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69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制动系统通常是指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制动装置。在制动装置中,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力通常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是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目前,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制动装置主要是采用摩擦制动的方式,车轮制动装置利用摩擦制动车轮,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使汽车停止。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装置虽然在通常情况下基本满足制动要求,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便出现制动距离过长、湿滑路面打滑、紧急制动时车辆易失控等不良的后果。

中国专利文献CN 105946819 A公开了一种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包括:拉索制动发生器、钢索和固定件;拉索制动发生器与固定件通过钢索连接;拉索制动发生器能够用于发射固定件,固定件能够用于在地面确定一个固定着力点、且通过钢索对车辆施加一个与行驶方向相反的直接拉拽作用力,从而实现对汽车紧急制动。

但钢索作用在车辆上的拉拽力将集中在车体的单个作用点上,这样在辅助制动装置工作时,钢索作用在车体上的作用力将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导致车体上出现局部受力过大的问题,车体受损加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紧急刹车时车体受损加剧的问题。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的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的腹部位置处的刹车板和用于安装在车体的尾部位置处的发射器,刹车板包括中空板,中空板的上方铰接有用于铰接在车体下方的连杆,中空板内通过燕尾式结构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板,滑板的前端设有向下翻折的前翻沿,并且在中空板底部设有位于后翻沿之后的后翻沿,前翻沿和后翻沿之间夹设有可涨缩的胶垫,胶垫的顶面通过T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的底面上;发射器内设有可喷射而出的钢钉,钢钉通过拉索连接在主动楔板上。

中空板的底面具有位于前翻沿和后翻沿之间的用于容纳胶垫的容纳开口,容纳开口位于滑板的下方,容纳开口为上小下大的扩口槽。

胶垫有两块以上,各个胶垫自前向后依次相隔分布,在相邻两胶垫之间夹设有刚性或硬质的隔板,隔板通过T型或燕尾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的底面上。

连杆的上端位于下端的后方,并且在连杆的前侧连接有用于将连杆的下端向上拉动的复位弹簧。

发射器的喷口向前倾斜。

本发明中汽车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包括车体及其底部设置的辅助制动装置,辅助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的腹部位置处的刹车板和用于安装在车体的尾部位置处的发射器,刹车板包括中空板,中空板的上方铰接有用于铰接在车体下方的连杆,中空板内通过燕尾式结构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板,滑板的前端设有向下翻折的前翻沿,并且在中空板底部设有位于后翻沿之后的后翻沿,前翻沿和后翻沿之间夹设有可涨缩的胶垫,胶垫的顶面通过T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的底面上;发射器内设有可喷射而出的钢钉,钢钉通过拉索连接在主动楔板上。

中空板的底面具有位于前翻沿和后翻沿之间的用于容纳胶垫的容纳开口,容纳开口位于滑板的下方,容纳开口为上小下大的扩口槽。

胶垫有两块以上,各个胶垫自前向后依次相隔分布,在相邻两胶垫之间夹设有刚性或硬质的隔板,隔板通过T型或燕尾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的底面上。

连杆的上端位于下端的后方,并且在连杆的前侧连接有用于将连杆的下端向上拉动的复位弹簧。

发射器的喷口向前倾斜。

本发明的增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钢钉通过拉索拉动的是刹车板的滑板,这样在滑板向后移动后,滑板的前翻沿相对于中空板的后翻沿相向移动,以挤压前翻沿和后翻沿之间的胶垫,使得胶垫涨开,同时在刹车板对胶垫周边限位且只留底面开口的情况下,胶垫的底部膨胀而解除路面,以利用胶垫和路面之间的摩擦配合而实现紧急刹车,这实际上是通过拉索作为动力源来拉动刹车板进行刹车,相比现有技术中拉索直接拉动车体的方式,避免了车体受局部较大应力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紧急刹车时车体受损加剧的问题,因而该辅助制动装置具有对车体无直接损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汽车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汽车在紧急制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刹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中汽车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该汽车包括车体1及其底部设置的辅助制动装置,辅助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1的腹部位置处的刹车板2和用于安装在车体1的尾部位置处的发射器3。

刹车板2包括中空板21,中空板21的上方铰接有用于铰接在车体1下方的连杆22,中空板21内通过燕尾式结构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滑板23,滑板23的前端设有向下翻折的前翻沿24,并且在中空板21底部设有位于后翻沿之后的后翻沿25,前翻沿24和后翻沿25之间夹设有可涨缩的胶垫27,胶垫27的顶面通过T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23的底面上。中空板21的底面具有位于前翻沿24和后翻沿25之间的用于容纳胶垫27的容纳开口,容纳开口位于滑板23的下方,容纳开口为上小下大的扩口槽。胶垫27有两块以上,各个胶垫27自前向后依次相隔分布,在相邻两胶垫27之间夹设有刚性或硬质的隔板28,隔板28通过T型或燕尾型的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在滑板23的底面上。

发射器3内设有可喷射而出的钢钉4,钢钉4通过拉索5连接在主动楔板上。

连杆22的上端位于下端的后方,并且在连杆22的前侧连接有用于将连杆22的下端向上拉动的复位弹簧26。

发射器3的喷口向前倾斜。

本实施例中钢钉4通过拉索5拉动的是刹车板2的滑板23,这样在滑板23向后移动后,滑板23的前翻沿24相对于中空板21的后翻沿25相向移动,以挤压前翻沿24和后翻沿25之间的胶垫27,使得胶垫27涨开,同时在刹车板2对胶垫27周边限位且只留底面开口的情况下,胶垫27的底部膨胀而解除路面,以利用胶垫27和路面之间的摩擦配合而实现紧急刹车,这实际上是通过拉索5作为动力源来拉动刹车板2进行刹车,相比现有技术中拉索5直接拉动车体1的方式,避免了车体1受局部较大应力的问题,因而该辅助制动装置具有对车体1无直接损伤的优点。

本发明中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拉拽式辅助制动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