至10.0,该pH值尤其有利于去除酸性杂质,同时还能确保黄芪中有效成分得到最大限度保留。

优选地,所述冷藏转化的时间为30~42小时。

优选地(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黄芪水煎液浓缩膏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黄芪,加相当于其质量8~10倍的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2g,即得。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有利于充分富集黄芪内的活性成分。

优选地,所述75%醇沉过滤液采用取黄芪水煎液浓缩膏,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93%以上乙醇沉淀处理得到。

本发明通过利用93%以上乙醇沉淀处理黄芪水煎液浓缩膏,能够有效去除脂溶性杂质,同时还能确保黄芪中有效成分也得到最大限度保留。

此外,本发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进一步利用93%以上乙醇沉淀至含醇量为85%,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0g,冷藏放置,滤过,加纯化水进行水沉,将水沉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5~6g,用质量浓度为20%±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煮沸,加入0.125%的活性炭,煮沸4~8分钟,趁热滤过,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优选:

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进一步利用乙醇沉淀至含醇量为85%,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0g,冷藏放置,滤过,加纯化水进行水沉,将水沉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5~6g,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煮沸,加入0.125%的活性炭,煮沸5分钟,趁热滤过,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采用上述步骤,本发明能够快速制得黄芪注射液,有利于中间体与成品的含量控制,确保制剂质量。

优选地,在加注射用水后,滤过之前再次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以进一步确保所述黄芪注射液具有稳定的pH值。

本发明同时保护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黄芪注射液,所述注射液较现有的黄芪注射液具有成品批间稳定性高的优点,并能显著提高黄芪甲苷定量准确度。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黄芪注射液中含有黄芪甲苷0.08-0.25(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4-0.12(mg/mL)。在上述含量范围内,所述黄芪注射液具有更为突出的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等功效。

除此之外,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含有黄芪甲苷1-5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2份。上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注射液(仅作为优选方案),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片剂等,当所述药物组合物为注射液时,其可以采用本发明所述“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也可以直接取处方量的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直接配制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利用特定用量比的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活性成分,能够很好的发挥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调整流动相后的黄芪甲苷对照品色谱峰;

图2:调整流动相后的黄芪甲苷色谱峰及伴生色谱峰;

图3:不同pH值下经过转化的黄芪醇沉液中黄芪甲苷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图谱;

图4:不同pH值下75%醇沉液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图中标示为毛蕊异黄酮G)及黄芪甲苷含量示意图;

图5:调pH值后75%醇沉液转化不同时间的各物质含量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通过对黄芪注射液工艺的长期系统研究,意外发现在75%醇沉过滤液后引入利用调节醇沉液pH值后冷藏转化的步骤,有助于降低直至清除伴生峰,有利于中间体与成品的含量控制,提高成品批间稳定性,并能显著提高黄芪甲苷定量准确度。

同时,为进一步确定转化的最佳pH值和时间,本发明还展开了多项试验,篇幅所限,仅例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一、样品制备:

取黄芪水煎液浓缩膏,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93%以上乙醇至含醇量达75%,冷沉12小时后过滤,取滤液(pH值约在5.8-6.3左右,同浓缩膏pH值有关)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冷藏转化。根据黄芪甲苷与其伴生峰的变化情况,确定适合的转化pH值和时间。

二、实验结果:

1、转化pH值:通过对转化后75%醇沉液黄芪甲苷含量的检测发现,不同pH值下黄芪甲苷及其伴生峰状态有所不同,详见表1和图3、4。

表1:不同pH值下75%醇沉液中含量及黄芪甲苷峰与伴生峰比值

图3为不同pH值下经过转化的黄芪醇沉液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图谱。从图3可知,随着转化pH值的升高,黄芪甲苷伴生峰随之降低,黄芪甲苷峰升高。未调值前醇沉液(pH5.87)可明显观察到黄芪甲苷及其伴生峰。当调节pH值为9.50,黄芪甲苷峰有所升高,黄芪甲苷伴生峰显著降低。当调节pH值至9.98及以上时,黄芪甲苷伴生峰消失。

图4为不同pH值下经过转化的黄芪醇沉液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曲线图。从图4可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随着转化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芪甲苷的含量在转化pH值5.5~8.5之间略有升高;在转化pH值8.5~10之间,黄芪甲苷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当转化pH值升至10以上时,黄芪甲苷含量无明显变化。从图4中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看来,转化pH值选择10.0左右为宜。

结合表1和图3、4的结果可知,75%醇沉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后冷沉。随着pH值的上升,黄芪甲苷含量上升,所伴生的峰随之降低。在pH值上升至10.0左右时伴生峰消失,黄芪甲苷含量趋于稳定。pH值升高到9以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略有下降。为确保消除黄芪甲苷伴生峰并提高黄芪甲苷含量,转化pH值优选选定为10.0左右(如9.98-11更理想)。

2、转化时间:为确定转化时间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对调pH 9.5和10.0样品进行了不同转化时间的研究。75%醇沉液分为两份,分别调节pH值9.48和10.13,4℃转化。分别于0(未调)、18、24、48、72小时取样,检测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确定调pH值后样本转化时间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和图5。

表2:调值后75%醇沉液转化不同时间各物质的含量变化

从表2和图5的数据可以看出,调pH9.48样本转化效果较调pH值10.13样本转化效果差,黄芪甲苷含量差别明显,印证了最佳转化pH值为10.0左右。

调pH值10.13的75%调值醇沉液转化不同时间后,黄芪甲苷含量升高,且在24小时达到顶峰并趋于稳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随时间延长稍有降低。

由此可见,本发明在黄芪提取物生产过程中增加75%醇沉液调值转化步骤可以有效的去除黄芪甲苷伴生峰,提升黄芪甲苷含量,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调pH10以下时含量降低不显著。

结合实验数据,生产中所选用的技术参数为采用40%氢氧化钠溶液将黄芪75%醇沉过滤液调节pH值至10.0左右,冷藏转化24~48小时。

实施例1:黄芪水煎液的制备

本实施例提供了黄芪水煎液的制备,具体如下:取黄芪2000g,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即得。

实施例2:黄芪水煎液的制备

本实施例提供了黄芪水煎液的制备,具体如下:取黄芪2000g,加相当于其质量9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5g,即得。

实施例3: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0,再冷藏转化30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制备成黄芪注射液。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无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4729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42mg/mL。

实施例4: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5,再冷藏转化48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制备成黄芪注射液。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无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4701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38mg/mL。

实施例5: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1,再冷藏转化24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制备成黄芪注射液。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无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4692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21mg/mL。

实施例6: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再冷藏转化36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将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制备成黄芪注射液。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黄芪甲苷含量上升,黄芪甲苷伴生峰明显降低,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2964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55mg/mL。

实施例7: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0,再冷藏转化24~48小时,得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

将上述冷藏转化后的醇沉过滤液进一步利用93%以上乙醇沉淀至含醇量为85%,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0g,冷藏放置,滤过,加纯化水进行水沉,将水沉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5~6g,用质量浓度为20%±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煮沸,加入0.125%的活性炭,煮沸4~8分钟,趁热滤过,加注射用水,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无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4726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43mg/mL。由此进一步精制所得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0.113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052mg/mL。

实施例8:黄芪注射液的制备

与实施例7相比,区别点仅在于:本实施例在加注射用水后,滤过之前再次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以进一步确保所述黄芪注射液具有稳定的pH值。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黄芪注射液经检测,无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114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050mg/mL。

实施例9:药物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含有黄芪甲苷3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2份。

本实施例中,以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活性成分,依据常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

实施例10:药物组合物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含有黄芪甲苷1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份。

本实施例中,以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活性成分,依据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

对比例1

与实施例7相比,区别点仅在于:本对比例直接取实施例1所得黄芪水煎液加乙醇(浓度在93%以上)调节至含乙醇量为75%(即制成75%醇沉过滤液),过滤液浓缩后,用93%以上乙醇沉淀至含醇量为85%,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0g,冷藏放置,滤过,加纯化水进行水沉,将水沉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5~6g,用质量浓度为20%±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煮沸,加入0.125%的活性炭,煮沸4~8分钟,趁热滤过,加注射用水,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也就是说,本对比例省去了将实施例1所得成75%醇沉过滤液用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0,再冷藏转化24~48小时的处理过程。

本对比例所制得的醇沉过滤液经检测,有黄芪甲苷伴生峰,其中黄芪甲苷含量0.157mg/m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0.156mg/mL。

由此可见,因对比例醇沉液未进行pH值调节,所得醇沉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例。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