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吸收复合物的方法和采用其的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7684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所述多个SAP聚集体各自周围,间隔分开的结合位点的排列将所述第二织物固 定到所述第一织物上并形成袋,所述SAP聚集体在袋中固定在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之 间; 所述SAP聚集体周围的间隔分开的结合位点提供了结合位点之间的间隙,其使所述袋 之一与相邻的袋连通;并且 所述体侧第二织物是蓬松性无纺布,包括在所述SAP聚集体中缠结至少一些颗粒的纤 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SAP聚集体不含吸收基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AP聚集体由超吸收颗粒组成。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包含在顶部超吸收颗 粒层处透过所述SAP聚集体的纤维,所述SAP聚集体不含吸收基质。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物还包含: 施加在所述第一织物上并粘合接触所述SAP聚集体的超吸收颗粒的粘合剂图案,所述 超吸收颗粒位于所述第一织物相邻的所述SAP聚集体的底层颗粒中,以至少部分固定所述 SAP聚集体的超吸收颗粒。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施加在所述第一织物上的所述粘合 剂图案含有多个互连环,其限定了不含粘合剂的开放区域。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含粘合剂的开放区域的宽度 或直径一般小于位于所述粘合剂图案上的所述袋的宽度或直径。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第二织物的厚度 为 ΙΟΟΟμηι 至5000μηι,密度为0 · 02g/cc 至0 · 07g/cc,基重为 20g/m2至80g/m2,密度为0 · Olg/cc 至0.08g/cc,并且有效孔直径超过300μπι。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包括选自下组的纤 维:聚丙烯(ΡΡ)、聚乙烯(ΡΕ)、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乳酸(PLA);聚烯烃、其共聚物, 及其组合;并且所述纤维是亲水性的经处理纤维。10.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是无纺布材料,并且 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至少部分限定具有一定横向宽度、一定纵向宽度和一定中心区域的长 形层叠体,所述中心区域位于所述长形层叠体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的交叉处周围。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形成多条交叉线,所 述交叉线限定菱形袋的网格。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形成多条交叉线,所 述交叉线限定成形状袋的网格,其中由一系列从所述层叠体的纵向中心轴向侧缘延伸的袋 限定的所有直线都取向为偏离所述纵向中心轴不到60度的角度。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袋包括具有不同溶胀能力 的袋,其赋予所述层叠体展示对液体摄取敏感的表面形貌的性质。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袋包括具有不同溶胀能力 的袋,其中中心区域的袋的溶胀能力比所述中心区域外的袋低。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中心区域中的袋小于所述 中心区域外的袋。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是间断性结合位点。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织物预先施加有粘合剂图案, 所述粘合剂图案具有限定无粘合剂开放区域的环;并且 所述SAP聚集体是无浆料并不含吸收基质。18. -种制造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收复合物层叠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织物传送到接收超吸收颗粒(SAP)的位置上; 在所述第一织物上沉积SAP以提供SAP的离散聚集体; 传送蓬松性无纺布的第二织物; 相对于所述第一织物放置所述第二织物,使得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的纤维缠结所述SAP 聚集体顶部颗粒层中的颗粒,从而至少部分固定其间的所述SAP聚集体; 在成网络的结合位点处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以形成具有多个SAP聚集体袋的长形 层叠体,从而使各袋由位于SAP聚集体周围的结合位点限定,并将所述第二织物固定到所述 第一织物上;并且 传送所述长形层叠体,从而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和所述袋阻止SAP颗粒从所述袋中迀移。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的SAP不含吸收基质,使得所述 SAP聚集体不含吸收基质。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织物上施加粘合剂图案之后传 送所述织物,使得在所述第一织物上沉积超吸收颗粒包括向具有预先施加其上的粘合剂图 案的所述第一织物递送多个SAP聚集体。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粘合剂包括以连续开放图案施加 粘合剂,所述连续开放图案具有不含粘合剂的封闭开放区域。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区域的平均宽度小于所述袋的平 均宽度。23.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织物放 置所述第二织物之前,向所述第二织物施加粘合剂图案。24.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包括使用在所述SAP聚集体周围 的不连续结合位点的排列结合所述织物以产生由间隔分开的结合位点结合的袋,所述间隔 分开的结合位点在之间具有间隙用于流体通过。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的排列形成网格,所述网格 的特征在于直线结合线,所述直线结合线的方向一般是在横向上与所述层叠体的侧缘呈一 定角度,所述角度相对于所述长形层叠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线偏离超过15度。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的排列形成菱形袋。27.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包括提供对应于所述第一织物上 的SAP聚集体排列的压印图案,所述压印图案在结合期间提供SAP聚集体周围的不连续结合 位点的排列。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中的网格不含任何直接通向所述 侧缘的直线路径。2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第二织物的有效孔直径 超过300μπι,并且SAP颗粒的平均尺寸为约300μπι。3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第二织物的厚度为1000 μπι至 5000μηι,密度为0.02g/cc 至0.07g/cc,基重为 20g/m2 至80g/m2,密度为0.01g/cc 至 0.08g/cc,并且有效孔直径超过300μπι。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包括选自下组的纤维: 聚丙烯(ΡΡ)、聚乙烯(ΡΕ)、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乳酸(PLA);聚烯烃、其共聚物,及 其组合;并且其中所述纤维是亲水性的经处理纤维。32.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独立于在所述第一织物 上沉积超吸收颗粒,还在所述第一织物的选择区域中沉积超吸收颗粒,使得所述第一和第 二织物结合之后在所述选择区域中形成的SAP聚集体的袋中的SAP聚集体浓度高于所述选 择区域外的袋。33.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是间隔分开的结合点,所述 结合点限定了其间和相邻袋之间的流体间隙。34. -种制备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织物传送到接收超吸收颗粒(SAP)的位置上; 在所述第一织物上沉积超吸收颗粒以提供不含吸收基质的SAP离散聚集体; 传送蓬松性无纺布的第二织物; 相对于所述第一织物放置所述第二织物,使得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的纤维缠结所述SAP 聚集体的顶部颗粒层,从而至少部分固定所述SAP聚集体;并且 在结合位点网络处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以形成具有多个SAP聚集体袋的长形吸收 芯层叠体,从而使各袋由位于SAP聚集体周围的结合位点限定,并将所述第二织物固定到所 述第一织物上; 传送所述长形层叠体,从而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和所述袋抑制SAP颗粒从所述袋中迀移; 在顶层和背面层之间放置长形芯层叠体,从而形成所述顶层、背面层和吸收芯层叠体 的芯封套,所述顶层和背面层还提供支承所述吸收芯层叠体的底盘; 在所述底盘中形成腿洞;并且 结合所述底盘的端部区域以形成一次性吸收制品,从而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和所述袋阻 止SAP颗粒从所述袋迀移。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所述织物之前向所述第一织物上施加 粘合剂图案在。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粘合剂包括以连续开放图案施加 粘合剂,所述连续开放图案具有不含粘合剂的封闭的开放区域,并且所述开放区域的平均 宽度小于所述袋的平均宽度。37.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包括使用在所述SAP聚集体周围 的结合位点的排列结合所述织物以产生由间隔分开的结合位点结合的袋,所述间隔分开的 结合位点在其间具有间隙用于流体通过。38.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的排列形成网格,所述网格 的特征在于通过结合点的线,所述线的方向一般在横向上与所述长形层叠体的侧缘呈一定 角度,所述角度相对于所述层叠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线偏离小于90度。39. -种一次性吸收制品,其包括: 由第一端部边缘和与第一端部边缘纵向隔开的第二端部边缘限定的底盘,端部边缘部 分限定前后腰区域,可在用户的腰部周围扣紧; 顶层; 背面层;和 在所述顶层和背面层之间沉积的吸收复合物,所述吸收复合物包含 第一织物; 与所述第一织物结合的第二织物;和 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之间的吸收颗粒;并且 所述第一织物间断性连接到所述第二织物以限定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 之间并且容纳超吸收颗粒(SAP)的聚集体的多个袋;并且 其中不连续和间隔分开的结合位点将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固定; 所述第二织物是位于所述吸收复合物体侧上和所述SAP聚集体上的蓬松性无纺布材 料,使得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的纤维缠结超吸收颗粒;并且 所述SAP聚集体在所述蓬松性无纺布材料下铺展的中间部分中不含吸收基质。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SAP聚集体由SAP组成。41.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复合物包含预先施加 在所述第一织物上的粘合剂图案。42.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是无纺布材料, 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至少部分限定具有一定横向宽度、一定纵向宽度和一定中心区域 的长形层叠体,所述中心区域位于所述长形层叠体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的交叉处周 围,并且所述多个袋包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袋,所述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袋的超吸收颗 粒浓度超过靠近纵向端部区的袋,所述纵向端部区在与所述层叠体纵向端相邻。43.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形成多条交叉 线,所述交叉线限定菱形袋的网格。44.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位点形成多条交叉 线,所述交叉线限定有形袋的网格,其中,通过从所述层叠体的纵向中心轴向侧缘延伸的一 系列袋的结合位点的所有直线都取向为偏离所述纵向中心轴不到60度的角度。45.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复合物包含沿各所述 侧缘的凹形部分,使得所述吸收复合物具有沙漏形状。46. -种吸收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 蓬松性无纺布基材; 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基材结合的顶部织物;和 固定在其间的超吸收颗粒(SAP)层,包括散布有所述SAP、使所述SAP与所述蓬松性无纺 布基材和所述顶部织物互相固定的热熔粘合剂。47.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的厚度为ΙΟΟΟμπι 至5000μηι,密度为Ο · 02g/cc至Ο · 08g/cc,基重为 20g/m2至80g/m2,密度为Ο · Olg/cc至Ο · 08g/ cc,并且有效孔直径超过300μηι。48.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织物是棉纸层。49.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AP沿着所述蓬松性无纺织基 材和所述顶部织物之间的平面沉积。50.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吸收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基材和所述顶部 织物之间的结合限定了 SAP周围几何包围的结合图案。51. -种制造吸收复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传送无纺布材料的第一基材; 向所述传送的第一基材上递送热熔粘合剂颗粒和超吸收颗粒(SAP)的混合物; 在传送具有所述混合物的第一基材时,对所述第一基材加热,从而活化所述热熔粘合 剂颗粒并将所述SAP与热熔颗粒和第一基材结合;和 在所述第一基材和其上结合的SAP层上施加第二基材。52.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结合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二基材以产生吸收复合物层叠体。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所述结合包括使用热压印以在所述吸收复合物层叠体 上产生结合图案。54.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是蓬松性无纺布材料。5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性无纺布的厚度为ΙΟΟΟμπι至5000 wn,密度为0 · 02g/cc 至0 · 07g/cc,基重为 30g/m2至 80g/m2,密度为0 · 02g/cc 至0 · 07g/cc,并且 有效孔直径超过300μπι。56.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熔颗粒和所述SAP以1至10重量%热熔粘合 剂的比例混合。57. -种一次性吸收制品,其包括: 由第一端部边缘和与第一端部边缘纵向隔开的第二端部限定的底盘,所述端部边缘部 分限定前后腰区域,其可在用户的腰部周围扣紧; 顶层; 背面层;和 在所述顶层和背面层之间沉积的吸收复合物,所述吸收复合物包含 第一织物; 与所述第一织物结合的第二织物;和 粘合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之间的吸收颗粒;并且 所述第一织物间断性连接所述第二织物以限定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之 间并且容纳吸收颗粒聚集体的多个容器;并且 所述吸收复合物包含吸收颗粒聚集体的容器区,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容器的主要区和 具有多个第二尺寸的容器的次要区,所述第二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尺寸;并且 所述顶层和背面层限定所述底盘的纵向和横向边缘。58.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区对应于所述制品的 胯部区,所述胯部区位于所述底盘的纵向边缘之间的中心区,并且所述吸收颗粒是超吸收 颗粒。59. 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区的容器的周长超过 所述次要区中容器的周长。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区的容器在所述主要 区周围。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复合物还包含端部 区,所述端部区的容器的尺寸不同于所述次要区中容器的尺寸,并且所述次要区在所述主 要区和所述端部区中间。62.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部区的容器的周长基 本小于所述次要区中容器的周长。63.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区的容器的周长大于 所述次要区中容器的周长。64.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区还包含第二类容 器,所述第二类容器的周长基本小于第一类容器,并且所述第二类容器的定位填充相邻的 所述第一类容器之间的空穴。65.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次性吸收服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尺寸的容器的超吸收颗粒 的浓度高于第二尺寸的容器。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收芯复合物。该吸收芯复合物具有第一织物、体侧第二织物、和位于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之间的多个超吸收颗粒(SAP)聚集体。在多个SAP聚集体各自周围,空间分开的结合位点的排列将第二织物固定在第一织物上并形成袋,SAP聚集体在袋中固定在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之间。体侧第二织物是大体积的无纺布,包括在SAP聚集体中缠结至少一些颗粒的纤维。
【IPC分类】A61F13/49
【公开号】CN105530900
【申请号】CN201480028527
【发明人】A·赖特, E·瓦罗纳, A·斯米德, D·斯米德
【申请人】瑞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5日
【公告号】CA2910598A1, EP2968029A2, US20140276508, WO2014145312A2, WO2014145312A3, WO2014145312A4, WO2014145312A8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