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4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驾驶人员的疏忽大意,使无自理能力的婴幼儿被遗留在车内最终导致闷死的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阳光直射下,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可在一小时内上升约20℃,因此即便车内最初温度是26℃,一小时后也会超过40℃。在这样的高温下,儿童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他们的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又不如成年人,加之家长或驾驶人员想不起回车厢内寻找幼儿,很容易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缺氧的环境中造成婴幼儿窒息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以实现锁车后对遗留在车内人员的搜索和对车内生存环境的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汽车天窗和汽车警报装置,若干传感器与处理器模块相连,处理器模块与控制汽车天窗的车内固有电机、汽车警报装置分别进行连接;

所述传感器包括红外线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共四组,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空气温度传感器共两组,所有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处理器模块相连;

所述汽车天窗包括天窗和控制控制天窗开关的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和处理器模块的快速通信,对锁车后的车内环境,可以实现在整体上的人员搜索,处理器模块中的延时模块可控制在车内停留半小时以上再监测车内温度和氧气浓度,从而控制汽车天窗的电机和汽车警报装置的开关,调节车内环境并对车主进行提醒。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处理器模块;2-红外线传感器;3-氧气浓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天窗电机开关;6-警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处理器模块1、分别安装在车内四个座椅侧面的红外线传感器2,平均安装在车顶上的氧气浓度传感器3和空气温度传感器4,所有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相连;

当人们从汽车内出来并锁车后启动本装置,若经过红外线传感器2检测到有人被遗留在车内,并通过延时模块检测到被锁车内超过半小时,装置启动氧气浓度传感器3和温度传感器4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若氧气浓度低于15%或车内温度高于35度,装置启动汽车的天窗电机开关5,通过单片机控制所述汽车天窗一旦被打开,最大程度只能打开天窗的1/2,在不完全打开天窗的情况下对车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保证了车内受困者的安全并加快空气流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