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685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主要适用于增强美观性、减少占用空间。



背景技术:

传统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采取上下开启方式,这样的方式需要增加气动撑杆来支撑工具箱盖,进而提高了侧工具箱的成本,同时,工具箱盖的制造材料采用钢板,导致工具箱盖的重量重,另外,这样方式的工具箱闭合时,工具箱盖会突出于侧围,从而影响驾驶室美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333983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0月28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车长车身用工具箱,包括箱体、锁体和与锁体相配合的锁销,箱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工具箱盖和框架,工具箱盖和框架之间设有密封条,工具箱盖安装在驾驶室上,锁体安装在工具箱盖上,锁销安装在驾驶室上,工具箱盖和框架之间设有铰链,工具箱盖和框架之间设有用于将工具箱盖自动开启并维持开启状态的气弹簧。虽然该实用新型降低了操作人员向工具箱内取放物品的难度,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中工具箱盖与框架相连接,当工具箱闭合时,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框架的外端面相贴合,此时,工具箱盖相对于框架向外突出,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性较差,而且占用驾驶室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美观性差、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美观性好、占用空间小的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包括框架与工具箱盖,所述工具箱盖与框架相连接,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框架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框架包括一号框架与二号框架,所述二号框架位于一号框架的内部,且二号框架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的厚度,二号框架与一号框架之间设置有沉台,所述工具箱盖与二号框架相连接,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二号框架的外端面相贴合,工具箱盖的外周面与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

所述一号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竖边与二号竖边,所述一号竖边与二号竖边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横边、二号横边,一号竖边的一端与一号横边的一端垂直连接,一号横边的另一端与二号竖边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竖边的另一端与二号横边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横边的另一端与一号竖边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二号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边与第二竖边,所述第一竖边与第二竖边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横边、第二横边,第一竖边的一端与第一横边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横边的另一端与第二竖边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竖边的另一端与第二横边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横边的另一端与第一竖边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沉台包括一号沉台、二号沉台、三号沉台,所述一号沉台位于一号竖边与第一竖边之间,所述二号沉台位于二号竖边与第二竖边之间,所述三号沉台位于一号横边与第一横边之间,所述一号沉台与三号沉台垂直相通。

所述第一竖边、第二竖边的长度均为350毫米~400毫米,所述第一横边、第二横边的长度均为400毫米~500毫米。

所述工具箱盖的厚度与二号框架的厚度之和等于一号框架的厚度,所述一号框架的厚度为6毫米~10毫米。

所述工具箱盖包括一号端、二号端、三号端、四号端,所述一号端的一号外周面与二号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二号端的二号外周面与一号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三号端的三号外周面与三号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四号端的内端面与第二横边的外端面相贴合。

所述一号端通过一号铰链、二号铰链与第二竖边相连接,所述一号铰链与二号铰链相互平行,一号铰链、二号铰链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一号端固定连接,一号铰链、二号铰链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竖边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铰链与二号铰链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毫米~200毫米。

所述二号端的中部设置有锁销,所述第一竖边的中部设置有与锁销相配合的锁体。

所述工具箱盖的制造材料为玻璃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中框架包括一号框架与二号框架,二号框架与一号框架之间设置有沉台,二号框架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的厚度,工具箱盖与二号框架相连接,当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闭合时,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二号框架的外端面相贴合,工具箱盖的外周面与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以使工具箱盖的外端面与一号框架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工具箱盖既不突出框架,也不沉入框架,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性好,而且占用空间小。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美观性好,而且占用空间小。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中工具箱盖的一号端通过铰链与二号框架的第二竖边相连接,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取消了气弹簧,只通过铰链来定位工具箱盖,降低了设计成本,另外,工具箱盖的制造材料采用玻璃钢,从而使得工具箱盖的重量轻。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一号框架、二号框架、沉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工具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框架1、一号框架11、一号竖边111、二号竖边112、一号横边113、二号横边114、二号框架12、第一竖边121、第二竖边122、第一横边123、第二横边124、外端面125、沉台13、一号沉台131、二号沉台132、三号沉台133、工具箱盖2、一号端21、二号端22、三号端23、四号端24、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锁销27、内端面28、外周面29、一号外周面291、二号外周面292、三号外周面29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包括框架1与工具箱盖2,所述工具箱盖2与框架1相连接,工具箱盖2的内端面28与框架1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框架1包括一号框架11与二号框架12,所述二号框架12位于一号框架11的内部,且二号框架12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11的厚度,二号框架12与一号框架11之间设置有沉台13,所述工具箱盖2与二号框架12相连接,工具箱盖2的内端面28与二号框架12的外端面125相贴合,工具箱盖2的外周面29与沉台13的内周面相贴合。

所述一号框架11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竖边111与二号竖边112,所述一号竖边111与二号竖边112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横边113、二号横边114,一号竖边111的一端与一号横边113的一端垂直连接,一号横边113的另一端与二号竖边112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竖边112的另一端与二号横边114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横边114的另一端与一号竖边1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二号框架1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边121与第二竖边122,所述第一竖边121与第二竖边122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横边123、第二横边124,第一竖边121的一端与第一横边123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横边123的另一端与第二竖边122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竖边122的另一端与第二横边124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横边124的另一端与第一竖边12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沉台13包括一号沉台131、二号沉台132、三号沉台133,所述一号沉台131位于一号竖边111与第一竖边121之间,所述二号沉台132位于二号竖边112与第二竖边122之间,所述三号沉台133位于一号横边113与第一横边123之间,所述一号沉台131与三号沉台133垂直相通。

所述第一竖边121、第二竖边122的长度均为350毫米~400毫米,所述第一横边123、第二横边124的长度均为400毫米~500毫米。

所述工具箱盖2的厚度与二号框架12的厚度之和等于一号框架11的厚度,所述一号框架11的厚度为6毫米~10毫米。

所述工具箱盖2包括一号端21、二号端22、三号端23、四号端24,所述一号端21的一号外周面291与二号沉台132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二号端22的二号外周面292与一号沉台131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三号端23的三号外周面293与三号沉台133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四号端24的内端面与第二横边124的外端面相贴合。

所述一号端21通过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与第二竖边122相连接,所述一号铰链25与二号铰链26相互平行,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一号端21固定连接,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竖边122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铰链25与二号铰链26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毫米~200毫米。

所述二号端22的中部设置有锁销27,所述第一竖边121的中部设置有与锁销27相配合的锁体。

所述工具箱盖2的制造材料为玻璃钢。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设计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包括框架与工具箱盖,所述框架包括一号框架与二号框架,二号框架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的厚度,二号框架与一号框架之间设置有沉台;当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开启时,通过锁销与锁体的分离使得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二号框架的外端面相分离,为了降低设计的成本,本设计取消了气弹簧或气动撑杆,只通过铰链来定位工具箱盖,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向工具箱内取放物品;当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闭合时,由于二号框架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的厚度,二号框架与一号框架之间设置有沉台,工具箱盖与二号框架相连接,因此,工具箱盖的内端面与二号框架的外端面相贴合,工具箱盖的外周面与沉台的内周面相贴合,此时,工具箱盖的外端面与一号框架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工具箱盖既不突出框架,也不沉入框架,从而使得本设计美观性好、占用驾驶室空间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工具箱,包括框架1与工具箱盖2,所述工具箱盖2与框架1相连接,工具箱盖2的内端面28与框架1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框架1包括一号框架11与二号框架12,所述二号框架12位于一号框架11的内部,且二号框架12的厚度小于一号框架11的厚度,二号框架12与一号框架11之间设置有沉台13,所述工具箱盖2与二号框架12相连接,工具箱盖2的内端面28与二号框架12的外端面125相贴合,工具箱盖2的外周面29与沉台13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工具箱盖2的厚度与二号框架12的厚度之和等于一号框架11的厚度,所述一号框架11的厚度为6毫米~10毫米;所述工具箱盖2的制造材料为玻璃钢。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5,所述一号框架11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竖边111与二号竖边112,所述一号竖边111与二号竖边112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横边113、二号横边114,一号竖边111的一端与一号横边113的一端垂直连接,一号横边113的另一端与二号竖边112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竖边112的另一端与二号横边114的一端垂直连接,二号横边114的另一端与一号竖边1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二号框架1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边121与第二竖边122,所述第一竖边121与第二竖边122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横边123、第二横边124,第一竖边121的一端与第一横边123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横边123的另一端与第二竖边122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竖边122的另一端与第二横边124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横边124的另一端与第一竖边12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沉台13包括一号沉台131、二号沉台132、三号沉台133,所述一号沉台131位于一号竖边111与第一竖边121之间,所述二号沉台132位于二号竖边112与第二竖边122之间,所述三号沉台133位于一号横边113与第一横边123之间,所述一号沉台131与三号沉台133垂直相通;所述第一竖边121、第二竖边122的长度均为350毫米~400毫米,所述第一横边123、第二横边124的长度均为400毫米~500毫米;所述工具箱盖2包括一号端21、二号端22、三号端23、四号端24,所述一号端21的一号外周面291与二号沉台132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二号端22的二号外周面292与一号沉台131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三号端23的三号外周面293与三号沉台133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四号端24的内端面与第二横边124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一号端21通过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与第二竖边122相连接,所述一号铰链25与二号铰链26相互平行,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一号端21固定连接,一号铰链25、二号铰链26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竖边122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铰链25与二号铰链26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毫米~200毫米;所述二号端22的中部设置有锁销27,所述第一竖边121的中部设置有与锁销27相配合的锁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