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630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8]第I电极13设于第I基板11的一面侧。同样,第2电极14设于第2基板12的一面侧。第I电极13和第2电极14分别是通过对例如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膜适当构图而构成的。另外,在第2电极14上设有多个开口部18。
[0039]第I取向膜15被设置成在第I基板11的一面侧覆盖第I电极13。第2取向膜16被设置成在第2基板12的一面侧覆盖第2电极14。这些第I取向膜15、第2取向膜16采用将液晶层17的取向状态规定成垂直取向的垂直取向膜。不对各取向膜15、16实施研磨处理等单轴取向处理。
[0040]液晶层17设置在第I基板11与第2基板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ε为负的液晶材料构成液晶层17。在液晶层17中图示的粗线示意性地示出了液晶层17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层17被设定为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相对于第I基板11和第2基板12的各基板面垂直的垂直取向。
[0041]第I偏光板21配置在第I基板11的外侧。同样地,第2偏光板22配置在第2基板12的外侧。第I偏光板21和第2偏光板22被配置成各自的吸收轴相互大致垂直。另夕卜,也可以在各偏光板与各基板之间适当配置C板等光学补偿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基板11与第I偏光板21之间、在第2基板12与第2偏光板22之间分别配置有光学补偿板23、24。
[0042]图3的(A)、图4的(A)、图4的(B)、图5的(A)、图5的⑶以及图6的(A)?图6的⑶是示出各开口部的构造例的俯视图。另外,图3的(B)、图4的(C)以及图5的(C)是示出各开口部的比较例的俯视图。各个图是在图2中用圆形表示的a部的放大图。以下,参照各个图详细地说明各开口部18在俯视时的构造。
[0043]图3的(A)所示的构造例的各开口部18在俯视时具有大致L字形状,该大致L字形状是使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和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较长的部位结合而成的。详细地说,关于所谓的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较长的部位,存在沿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绕顺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和沿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绕逆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这两个部位。各部位的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的倾斜角度Θ例如是10°?30°左右。这里,将具有沿着绕顺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的开口部18标记为“开口部18a”,将具有沿着绕逆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的开口部18标记为“开口部18b”。关于各开口部18a,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与相对于上下方向绕顺时针倾斜的部位成锐角在各自的一端侧结合。关于各开口部18b,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与相对于上下方向绕逆时针倾斜的部位成钝角在各自的一端侧进行结合。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规则地配置各开口部18a、18b,两者在整体上互相交错地排列成矩阵状。在左右方向上,各开口部18a以直线状连续地配置,并且各开口部18b以直线状连续地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开口部18a和开口部18b逐个交替地配置,并且在整体上以直线状连续地配置。
[0044]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a和其下侧的I个开口部18b包围的区域31a是大致平行四边形状,该区域31a在左右方向上成行地配置。同样,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b和其下侧的I个开口部18a包围的区域31b是大致平行四边形状,该区域31b在左右方向上成行地配置。区域3Ia和区域3Ib在上下方向线对称。当作为整体观察时,各区域31a、31b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规则的矩阵状配置。在各区域31a、31b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状的I个取向畴,在该取向畴内获得液晶分子以360°方位取向的取向组织。此外,各开口部18a、18b的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较长的部位、和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也可以不结合而是断开。即使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通过将各开口部18a、18b的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部位在整体上不以直线状进行配置而是周期性折曲地进行配置,就能够抑制外观观察中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纵条纹状的显示不均匀。
[0045]图3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各开口部118的俯视形状是L字形状,通过这些开口部118划分出各矩形区域131。各矩形区域131以沿着上下方向构成多列且沿着左右方向构成多行的方式规则地配置,各矩形区域131在整体上配置成矩阵状。在这样配置各矩形区域131的情况下,当对亮显示状态进行外观观察时,特别是在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法线为基准从斜向进行观察时,存在产生纵条纹状或横条纹状的显示不均匀的情况。这可以被认为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各开口部118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部位和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分别沿着上下方向构成列,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构成行,并且分别以直线状进行配置。
[0046]图4的(A)所示的构造例的各开口部18在俯视时具有大致T字形状,该大致T字形状是使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折曲的部位结合而成的。这里,将这些大致T字形状的开口部18标记为“开口部18c”。详细地说,所谓在上下方向上折曲的部位是指将沿着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绕顺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与沿着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绕逆时针倾斜的方向较长的部位结合在一起而成的部位。各部位的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的倾斜角度Θ例如是10°?30°左右。各开口部18c是将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的一端侧与在上下方向上折曲的部位的中间折曲点的凸侧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各开口部18c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规则地配置,并且在整体上配置成矩阵状。在左右方向上,各开口部18c的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以直线状连续地配置。在上下方向上,某行的各开口部18c和与其相邻的行的各开口部18c以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配置。
[0047]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c和其下侧的I个开口部18c包围的区域31c是下边比上边短的大致梯形状。同样,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c和其上侧的I个开口部18c包围的区域31d是下边比上边长的大致梯形状。各区域31c和各区域31d逐个交替地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成行地配置。区域31c与区域31d在上下方向上是线对称的。当作为整体进行观察时,各区域31c、31d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规则的矩阵状配置。在各区域31c、31d中形成梯形状的I个取向畴,在该取向畴内获得液晶分子以360°方位取向的取向组织。此外,各开口部18c的在上下方向上折曲的部位与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也可以不结合而是断开(参照后述的图5的(A))。即使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通过将各开口部18c的在上下方向上折曲的部位在整体上不以直线状进行配置而是周期性折曲地进行配置,就能够抑制外观观察中的纵条纹状的显示不均勾。
[0048]图4的(B)所示的构造例的各开口部18在俯视时具有两种大致T字形状,这两种大致T字形状是使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折曲的部位结合而成的。其中I种是与上述同样的“开口部18C”。另I种是“开口部18d”,这些开口部是将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的一端侧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折曲的部位的中间折曲点的凹侧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各开口部18d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折曲的部位的以上下方向为基准的倾斜角度Θ例如是10°?30°左右。各开口部18d与各开口部18c同样地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规则地配置,两者在整体上互相交错地以矩阵状进行排列。在左右方向上,各开口部18d的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部位以直线状连续地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由各开口部18c构成的行和由各开口部18d构成的行交替地配置,并且相互的配置是以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进行的。
[0049]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c和其下侧的I个开口部18d包围的区域31e是大致平行四边形状。同样,由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18d和其下侧的I个开口部18c包围的区域31e是平行四边形状。各区域31e在左右方向上成行地配置。当作为整体进行观察时,各区域31e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