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整合酶突变体库的构建法_3

文档序号:9258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加至总体积 50 μ 1,扩增程序:
[0105]
[0106] I. 3 pFrameCheck
[0107] 构建 pFrameCheck(图 Id)时,图 Id 中的片段载体部分(pCompact-Kana),E. coli 乳糖启动子(Plac),丝状噬菌体fd次要衣壳蛋白的gill信号序列(gill),填充基因 (stuffer),以及β -内酰胺酶基因(Amp-R)分别由PCR反应扩增,扩增体系分别是:模 板(附表1所列)(2ng/ μ 1),引物(附表1所列,0· 5 μΜ),l*Pfu DNA聚合酶Buffer,d NTP (0· 2mM each),Pfu DNA 聚合酶(Promega,0· 05U/ μ I),双蒸水加至总体积 50 μ I,扩增 程序:
[0108]
[0109] 5个片段依次连接:pCompact-Kana与Amp-R以以下体系连接:pCompact-Kana (载 体,3pmol),Amp-R 片段(插入片段,lpmol),1*T4DNA 连接酶 Buffer,T4DNA 连接酶 (Takara, 1 μ 1),双蒸水加至20 μ 1,16°C连接过夜,得到质粒I。质粒I为模板,Amp-up/ Ori-Io为引物,按上文PCR反应体系及程序(延长时间调整为2min),扩增得到片段1。片 段1 (载体)与Plac片段(插入片段)按上文连接反应体系和条件连接得到质粒II,以质 粒II为模板,Plac-lo/Amp-up为引物,按上文PCR反应体系及程序(延长时间为2min)扩 增得到片段2。片段2 (载体)与gill (插入片段)按上文连接反应体系和条件连接得到 质粒III。质粒III为模板,glll-lo/Amp-up为引物,按上文PCR反应和程序(延长时间为 2. 5min),扩增得到片段3。片段3 (载体)与StufTer片段(插入片段)按上述连接反应体 系和条件连接,得到质粒pFrameCheck。
[0110] 2. TDEM (转座子导向的碱基替换突变方法)流程:
[0111] 2. 1转座反应(图3. a):
[0112] 为了表达Nd-MuA,包含Nd-MuA的质粒(构建方法在Kim&Morrison, 2009这篇 文献中详细描述),通过转化进入E. coli BL21 (DE3)RIL感受态细胞中,37°C,225rpm振 荡培养至0D600 = 0. 6,加入IPTG至终浓度ImM,37 °C继续振荡培养4小时诱导Nd-MuA 的表达,然后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Nd-MuA,利用纯化后的Nd-MuA催化Mu转座子 (Ml-Cam.?,Finnzymes, Espoo, Finland)转座进入包含目的基因 HIV-I整合酶基因的质粒 pCompact-Kana-IN 中。
[0113] 上述文献具体为:Kim, Y. C.,&Morrison, S. L. (2009) · N-terminal domain-deleted mu transposase exhibits increased transposition activity with low target site preference in modified buffers. J Mol Microbiol Biotechnol, 17(I), 30-40. doi:10. 1159/000178019。
[0114] 转座反应体系为印(:〇11^^(^-1^仙-預(60伽〇1),]\11-03111(25伽〇1),1*转座 Buffer(25m M Tris(pH 8. 0), 5m M MgCl 2, ll〇m M NaCl, 0. 05 % Triton X-100, l〇 % glycerol,15% DMS0),纯化的 Nd-MuA(3pmol),双蒸水加至总体积 20 μ 1,30°C作用 2h,75°C 灭活转座酶。利用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纯化转座体系DNA,纯化步骤为:1.加入 与转座体系等体积的苯酷/氯仿/异戊醇(25:24:1)溶液,混合均勾,12000g离心IminJi 其分层;小心地用枪头将上层吸出,加入新的管子;加入〇. 1体积的3M Sodium acetate (醋 酸钠,pH5. 2),混合均匀;加入2倍体积100%无水乙醇,混合均匀;4°C,12000g离心5min, 将液体全部吸走;加入100 μ I 70 %乙醇清洗,上下吹打后,12000g离心5min,弃去液体; 自然风干3min左右,加入3μ1水溶解,即为纯化所得DNA。然后将其加入50μ1 E. coli DH5a电转感受态中,并转移至预冷的BioRad? 〇. 2cm电击杯,2. 3kV电压条件下电击后,迅 速转入950 μ I S0C,37°C 225rpm振荡,恢复培养lh,将50 μ 1转化产物在含有50 μ g/ml卡 那霉素和7 μ g/ml氯霉素的LB平板中37°C恒温培养过夜,另外的950 μ 1转化产物在含有 50 μ g/ml卡那霉素和7 μ g/ml氯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C 225rpm震荡培养过夜。
[0115] 次日LB平板中有约1300个克隆(50 μ 1),原转化产物(Iml)总共应约有1300*20 个转座事件。由于目的片段整合酶基因有864个碱基,按每个碱基位置都有转座子插入这 种情况来计算,有6倍的覆盖率。因此,转座反应的效率是足够的。转座反应的效率与纯化 的酶的纯度以及电转感受态的效率有关,因此可以通过优化这两个因素来得到足够的转座 事件。由于转座反应的随机性以及低位点偏好性,转座子有可能插入到质粒的目的基因之 外的区域,因此,需要有一步去除转座子插入到载体上这一转座情况。
[0116] 2. 2去除转座子插入质粒载体的转座情况
[0117] 转座反应之后所得质粒中整合酶基因的两端是BsaI酶切位点,如果转座子正确 的插入整合酶基因,那么用BsaI酶切质粒(酶切位点为GGTCTCN丨/丨NNNNNGAGACC,I表 示酶切口,碱基序列从5'到3'端),将会在琼脂糖凝胶上得到两个条带:整合酶+转座子 (0.9k+l. 3k)以及质粒载体(1.8k)。如果转座子插入载体基因,那么用BsaI酶切质粒,将 会在琼脂糖凝胶上得到两个条带:整合酶(〇. 9k)以及载体+转座子(I. 8k+l. 3k)。由于转 座酶催化的反应的到的是上述两种情况的混合质粒,那么用BsaI酶切上述步骤2. 1所得质 粒将会得到4条(0. 9k,I. 8k,2. 2k,3. Ik)带。我们回收整合酶+转座子(2. 2k)以及载体 (1.8k)两条带,用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然后转化到E. coli DH5a化学感受态细胞中,在 含有50 μ g/ml卡那霉素和7 μ g/ml氯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C,225rpm振荡培养过 夜,将得到转座子插到整合酶这一种情况的转座产物。
[0118] 2. 3去除转座子(图3. b)
[0119] 转座子的两端都是NotI酶切位点,用NotI酶切(NEB,酶切位点为GCGGCC丨GC) 步骤(2)得到的转座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回收大片段(即,满足2. 7kb大 小的片段),将得到整合酶随机位置断开的线性DNA。
[0120] 2. 4插入MI替代转座子(图3. b)
[0121] 在构建pMutationlnsert的质粒部分中,我们提到一共有20种不同的 pMutationlnsert质粒,如附图Ic所示,片段Zeocin,NNN以及stuffer片段组成了附图2中 的MI片段。MI片段的两端是NotI酶切位点,用NotI酶切20个pMI等质量的混合质粒,琼 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回收大片段(即大小为I. 3kb的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就可 以将上述步骤2. 3得到的线性DNA和MI片段连接(图3流程图中b),连接体系及条件是:步 骤2. 3所得的线性片段(载体,3pmol),MI片段(插入片段,lpmol),1*T4DNA连接酶Buffer, T4DNA连接酶(Takara,1 μ 1),双蒸水加至20 μ 1,16°C连接过夜,然后转化到E. coli DH5 α 化学感受态细胞中,在含有50 μ g/ml卡那霉素和25 μ g/ml博来霉素(zeocin, Invitrogin) 低盐LB培养基(其他成分和LB培养基相同,NaCl含量减半)中37°C,225rpm振荡培养过 夜。MI片段的具体结构见图2。
[0122] 2. 5 BsgI 去除 MI 右臂(图 3. c)
[0123] BsgI酶切(NEB,酶切位点为GTGCAG (N) 16丨/丨H(N)CTGCAC)上述步骤2. 4得到 的质粒,(见流程图),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回收大片段(即,大小为3. Ikb的片 段),此时的片段是两端各有2个伸出的核苷酸的粘性末端,由于BsgI酶属于IIs型限制性 内切酶,切割位置在识别位点之外,由于MI在整合酶基因插入位点的随机性,无法保证两 个粘性末端相同,因此需要用T4DNA聚合酶(Takara) 5' 一 3' DNA聚合酶活性和3' 一 5' DNA 外切酶活性,使得BsgI酶切后片段5'端突出末端补平或3'端突出末端削平,然后将所得 产物用T4DNA连接酶(Takara)自连,然后转化到E. coli DH5a化学感受态细胞中,在含有 50 μ g/m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 °C,225rpm振荡培养过夜。
[0124] 2. 6 BpmI 去除 MI 左臂(图 3. c)
[0125] BpmI (NEB,酶切位点为 CTGGAG (N) 16 I / I 14 (N) CTCCAG),酶切上述步骤 2. 5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