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496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电动三轮车应运而生。电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维修方便,可以灵活地穿行狭窄巷道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快递,环卫,厂区等多个运输领域。

目前,传统的电动三轮车的架体主要包括主梁、边梁和底梁,左右两根对称边梁是构成三轮车车架底板的外框梁,主梁包括与边梁连接且设于底板中部的纵梁以及与纵梁连接的立梁。其中,立梁用于连接电动三轮车前叉结构,立梁与纵梁为金属型材,通过焊接构成主梁。同时,三轮车的底梁是由多根金属型材焊接构成的框体,这种结构的三轮车车架存在以下弊端:材料加工工序复杂,三轮车车架上的焊口数量多,导致三轮车车架制造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其结构简单,焊接方式简单,易于制造,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三轮车车架制造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包括前立管、前立梁、前立梁加强管以及一体成型的车架底板,所述车架底板为左右对称的框体结构,表面具有左边梁、右边梁、中梁、纵向加强筋对应位置的凸起加强筋特征,车架底板上正对车轮的位置呈车轮挡泥板凸起结构;所述车架底板的前端设有可以供前立梁和前立梁加强管的下端顺利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前立管焊接在前立梁的上端,前立梁加强管的上端焊接在前立梁的上部;前立梁加强管的下端与前立梁的下端穿过安装孔,并与车架底板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还可包括左边梁加强筋、右边梁加强筋、中梁加强筋、脚踏板左侧纵向加强筋、脚踏板右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左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右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加强筋I以及车厢底加强筋II,所述左边梁加强筋、右边梁加强筋、中梁加强筋、脚踏板左侧纵向加强筋、脚踏板右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左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右侧纵向加强筋、车厢底加强筋I、车厢底加强筋II焊接在车架底板底部的对应位置。

进一步,所述车架底板上对应脚踏的位置开有多个长条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车架底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表面获得左边梁、右边梁、中梁、纵向加强筋等对应位置的凸起加强筋特征,以及车轮挡泥板凸起特征。同时,前立梁和前立梁加强管下端穿过车架底板前端,并与其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其结构简单,焊接方式简单,易于制造,减少了三轮车车架的焊接工作,省去了大量的人工焊接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三轮车车架制造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立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立管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中:1、前立管,2、前立梁加强管,3、前立梁,4、车架底板,5、左边梁加强筋,6、脚踏板纵向左侧加强筋,7、车厢底左侧纵向加强筋,8、车厢底加强筋I,9、右边梁加强筋,10、车厢底加强筋II,11、车厢底右侧纵向加强筋,12、脚踏板纵向右侧加强筋,13、中梁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一体成型三轮车车架,包括前立管1、前立梁3、前立梁加强管2以及一体成型的车架底板4,所述车架底板4为左右对称的框体结构,表面具有左边梁、右边梁、中梁、纵向加强筋对应位置的凸起加强筋特征,车架底板4上正对车轮的位置呈车轮挡泥板凸起结构;所述车架底板4的前端设有可以供前立梁3和前立梁加强管2的下端顺利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前立管1焊接在前立梁3的上端,前立梁加强管2的上端焊接在前立梁3的上部;前立梁加强管2的下端与前立梁3的下端穿过安装孔,并与车架底板4焊接在一起。

为了提高整个车架的结构强度,如图1和图3所示,还可包括左边梁加强筋5、右边梁加强筋9、中梁加强筋13、脚踏板左侧纵向加强筋6、脚踏板右侧纵向加强筋12、车厢底左侧纵向加强筋7、车厢底右侧纵向加强筋11、车厢底加强筋I8以及车厢底加强筋II10,所述左边梁加强筋5、右边梁加强筋9、中梁加强筋13、脚踏板左侧纵向加强筋6、脚踏板右侧纵向加强筋12、车厢底左侧纵向加强筋7、车厢底右侧纵向加强筋11、车厢底加强筋I8、车厢底加强筋II10焊接在车架底板4底部(即下侧)的对应位置。如左、边梁加强筋5、9对应焊接在车架底板4的左、右边梁处,中梁加强筋13焊接在车架底板4的中梁处,脚踏板左、右侧纵向加强筋6、12焊接在车架底板4的脚踏板处,车厢底左、右侧纵向加强筋7、11焊接在车架底板4的前车厢处,车厢底加强筋I8、车厢底加强筋II10焊接在车架底板4的后车厢处。这些加强筋可通过电阻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车架底板4底部的对应位置,构成横截面为矩形的加强筋特征(即构成了中空的加强筋特征),使其具有与传统三轮车架等同的结构强度。其中,所有的加强筋均为金属型材一体折弯的加强筋。

此时,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车架底板4的前端和中梁加强筋13在前立梁3的连接处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设有安装孔,以达到前立梁3和前立梁加强管2的下端可以顺利穿过。

为了减轻整个车架的重量,可在车架底板上对应脚踏的位置开有多个长条孔。长条孔的开设也可增大该处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整车的使用性能。

由上述结构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底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表面获得左边梁、右边梁、中梁、纵向加强筋等对应位置的凸起加强筋特征,以及车轮挡泥板凸起特征。同时,前立梁和前立梁加强管下端穿过车架底板前端,并与其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车架底板可采用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制造工艺,底部采用金属型材一体折弯的加强筋进行焊接加固,相对于传统的钢管型材焊接车架具有生产过程简单快速,可以提高加工速度;减少了三轮车车架的焊接工作,省去了大量的人工焊接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三轮车车架制造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