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394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注射成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 型的冷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胶注射成型加工过程,是由塑胶原料进入注射成型机的螺杆内, 溶胶成液态后,再将液态的塑胶原料注射至模具组,并经过冷却、成型、开模、 取出最终得到塑胶产品。然而,现有塑胶注射产品因为设计材料及工艺限制, 可能会产生下列无法解决的质量问题
1、 熔接痕,属于塑胶产品的外观不良,其产生原因是在塑胶原料的注 射过程中,因溶胶在模具组的型腔内流动充模时,因为溶胶温度下降,所以在 结合表面产生痕迹称为熔接痕。
2、 流痕(又称蛇形纹),属于塑胶产品的外观不良,其产生原因是在 塑胶原料的注射过程中,因溶胶经模具组的流道往模具组的型腔途中,溶胶温 度下降,前端产生冷料与型腔内的热料结合,而产生的痕迹称为流痕。
3、 收縮变形,属于产品的外观和结构不良,其产生原因是在塑胶原料 的注射过程中,因溶胶进入型腔后温度冷热不均、冷却时间不足造成不同步, 取出后在空气吸温等因素产生的变形称为收縮变形。
4、 应力痕(又称气痕),属于塑胶产品的外观不良,其产生原因是在 塑胶原料的注射过程中,因溶胶进入模具组的型腔碰到型腔内各种形状的凹凸 不平结构,在快速流动产生的气体上升贴在腔壁上产生的痕迹称为应力痕。
5、 浮纤,属于塑胶产品的外观不良,其产生原因是 一般工程塑胶为了 增加产品结构强度和减少收縮问题,会在塑胶原料中添加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 等纤维,但在注射加工过程中,因模具组的型腔内温度不均,纤维会不同程度 的贴在腔壁上,造成光泽不均、粗糙等缺陷称为浮纤。
6、 无法实现高亮面、高光泽度,属于塑胶产品的外观不良,其产生原因是在塑胶原料的注射过程中,模具组的型腔冷则光泽度差,模具组的型腔热 则光泽度好,但易产生收縮变形。冷却时间长则成本高,型腔温度不均,不稳 定都会造成达不到高亮面、高光泽度的原因。
综上可知,所述现有塑胶注射成型中的冷热控制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 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 热控制系统,其可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迅速调整模具温度,进而大大提高塑 胶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 统,至少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组、冷气生成装置、蒸汽生成装置、冷热源阀 门控制器
所述注射成型机上安装该模具组,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塑胶原料从所 述注射成型机经模具组的流道注射到模具组的型腔中,待塑胶原料在该型腔内 冷却成型后,将所述模具组的各模具分离,再从所述型腔取出塑胶成品;
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冷气生成装置和蒸汽生成装置 连接,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组连接,在注射塑胶原料之 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所述蒸汽生成装置生成的蒸汽进入所述模具组 的型腔以进行加温;在塑胶原料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 制器控制所述冷气生成装置生成的冷气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冷气生成装置包括空气压縮机和空 气冷冻机,所述空气压縮机通过冷气管与所述空气冷冻机连接;所述空气冷冻 机通过冷气管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冷源阀门连接;和/或
所述蒸汽生成装置包括蒸汽锅炉和蒸汽储汽瓶,所述蒸汽锅炉通过热汽管 与所述蒸汽储汽瓶连接,所述蒸汽储汽瓶通过热汽管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 的热源阀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空气压縮机对输入的空气进行压縮 后,将该压縮空气通过冷气管输送给所述空气冷冻机;所述空气冷冻机对将该 压縮空气进行冷冻后,通过冷气管将该冷冻空气输送给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蒸汽锅炉将水烧成蒸汽,并将该蒸
汽压縮到为7 15KG/cm2气压后输送到所述蒸汽储汽瓶中存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与一电磁阀连
接,所述电磁阀通过一电器箱与一处理器连接,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自动切
换该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热源阀门和冷源阀门;
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被切换为热源阀门,所述蒸
汽储汽瓶的蒸汽通过热汽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加温;
在塑胶原料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之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被切换为
冷源阀门,所述空气冷冻机中的冷气通过冷气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包括外壳体、活
塞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外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的活塞空间,该活塞空间的上、下方
对应设有第一加热上/下通道;该活塞空间的上、下方还对应设有第一冷却上/ 下通道,该第一加热上通道通过热汽管与所述模具组连接,该第一加热下通道 通过热汽管与所述蒸汽储汽瓶连接,该第一冷却上通道通过冷气管与所述模具 组连接,该第一冷却下通道通过冷气管与所述空气冷冻机连接;
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活塞空间,所述活塞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 下能够在外壳体的活塞空间内移动,该活塞上分别设有第二加热通道和第二冷 却通道,当所述活塞移动到其第二加热通道与第一加热上/下通道构成通路时, 所述蒸汽储汽瓶的蒸汽通过热汽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加温;当所述 活塞移动到其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上/下通道构成通路时,所述空气冷冻 机中的冷气通过冷气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冷却;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电磁阀、电器箱与处理器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在 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活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通过多个冷气管 和热汽管与模具组连接,且所述冷气管和热汽管的个数根据所述模具组的模具 个数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冷却水塔,所述冷却水
6塔通过若干冷水管分别与所述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组实现环式连接,以对所述所 述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组进行循环式水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在注射塑胶原料 之前,控制所述蒸汽生成装置所生成的蒸汽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并迅速将
所述型腔加温到130 220°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控制系统,所述模具组的型腔的加温温度根据塑胶 原料的性质或应用而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热源阀门控制器和注射成型机的配合实现塑胶注射成 型加工过程,其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蒸汽生成装 置所生成的蒸汽进入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加温,优选的是迅速将所述型腔加温到 130~220°C;在塑胶原料进入模具组的型腔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冷 气生成装置中的冷气进入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冷却。借此,本实用新型其可在塑 胶注射成型过程中迅速调整模具温度,避免了出现熔接痕、流痕、收縮变形、 应力痕、浮纤、无法实现高亮面、高光泽度等质量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塑胶产 品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迅速对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加热或冷却, 其大大缩短了塑胶注射成型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同 时降低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冷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热控制系统系统的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的结构,该冷热 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注射成型机10、模具组20、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冷气生
7成装置40以及蒸汽生成装置50,该注射成型机10在塑胶生产前安装上模具 组20,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塑胶原料从注射成型机10经模具组20的流 道21注射到模具组20的型腔22中,待塑胶原料在该型腔22内冷却成型后, 将所述模具组20的各模具分离,再从所述型腔22中取出塑胶产品,其中
所述注射成型机10至少包括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是注射成型机10的 标准机构,具有下料、溶胶、射胶等功能。塑胶原料进入注射成型机10的螺 杆11内,溶胶成液态,并通过该螺杆11将液态的塑胶原料注射到模具组20 的型腔22中。
所述模具组20由若干模具组成,且所述模具组20中包括流道21和型腔 22,注射成型机10经流道21将热熔后塑胶原料注射到型腔22中,塑胶原料 在型腔22中冷却后形成塑胶产品。实际的塑胶生产中,可根据塑胶产品形状 的需求不同,该型腔22可采用不同的的形状。
所述冷气生成装置40通过冷气管与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连接,用于产生 冷气并输送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冷源阀门,在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控制 下可通过冷气生成装置40中的冷气对模具组20进行冷却。
所述蒸汽生成装置50通过热汽管与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连接,用于产生 蒸汽并输送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热源阀门,在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控制 下可通过蒸汽生成装置50中的蒸汽对对模具组20进行加热。
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 —端通过冷气管和热汽管分别与冷气生成装置 40和蒸汽生成装置50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冷气管和热汽管与模具组20连接。 并且,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一电器箱 与一处理器连接,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自动切换该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 热源阀门和冷源阀门,所述处理器可以是用于工业生产控制的电脑。
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被处理器切换为热源阀 门,控制蒸汽生成装置50所生成的蒸汽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以对该型 腔22迅速进行加温。
在塑胶原料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被处 理器切换为冷源阀门,控制所述冷气生成装置40中的冷气进入模具组20的型 腔22,以对该型腔22迅速进行冷却。
优选的是,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控制蒸汽生成装置50所生成的蒸汽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并迅速将所述型腔22加温 到130~220°C ,所述模具组20的型腔22的加温温度可根据塑胶原料的性质或 应用而定。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迅速调整模具温度,避免 了出现熔接痕、流痕、收縮变形、应力痕、浮纤、无法实现高亮面、高光泽度 等质量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迅速 对模具组20的型腔22进行加热或冷却,其大大縮短了塑胶注射成型的生产周 期,从而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其对塑胶产品质量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了熔接痕的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 温度升至130 220°C,具体的加热温度根据塑胶原料的性质或应用而定,使 注射成型过程中溶胶在型腔22内流动填充时得到温度保温,不易产生冷料, 可良好汇合,再极速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不会有熔接痕的产生。这里所谓的 每--模次生产是指塑胶产品的一个生产循环,包括加温、注射、充模、冷却、 成型、开模以及取出等工艺流程步骤。
2、 解决了流痕的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 温度升至130 220°C,使得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组20的流道21和型腔22得 到很好保温,即溶胶在经流道21途中得到保温,使流动溶胶的最前端不易产 生冷料和硬化层,也就没有冷料和硬化层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极速冷却 定型后开模取出,就不会有流痕的产生。
3、 解决了收縮变形的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 温度升至130 220°C,使得注射成型过程中无论溶胶经模具组20的流道21 以及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都不会产生冷料,使填充速度和密度均衡,压力 损失小,再极速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即可尽可能降低变形度,以保证该变形 度最低且属于被接受的范围。
4、 解决了应力痕的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温度升至130 220°C,使得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组20的流道21和型腔22得 到很好保温,溶胶不会产生冷料和硬化层,填充顺畅,采取高压、低速、保压, 使溶胶在型腔22填充时不易在凹凸不平结构巻起气体贴在腔壁,再极速冷却 定型后开模取出,即去除应力痕。所述注射成型机IO在生产时,可由电脑来 单独调整控制注射成型加工参数,该注射成型加工参数根据塑胶原料的性质和 应用预先在电脑中设定。注射条件加工参数主要分为压力、速度,其中压力用 于保证注射到型腔22的塑胶不会回流至流道21和型腔22之外,造成产品縮 水、尺寸不合格等缺点。由于可以单独调整注射成型加工参数,就可将整个生 产过程保证和控制在高压、低速、保压的工作环境下。
5、 解决了浮纤的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 温度升至130 22CTC,使得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组20的流道21和型腔22得 到很好的保温和均衡,使得添加纤维的溶胶不易固化,且有方向性的纤维不易 浮出,再极速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即可得一个具有良好外观而无浮纤的产品。
6、 解决了无法实现高亮面、高光泽度的产品质量问题。
高亮面、高光泽度的产品对模具和注射成型加工条件要求较高,熔接痕、 流痕、收縮变形、应力痕、浮纤等问题都不能有。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 20在每一模次生产前,极速将模具组20的型腔22温度升至130 220°C,再 用稳定的成型条件让溶胶注射、保压,再极速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即可得到 高亮面、高光泽度的产品。
图2使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的结构, 同样包括有注射成型机10、模具组20、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但与图l所示 的冷热控制系统不同的是,图1中的冷气生成装置40具体是主要由空气压縮 机41和空气冷冻机42构成,而图1中的蒸汽生成装置50则具体是主要由蒸 汽锅炉51和蒸汽储汽瓶52构成,其中
所述空气压縮机41的通过冷气管60和述空气冷冻机42连接,所述空气 冷冻机42通过冷气管60和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冷源阀门连接。所述空气 压縮机41对输入的空气进行压縮后,将该压縮空气通过冷气管60输送给空气 冷冻机42。所述空气冷冻机42对将该压縮空气进行冷冻后,通过冷气管60 将该冷冻空气输送给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所述蒸汽锅炉51通过热汽管70与蒸汽储汽瓶52连接,所述蒸汽储汽瓶 52通过热汽管70与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热源阀门连接。所述蒸汽锅炉51 有燃煤式,燃油式,燃电式等燃烧方式,且蒸汽锅炉51将水烧成蒸汽,并将 该蒸汽压縮到为7 15KG/cm2气压后输送到蒸汽储汽瓶52中存储。蒸汽储汽 瓶52是单独成熟产品,若果没有蒸汽储汽瓶52有可能会导致吹汽时间上蒸汽 锅炉51供不上蒸汽。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被切换 为热源阀门,所述蒸汽储汽瓶52的蒸汽通过热汽管70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 22以进行加温,优选的是迅速将所述型腔22加温到130~220°C。
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通过多个冷气管60和热汽管70与模具组20 连接,且所述冷气管60和热汽管70的个数根据模具组20的模具个数而定, 换句话说,所述模具组20的每一个模具上都可接有至少一个冷气管60和一个 热汽管70。
所述冷却水塔80的通过若干冷水管90分别与注射成型机10和模具组20 实现环式连接,以对所注射成型机10和模具组20进行循环式水冷却。所谓循 环式水冷却是指,用冷却水塔80中常温的冷水对模具组20进行冷却后,用过 的冷水通过冷水管90回流到冷却水塔80进行冷却后再利用;或者,用蒸汽对 模具组20进行加热后,用过的蒸汽凝结成水,并通过冷水管90排回到冷却水 塔41进行冷却后再利用。
本实施例通过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和注射成型机10的配合形成快速的塑 胶注射成型的循环加工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加温步骤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蒸汽锅炉51产生热汽,储存在蒸汽 储汽瓶52中;通过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切换至热源阀门,让蒸汽储汽瓶52 中的蒸汽迅速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以极速将型腔22升温至130 220°C。
2) 注射步骤塑胶原料进入注射成型机10的螺杆11内,溶胶成液态, 再经模具组20的流道21将热熔后塑胶原料注射到模具组20的型腔22中
3) 冷却、成型、开模、取出步骤待塑胶原料在型腔22内冷却成型后, 使模具组20的各模具分离,再将固态成型的塑胶产品从模具组20的型腔22 取出,即完成一次塑胶注射成型的加工过程。
图3使出了本实用新型冷热控制系统优选的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结构, 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包括外壳体31、活塞32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优选主要包括驱动杆331和汽缸332,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驱动 机构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一电器箱与一处理器连接,且所述驱动 机构在处理器的控制下移动活塞32。该处理器可以是一部工业控制用的电脑 设备,且该电脑中预存有塑胶注射成型的加工参数,在所述电脑根据该加工参 数的自动切换该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热源阀门和冷源阀门,其中
所述外壳体31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32的活塞空间311,该活塞空间 311的上、下方对应设有第一加热上通道A1和第一加热下通道A2;该活塞空 间311的上、下方还对应设有第一冷却上通道B1和第一冷却下通道B2,该第 一加热上通道Al通过热汽管70与模具组20连接,该第一加热下通道A2通 过热汽管70与所述蒸汽储汽瓶52连接,该第一冷却上通道Bl通过冷气管60 与模具组20连接,该第一冷却下通道B2通过冷气管60与空气冷冻机42连 接。
所述活塞32设置于外壳体31的活塞空间311内,所述活塞32在所述驱 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在外壳体31的活塞空间311内移动,在所述电脑根据预 设的注射成型加工参数来控制汽缸332何时让驱动杆331进,何时让驱动杆 331退,进而实现由驱动杆331推动活塞32在活塞空间311内移动。该活塞 32上分别设有第二加热通道A3和第二冷却通道B3,当所述活塞32移动到其 第二加热通道A3与第一加热上/下通道Al和A2构成通路时,所述蒸汽储汽 瓶52的蒸汽通过热汽管70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以进行加温;当活塞32 移动到其第二冷却通道B3与第一冷却上/下通道Bl和B2构成通路时,所述 空气冷冻机42中的冷气通过冷气管60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以进行冷却。
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的结构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实例结构,其只要 能够实现切换热源阀门和冷源阀门的功能即可,即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 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被切换为热源阀门进行模具加热,此时冷源阀门关闭。 在塑胶原料进入模具组20的型腔22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被切换为 冷源阔门进行模具冷却,此时热源阀门关闭。例如,冷热源阀门控制器30还 可以是类似水龙头的阀门结构等。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冷热源阀门控制器和注射成型机的配合实现塑
胶注射成型加工过程,其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蒸 汽生成装置所生成的蒸汽进入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加温,优选的是迅速将所述型
12腔加温到130 22(TC;在塑胶原料进入模具组的型腔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冷气生成装置中的冷气进入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冷却。借此,本实用新型其可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迅速调整模具温度,避免了出现熔接痕、流痕、收縮变形、应力痕、浮纤、无法实现高亮面、高光泽度等质量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迅速对模具组的型腔进行加热或冷却,其大大縮短了塑胶注射成型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组、冷气生成装置、蒸汽生成装置、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所述注射成型机上安装该模具组;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冷气生成装置和蒸汽生成装置连接,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生成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冷冻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冷气管与所述空气冷冻机连接;所述空气冷冻机通过冷气管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冷源阀门连接-,和/或所述蒸汽生成装置包括蒸汽锅炉和蒸汽储汽瓶,所述蒸汽锅炉通过热汽管与所述蒸汽储汽瓶连接,所述蒸汽储汽瓶通过热汽管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热源阀门连接。
3、 根据杈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阔门控制器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一电器箱与一处理器连接,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自动切换该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热源阀门和冷源阀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包括外壳体、活塞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外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的活塞空间,该活塞空间的上、下方对应设有第一加热上/下通道;该活塞空间的上、下方还对应设有第一冷却上/下通道,该第一加热上通道通过热汽管与所述模具组连接,该第一加热下通道通过热汽管与所述蒸汽储汽瓶连接,该第一冷却上通道通过冷气管与所述模具组连接,该第一冷却下通道通过冷气管与所述空气冷冻机连接;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活塞空间,所述活塞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在外壳体的活塞空间内移动,该活塞上分别设有第二加热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当所述活塞移动到其第二加热通道与第一加热上/下通道构成通路时,所述蒸汽储汽瓶的蒸汽通过热汽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迸行加温;当所述活塞移动到其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上/下通道构成通路时,所述空气冷冻机中的冷气通过冷气管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冷却;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电磁阀、电器箱与处理器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在 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活塞。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冷热源阀门 控制器通过多个冷气管和热汽管与模具组连接,且所述冷气管和热汽管的个数 根据所述模具组的模具个数而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冷却水塔,所述冷却水塔通过若干冷水管分别与所述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组实现 环式连接,以对所述所述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组进行循环式水冷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塑胶注射成型的冷热控制系统,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组、冷气生成装置、蒸汽生成装置、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冷气生成装置和蒸汽生成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模具组连接,在注射塑胶原料之前,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蒸汽生成装置生成的蒸汽进入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加温;在塑胶原料进入所述模具组的型腔后,所述冷热源阀门控制器控制冷气生成装置生成的冷气进入模具组的型腔以进行冷却。借此,本实用新型可在塑胶注射成型过程中迅速调整模具温度,进而大大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大大缩短了塑胶注射成型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9C45/78GK201261256SQ200820093149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王琮怀 申请人:王琮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